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2020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课件

2020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课件

拓展
中国海南第一山
东山岭坐落在海南省东海岸, 距万宁县城1.5公里, 面积10平 方公里,由三座山峰相依而成, 海拔184米, 东山岭自然风光秀 丽,景物得天独厚,人文景观奇 特。山上怪石嶙峋,异洞幽深, 丹崖翠壁,泉丰林秀;春风长驻, 四时花开;石景遍布,佳致叠出; 奇岩异洞,各具姿态。素有“海 外桃源”、“海南第一山”之称。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4课时 土壤中有什么
探索
岩石 风化 岩石碎裂 继续风化 小石子和沙 继续风化 更小的颗粒
土壤中有什么?
研讨
仔细观察并记录:
研讨
材料:干土壤、放大镜、牙签
材料:土块、装有水的透明杯、搅拌棒 放: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约为1/3杯)
搅和置:用搅拌棒搅散土壤, 静置一 段时间,观察分层情况写或画。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 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 ) 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 4、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 √) 5、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 6、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 7、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 8、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
找:土壤中有哪些颗粒? 尝试描述颗粒大小。 读:教科书P52资料。 想:找到的颗粒的名称。
小结
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 黏土,用小棍挑一点 在手上涂抹,感到黏 滑、细腻,其次是沙 粒,越到底下颗粒越 粗,漂浮在水面上的 是植物残体。
探索
探索
温馨提示:
●正确使用酒精灯,戴好护目镜,注意保持 安全距离。 ●小石块加热时间要稍微长点,夹住石块放 入水中,不要丢入水中。 ●要反复做几次,观察冷水杯中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将岩石块放在冷水中冷却后再放 桌面,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续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宽敞,地势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专门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内蒙古是高原、x疆的吐鲁番是盆地、x藏是高原的地势。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从外到里能够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壮的喜马拉雅山。

6、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如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庞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8、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势的变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势地貌,形成了许多漂亮的景观。

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裂,这种现象叫风化。

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连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12、依照颗粒大小能够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8、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9、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腐蚀的开始。

2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都会阻碍土壤被腐蚀的程度。

2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腐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聚拢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

东非大裂谷
张裂速度为每年2~4厘米
地震和火山都是怎么造成的呢?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 起的。
小结:
①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 的结果。
②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 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除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高原五大地形外,还有湖泊、
海洋、河流、沙漠、峡谷等
地名 吉林长白山 福建 四川 长江三角洲 内蒙古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丘陵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盆地 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低平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 什么吗?
颜色 数字 图例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 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黄 土 高 原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
丘陵起伏
盆地
地平而宽广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岩浆冷却和堆积可以形成新的地形,如火山岛、火山锥等; 地震可让地面产生裂缝,形成堰塞湖,引发海啸等 。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简单制作地球内部结构
要求:有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 时间:10分钟内
13
返回
14
裂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的意义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的变化”的范畴。

“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流水、风等外力的因素,也包含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表的改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一切生活、生产资料取自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土壤,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

地表地形的变化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人类不当的活动又会加剧因地表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加剧了土地沙化、洪水泛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不仅造成了地表地形的局部改变,而且气候异常,疾病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地表地形变化有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对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多的认识。

科学概念·地球表面由山脉、高原、平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组成,地表的地形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主要原因。

·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表现为风化、侵蚀、沉积等。

风化、侵蚀使地表凸起的地方逐渐被削掉,而沉积使低洼的地方逐渐被填平。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物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力和外力在改变地表地形的过程中,有时会对人类造成自然灾害,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又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模拟实验等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流水、风、海浪、冰川等外力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水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导语】地球⾚道半径6378.137千⽶,极半径6356.752千⽶,平均半径约6371千⽶,⾚道周长⼤约为40076千⽶,呈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积5.1亿平⽅公⾥,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地球表⾯的地形 【教学⽬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原、⾼⼭、盆地、湖泊、峡⾕、平原等。

