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刻舟求剑
B. 滴水成冰
C. 钻木取火
D. 掩耳盗铃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
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 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 大量施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3.如图示为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B. 由氢、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
C. 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D. 氢元素对应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C.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只需吃含蛋白质的肉类
D.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6.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相
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 近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C 56H 81NO 1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维盐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
B. 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0
C. 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8. A .燃烧的条件
B .有机合成材料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100℃
①合金 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C .化学之最
D .元素与健康 ①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②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③金刚石-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①缺氟-龋齿 ②缺钙--佝偻病 ③缺碘-甲状腺肿大
A B C D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模型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物质的分类
D.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
10.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将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后,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 >X >Z
B. Y的溶解度为50g
C. 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1.
应用大飞机C919
共享汽车
用到的材料轮胎:橡胶机翼:铝锂合金车身:钢
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
汽车车身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共享汽车在广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好处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
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
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硝酸银,为了回收废水中的贵金属银,工厂进行了如下的
操作。
(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_____(选填“强”或者“弱”),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
(2)操I、Ⅱ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3)若往溶液E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4.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_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_。
15.合肥某中学兴趣小组同学看电视报道说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否则会产
生使人中毒的气体。
于是他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一起对洁厕灵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
2.洁厕灵中所含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猜想与假设】猜想1: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NaCl
猜想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稀盐酸
【讨论交流1】同学们认为猜想1不合理,因为______。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______
猜想2成
立
写出该试管中发生的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讨论交流2】(1)请你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检验洁厕灵的成分,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2)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用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请完成反应方程式。
2H Cl+NaC1O=NaCl+______↑+H2O
1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
行研究。
【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______。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______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
______气体。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
______。
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______。
【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
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______。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钻木取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滴水成冰、掩耳盗铃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能净化空气,故A利于保护环境;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可以减少水的污染,故B利于保护环境;
C、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体,故C不利于保护环境;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能防止环境污染,故D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有利于环境保护要知道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3.【答案】B
【解析】解: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氢、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谁和过氧化氢,由于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元素对应的单质有一种是重要的新型能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放热,产物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能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4.【答案】A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试管距离火焰太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为肉质鲜美而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C、人体需要摄入多种营养素,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
D、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和铁,故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D。
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人体需要摄入多种营养素考虑。
D、根据人体中微量元素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5,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
C、乙为氧气,不属于氧化物,丙、丁分别是NO、H2O均为氧化物,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观点和模型图的意义和氧化物的概念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解:A、甲维盐是由甲维盐分子构成的,1个甲维盐分子是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15)=7:120,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维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6):(1×81):(14×1):(16×15)=672:81:14:240,则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甲维盐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作物保护的手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B、①合金表示有机合成材料,②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③合成橡胶是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C、①汞-熔点最低的金属,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③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D、①缺氟易患龋齿,②缺钙易患佝偻病,③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该选项说法完全正确。
故选:D。
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合金是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汞熔点在金属单质中最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缺乏氟元素易患龋齿,缺乏钙元素易患佝偻病,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A、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故错误;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故错误;
D、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根据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百分数进行解答;
C、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D、根据不饱和溶液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关系进行解答。
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A、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X>Z正确,因为降温后Y的溶解度大于X,Z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B、Y的溶解度为50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C、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因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50g+25g=75g,100gX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而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X>Z 正确;
B、Y的溶解度为50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
C、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
D、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错误。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答案】钢(或铝锂合金)橡胶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
强Fe2O3+6HCl=2FeCl3+3H2O 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钢和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钢(或铝锂合金);橡胶;
(2)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所以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Fe2O3+6HCl=2FeCl3+3H2O;
(3)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是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等;故填: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优点、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乙醇汽油的特点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2.【答案】(1)6;
(2)根据图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8g,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8g×5%=2.4g,
设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4g 6g · x
=
x=36.5%<37.5%,不符合。
答: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不相符。
【解析】解:(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5mL×1.2g/mL=6g,故填:6;(2)根据图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8g,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8g×5%=2.4g,
设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4g 6g · x
=
x=36.5%<37.5%,不符合。
答: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不相符。
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标签对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3.【答案】强银、锌H2过滤玻璃棒ZnO+H2SO4=ZnSO4+H2O
【解析】解:(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固体A的成分有反应生成的银河过量的锌,气体C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
故填:强;银、锌;H2。
(2)操I、Ⅱ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填:过滤;玻璃棒。
(3)若往溶液E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可得到只含有一种溶质硫酸锌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SO4=ZnSO4+H2O。
故填:ZnO+H2SO4=ZnSO4+H2O。
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试管2KMnO4K2MnO4+MnO2+O2↑D或E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
于水 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气体已集满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的装置可
选D或E;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a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气体已集满。
故答案为:
(1)试管;
(2)2KMnO4K2MnO4+MnO2+O2↑;D或E;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气体已集满。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装置C的特点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NaCl溶液显中性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Fe+2HCl=FeCl2+H2↑ 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Cl2
【解析】解:【讨论交流1】
同学们认为猜想1不合理,因为NaCl溶液显中性。
故填:NaCl溶液显中性。
【设计并完成实验】
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
该试管中发生的属于置换: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讨论交流2】
(1)检验洁厕灵的成分: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
故填: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2个,钠原子都是1个,氧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氯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未知物质是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1O=NaCl+Cl2↑+H2O。
故填:Cl2。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盐酸显酸性,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 中和反应放热浑浊液变澄清Mg(OH)+2HCl=MgCl2+2H2O 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硫酸铜2
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
【解析】解:【实验一】
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中和反应放热。
故填: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
【实验二】
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故填:浑浊液变澄清;Mg(OH)2+2HCl=MgCl2+2H2O。
【实验反思】
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三】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改进方法: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再观察现象。
故填: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
【实验四】
(1)小涵的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故填: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
故填: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白色固体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溶于水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