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直接原因:争产与销售的矛盾。

3.催化剂:国民贫富差距扩大。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

股票投机活动。

爆发
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胡佛的凡危机措施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际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结果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在工业方面(核心):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通过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

在农业方面:调整农业政策,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在社会立法方面: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财产税法>>等.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新政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使弱势群体首次享有法定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保障。

4、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新政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倡导政府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必然性
1、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1、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

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矛盾尖锐,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商品倾销战,因此,危机程度加深,形势恶化。

这就说明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国际间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3、经济危机具有两面性。

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内部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遇,推动改革。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理论:凯恩斯主义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结果:黄金时期(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直接: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发展历程:逐渐兴起:二战后;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继续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后;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
西方福利国家的利弊
利: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工作积极性
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梯子”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的自由竞争的发展机会,“安全网”是指社会福利
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
(1)生产力:蒸汽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化
(3)经济结构:工业化
(4)生活方式:城市化
(5)阶级关系:阶级对立化;
(6)社会意识:经济自由化
(7)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⑴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⑵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⑶生活方式:出现了城市化浪潮;
⑷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⑸社会意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3、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形成背景:①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的市场②资产阶级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的影响(消极)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2、迫使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重农抑商”
从重商到抑商
商周:鼓励商业
战国:抑商政策出台
原因:商业危害农业与统治
措施:劝农贱商
目的:护农、便税、固权
评价:在当时合理一面为主
西汉的抑商政策:原因:商贾操纵物价,危害民生
措施(武帝):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管控物价;加重商税。

评价:积极作用为主: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利于统治
明清的重农抑商:背景: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
措施:劝课农桑,鄙视工商垄断盐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
评价:违背历史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A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作用:《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民报的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新青年的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的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报刊的作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立言议政、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
报纸的缺陷?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1、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中国电影业诞生。

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3、《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4、《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建国初期的中国电影,特点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了银幕。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