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初中地理中 国气候分布知识点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分布知识点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中国气候分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中国的气候分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差异显著。
首先,我们来看看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云南南部等地。
这里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分旱雨两季。
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较高。
丰富的降水和较高的温度使得这些地区的植被茂盛,农业以热带作物种植为主,比如橡胶、香蕉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相对较低,但较为温和。
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的高温和丰富的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冬季的寒冷干燥则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这里的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比如种植棉花、小麦等作物。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区。
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在山脚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到了山顶则可能是寒冷干燥的气候。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但也拥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影响中国气候分布的因素有很多。
纬度位置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从低纬度的热带到中纬度的温带,再到高纬度的寒温带,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了气温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海陆位置也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了季风气候;而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较为干燥。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气候

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
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
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P36中的图2.17)
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气候
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
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
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中国的气候(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的气候(附答案)一、单选题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A. 气温和降水B. 气温和湿度C. 风力和气温D. 风向和降水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 跨纬度广B. 跨经度广C. 地势差别大D. 地形的影响3.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山东的苹果,江西的柑橘,海南的芒果,新疆的葡萄等.这说明我国()A. 季风气候显著B. 夏季普遍高温C. 全国降水丰富D. 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多种植生长4.读图,比较甲坡降水与乙坡降水的多少()A. 甲坡降水多B. 乙坡降水多C. 一样多D. 无法确定5.成都与拉萨纬度相当,但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海陆因素C. 纬度因素D. 洋流因素6.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A. 夏季风的强弱关系B. 冬季分的强弱关系C. 距海远近的不同D. 热力性质差异的大小7.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A. 气候复杂多样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C. 大陆性气候显著D. 地形复杂多样8.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B. 高山气候C. 温带大陆气候D. 热带沙摸气候9.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的影响B. 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C. 海陆位置的影响D. 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10.下列四幅地图中,能反应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是()A. B.C. D.11.下列气候类型中,我国没有的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1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少B. 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C. 季风气候显著D. 气候复杂多样1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A. 季风气候显著B. 气候复杂多样C. 夏季普遍高温D. 雨热同期14.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是()A.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 气候复杂多样C. 南北温差大D. 温度带多15.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题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A. 24-28℃之间B. 16-24℃之间C. 8-16℃之间D. 8℃以下16.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A. 南北温差不大B. 南北温差很大C. 南北普遍高温D.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升高17.观察如图,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18.“小桥流水人家”是哪类干湿地区的真实写照()A. 湿润区B. 半干早区C. 千早区D. 半湿润区19.下列四组城市中,冬季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是()A. 拉萨、乌鲁木齐B. 成都、重庆C. 北京、哈尔滨D. 石家庄、太原20.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A. 海南岛B. 漠河以北C. 吐鲁番盆地D. 青藏高原二、综合题21.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气候分区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
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气候分区。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分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2. 教学地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区图。
3. 教学课件: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3. 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变,高原地区具有特殊气候特点。
4. 讲解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区的分布。
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制作一份关于中国气候特点和分布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国气候分区及特点1. 讲解中国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和干旱气候区。
2. 分析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高原气候区高寒特征明显,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和纬度跨度广大,中国的气候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东临太平洋,南临东海和南海,依次与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约2.98万千米。
中国地形复杂,东部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中部为高原地区,西部为高山地区。
中国横跨东亚、南亚和中亚三个大洲板块,因此气候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全年降水充沛,气温适中;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
三、气候影响因素中国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纬度是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南北跨度广大,纬度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也不同。
地形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地形对气候有明显的阻挡和隔离作用。
海洋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温压场对中国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我国地理位置;(2)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3)总结我国气候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2.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在哪里吗?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答: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所以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干旱气候等。
2. 展示地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3.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广东省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地,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类型多样: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非常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大陆性特征明显: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气候等。
2. 分析:我国气候特点的成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如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大陆性特征明显的成因主要是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背气候类型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一、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成因:热带季雨林中国主要分布地区: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回归线以南)、广州一小部分、台湾(回归线以南)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于北纬10°至23°26的亚洲大陆南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
2、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中国主要地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丘陵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
2、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3、是亚洲的一个专有气候。
三、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也混交林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中国主要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三省)世界主要地区:1、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
