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技术发展v2.0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其信号传输速率和容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应用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其次,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容量要求的增加,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发展的趋势:1.高速传输:随着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不断提高传输速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TB级别的传输速率。
2.大容量传输: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形式的出现,对传输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不断提高带宽,以满足大容量传输的需求。
3.无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无源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它不需要能耗较高的光放大器等设备,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能耗。
未来的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更加注重能耗问题,提高系统的能效。
4.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展开,例如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实现对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的监测,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
综上所述,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另外,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拓展,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版)
R/S
UNI
SNI OLT
S/R
ONU1 ONU2
OBD
ONUn
图1 EPON系统参考模型
图2 EPON协议分层和OSI参考模型间的关系
5.2 PON系统对ODN的基本要求 5.2.1 PON系统信号传送方式 PON系统采用单纤双向方式。上行使用1310nm波长,下行使用 1490nm波长。当采用波分复用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下行增加使用 1550nm波长。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一个1:N(或 2:N)的光分路器(或几个分路器的级联)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 OLT), 各ONU根据OLT指定的时间发送信息。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 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 5.2.2 PON系统对光分配网ODN的基本要求 ODN所采用的光纤为G.652单模光纤,其上下行光链路的衰减值应 不大于表1要求。
2)10/1000BASE-T接口 10/10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2规定; 3)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7611-2001的规定; 4)Z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1节的规定; 5)Za接口 Za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2节的规定; 6)H.248协议 EPON系统实现H.248协议应符合YD/T1292-2003的规定; 7)SIP协议 EPON系统实现SIP协议应符合IETF RFC3435和《中国电信 SIP网关控制协议规范》的规定。
EPON系统应实现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6.4.10 生成树 当OLT支持多个GE或10/100BaseT SNI接口时,应支持符合 IEEE802.1D规定的生成树协议。
H3C S7500 EPON (OLT + ONU)产品概述V 2.0
目录第1章产品简介 ....................................................................................................................... 1-11.1 引言.................................................................................................................................... 1-11.2 EPON概述......................................................................................................................... 1-11.2.1 EPON总体框架介绍................................................................................................ 1-11.2.2 EPON系统组成....................................................................................................... 1-21.2.3 EPON系统特点....................................................................................................... 1-31.2.4 EPON与传统的交换机组网对比.............................................................................. 1-41.2.5 EPON关键技术....................................................................................................... 1-41.3 产品支持的业务特性 .......................................................................................................... 1-6第2章设备介绍 ....................................................................................................................... 2-12.1 OLT设备............................................................................................................................ 2-12.1.1 LS81PT4GA ............................................................................................................ 2-22.1.2 LS81PT8GA ............................................................................................................ 2-32.1.3 LS8M1PT4GB0 ....................................................................................................... 2-52.1.4 LS8M1PT8GB0 ....................................................................................................... 2-62.1.5 LS8M1PT8P0 .......................................................................................................... 2-82.1.6 OLT光路特性 .......................................................................................................... 2-92.1.7 S75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系统特性.......................................................................... 2-92.2 ONU设备......................................................................................................................... 2-102.2.1 ET系列光终端....................................................................................................... 2-102.2.2 具有ONU功能的H3C S31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 2-192.2.3 具有ONU功能的EC1001网络视频编码器终端 ................................................... 2-242.3 分光器 .............................................................................................................................. 2-262.3.1 分光器简介 ............................................................................................................ 2-262.4 室外弱电箱....................................................................................................................... 2-282.4.1 产品特点................................................................................................................ 2-29第3章管理维护系统................................................................................................................ 3-13.1 简单灵活的维护系统 .......................................................................................................... 