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8年1-12月)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8年1-12月)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8年1-12月)

一、地质灾害灾情

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图1)。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4.8%、11.5%和31.9%(表1);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低于多年平均值,但仅低于2002年和2006

年,排序第三高;造成的死亡人数低于多年平均值,仅高于2005年和2007年,排序倒数第三;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仅高于2007年,排序倒数第二(表2)。

表1 2008年与2007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

发生数量(起)死亡失踪

(人)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2008年 26580 757 32.7 2007年 25364 679 24.8

较去年同期增

减数量

+1216 +78 +7.9

较去年同期增

减比例(%)

+4.8 +11.5 +31.9 表2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

年代发生数量

(起)

死亡

(人)

失踪

(人)

受伤

(人)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2001 5793 788

120

936 35.0 2002 48000 907 109 470 51.0

2003 13832 743 125

3355 48.7 2004 13555 734 124 280 40.9

2005 17751 578 104 339 36.5

2006 102804 663 111 453 43.2

2007 25364 598 81 446 24.8

2008 26580 656 101 841 32.7 2001-2007

年平均值

32443 716 111 897 40.0 二、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对地质灾害灾情分级的规定,2008年,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487起;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328起,其中,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失踪10人以上的事件有4起(表3)。

表3 2008年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的事件

伤亡情况(人)

省份发生时

地点

灾害类

型死

失踪受伤

直接经济损

(万元)

山西2008.6.

13

吕梁市离石区

西属巴街道办

上安村久兴砖

崩塌 19 300

云南2008.8.

9

文山州马关县

都龙花石头矿

滑坡 9 2 1

四川2008.9.

24

绵阳市北川县

曲山镇任家坪

村9社西山

泥石流 1 16 0

云南2008.11

.2

楚雄彝族自治

滑坡、泥

石流

36 31 20 97188

三、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1、地质灾害分布

2008年,除上海市地质灾害为零报告外,其余30个省(区、市)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图2)。发生数量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市);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市);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云南、湖南、甘肃等省(区、市)。

图2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2008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30人及以上的省份有7个,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2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的省份有7个,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1个(图3)。

图3 2008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2、地质灾害成因

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和根本原因。2008年的重灾区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岩土体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在

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条件触发下,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和重力作用等自然条件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2008年约96%的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崩塌、滑坡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约4%的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工程活动直接引发的,这些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

四、地质灾害特点分析

2008年度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仍然是点多面广,单个灾害影响较小,但区域群发型灾害造成的总体危害大,是造成人员伤亡比较严重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之一。

1、以滑坡、崩塌等突发性灾害为主

同往年一样,2008年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其中,滑坡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1%,崩塌占总数的30%,其他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9%。

2、灾害等级以小型为主,点多面广,突发性强

2008年全国共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487起,大型地质灾害328起,中型地质灾害1767起,小型地质灾害23998起。总体上看,灾害等级以小型为主,小型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近90%(图4)。

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灾害事件共1起: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发生群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36人死亡,31人失踪,20人受伤。

图4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规模对比图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3、地质灾害不仅主要发生在汛期(5-9月),2月和11月也较多

2008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5-9月),灾害数量占全年总数的83%;人员死亡(含失踪)占全年总数的79%;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年总数的32%(图5、图6、图7)。与往

年不同的是,受极端降水事件影响,2月和11月地质灾害也较多,分别发生了2975起和506起。

图5 2008年各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分布图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图6 2008年各月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分布图(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图7 2008年各月因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4、受强降水过程影响显著

2月份,受南方冰雪天气影响,仅湖南省就发生地质灾害2331起,占2月份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78%。

5月25-31日,华南大部,特别是广西、贵州、广东局部发生一次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50-200毫米。在多个省份诱发了365起较大地质灾害,其中:湖南206起,广西32起,贵州17起。

6月6-19日,华南大部,特别是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持续出现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200-800毫米。在多个省份诱发了540起较大灾害,其中:江西147起,广西126起,湖南88起,广东55起。

7月6-10日,华南大部、贵州东部、江南中西部、江汉东部、江淮西部、黄淮中东部、吉林北部等地出现了贯穿南北的强降水过程,在广东、湖北、安徽、广西等省诱发76起地质灾害。

7月20-24日,四川盆地、黄淮、江淮等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过程雨量50-200毫米。在四川、湖北、湖南、陕西、重庆、贵州等省(市)诱发了124起地质灾害。