3、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4、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具体在中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5、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四、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植被类型:1、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2、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3、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中国主要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特点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气候区域的国家,其气候特点丰富多样。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季风等因素都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北方、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北方气候特点中国北方位于温带地区,其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季节温差较大。
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的气候,冬天气温低于零度,夏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另一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即夏季有明显的季风影响。
这种气候类型的代表是天津,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为寒冷。
西北地区气候特点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区,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由于地处内陆,山脉环绕,水汽来源有限,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这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燥和极端温差。
例如,新疆的气温在夏季可达40摄氏度以上,冬季可以低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
东北地区气候特点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影响下,在夏季受到了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则受到了冷干的西伯利亚气流的影响。
因此,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温度季节差异和降水季节差异。
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则干燥寒冷。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寒冷地区之一,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30摄氏度。
南方气候特点中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明显的季风影响。
以上海为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温暖。
热带季风气候则更为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典型的代表是广州。
西南地区气候特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以高原气候为主。
由于地势高居,山脉环绕,地形起伏较大,西南地区气候多样化。
例如,云南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这些气候特点使得西南地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气温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的气候特点丰富多样,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从北方的大陆性气候到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章:气候知识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3. 理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气候的形成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3. 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气候的形成因素;3. 讲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气候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2. 完成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填空题。
第二章:中国的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 掌握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理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1.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2.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3. 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地形、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 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讲解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类型;2. 完成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的填空题。
第三章:中国的主要气候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主要气候区;2. 掌握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3. 理解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的主要气候区:南方气候区、北方气候区、西北气候区、青藏高原气候区等;2. 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降水、温度等;3. 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方式等。
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主要气候区;2. 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各气候区的地理特征;3. 讲解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1. 复习中国的主要气候区和地理特征;2. 完成各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填空题。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地图和图片3. 教学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利用PPT或纸质地图,让学生判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判断的依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气候分区的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气候分区原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气候区的特点。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气候分区原则及应用。
四、教学准备1.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典型气候区的案例资料。
3. 气候分区原则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气候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让学生了解气候分区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气候区案例,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影响。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分区原则及其应用,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5. 知识拓展:介绍中国在气候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分区原则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准确描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气候分区原则进行分析。
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议。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的质量。
进行小组讨论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区的特点。
2. 开展气候知识问答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认识。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东南季风 [太平洋]
影响我国东 部广大地区
季风区
[受夏季风 中 影响明显
的地区]
国
受夏季风的 影响
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 地区]
西南季风 [印度洋]Leabharlann 主要影响 我国的 西南地区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 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行成的 气候类型。
一年中的盛行风向随 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
就是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偏北风
寒冷 干燥
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 性质?
生活体验
寒冷的冬季风过境时我国各 地的降温程度一样吗?
站在西北风中,你有什么感觉?
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冬季风的实力很强大,它对我国的绝大 部分地区有显著的影响。但我国的青藏 高原、四川盆地及海南和台湾,受冬季 风的影响就比较小。
与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相对的风是什么呢?
夏季风:风向?源地?性质?
温暖 湿润
读图回答
影响我国的夏季
风,既有来自_____
太洋平 的_____季风东,南也 有来自______洋的
_____季风。
印度
西南
(二)冬夏季风的差异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特点
首先 影响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东部南部的海洋 西北、东北 东南、西南 寒冷干燥 暖热湿润 北方地区 东南部沿海地区
低气压
低气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西北内陆地
区受不到夏季风
影响的主要原因
太
平 是远离海洋;山脉阻挡 洋 _______________
01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和夏季的风向更替明显:
02
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

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东部和西南太平洋中西热带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多样化。
中国的气候由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组成,其间气候亦有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等。
因此,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季节,中国的气候条件各有不同。
中国地理气候的特点和分布中国的地理气候分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大陆性和季风性。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较少。
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
例如,中国的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常常达到零下30摄氏度,而夏季气温则可能达到30摄氏度以上。
而季风性气候则具有冬季干燥和夏季多雨的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
季风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如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华南地区等。
例如,北京的夏季降雨量较多,冬季则比较干燥。
中国地理气候的分布不仅因为大陆性或季风性而有所不同,还受到地形和海洋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西北地区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
而青藏高原周围地区属高原气候地区,气候凉爽干燥,气温日加差大。
另外,中国还有少数地区受到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影响。
比如台湾和海南岛属于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
而中国的东北地区受到寒带气候的影响,冬季温度低且降水量较大。