3-13.1.1 系统配置.................................................................................................................. 3-13.1.2 系统维护.................................................................................................................. 3-13.1.3 系统测试与诊断....................................................................................................... 3-13.1.4 软件升级.................................................................................................................. 3-23.2 统一的网管系统.................................................................................................................. 3-23.2.1 拓扑管理.................................................................................................................. 3-23.2.2 配置管理.................................................................................................................. 3-23.2.3 故障管理.................................................................................................................. 3-23.2.4 性能管理.................................................................................................................. 3-33.2.5 安全管理.................................................................................................................. 3-3第4章组网应用 ....................................................................................................................... 4-14.1 FTTH接入组网应用简介.................................................................................................... 4-14.2 FTTB接入组网应用简介 .................................................................................................... 4-1第5章选购指南 ....................................................................................................................... 5-15.1 OLT设备选购..................................................................................................................... 5-15.1.1 主机选购.................................................................................................................. 5-15.1.2 交换路由板选购....................................................................................................... 5-25.1.3 EPON业务板选购 ................................................................................................... 5-35.2 ONU设备选购.................................................................................................................... 5-35.3 EPON光模块选购.............................................................................................................. 5-45.4 分光器选购......................................................................................................................... 5-45.5 EPON软件升级包选购....................................................................................................... 5-5第6章缩略语........................................................................................................................... 6-1第1章产品简介1.1 引言随着Internet用户的不断增加,视频会议、大文件传输业务的发展,使得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日益增长,光纤接入将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已经在现代化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5G等新兴技术的推动,光纤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突破。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 高速和大容量:随着人们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日益增长,光纤通信技术也要求能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T级别的传输速率,未来将向更高的速率发展。
同时,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也要求提供更大的容量,以满足数据传输需求。
2. 低延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实时应用等的不断普及,对网络的低延迟要求越来越高。
光纤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虽然已经非常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
为了满足低延迟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传输速度和减少传输延迟,在保证高速和大容量的同时,提供更低的延迟。
3. 网络安全:随着网络攻击日益猖獗,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需要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未来,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以确保用户的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和篡改。
4. 绿色环保:光纤通信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电信传输方式更加环保。
光通信不需要大量的电源来支持传输信号,同时也不会产生电磁辐射。
未来,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能耗,以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
二、新技术突破1. 高密度纤芯:高密度纤芯技术是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传统的单模光纤通常具有一个纤芯,而高密度纤芯技术可以在一个纤芯中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从而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
高密度纤芯技术利用了光信号的多个自由度,可以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
2. 弯曲光纤:传统的光纤在弯曲时会有较大的光功率损耗,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然而,新的弯曲光纤技术可以在光纤弯曲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光功率损耗,拓展了光纤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空间。
弯曲光纤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光纤网络,并提高光纤通信技术的适用性。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新趋势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新趋势光纤通信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高速、大容量、低损耗和抗干扰等优点,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光纤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并应对着新的挑战。
首先,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回顾过去数十年,从单模光纤到多模光纤,再到现在的高密度光纤和空芯光纤,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带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传输速率从初始的几百Mpbs,逐渐提升到1Gbps、10Gbps,甚至现在的100Gbps、400Gbps和1Tbps以上,使得传输速度的需求从前几年的Gbps级别,逐渐提升到了今天的Tbps级别。
其次,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早期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一根光纤只能传输一路信号。
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重叠在同一根光纤上进行传输,大大提高了光纤的利用率。
多路复用技术使得光纤传输容量不再受限于光纤数量,而是受限于波长数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容量和效率。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需求涌入了通信网络中,对传输带宽提出了高要求。
虽然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很高的传输速率,但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带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为此,光纤通信技术的新趋势在于引入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
例如,利用光子晶体技术和纳米技术制造出的超材料,可以调控光信号的传播速度、相位和方向,从而提高光纤的传输性能。