8月13-17日,长江中上游、江淮地区等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雨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上,湖北南部和东部、湖南西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西部等地有100-2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200毫米。在湖北、湖南、重

庆等地诱发几十起较大地质灾害,其中湖南27起,湖北14起,四川12起,贵州6起,陕西3起,重庆2起。

8月28-29日,湖北、安徽、重庆等省出现强降水过程,两天累计雨量达50-250毫米。在湖北诱发了7起,重庆诱发了4起较大地质灾害。

9月22-27日,四川省9个县(市)普降大暴雨;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彭山和新都2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9月历史极值。地震灾区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较大地质灾害点达40起。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过程,全州平均过程降雨量138毫米,11月1日8时至2日11时,楚雄州楚雄市境内雨量达91.7毫米。在楚雄州诱发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36人死亡、31人失踪、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7188万元。

五、成功避让地质灾害情况

2008年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均多于2007年。2008年1-12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78起,避免人员伤亡2070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2156.1万元。

注: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灾害月报,所涉及数据均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数据均未包含“5.12”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灾情。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 二、目标任务 (2) (一)总体目标 (2) (二)总体任务 (2) 三、总体架构 (3) (一)建设框架 (3) (二)应用体系 (3) (三)服务对象与内容 (4) 四、主要建设内容 (6) (一)地质环境数据分中心建设 (6) (二)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 (三)地质环境网络环境建设 (7) (四)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 (7) (五)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建设 (7) (六)地质环境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建设 (9) (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9) 五、实施计划 (9) (一)第一阶段 (10) (二)第二阶段 (10) (三)第三阶段 (11) 六、保障措施 (11) (一)组织保障 (11) (二)制度保障 (11) (三)经费保障 (12) (四)队伍保障 (12)

一、建设背景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标志着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时,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国土资源监督和管理工作,推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地质环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今后一段时期的地质环境信息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依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研究建立涵盖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及保护的信息化体系,推动信息化成果的深化应用,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及决策支持服务。 我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级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研发了多种地质环境专业应用软件,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初具规模。但是,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统筹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和存储分散,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导致数据共享难度较大,海量数据集成度较低,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地质环境信息的多目标服务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防灾减灾等对地质环境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和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 本方案以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节点建设为基础,分阶段进行。2013年完善系统和平台建设,加大推广力度;至2017年,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及条件具备的地州级、县市级数据节点的建设和信息平台部署,基本实现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四级体系的互联互通和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信息化。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全国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1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设A 为随机事件,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A 与A 互为对立事件 B .A 与A 互不相容 C .Ω=?A A D .A A = 2.设A 与B 相互独立,2.0)(=A P ,4.0)(=B P ,则=)(B A P ( ) A .0.2 B .0.4 C .0.6 D .0.8 3.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3的指数分布,其分布函数记为)(x F ,则=)3 1 (F ( ) A . e 31 B .3 e C .11--e D .13 11-- e 4.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0, 10,)(3其他x ax x f 则常数=a ( ) A . 41 B .3 1 C .3 D .4 5.设随机变量X 与Y 独立同分布,它们取-1,1两个值的概率分别为 41,4 3 ,则{}=-=1XY P ( ) A .161 B . 16 3 C . 4 1 D .8 3 6.设三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则=∞+),(x F ( ) A .0 B .)(x F X C .)(y F Y D .1 7.设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且)4,3(~N X ,)9,2(~N Y ,则~3Y X Z -=( ) A .)21,7(N B .)27,7(N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8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子计算机是() A.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2.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字形需要占用的字节数量为() A.16 B.32 C.64 D.256 3.现在的计算机实现自动工作的原理是() A.存储程序 B.目标程序 C.汇编程序 D.命令程序 4.在Windows XP中要选择多个不相邻的项目,配合鼠标使用的键是() A.Shift B.Ctrl C.Tab D.Home 5.在IPv4中,一个IP地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为() A.4 B.16 C.32 D.64 6.将网络划分为星形网络、环形网络的划分标准是() A.拓扑结构 B.作用范围 C.通信速率 D.传播方式 7.信息可以按照两个相反方向(不能同时进行)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点-点通信方式称为 ()A.单工方式 B.半双工方式 C.全双工方式 D.同步双工方式 1

