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各位团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于都,我是你们这次行程的导游小刘,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一览于都的风采。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因西北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6月1日起因字生僻改“雩都”为“于都”。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现在赣州的宁都、安远、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县都是后来从于都划出去建县的,故有“六县之母”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有“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历史名人都与于都有不解之缘,并在于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晚,8.6万名红军将士,就是在这里从8个渡口,渡过了600多米宽的于都河,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今天我们第一站游览的景点是位于县城东门渡口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旧址。这里原来只有一个简单的红军渡石碑,而今,已经建成开放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广场,纪念碑上醒目地刻着“长征从于都出发”......
纪念园是由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与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贯穿其中的步行道象一条飞舞的红飘带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从游客服务中心的入口进去园内,在服务中心登记领好纪念馆的门票后开始游览。往服务中心的左手方向走是主题雕塑,高7.5米,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5周年(2009年建成),底座长8.6米,表示8.6万名红军战士由此渡过于都河开始漫漫长征路,雕塑正面主题为“长征于都出发”,她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再往上走便是纪念广场,广场的中间铺设一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于都出发到甘肃会宁三大会师的长征历程。纪念广场的中心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她象征着中革军委、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在此渡河出发。碑身为双帆船造型,象征
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出发”“奉献”为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于都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梓山的山峰坝,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靖石的渔翁埠)。在纪念广场与纪念馆的中间有个“地球上的红飘带”主题联展,在这里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当年长征的历史。另外在主题展的不远处是长征第一渡的渡口,当年中央机关总队渡河便是从这个地方出发的,大家可以站在这里想象一下当年于都人民支援红军们渡河的场景,当时为了支援红军渡河,沿岸群众和县城居民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老人寿棺等一切可用器材都是捐献出来,在60里长河段架起了5座横跨400多米宽水面的浮桥。为避免敌机侦察暴露目标,船排工人全力配合红军工兵部队,头天下午架桥,次日凌晨拆除,保证红军每天能够顺利夜渡。关于毛泽东从东门渡口踏上长征路还有一个传说,长征前夕,毛泽东是受排济的,基本上没有军事指挥权。毛泽东被“安排”到于都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当时,有些高层决策人并不想让毛泽东参加长征,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才得以“跟随”长征(这是历史事实)。据说,1934年10月初在红军渡于都河的十多天前的一日,身体休弱的毛泽东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东门渡口南岸,也就是现在的于都县贡江镇新地村,问当地群众,此地叫什么地名?群众告诉他叫“新地”,毛泽东一听“新地”二字,感到特别高兴。红军在于都集结长征时,朱德、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及中革军委总司令部驻在现在的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朱屋,离他们最近的长征渡口就是东门渡口。但住在县城北门何屋的毛泽东舍近求远地要从东门渡口渡河长征,是因为“东门”渡口的另一岸是“新地”,“新地”村再往前走不远就有一个叫“利村”的地方。寓意是受排济的毛泽东要从于都东门“东山再起”,踏上“新(天)地”,一路“(胜)利村(村奏凯歌)”。再往上走便是最后一站——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馆分两层,基本陈列以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于都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画、实物模型等展示手法,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领结于都出发长征的历史。
这些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大家稍作休息,接下来我们将去今天的第二站,一个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罗田岩,相信你们会被她迷上的。现在可以在车上浏览一下窗外的美景。细心的游客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外面
有很多与长征有关的名字,长征第一渡、长征大桥、长征宾馆等等。不错,这也是我们于都的一大特色。由于于都是红军的长征出发地,所以于都也和长征有了不解之缘。于都的很多宾馆、大道、大桥、医院和学校等地方和单位的命名都和长征有关,比如大家已经见过的长征第一渡、长征宾馆、长征大桥,还有长征大桥上游的是渡江大桥,下游的是红军大桥,此外还有长征医院、长征小学、长征中学、长征公园、长征大道、红旗大道、红旗小学、红军大道、解放路等等……
好了,前面就是罗田岩的大门牌坊了,请大家按秩序依次下车。
说起于都的罗田岩,外地人知道的不多,但读过《爱莲说》的不少。“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更是千古名句,其背景是在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现在的罗田岩)时创作的,有诗刻石。罗田岩不是山,就只是岩石,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著名的景点有濂溪书院、千年古柏和天子万年。这里既是赣南的佛教圣地,也是名人摩崖石刻胜出的地方。顺着阶梯往上走,来到观音殿,依崖而建的洞窟,很有古风。悬崖上端最醒目的石刻,宋代民统英雄岳飞的“天子万年”题刻。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命“征剿”农民起义军到了于都,挥笔题写了“天子万年”。在崖壁左侧上部的“白云深处”,为元代书法家王懋德刻。这是为纪念曾经影响我国思想史八九百年之久的道教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讲学的纪念遗址“濂溪书院”以及“濂溪阁”。值得一提的是,岩壁中部的一首七言绝句《游罗田岩》题刻,为北宋哲学家时任虔州通的周敦颐,于嘉祜八年(1063年)正月初七,游罗田岩时题写的。同年周敦颐作《爱莲说》并于五月十五日,由县令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惜此石刻没有保存下来。左侧为岳飞题刻《罗田岩访黄龙旧迹留题》右侧为北宋书法家呈现鸿题刻《题罗田岩石刻》。位于岩壁上部的《观善岩小序》的题刻,为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途径于都游罗田岩时题写的。另外,在罗田岩周边,还有于阳一览、帝监亭、卧云阁、高山仰止亭、居然亭、望需亭,也很值得一览,现在大家自由活动,好好领略一下能让周敦颐、朱熹、王守仁等这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所折服并留下这么多摩崖石刻的罗田岩的非凡之处!另外请大家注意安全,一个小时之后在刚才进来的入口牌坊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