此外,光纤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降低光纤的损耗并提高传输距离,为长距离高速传输提供支持。
另外,通过光电混合集成技术,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实现更高速率的传输。
此外,新型的光纤通信系统也在英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进行研发和试验,比如空气芯光纤通信技术。
它利用气体填充光纤的芯部,使得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更快,传输延迟更低。
第2章 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Nankai University
宽带城域网的定义:
• 宽带城域网是以宽带光传输网为开放平台,以TCP/IP 协议为基础,通过各种网络互联设备,实现语音、数 据、图像、多媒体视频、IP电话、IP电视、IP接入和 各种增值业务;
• 与广域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话交换网互联互 通的本地综合业务网络,以满足语音、数据、图像、 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nankaiuniversity精选ppt课件232业务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voicevideoipdataidcvpn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国家主干网城市宽带出口管理平台业务平台网络平台宽带城域网nankaiuniversity精选ppt课件典型的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核心交换环网汇聚环网汇聚环网geip路由器交换机oc48192oc48192远距离互联oc48192oc48192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atm交换机atm交换机电话交换机oc3oc312nankaiuniversity精选ppt课件核心交换层的基本功能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服务质量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精选
Nankai University
广域网研究的重点是宽带核心交换技术。
• 早期的广域网主要用于大型计算机系统的 互联。
• 互联网中广域网更多地是作为覆盖地区、 国家、洲际地理区域的核心交换平台。
• 广域网研究的重点是宽带核心交换技术。
精选
Nankai University
2.1.2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
Nankai University
光以太网的主要特征
• 根据终端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分配带宽,保证 带宽资源充分、合理应用;
• 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必须经过认证和授权,确保 用户对网络资源安全的使用;
全光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全光网络的概念和特点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其中全光网络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通信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和潜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光网络?它又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全光网络,简单来说,是指在通信网络的传输和交换过程中,信号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无需进行光电、电光的转换。
传统的通信网络中,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次光电、电光转换,这不仅增加了信号的损耗和延迟,还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而全光网络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光进光出”。
全光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极高的传输速率是全光网络的显著优势之一。
由于信号在网络中始终以光的形式传输,避免了传统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和延迟,能够实现超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这意味着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输更多的数据,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无论是高清视频的实时播放、大规模的数据备份还是云计算中的海量数据处理,全光网络都能够提供稳定、高速的支持。
其次,全光网络具有出色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没有了频繁的光电、电光转换环节,减少了故障点的出现,降低了信号出错的概率。
同时,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外界干扰较小,能够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各种关键业务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再者,全光网络的扩展性非常强。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需要不断扩展和升级。
在全光网络中,新增节点和链路相对容易,只需通过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器(OXC)等设备进行灵活配置,即可实现网络的快速扩展,无需对整个网络架构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此外,全光网络还具有低能耗的特点。
传统的通信网络中,光电、电光转换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而全光网络由于减少了这些转换环节,大大降低了网络的能耗,符合当今社会对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安全性方面,全光网络也表现出色。
光信号难以被窃听和干扰,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保障。
这对于金融、军事、政务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网络现状及发展趋势PPT课件
PTN既能为整个电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演进提供支持, 又可以有效降低全网IP化、宽带化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为什么要引入分组传送技术
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输网承载业务从以 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面向TDM业务设计的SDH 传输网技术已不能很好地支撑数据IP业务的传送需求, 主要体现在: 基于固定的VC容器作为传送单位,粒度大、种类少, 适配分组业务的效率低,难以动态共享; 基于电路连接传送业务,配置复杂,实现数据业务 所要求的全互联成本昂贵并难以维护; 业务种类简单,难以满足新型动态数据业务的要求。
光纤到户(FTTH)网络结构
Service Node
Internet
Leased Line
Frame/Cell Relay
OLT
Telephone
Interactive Video
Operating System
SNI (VB5)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s
ONT FTTH
ONT FTTB
PTN技术发展现状
OAM G.8113.1在国际标准化中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完成G.8114向G.8113.1的设备升级
运维管理:运维效率与SDH持平 业务部署板块化 业务割接智能化 网络加减点向导化 版本升级远程批量化
时间同步:光纤不对称补偿,提高工程进度90%以上
FTTH的技术现状
光纤化进一步向用户延伸 ,表现形式主要有FTTH、 FTTN+DSL、FTTB+LAN等
gpon 光网络单元 g-97rg8vd 技术说明书
融合网关 G-97RG8VD技术说明书版本1.02016年11月8日⏹概述G-97RG8VD是PON 上行OTT 融合终端设备,形态为上行1个PON 口,下行1个GE 网口,1个FE口,1个电话口,1个802.11n WLAN 接口,1个HDMI 接口,1个mini AV 接口,2个USB 接口,1个TF 卡接口,1个红外延长线接口。
本产品是PON 上行OTT融合终端,集PON 网关功能和OTT 功能为一体的全新产品。
融合网关的推出,实现了宽带业务、室内Wi-Fi网络覆盖和视频点播业务的统一部署和管理,提高了用户业务体验。
●⏹服务数据服务G-97RG8VD本地网关单元提供1个10/100/1000Base-T 和1个 10/100 Base-T以太网数据接口,支持:•以太网自协商和MDI/MDIX自动探测功能•所有包长范围数据的线速传输•内置二层交换机•先进的数据功能,例如VLAN标记处理,流分类和包过滤功能•内置三层路由和本地网关•802.11b/g/n WLAN端口•USB2.0存储语音服务G-97RG8VD本地网关单元提供1个POTS接口,提供运营商级的语音服务,支持:•每线路4 REN,55V RMS平衡响铃,DTM F拨号和脉冲拨号•多种语音编码•回声消除,话音激活检测器(VAD),柔和噪音发生器(CNG)•支持静态或者动态抖动缓存•各种不同的分类服务-来电显示,呼叫等待,呼叫前转,呼叫转移等•SIP (RFC3261) 或者MEGACO v2 (H.248)•支持多种国家预置文件视频服务G-97RG8VD光网络单元支持基于数据的视频内容传输(通过组播或者单播方式)。
在通过组播技术提供基于数据的视频内容传输的时候,G-97RG8VD光网络单元在下行方向支持专用的组播GEM端口。
视频内容可以被所有ONT/ONU通过统1的通道接收和处理,这样能极大地改善带宽利用效率。
另外,G-97RG8VD光网络单元支持IGMP snooping功能,提供进1步的应用优化。
光网络的主要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光网络技术课程综述——你所了解光网络的主要技术、发展及其应用(10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丁彦学号:**********)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随着通信网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加,光纤通信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是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存在不少弊端,急需对其进行改进。
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人们提出了光网络。
光网络以其良好的透明性、波长路由特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已成为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的首选。
这,AON)。
里的光网络,是指全光网络(All Optical Network1 全光网络的概念全光网络是指光信息流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进行传输与交换中均采用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完全的光路,中间没有电信号的介入,在各网络节点的交换,则使用高可靠、大容量和高度灵活的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它是建立在光时分复用(OTDM)或者密集波分复用(DWDM)基础上的高速宽带信息网。