地球表⾯有河流、海洋、⼭脉、⾼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是⾼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原、平原、⾕地、⼭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事先准备⼀些⾃⼰去过的地⽅的风景照⽚,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准备⼀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引⼊ 1、教师⽤课件展⽰⾃⼰到外地旅游的照⽚,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吗?从照⽚上,你可以感受到那⾥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呢?能不能拿出照⽚来介绍⼀下呢?你可以说说那⾥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初步交流展⽰。

要求:出⽰照⽚,向⼤家介绍该地⽅,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照⽚上的地形,出⽰相关图⽚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平坦,起伏很⼩; 丘陵:⾼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丘组成; ⾼原:⾯积很⼤,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地势较⾼,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

• • 三A、、简土答壤题 B、 腐殖质
C、岩石
• 1、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填空题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 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 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雨点降落到地 面便是土壤被侵蚀 的开始。 2、 雨量 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题
1、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
2、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 (√ )
4、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可知,地球内部是
运动的。
(√ )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填空题
• 1、由于受 水、 大、气 气或温 动植的物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
一、填空题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 •
1(2、、沉河 黄积流 河)对 中。土 的地 流的 水作中用含主沙要量表极现大(,这些沙)侵主和蚀要是

)作用。
流水的侵蚀
二、判断题
• 1、上流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

()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洼 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 貌。
海洋
陆地
2、地球上
高面积山比
面积平大原;
我国西部多
,东部 多
B
3、我们家乡杭州的主要地形(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 、 地幔、 地核三 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火 山活动与 地幔 和 地核 的运动有关。 2、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 挤压 后隆起 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 拉伸 后形成 的断裂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学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学课件

第3课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视频中有很多形状奇特的岩石。
如果岩石会改变模样,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变 化? 我们要怎么证明呢?
岩石发生了变化,可能与冷和热的作用、风的作用、 流水的作用、动植物的作用和酸雨的作用等因素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冷和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吗?
实验前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实验材料:酒精灯、岩石、 点火器、镊子、冷水。
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大裂缝, 这就是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它宽约几十至200 公里,深达1000 至2000米,谷壁 如刀削斧劈,总 长超8000公里。 张裂的平均速度 为每年2—4厘米。
由此可见,地球内部有时剧烈的 运动引起了火山和地震,使地球局部 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地球内 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形成了山脉、高山、裂谷和海沟等。
苏尔特塞岛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 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新岛屿。
2007年,所罗门群岛发生的八级地震,使一座名为拉农加 的岛屿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瑚珊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海原县发生8.6级大地震,这 次地震山崩地陷,山地开裂,河流堵塞,最终形成堰塞湖。
从以上的几个事例中,我们发现火山和地震改变着 地表的地形和地貌。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两幅照片中,你能推断出哪一个地方的海拔更高吗?
左边这幅照片的云彩显得很低,触手可及,而且附近的山 还有积雪,说明青藏高原的海拔比较高。
同学们能形象地形容一下下图中的地形地貌吗?
四川盆地,四周有巫 山、武陵山等山脉围 绕,中间凹进去,形 状就像盆子一样,四 周都比较高,中间低、 平,所以这种地形称 为“盆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科学概念: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有的却是迅猛激烈的。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从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4.温州的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

高原的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海拔高,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如内蒙古。

山地的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陡峭起伏),层恋叠嶂。

如吉林长白山。

丘陵的特点:山顶浑圆,高低起伏,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如福建。

盆地的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如四川。

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如长江三角洲。

5.地球内部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6.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

8.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它也有好处,如可以改变地形、地貌。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2.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粘土。

13.细菌:分解动植物的残留物。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植物的叶、根、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即疏松土壤,寻找腐殖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火山喷发,熔岩阻塞 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 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 大连池。
拓展延伸
• 日本富士山是怎样形成的?
富士山是由地壳运动而 形成的一座火山 ,虽被人们 称为休眠火山 正处在休眠状 态, 可地质学家依旧把它列 入活火山行列 。
拓展延伸
• 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壳 这一部分
新知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知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一个整体, 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 板块。
•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 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11
新知导入
火山:一个大山包,平时静悄悄,一旦发了怒,喷火又咆哮。 地震:晨起坡前留雨迹,日出池上水无痕 。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新知导入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
它们会使地球发生什么变化呢?
• 地形地貌
断层 岩溶高原
新知探究
堰塞湖 火山锥
新知探究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 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 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 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 称为熔岩堰塞湖。
新知探究
小结: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新知探究
• 地球内部的运动 火山和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地球表面的地形1. 地球表面上常见的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2. 地球上的海洋多,陆地少。