8.在TCP/IP层次中,包含支持各种用户应用程序所需的逻辑功能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接入层 C.运输层 D.应用层 9.OSI协议中,应用层协议不包括 ...() A.虚拟终端协议(VTP) B.报文处理系统(MHS) C.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D.作业传递与操作(JTM) 10.包交换网中信息传输的三个基本过程不包括 ...() A.目标主机到源主机 B.源主机到源IMP C.IMP到IMP D.目标IMP到目标主机 11.电路交换方式的通信过程是() A.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拆除线路连接 B.建立连接→处理数据→拆除线路连接 C.拆除线路连接→传输数据→建立连接 D.拆除线路连接→处理数据→建立连接 12.异型局域网络互连的典型方式不包括 ...()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N-LAN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work-LAN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N-Network-LAN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N-Network 13.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划分,网络层中继系统被称为() A.转发器 B.网关 C.路由器 D.网桥 14.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下列关于计算机名的描述正确的是() A.计算机的名称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 B.同一网络但不同组中的计算机的名称可以相同 C.计算机的名称和用户名是同一概念 D.每一台计算机在同一网络中的名称必须是唯一的 15.下列关于UNIX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UNI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系统 B.UNIX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分时系统 C.UNIX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分时系统 2

下载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及不收费得期刊一览表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 包括不收费得哦 希望以下信息对广大研究生论文投稿有帮助, ------------------------------------------------------------------------------------- 征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录用后收) 版面费:200/页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0 版面费:300/页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审稿费:100(录用后收取)版面费:150/页(审稿周期3个月,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 稿酬:100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月刊审稿费:100,版面费:220/版(审稿一般3个月)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月刊版面费:800/篇审稿周期:岩土工程约3个月,测绘工程约4个月,水文地质约4个月,工程物探约4个月。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版面费前4页200/页,后30 0/页,稿费80元/页,审稿费100元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审稿费:100 25.《土木建筑及环境工程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审稿费:10 0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29.《中国公路学报》审稿费:0,版面费:300/页 30.《水利学报》审稿费:100,版面费:6页以下150/页,以上2 00/页 31.《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0 32.《四川大学学报》审稿费:100(校内稿件免论文评审费)感谢:geosdu007 33.《中南大学学报》审稿费:0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0562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历年真题

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5621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由于垂体生长素分泌过多,导致极端肥大症的年龄是在( C )4-47 A、儿童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2、大脑视皮层中与颜色知觉有关的脑区是( D )5-54 A、V1 B、V2 C、V3 D、V4 3、受到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复作用,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这是一种( C ) 8-85 A、敏感化学习 B、条件反射学习 C、习惯化学习 D、操作条件反射学习 4、根据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三大类,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C )3-29 A、感觉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 5、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以下选项不属于其主要作用的是( D )1-4 A、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B、接受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 C、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 D、促进细胞繁殖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的是( C )4-41 A、促使血糖增高 B、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调节水盐代谢 D、影响脂肪代谢 7、巴普洛夫认为,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属于这三个基本特 征的是( D )11-126 A、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 B、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性 C、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 D、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稳定性 8、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刺激具有( B )7-78 A、隐蔽性 B、新异性 C、预期性 D、连续性 9、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额一种激活状态,此时测量其脑电波会呈现出( D )6-68 A、同步化慢波 B、去同步化慢波 C、同步化快波 D、去同步化快波 10、人体感受器官中向大脑传递信息量最多的是( A )5-53 A、视觉器官 B、听觉器官 C、嗅觉器官 D、味觉器官 11、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使( D )2-13 A、心率加快,把血液转入大脑和肌肉 B、心率加快,把血液转入消化道 C、心率降低,把血液转入大脑和肌肉 D、心率降低,把血液转入消化道 12、发现动物脑中存在所谓“快乐中枢”的实验是( D )10-114 A、水迷津 B、跳台-电击回避 C、睡眠剥夺 D、自我刺激 13、随意注意发生时,大脑中兴奋水平选择性下降的神经部位是( A )7-81 A、初级感觉皮层 B、丘脑网状核 C、中脑网状结构 D、额叶-丘脑系统 14、“狼来了”的故事反映的是( D )8-85 A、敏感化学习 B、条件反射学习 C、操作条件反射学习 D、习惯化学习 15、驾驶等技能性动作自动化的过程是( C )8-88 A、陈述性记忆过程 B、非陈述性记忆过程 C、陈述性记忆转变为非陈述性记忆过程 D、非陈述性记忆转变为陈述性记忆过程 16、导致命名性失语症的脑区损伤位于大脑( A )9-106 A、左半球颞顶叶 B、右半球颞顶叶 C、左半球额叶 D、右半球额叶 17、一位失语症病人能正常说话,也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听懂别人的话,但是不能复述别人的话,这位病人所患的是( C )9-106 A、感觉性失语症 B、运动性失语症 C、传导性失语症 D、命名性失语症