2 全光网络的特点全光网络的发明与运用,可以不用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各节点进行光电交换、电光交换,弥补了传统光纤通信中存在的带宽限制、严重串话、时钟偏移、高功耗等一些不足,拥有更强的可管理性、透明性、灵活性。
全光网络与传统通信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节约成本。
由于全光网络中不需要进行光电转换,这就避免使用传统通信系统中需要的光电转换器材,节省这些昂贵的器材费用,也克服了传输途中由于电子器件处理信号速率难以提高的困难,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
此外,在全光网络中,大多会采用无源光学器件,这也带来了成本和功耗的降低。
2)组网灵活。
全光网络可以根据通信容量的需求,在任何节点都能抽出或加入某个波长,动态地改变网络结构,组网极具灵活性。
当出现突发业务时,全光网络可以提供临时连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3)透明性好。
全光网络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以波长选择路由,对传输码率、数据格式以及调制方式等具有透明性。
可方便地提供多种协议的业务。
工业无源光网络技术白皮书
工业无源光网络 PON 2.0 白皮书目录第一章工业PON 2.0 总体架构 (1)1.1工业PON 2.0 整体思路 (1)1.1.1.背景介绍 (1)1.1.2.工业PON 1.0 架构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1.1.3.工业PON 2.0 的定义以及解决的问题 (3)1.2工业PON 2.0 总体架构 (4)1.2.1.工业PON 2.0 系统架构 (4)1.2.2.工业PON 2.0 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的位置 (5)1.2.3.工业PON 2.0 与工业PON 1.0 之间的关系 (6)第二章集成数据采集功能的工业PON 2.0 网关 (7)2.1背景介绍 (7)2.2需求分析 (7)2.3技术要求 (8)2.4系统架构解析 (9)2.5关键技术 (10)2.5.1.工业现场协议转换和兼容 (10)2.5.2.开放软件平台技术 (12)第三章网络可用性保障 (12)3.1保护倒换 (12)3.2流氓ONU 检测与隔离 (15)第四章工业PON 2.0 智能管理平台 (16)4.1技术现状和背景介绍 (16)4.2技术方案 (17)4.3系统架构解析 (19)4.4关键技术 (20)第五章典型部署应用场景 (21)5.1离散制造行业应用场景 (21)5.1.1.场景特点.................................................... 21 5.1.2.案例介绍. (2)5.2不同网络规模的部署应用场景及案例展示 (2)第六章演进思路 (3)前言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驱动工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应对当前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分流”对我国制造行业发展影响的有效方案。
工业互联网目前已上升为我国“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2024年光网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光网络市场发展现状一、背景介绍光网络技术是指利用光纤传输数据的网络技术,具有高速、大容量和稳定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光网络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二、发展趋势1. 高速宽带需求的增加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普及,对高速宽带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
光网络作为提供高速率和大容量传输的有效解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2. 5G技术的推动5G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光网络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5G网络需要光纤网络作为传输基础设施,为光网络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光网络设备技术的升级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光网络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也逐渐降低。
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承担光网络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推动了光网络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竞争情况1. 国内市场竞争在国内市场,主要光网络设备供应商包括华为、中兴、烽火等。
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产品质量在光网络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份额。
2. 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光网络市场主要由国际知名企业主导,如思科、英特尔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和市场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四、政策与发展支持政府对光网络市场的发展给予了重视和支持。
在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光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光网络市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如高昂的设备成本、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
六、发展前景展望光网络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速宽带网络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光网络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随着光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光网络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以上是对2024年光网络市场发展现状的简要介绍,未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光网络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并为社会信息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分析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现在,人们一般使用的通信方式有很多,如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等。
从过去的电话、传真、电报到现在的短信、社交软件、视频通话等等,通信方式的变化是轻而易举的。
其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通信技术的一大进步。
本文将分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初衷是为了解决交通信号传输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传输方式会受到电磁干扰,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消除这种干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6年开始的全球光纤通信网络建设。
这个网络使得跨国通信变得更加便捷,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 初期阶段(1965-1980年代)光纤通信的理论研究是在1960年代初开始的。
早期的光纤通信主要是对光纤的性质和结构进行探究。
直到1970年初,美国宝洁公司研究员理查德·埃皮斯泰因首次成功地利用光纤传输了人类的语音信息,标志着光纤通信进入实用化时代。
2. 建设阶段(1980-1990年代)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光纤通信的优势非常明显,在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方面都要更加稳定和高效。
198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兴建光纤传输网络。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96年开始的全球光纤通信网络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各家通信技术公司纷纷加入到光纤通信技术的研制中。
3. 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
从最初的几千比特每秒到现在的几十兆比特每秒,甚至可以达到百兆比特以上的速率。
此外,光纤通信也进一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银行交易、商业交流、远程医疗等等,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通讯技术。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光纤通信技术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日益迅速,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PON网络技术原理v2.0-160922
“老板,给我来个50M带宽好么。” “50M没有!” “那来个40M也行” “40M也没有!” “那30M总该……” “30也没有!” “什么都没有,还开店!” “谁叫你是10M独享世家,有也不卖!” 固定独享
OLT
“老板,给我来个50M带宽好么。” “60M、70M都行!只要店里有,你随 便挑随便选!” “真的?” “咱们谁跟谁!” “还是共产主义好啊”
魔戒现身
双塔奇兵
王者归来
对于PPPOE技术而言: PPPOE是什么?(概念) PPPOE包括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功能?(原理) PPPOE会话过程,各阶段的数据报文格式?(协议)
目录
PON概念 PON技术实现原理
概念 PON系统结构 ODN光功率预算 原理 EPON技术原理 GPON技术原理 协议 EPON与GPON技术对比 10GEPON技术简介
PON技术原理——下行数据
•
广播方式 PON的下行为广播方式,所有的ONU都能收到相同的数据,但是通过LLID (EPON)或GEM-port-id(GPON)来区分不同的ONU的数据,ONU 过滤广播 报文来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
下行广播 如何实现? 分光的过程就 相当于广播了!
PON技术原理——上行数据
可否直接在以太帧中 数据字段中增加 ONU-ID来替代LLID?
内功心法-MPCP
MPCP-多点控制协议 EPON网络上行采用TDMA技术,因此上行方向在一个时刻只允许一个 ONU发送数据 ,且要做到带宽动态分配,于是需要一种控制机制来协 调各ONU的数据发送和关断。It is MPCP!
MPCP属于OSI参考模型哪层?