3.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 地形的特点5. 观察地形图,我们获得的信息列举如下。

①地球表面上有海洋、河流、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

②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③很早的时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连在一起的。

④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⑤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⑥地球表面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⑦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6.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 冷和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2.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3.植物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4.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 岩石变化的过程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6.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四、土壤1.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1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1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还会引起板块的各种运动,如拉张、挤压等,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5、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7、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同时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二、解释概念。

风化:岩石在大气、水、气温和动植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岩石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河流:是地球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的统称,它是由冰雪融化或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而成的。

河流的形成过程,也是流水对地表土地侵蚀的过程。

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水。

如果植被好,那径流中含土量少,较清澈;如果这个地方是一片荒漠,植被缺乏,那可能径流混浊。

三、举例。

高原:地形特征是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如青藏高原。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围绕,中间地势起伏。

如四川盆地。

平原:低平而宽广。

如华北平原。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如新疆的天山。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如山东丘陵。

四、简答。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与其变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与其变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2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从交流学生带来的照片、图片或视频看到的典型地形特点进行教学的,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大家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实际上采取这样的措施使我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1、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高山)今天,我带来一张照片,想不想看一下?观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引出地形概念)出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特征。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
它们会使地球发生什么变化呢?
新课探究
火山和地震改变地形的实例
运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形成的地形地貌
火山爆发 1963年 大西洋 形成了一座岛屿
地震 地震
2007年 所罗门 群岛
1920年 宁夏
形成了一座名为拉加 农的岛屿
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新课探究
火山和地震都会改变地形地貌,火 山喷发时,岩浆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 熔岩高原等;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 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 移位等。火山熔岩或地震崩塌的石块和 泥沙会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新课探究
地壳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 的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 雅山慢慢地抬升一样缓慢而不容易被人察觉。
新课探究
小结: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
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 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 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拓展延伸
五大连池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地球内部的力量可以改变地球的 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 部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有时是很剧 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课堂练习
选择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B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 A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课堂练习
3.( A )包括高原、高山、盆地、 湖泊、峡谷、平原等。
A.地形 B.地势 C.地球 D.自然 4.( D )是丘陵 A.低平而宽广 B.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C.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D.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新课学习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 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在地形图上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蓝色表示海洋。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5.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6.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0.风化作用改变的地形地貌: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

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长期以来这些花岗岩由于温差及海水.海浪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云南的路南石林.弥渡的天生桥是石灰岩受水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岩石→岩石碎裂→土壤)12.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PPT课件

新知探究
谷地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 陡峻
新知探究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谷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低平而宽广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
新知探究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 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 形地貌。
• 观察地形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2.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3.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4.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
• 我国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拓展延伸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 我国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拓展延伸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 观察地形 中国地形图
新知探究
高山
平原
• 观察地形
新知探究
海洋多陆地少;西高东低,中 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新知探究
• 观察地形 总结: 1.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高度 2.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 4.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新知探究
•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
新知探究

西


你知道各种颜色表示的地形是什么吗?
新知探究
• 观察地形
各种颜色表示的地形
绿色 深黄色 棕色 浅黄色 白色 深浅不同的蓝色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山峰 海洋
新知探究
平原
山地

西


丘陵
高原
山峰
海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静置 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 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 现象。


黏土

粉沙



么 沙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 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等物质的混合物。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 观察土壤呢?
观察 土壤
?还有 什么方 法呢?
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小石子,沙,草根,树叶……
用放大镜看到了什么?
颗粒更小的沙粒,虫卵……
用手指捏一下 有什么发现?
用鼻子闻一 闻,有什么 发现?
有股腥臭味
坚硬,潮湿
我们还可以采取 把土壤放入水中, 然后搅拌静置的 方法来观察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 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3.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4.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5.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

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6.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7. 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8.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
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0.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因为: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13.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 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
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注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 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