2008年 1月全国自学考试护理伦理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护理伦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29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道德的基本问题应当是( ) A.利益问题 B.人际关系问题 C.政治问题 D.利益及其关系问题 2.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多数伦理学家的意见,伦理学体系可分为三大类型。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包含 ...在内?( ) A.描述伦理学 B.元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 D.护理伦理学 3.“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这句名言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名医所说?(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龚延贤 D.华佗 4.至今人们还用“杏林春暖’’来形容医生高尚的医德,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哪个著名医家的事迹?( ) A.李时珍 B.扁鹊 C.董奉 D.庞安 5.以护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是道德的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护理伦理学理论被称为( ) A.美德论 B.义务论 C.功利论 D.效果论 6.公益思想属于( ) A.道义论的范畴 B.义务论的范畴 C.公正论的范畴 D.效果论的范畴 7.以下属于道德基本范畴的是( ) A.良心与情感 B.公正与偏私 C.权利与义务 D.胆识与审慎 8.下列不是 ..护士的道德义务的选项是( ) A.尽职尽责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的义务 B.尊重病人人格的义务 C.要求合理待遇的义务 D.负责地执行医嘱的义务 9.护士的道德权利不包括 ...( ) A.维护病人身心健康 B.做出护理诊治决策 C.在特殊情况下,干涉、限制病人自主权 D.劝阻病人参加人体实验 10.下列的道德规范能对护士的行为可以起到评价和激励作用的是( ) A.良心 B.权利 C.审慎 D.荣誉 11.任何患者都平等地享有最基本的、合理的诊治、护理的权利和获得健康的权利是对哪项患者权利的描述?( ) A.平等的医疗权利 B.疾病的认知权利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xx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xx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xx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xx 3-2xx 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五条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评审论证制度,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

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审计、专项核查、责任追究等制度。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与其承揽的治理项目级别、类型相对应的甲级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相同的不同施工、监理单位,不得承担同一治理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职责 1、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的核查筛选、招投标、勘查可研、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实施细则或规定; (2)会同省财政厅编制省级年度治理项目与资金预算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及时下达治理项目任务; (3)组织审查勘查及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技术报告,组织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制定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实施方案; (4)组织、协调、指导治理项目实施; (5)组织开展治理项目监督检查,上报督查报告; (6)协调解决治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7)组织特大型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1.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2006年地质灾害通报(1月~12月) 发表日期:2007年1月31日 1、地质灾害灾情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图1),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与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2005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7751起,造成578人死亡、104人失踪,3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 图1 2006年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情况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40人及以上的有7个省(区),死亡和失踪人数分别为广东171人;湖南145人;福建103人;广西73人;四川73人;云南60人;浙江43人。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及以上的有6个省,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福建16.66亿元、广东7.07亿元、湖南4.73亿元、甘肃1.39亿元、广西1.29亿元、四川1.06亿元(图2)。

2、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灾情等级的划分,2006年,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2起,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27起。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有10起(表1)。

3、重要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巡查,2006年1月至9月存在威胁人口超过500人或1000万元以上潜在经济损失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29处(包括新发现37处),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云南、甘肃、湖北、湖南等省,总计威胁人口91.13人,潜在经济损失263.69万元。 4、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6年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浙江,中西部的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甘肃等省(区、市)(图3)。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互联网及其应用试题