MAC_Control_Type域值; •Opcode:操作码指示所封装的特定MPCPDU;
全光网产业发展趋势
全光网产业发展趋势全光网(All-Optical Network)是指基于光纤通信技术实现的光电一体化的通信网络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光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光纤通信技术、全光网优势、全光网发展现状以及全光网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全光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是全光网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具有传输带宽大、传输距离长、传输速度快等特点。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1. 光纤传输技术:包括光纤的制备技术、光纤互联技术等。
目前,光纤的制备技术已相对成熟,能够实现光纤的大规模制造。
2. 光纤传输系统技术:包括光源、光纤放大器、光纤耦合技术等。
其中,光纤放大器是实现长距离光纤传输中信号强度补偿的重要设备。
3. 光纤交叉技术:即实现光纤之间的交叉互连,包括光开关、光交叉连接器等。
光开关是实现光网络中灵活路由和交换的关键设备。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 全光网技术的兴起:全光网技术是光纤通信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
全光网通过将光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通信网中,达到全光化的目标。
2. 光纤通信技术向高速化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千兆级别的光纤通信,未来将朝着更高速率的方向发展。
3. 小型化、集成化技术的应用: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设备将逐渐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减小体积,降低功耗。
二、全光网的优势全光网相比传统的电信网络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宽带传输能力强:全光网能够提供很高的带宽,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2. 低时延:由于光信号传输速度快,全光网的时延较低,可以提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服务。
3. 低损耗:光纤传输的损耗比电信号传输的损耗小很多,可以实现长距离传输。
4. 网络安全性高:由于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不易被外界干扰,全光网相对于电信号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三、全光网发展现状当前,全光网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全光网试点工程,如广东全光网工程、北京全光网工程等。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电信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接口分册)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接口分册(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12月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 及PON EMS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目录1范围..................................................................................................................... -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5 -3.1术语和定义.. (5)3.2缩略语 (6)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概述......................................................................................... - 7 -5综合信息查询接口功能要求.................................................................................. - 7 -5.1设备信息查询. (8)5.1.1OLT设备查询........................................................................................................ - 8 -5.1.2ONU设备查询...................................................................................................... - 8 -5.1.3设备信息查询涉及接口........................................................................................ - 8 -5.2业务配置查询. (8)5.3资源变化通知 (8)5.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9)6接口设计.............................................................................................................. - 9 -6.1接口位置 (9)6.2接口功能概述 (9)7接口功能定义.................................................................................................... - 10 -7.1设备信息查询. (10)7.1.1查询OLT设备信息(PON.RESPHY.I5.001) ................................................ - 10 -7.1.2查询ONU设备信息(PON.RESPHY.I5.002) .............................................. - 11 -7.1.3查询机框信息(PON.RESPHY.I5.003) .......................................................... - 11 -7.1.4查询板卡信息(PON.RESPHY.I5.004) .......................................................... - 12 -7.2业务配置查询. (13)7.2.1查询媒体网关信息(PON.RESSRV.I5.001)................................................... - 13 -7.2.2查询语音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2)................................................... - 14 -7.2.3查询组播业务信息(PON.RESSRV.I5.003)................................................... - 15 -7.2.4查询DSL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4)................................................. - 16 -7.2.5查询LAN端口信息(PON.RESSRV.I5.005)................................................ - 17 -7.2.6查询端口VLAN信息(PON.RESSRV.I5.006)............................................. - 18 -7.2.7查询VLAN接口(PON. RESSRV.I5.007).................................................... - 18 -7.3资源变化通知. (19)7.3.1注册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1)................................................. - 19 -7.3.2取消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2)................................................. - 20 -7.3.3查询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3)................................................. - 20 -7.3.4资源变化通知(PON.RESCHG.I5.004) ......................................................... - 20 -7.