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特色民俗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U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英文题目

院系

专业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年月

摘要

民俗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步伐走过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它是历史沉淀和时代发展所形成的产物。赣南地区的于都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在于都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形成了特有的于都客家民俗文化。于都民俗文化包括礼节、习俗、节庆、禁忌、传统等等,分为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三大类。客家人在汉民族中是较有特色的一个群体,既有在中华整体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与其它族群相同的共性,又有在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影响下而表现出来的个性与特质。如今,大兴文化产业,开发保护民俗日益被学者所关注,本文具体分析了于都民俗文化的生成背景,论述了民俗文化类型及其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于都,民俗文化,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绪论 (5)

㈠................................................................ 于都县民俗的研究起源.. (5)

㈡................................................................ 关于于都县民俗的研究.. (6)

㈢................................................................ 于都县民俗研究的意义.. (7)

一、于都民俗事象论 (7)

㈠物质民俗 (7)

㈡社会民俗 (9)

㈢精神民俗 (11)

二、于都县民俗文化的生成背景分析 (14)

㈠于都自然环境 (15)

㈡于都人文环境 (15)

三、于都民俗的保护与开发 (17)

㈠于都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7)

㈡于都民俗的开发利用 (18)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于都县特色民俗文化

绪论

㈠于都县民俗的研究源起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1]于都县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客家摇篮赣南地区的于都,汉族和畲、瑶等少数民族长期互动,共生繁衍,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历史与文化,其中广泛传承于民间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偏北,属赣州管辖。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全县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境内通行客家方言。全县辖9个镇、14个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

罗勇先生《略论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一文中记载:“明前期以往,赣南居民的迁入是零散的,其居住地也是分散的,就整个区域而言,可说是‘地广人稀’,其人口结构也相对的单纯。明嘉靖以后,这种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闽、粤客民成群成批地倒迁入赣,他们自成村落,散布于整个赣南地区,并迅速改变着赣南居民的原来结构。现今赣、闽、粤入迁客民后裔所占的人口比例大体是:寻乌、安远、全南、定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上犹、崇义等县约占70%-90%;赣县、兴国、于都、会昌、瑞金、宁都、石城等县约占50%-70%”[2],因而,于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于都民俗文化即为客家文化内容的一部分。

鉴于此,本文所界定的于都县民俗文化,是指生活在于都县地区的客家人,在客家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享用及沿袭下来的生活文化事象的总和,包括礼节、习俗、节庆、传统等等,为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及精神民俗文化三大类。

如今,大兴文化产业,开发保护民俗日益被学者所关注,本文具体分析了于都民俗文化的生成背景,论述了民俗文化类型及其特点,为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提供参考。

㈡关于于都县民俗方面的研究

于都县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它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此有一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选题和论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首先是关于于都县民间信仰的研究。民间信仰植根于民间,是一种文化创造,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和表达形式。作为一种精神领域的话题,于都民间信仰具有中国其他地方民间信仰的共同性,即多元性、功利性、随意性与混杂性等特点。周建新著的《江西客家》第四章对于都县寒信村的水神信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这一信仰是由于以前水患灾害多,祈求水神保护打渔渔民和行船的商人而产生的。罗勇、龚文瑞著的《客家故园》对风水在赣南的起源、传播和盛行以及对客家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提到了于都县的风水情况。袁贤民的《于都民间传统禁忌》一文对岁时、饮食、服饰、婚嫁、生育、丧葬、起居、数字、事物、身体、语言、行业等禁忌做了详细的收录。

其次是关于于都县民间民俗文艺的研究。于都,是一个民间民俗文艺多姿多彩的县。姚玉凤的《“盘古开天”与“女娲补天”》一文述说了盘古开天和女娲补天的传说,以及与于都的关联,求证了于都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盘古女娲文化中心。她的另一篇文章《于都情歌》介绍了于都情歌的内容与形式,可与兴国山歌相媲美。刘瑞莲的《于都古文》、《于都甑笊舞》和《于都茶篮灯》等文章记载了于都古文、甑笊舞、采茶戏的现状。罗勇、龚文瑞著的《客家故园》中对于都唢呐进行了概说。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都县民俗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