中国的气候季节中国的气候季节主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每个季节的时间和特点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春季通常指3月至5月,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温暖,植物开始生长,春雨绵绵,属于植物的生长盛期。
春季前半段,南方气温渐暖,降雨较多,但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降雨集中在春末和初夏时节。
夏季通常指6月至8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气温高,降雨多,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季节。
南部和东部地区属于雨季,降雨量较大,而北部地区则较为干燥。
秋季通常指9月至11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秋季凉爽多雨,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7篇)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通用7篇)《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气温柔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终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简单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别天气;四、多旱涝灾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擅长对地图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读图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构造严密,学问传授严谨,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加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
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看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讨论,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上加强对学生的培育。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力量及从地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还是比拟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育学生从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内容学问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拟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根底,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识记力量和运用力量。
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加意识较弱。
因此,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仔细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仔细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得气候 2018/10/24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得地理现象解释错误得就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指得就是西北季风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天气变化现象得描述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我国西部多山地,东部临海,西高东低
2、《增广贤文》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我国不但有不用“良言”就能体会“三冬暖”得地方,还有不用“恶语”也能感受“六月寒”得地方,这两个地方分别就是()
A、海南岛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吐鲁番盆地漠河镇
3、造成“南橘北枳”得主要原因就是()
A、栽培技术不同
B、耕作制度不同
C、气候不同
D、地形不同
4、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得主要原因就是()
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冬季风得势力强大
5、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就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得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得就是华北平原地区得景象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得“春风”就是指夏季风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冬季温差大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得地理界线就是下列中得()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青藏高原得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7、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得地方就是()
A、台湾得火烧寮
B、吐鲁番盆地
C、曾母暗沙
D、珠江三角洲
8、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类型齐全
D、冬季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得严寒
9、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得( )
A、北京、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B、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C、昆明、广州、呼与浩特、哈尔滨
D、兰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
10、世界大多数农作物与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得地区,就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11、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得温度带就是( )
A、北寒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热带
12、关于我国疆域及自然特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地跨热、温、寒带,温带范围广
B、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分布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黑龙江北部夏季会出现极昼现象
13、下列地区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就是( )
A、北京市
B、港澳
C、台湾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根据如图1,图2两图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湿润地区,且冬小麦产量大得地形区就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5、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得洪涝灾害,主要就是由于我国 (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得“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6、某中学初二(4)班得黑板报新增了一个“就是真就是假”栏目,以下为本期得“就是真就是假”内容,其中真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反映青岛气候特点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就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8、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得主要原因就是()
①海拔高②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低③纬度高白昼短④邻近冬季风源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得影响,在我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得条件就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高温与多雨期一致
C、南北温差大
D、温度带多
20、歌曲《我爱您中国》中“当灿烂得太阳跳出了您东海得碧
波,您得帕米尔高原上依然就是群星闪烁;当您得北国还就是
银装素裹得世界啊!您得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得春色”现
象差异得原因主要就是()
A、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D、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1、半湿润地区得植被类型就是()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
22、我国下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长,影响强度最大得就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二、简答题
2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就是什么?
23、我国不同干湿地区对生产有什么不同影响?
24、将下列地区与其耕作制度用直线连接起来。
a.东北平原________b.华北平原________ c.长江中下游平
原________d.海南岛________
①两年三熟②一年一熟③一年三熟④一年二熟
25、今年三月,中央电视台报道组到我国傣族与藏族居住区采访当地少数民族得庆典活动。
她们收集了一些地理资料,却不小心弄乱了,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帮助她们重新整理归类:A.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所属省级行政区得行政中心就是昆明,澜沧江流经此地。
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广泛种植水稻,农作物一年三熟。
B.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得“世界屋脊”,自然特征就是“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所属省级行政区得行政中心就是拉萨(日光城),雄伟得布达拉宫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C.在海拔较低得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
牦牛为该牧区得优良畜种。
该区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D.旅游资源主要有原始热带雨林;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有竹楼、竹筒饭、孔雀舞与泼水节等独特民族特色,支柱产业就是旅游业。
(1)请根据以上资料将代表该地区得字母代号填入横线。
云南西双版纳________;西藏自治区________。
(2)两地地理环境相差很大,造成两地地理差异得主要原因就是________。
26、________与________就是我国气候得两个主要特征。
三、综合题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该图表示得就是什么季得季风。
判断理由就是?
⑵这一季节,我青岛市气候得主要特点就是?
⑶这一季节,我国主要得气象灾害就是?
28、读我国某季节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东南季风由________洋吹向我国大陆;西南季风由________洋吹向我国大陆,其气候特点就是________。
(2)图中季风得影响就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得主要原因,回答:
①受图中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节。
②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此时我国外流区得河流处在________(汛期或枯水期).图中季风活动不稳定易导致________灾害频繁。
(3)世界上大多数得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得地方,就是由于我国得气候
________。
29、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所示我国得季风就是________,风向就是________风,从________吹向
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2)在①②③④四城市中,降水量由多到少得排列应该就是________,说明我国降水得空间分布趋势为________。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特征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得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得分界线大致在________一线.此线以北属于_______(温度带)。
(4)图中北京7、8月份降水最多,北京得年降水量比吐鲁番得________(多、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得因素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