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22)7.4.1资源数据全量导出接口(PON.RESDUMP.I5.001) ..................................... - 22 -7.4.2资源数据全量导出通知(PON.RESDUMP.I5.002) ..................................... - 22 -8接口协议定义.................................................................................................... - 22 -8.1接口协议概述. (22)8.1.1接口通讯协议....................................................................................................... - 22 -8.1.2接口命令列表....................................................................................................... - 23 -8.2接口格式 (24)8.2.1格式说明概述....................................................................................................... - 24 -8.2.2输入命令消息的格式说明.................................................................................. - 25 -8.2.3确认消息(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 26 -8.2.4响应消息的格式说明 .......................................................................................... - 27 -8.2.5资源变化通知格式的说明.................................................................................. - 28 -8.2.6返回错误码定义................................................................................................... - 29 -8.3会话控制 (30)8.3.1登录PON EMS(LOGIN) ............................................................................ - 30 -8.3.2退出PON EMS(LOGOUT)........................................................................ - 31 -8.3.3握手命令(SHAKEHAND)........................................................................... - 31 -8.4OSS使用接口方式 (32)8.5接口协议 (32)8.4.1设备信息查询....................................................................................................... - 32 -8.4.2业务配置查询....................................................................................................... - 40 -8.4.3资源变化通知....................................................................................................... - 54 -8.4.4资源数据全量导出............................................................................................... - 6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信息查询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EPON系统中的ONU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PON系统中的ONU设计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物理电子学指导教师:***20090519摘要近几年,中国光纤到户产业迅猛发展,在各种光纤接入技术中,EPON技术因其相关技术标准成熟更早、成本较低,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由于各个通信设备制造商使用有自定义OAM帧,而且不同EPON MAC芯片使用的OAM帧格式也不尽相同,这样不同厂家的OLT和ONU设备之间无法互通,对整个EPON产业发展不利。
中国电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颁布了《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2.0》,要求不同设备制造商研发的OLT和ONU可以互通。
我所在任务组的任务就是开发出支持互联互通的EPON设备,我的任务是设计EPON客户端设备ONU。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研究多种主流接入技术。
说明这些技术已经不满足目前应用需要并讨论本论文研究EPON的意义,为下一章进行EPON技术研究与ONU设计做铺垫。
第二章介绍EPON技术并给出了EPON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首先对EPON技术、以及任务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然后将ONU设计目标定为性价比较高的数据通信用ONU,具体有单住户型ONU和多住户型ONU两种,最后研究了这些ONU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进行了单住户型ONU的设计与测试。
首先给出单住户型ONU的系统框图,并且研究其工作原理。
然后再分块描述单住户型ONU的各个子电路模块设计。
电路原理图设计完成后,介绍多层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PCB设计与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最后是介绍以SmartBits 6000C为核心的测试环境,并对单住户型ONU进行基本功能验证与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单住户型ONU功能良好。
第四章进行了单住户型ONU的设计与测试。
多住户型ONU在原理与结构上与单住户型差别不大,只是多出了交换芯片,用来增加以太网端口的数目。
本章结构与上一章相同,这里不叙述了。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自己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中国电信PON系统用户接入端口标识编码格式要求_200806
中国电信PON系统⽤户接⼊端⼝标识编码格式要求_200806中国电信PON系统⽤户接⼊线路(端⼝)标识编码格式要求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6⽉⽬次前⾔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缩略语 (1)4 PON系统⽤户DHCP/PPPoE认证参考模型 (2)5 PON系统中⽤户接⼊线路(端⼝)标识信息传递⽅式 (3)6 PON系统⽤户接⼊线路(端⼝)标识信息编码格式定义 (4)附录A (资料性附录)PON系统的⽤户接⼊线路(端⼝)编码格式应⽤⽰例 (6)前⾔在宽带接⼊⽹络中,需要通过⽤户接⼊的宽带接⼊服务器(BRAS)或业务路由器(SR)的物理端⼝和⽤户接⼊线路(端⼝)来唯⼀地标识宽带⽤户接⼊线路(端⼝)。
特别是对于IPTV等平台,⽬前普遍采⽤DHCP的IP地址分配⽅式。
在DHCP⽅式中,DHCP中继代理采⽤DHCP Option 82携带⽤户的接⼊线路(端⼝)标识信息。
另外,对于PPPoE认证⽅式,也需要PPPoE中继代理在相关报⽂中携带⽤户的接⼊线路(端⼝)标识信息。
随着光纤接⼊技术的⼤量部署,要求PON系统⽀持对⽤户接⼊线路(端⼝)进⾏精确标识。
本标准旨在规范PON系统中的宽带⽤户接⼊线路(端⼝)标识的编码格式,提⾼PON设备与BRAS/DHCP服务器、BRAS/DHCP服务器与Radius服务器之间认证接⼝的⼀致性,降低FTTx⽤户管理和⽹络运维的复杂度。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起草。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BRAS/SR设备或DHCP服务器向宽带后台管理系统(Radius服务器)上报⽤户接⼊线路(端⼝)标识的编码格式。
PON系统中的OLT和MDU/MTU型的ONU设备也应具备向BRAS/DHCP 服务器提供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户接⼊线路信息的功能。
本标准适⽤于中国电信⽹络环境下的EPON/G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
对于采⽤以太⽹交换机(LAN)接⼊的接⼊⽹络,也可参照使⽤本标准进⾏⽤户接⼊线路(端⼝)标识。
电信GPON 设备术要求
