依法治校的目标与任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现代化:由器物→制度→理念。教育现代化不仅仅 在于硬件的现代化,更在于软件,也就是管理理念、 制度的现代化;必然要包含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也 就是实现依法的管理和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法治是重要的标志。 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责,依法治校是学 校文化转型升华与创新的要求。
来自百度文库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思想意 识、制度机制等系统的改变。 教育践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领域。教育法律的建立与 完善,使学校管理由完全的内部自治,转变为依法管理, 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特点。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 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 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适应学校法律地位与角色转 变的需要。 学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法律角度, 传统的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被打破, 学校的管理活动需要遵守法律保留原则。 学校管理的话语体系需要转变,不依法办学,难于得到 外部权力、社会舆论的支持。 (安全工作)
实现依法治校的任务与要求
制定学校章程,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 实现“良法之治”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的制 度体系。章程是学校是否成为独立办学主体的标志。 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纲要要求教育部 门建立健全章程核准机制,到2015年形成一校一章程。 章程内容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 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成为学校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
依法治校所依之“法”,不是一般意义的国 家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其在理念上包含 着法治精神,其在内容上包含了包括学校章 程和规章制度在内的各种“软法”。学校管 理中要体现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与个人权利 的平衡与制约。
硬法与“软法”。 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具有软法的特点。 学校之法也具有相应效力(中小学学籍管理)。
雷人校规
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不得同桌吃饭, 男女生不得成对单独出现在校园里,谈恋爱要给予处分. 福建某中学规定男女同学不能谈话. 山东济南的一些中学规定:除了艺术表演等特殊专业的学生 外,女生一律留运动头、男生一律留平头。 某实验小学规定,无论春夏秋冬,学生必须每天吃三支雪糕。 广西某区民办中学校规规定,学生进校要搜身查行李,一经 发现烟、打火机、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当场没收。
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要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完善基层民 主制度,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 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代表大 会的组织和运行符合规定,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 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 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 代表大会讨论。 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
依法治校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条件。
满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首先要发展,不发展肯定不满意; 同时要公平公正,不公平不公正,发展了也不满意;
要有科学的测评体系和民主的开放的测评渠道,建 立满意度测评的标准和办法。 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学校的作用直接而具体。 依法治校明确学校依法管理的要求,建立开放的学 校管理体制,打破学校管理的孤岛状态,是使利益 相关方满意的重要途径。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学校治理文化和方式的 转变
命令服从型文化:从严治校 科层文化:强调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形成管理层级。 绩效考核型文化:追求升学率、末尾淘汰,运用市 场机制,绩效最大化。 自由平等、自主创新型文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依法治校是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
综合改革的核心是权利义务的重新配置,是利益分配 格局的改变,学校改革也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 依法治校对学校管理转型提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要 求,本身就改革,就是综合性改革,不是改变学校某 一个方面,而是涉及从理念到制度到管理举措和方式 的全面改革。 依法治校同时也要改革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 将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要与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放在同等地位
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
依法治校首先是不是“以法治校”不是“以罚 带管”,不是将法律、规则作为管理中的应用 之物,而是要作为管理的准则与依据。
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法律至上,实现法律面前、规则 面前的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 章可循。因此依法治校要重在制约和规范学校管理权 力的行使。 要防止和摒弃工具主义的法制观念,制约权力,维 护权利,实现“法的统治”而不是“通过法的统治”。 依法治校要突出法治原则对学校治理方式与手段的总 体要求,体现法治要求对学校工作全局、管理全程的 统摄与指导,对学校具体办学活动、管理行为的系统 规范。
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 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
现代学校制度4大构成要素:依法办学、自主管 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现代学校制度核心是使学校成为独立的符合教 育组织机构特点的法人主体,完善治理结构 , 解决学校的治理问题,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提高学校的自主性,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 现代学校制度要实现教育家办学(企业家精 神),需要民主自治的制度保障,师生参与管理, 实现共治和善治;需要形成规范有序而又活泼 生动的内部环境,排除外部干扰。
依法治校是提高学校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管理学校能力的迫切需要。
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 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 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应对不当,小 事变成“大事”。原有的管理方式,简单效率高,但解决 所带来的后续问题,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完备制度,依法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完善校长 负责制的内涵,减少校长的管理压力。 学校管理中很多纠纷转化为治理问题、法治问题,对管 理理念和水平都带来新的挑战,遵循法治原则,养成法 治思维、依法治校,要成为学校领导者必备的能力。
“治”不是“制”,主要不是制约、管制, 而是“治理”,即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和权利 的保障,实现学校各种利益主体的权力的平 衡,实现“善治”。
要从制度层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 实尊重和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 意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依法落实师生的知情 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注重协商民主。 在管理中要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 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 段的有机统一。 管理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更加明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 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与定位
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要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 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 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要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 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格局; 要以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 运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为着 力点,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要切实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大力提高自律意识、服务意识, 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积极建设民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解决立什么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理念 和法律素质是公民重要的“德性”,也是维护社会 稳定健康发展必须的“公德” 。 解决如何树人的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公民意 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 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学校把培养具 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校形成法治的、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 境,才能培养对尊崇法治的公民,培养具有中国文 化特点的“新公民”。
要使学校制定的规则成为“良法”:
内容上: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 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随意设定 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 戒办法。 程序上:要有公开、民主的讨论,保证师生的意见得 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章程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公开。 涉及师生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 期限,未经公示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施行。
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督促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机构、制度,落实公 开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 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信息 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 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行政管理部门,并 得到相应的反馈。 学校面向师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部门、机构,要 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 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并 公开岗位职责、负责人信息、工作规范、监督渠道 等内容。
形式上要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的组织规则、 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实现 “民主科学之治”。
学校要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领导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特点,依法 健全决策机制,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建立相应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决策公开和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 规范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要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权相互制衡,保证学校管理与决策的规范、 廉洁、高效。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 要按照有利于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设置和明确各个 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与 制约机制。
依法治校的目标与任务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 王大泉
依法治校的背景
党的十五大即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目标。教育部在1999年即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并 在2003年发布指导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 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意见,但总体上依法治校逐 步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 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8处提到 “法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提高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教育部2012年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是 十八大之后教育发布的第一个综合性文件,是贯彻落实 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法治原则:
合法原则 合理原则:平等对待、目的正当、比例原则 程序正当:听取陈述、不能做自己的法官、决策 程序(学校内部考试规则、职称评比等) 高效便民:服务意识 诚实守信: 责权统一(伤害事故中的责任)
法治思维:规则思维、合法思维、程序思维、 诚信思维、责任思维、民主参与协商共治等 等。
依法治校的对象落实在“校”,不是其他的 主体,要体现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特点。
学校的本质是具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人的集合, 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系统化有组织教育的场所,其 最核心的活动就是教与学。从法律角度核心就是 学校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配合、互动乃至平 衡与冲突。 依法治校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提 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体现学校特色,关注师 生需求。避免以苛刻繁复的行为规则,代替管理 职责和教育艺术。 要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把保障学 术自由、学习和研究自由为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