中国电信〔2011〕382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2.0)的通知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为满足光进铜退、特别是FTTH发展的需要,增强GPON设备的规范性和互通性,集团公司对GPON设备企业标准(V1.2)(见中国电信〔2010〕204号)进行了修改完善,重点增补了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跨VLAN组播相关的管理实体和实现方式要求,同时面向FTTH场景的互通性,对TC层和OMCI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2.0)》。
现将此版本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 录前 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2)4 GPON系统参考模型 (5)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6)5.1 业务类型 (6)5.2 设备类型 (6)6 GPON协议要求 (9)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9)6.2 PMD子层 (9)6.3 TC子层 (10)6.4 OMCI子层 (10)6.5 时钟要求 (16)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16)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16)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17)8 以太网功能要求 (17)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17)8.2 VLAN功能 (19)8.3 VLAN Stacking功能 (23)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24)9.1 DBA总体要求 (24)9.2 OLT的DBA功能要求 (24)9.3 ONU的DBA功能要求 (24)10 多业务QoS机制 (24)10.1 多业务QoS总体要求 (24)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25)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25)10.4 优先级标记 (26)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26)10.6 流限速 (26)10.7 优先级调度 (27)10.8 缓存管理 (27)11 安全性 (28)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 (28)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 (28)11.3 过滤和抑制 (28)I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28)11.5 ONU的认证功能 (28)11.6 静默机制 (33)11.7 异常发光ONU的检测与处理功能 (33)11.8 其他安全功能 (34)12 组播功能 (34)12.1 组播实现方式 (34)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34)12.3 分布式IGMP/MLD方式功能要求 (35)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37)12.5 组播性能要求 (39)13 系统保护 (39)13.1 设备主控板1+1冗余保护 (39)13.2 OLT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40)13.3 配置恢复功能 (40)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40)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40)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44)14.1 总体要求 (45)14.2 OLT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45)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45)15 ONU软件升级功能 (46)16 告警功能要求 (46)17 性能统计功能要求 (46)18 语音业务要求 (48)19 TDM业务要求 (48)20 时间同步功能 (49)21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49)21.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49)21.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49)21.3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 (50)21.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51)21.5 可靠性要求 (51)22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51)22.1 总体要求 (51)22.2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51)22.3 ONU本地管理要求 (52)23 ONU硬件要求 (52)23.1 指示灯要求 (53)23.2 开关与按钮 (54)23.3 Dying Gasp及掉电保持时间 (54)23.4 设备标签 (54)24 其它要求 (54)II24.1 环境要求 (54)24.2 电源要求 (54)24.3 设备节能要求 (55)24.4 电气安全要求 (55)附 录 A ONU电源要求(暂定) (57)A.1 SFU电源要求 (57)A.1.1 电源适配器工作条件 (57)A.1.2 电源适配器直流输出接口要求 (57)A.1.3 电源适配器的安全要求 (58)A.1.4 备用电源要求 (59)A.2 MDU电源要求 (60)A.2.1 工作条件 (60)A.2.2 备用电源要求 (60)附 录 B EMOP的详细规定 (62)B.1 Extended multicasto perations profiles的定义 (62)B.2 EMOP应用举例 (71)III前 言本标准是以ITU-T G.984/G.988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基础,对企业标准前期相关版本修订完善后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值走势图 三大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值走势图 ARPU
3.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0
3
90
IP网络 IP 网络
2.5
80 70 60 50
2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1.5 1
40
0.5 PTN网络 PTN 网络
30
MSTP网络 MSTP 网络 0
05 年 06 年 07 年 08 年 度 09 年 前 3季
PTN、MSTP、IP网络建设成本比较 PTN 、 MSTP 、 IP 网络建设成本比较
波长、 波长、ODU管道 管道
•小的延迟 小的延迟 小的延 •消除抖动 消除抖动 消除抖 •大容量,可扩展 大容量, 大容量
IP/MPLS 包
OTN Switch
IP over OTN
17
OTN关键技术
OCH 光交叉
线路单元
交叉颗粒
OTUk 适配 OTUk 映射
交叉单元
大颗粒交叉 大颗粒交叉
客户侧信号
利用固网线路资源提供微微基站和家庭覆盖、利用移动回传接入固定业务, 利用固网线路资源提供微微基站和家庭覆盖、利用移动回传接入固定业务,实 现基于移动的综合业务提供。 现基于移动的综合业务提供。 如何更好适应网络IP化
传送内核IP化 传送内核IP化 IP
如何适应FMC发展
统一的业务承载
电信级网络安全
如何提供更大带宽
链型
CiTRANS 680
e-FimTMOTNM2000/2100
CiTRANS 620A 环型 CiTRANS 660 MESH CiTRANS 640 CiTRANS 630
小型化10GE设备 小型化10GE设备 10GE
9
PTN在全业务承载网的价值诉求
TCO比价优势明显的网络 比价优势明显的网络
带宽规划
8
PTN在全业务承载网的价值诉求
应用方式灵活多样, 应用方式灵活多样,轻松提供超宽带
PTN可实现任意规模、任意结构、随心所欲的组网; 可实现任意规模、任意结构、随心所欲的组网; 可实现任意规模 烽火已可提供超小型10GE设备,结构小巧(不超过 高,300mm深)却可提供 设备,结构小巧(不超过2U高 烽火已可提供超小型 设备 深 更高带宽应用,未来无忧。 更高带宽应用,未来无忧。
适用场景:大颗粒业务传输,承载和传送的分离,适应未来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20
20
OTN的网络的定位
关 注 OTN 的 下 沉 趋 势
21
21
WDM/OTN发展策略
40/100G WDM线路系统 线路系统 GMPLS控制平面 控制平面(ASON) 控制平面
OTN交叉连接设备 交叉连接设备
点对点WDM系统 点对点 系统
19
OTN技术及适用场景
OTN技术
PTN PTN
IPoE1 NodeB FE GE POS
RNC OTN SR SR
GE POS ChSTM-1
NodeB
TDM E1
PTN SR
BTS
SR PTN
ChSTM-1
BSC
基于WDM,ROADM+OTH,光电混合调度。 优点:提供灵活的大颗粒业务光/电混 合调度,丰富的开销便于管理,保护方 式较完善。 不足:更适合大颗粒业务调度,暂无 L2功能。
丰富的业务接入 10GE环路接入 10GE环路接入
PTN? RAN?MSTP? PTN?IP RAN?MSTP?
6
任意规模灵活组网
PTN在全业务承载网的价值诉求
统一的业务承载与丰富业务接入: 统一的业务承载与丰富业务接入:
PTN是支撑 到3G、LTE这一发展方向的最佳平台,满足未来移动业务的发 是支撑2G到 、 这一发展方向的最佳平台, 是支撑 这一发展方向的最佳平台 展需要; 展需要; 精细化Qos和电信级网络安全,提升大客户专线品质,为联通提供稳定的利润 和电信级网络安全,提升大客户专线品质, 精细化 和电信级网络安全 增长点; 增长点; 轻松实现IPTV传输和家庭宽带业务承载,提升家庭用户数量,增强品牌市场 传输和家庭宽带业务承载,提升家庭用户数量, 轻松实现 传输和家庭宽带业务承载 竞争能力。 竞争能力。
12
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
13
烽火通信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优势
率先完成中国联通现网测试全部项目,一次性通过率100%
14
提纲
1. PTN技术概述与发展 2. OTN技术概述与发展 OTN技术概述与发展 3. 高速传送网技术与发展 4. ASON技术概述与发展 5. 全光网的发展
15
OTN的前世今生
GSM、3G、LTE、手机上网 、可视电话、手机音乐、手 机游戏、手机电视
03
家庭业务
02
集团业务
IPTV业务、视频记录/回访 、交、互视频应用、高速互 联网接入、远程教育、游戏
商业用户间VPN、灾备冗余 恢复、视频会议和广播、商 务电话、数据中心合并
5
承载网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联通网络建设主导思路: 联通网络建设主导思路:
23
业务驱动高速光网络发展
FTTx
GPON EPON 10GPON
10GEPON
LTE
TD-CDMA
WCDMA
CDMA2000 WiMAX
业务驱动了宽带接入技术发展(有限宽带接入& 业务驱动了宽带接入技术发展(有限宽带接入&无线 宽带接入技术),导致核心路由器容量急剧扩展(集 群),中继带宽的膨胀驱动了高速光通信发展。
24
高速光网络
光传输损伤
色度色散
PMD OSNR
光传输损伤
非线性效应
滤波器效应
25
25
40G关键技术及发展
26
高速传输中的关键技术
OSNR容限 容限 升高6dB 升高 PMD效应的 效应的 危害增加4倍 危害增加 倍 更大的非线性 效应危害 色散容限降低 16倍(60ps/nm 倍 )
FEC/ SFEC
前世
WDM的大容量传送技术 SDH/MSTP的OAM&P技术
模型一:IP+SDH+WDM 模型一:
IP
Service layer
STM-1/4/64 POS、GE、10GE
SDH WDM
今生
继承了WDM的三超特性 继承并发展了SDH/MSTP的 OAM&P特性 形成新的设备形态
模型二:IP+WDM 模型二:
功率均衡 管理
分布式 Raman放大 放大
码型调制技术
ODB/DRZ/CS-RZ/DPSK/DQPSK
色散管理 TDC/ADC
☻ 在同等物理条件下,DWDM 40G 要达到与现有 在同等物理条件下, 要达到与现有DWDM 10G 同等性能,必须具 同等性能, 备:
SFEC 提高克服白噪声的纠错能力,降低系统 提高克服白噪声的纠错能力,降低系统OSNR要求。 要求。 要求 先进的调制码型,提升传输性能,降低OSNR、PMD、非线性、色散等各方面的限制。 先进的调制码型,提升传输性能,降低 、 、非线性、色散等各方面的限制。 新型色散管理技术( ),提高色散容限 新型色散管理技术(如:ADC),提高色散容限,消除色散窗口代价。 ),提高色散容限,消除色散窗口代价。
光网络技术发展
光传送网络重要研究方向
2
光传送网络的发展
灵活 配置,及时相应各种需求。 配置,及时相应各种需求。
MESH组网, MESH组网,解决环网资源 组网 高效 利用率低问题。 利用率低问题 问题。 MESH组网, MESH组网,提高网络生存 组网
SDH
多业务承载 数据业务效率低
动态调整带宽, 动态调整带宽,且不需人工
PTN
分组交叉完美匹配数据 业务承载 带宽容量不足
提纲
1. PTN技术概述与发展 PTN技术概述与发展 2. OTN技术概述与发展 3. 高速传送网技术与发展 4. ASON技术概述与发展 5. 全光网的发展
4
联通全业务运营内容
全业务承载对接口、容量、网络架构、技术选择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01
移动业务
• 适应大颗粒传送需求 • 省去SDH,降低投资成本 省去SDH, SDH • OTN接口,客户侧互通 OTN接口, 接口
已经实施
07 09
积极试点, 积极试点,适时引入
10 11
积极跟踪
12
22
提纲
1. PTN技术概述与发展 2. OTN技术概述与发展 3. 高速传送网技术与发展 4. ASON技术概述与发展 5. 全光网的发展
分组汇聚 多播 支持传统业务
“Packet” 分组特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 面向未来
Qos管理
PTN
统一的传 送平台 快速保护
面向连接
PTN=分组技术+SDH运营经验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SDH
时间同步
端到端高 效管理
“Transport” 传送特性 端到端Qos 完善OAM
Multi-play多业务 Multi-play多业务
7
PTN在全业务承载网的价值诉求
全面合理的设计理念带来技术的全面领先
IP内核,天然适配未来业务及网络IP化发展趋势; 内核,天然适配未来业务及网络 化发展趋势 化发展趋势; 内核 SDH Like PS&OAM,提供电信级网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