俱乐部名称:自考乐园;俱乐部id :5346389(请牢记它哦 ~在百度贴吧的搜索框中输入俱乐部id ,可以直接进入俱乐部);俱乐部url 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club/5346389(您也可以通过此url 进入俱乐部。) 1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互联网及其应用试题 课程代码:03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Internet 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 ) A .ARPA 网 B .SNA 网 C .DEC 网 D .WWW 网 2.网桥实现帧转发功能,它工作于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3.把比特流从一个物理网段传输到另一个物理网段,这样的网络互连设备是( ) A .网桥 B .路由器 C .中继器 D .网关 4.在一个教学楼里,将分布在不同教室或办公室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通常称为( ) A .城域网 B .局域网 C .广域网 D .远程网 5.A 类IP 地址的主机地址字段的长度达到( ) A .8位 B .16位 C .24位 D .32位 6.IPv6中的IP 地址为( ) A .128位 B .64位 C .32位 D .16位 7.用广播消息的方法,来获取网上IP 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实现此功能的协议为

俱乐部名称:自考乐园;俱乐部id :5346389(请牢记它哦 ~在百度贴吧的搜索框中输入俱乐部id ,可以直接进入俱乐部);俱乐部url 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669436.html,/club/5346389(您也可以通过此url 进入俱乐部。) 2 ( ) A .RARP 协议 B .SNMP 协议 C .SLIP 协议 D .ARP 协议 8.OSI 参考模型的系统结构是层次式的,其最低层为( ) A .传输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 9.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设备叫( ) A .调制器 B .解调器 C .发送器 D .接收器 10.工作站到HUB(集线器)的双绞线长度最长为( ) A .50米 B .100米 C .150米 D .200米 11.使用中继器连接LAN 的电缆段是有限制的,任何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的传输通路上最多包括( ) A .3个中继网段、2个中继器 B .4个中继网段、3个中继器 C .5个中继网段、4个中继器 D .6个中继网段、5个中继器 12.WWW 的应用方式属于( ) A .客户—客户方式 B .客户—服务器方式 C .服务器—服务器方式 D .客户—浏览器方式 13.用户接收邮件所采用的协议是( ) A .SMTP B .HTTP C .POP3 D .SNMP 14.Internet 的远程登录协议是( ) A .HTTP B .SNMP C .SMTP D .Telnet 15.运行FTP ,首先要与远程的FTP 服务器建立连接,其方法之一是执行命令:“FTP ××××”,其中的××××是( )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 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 D.对比法与例证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2018年)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目录 一、灾情概况 (1) 二、分布情况 (2) 三、历史对比 (5) 四、成功避让情况 .................................................................... .6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2018年) 一、灾情概况 2018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其中滑坡1631起、崩塌858起、泥石流339起、地面塌陷122起、地裂缝9起和地面沉降7起,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5.0%、28.9%、11.4%、4.1%、0.3%和0.2%(图1),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0.6%、68.4%和59.1%(表1)。 全国2966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2738起,占总数的92.3%;人为因素引发的有228起,占总数的7.7%。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等;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和切坡等。 图1 2018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2018年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对地质灾害灾情分级的规定,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1起,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36起,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259起,造成53人死亡、5人失踪、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2650起,造成51人死亡、2人失踪、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二、分布情况 2018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州、直辖市)(图2)。按发生数量多少,四川、甘肃和湖南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3);按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多少,重庆、云南和甘肃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4);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少,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5)。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某存储器分段时,一个段最多允许16K个字节单元,那么表示一个段内偏移地址的二进制位数至少是( ) A.14位 B.15位 C.16位 D.17位 2.设SS=2050H,SP=0140H,则栈顶存贮单元的物理地址是( ) A.20640H B.2063EH C.2063FH D.21900H 3.使用DOS功能调用时,子程序编号应放在( ) A.AL B.AH C.AX D.任意指定 4.指令语句中标号的错误定义是( ) A.在代码段中的名字项后面紧跟冒号定义 B.用EQU伪指令定义C.用LABEL伪指令定义 D.由“JMP标号”指令定义 5.BUFl DB 3 DUP(0,2DUP(1,2),3) COUNT EQU $ -BUFl 符号COUNT等价的值是( ) A.6 B.8 C.16 D.18 6.变量具有类型属性,错误的类型是( ) A.字节型 B.字型 C.字符型 D.双字型 7.下列指令中有语法错误的是( ) A.ADD AX,12H B.SUB [BX],CX C.MOV 20H [BX],[SI] D.INC PTR BYTE [BP] 8.没有语法错误的输出指令是( ) A.OUT AX,30H B.OUT DX,AL C.OUT AL,DX D.OUT 30H,AH 9.用MOV指令将十进制数89以非压缩BCD码格式送入AX,可使用的指令是( )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第24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5.01.15 【实施日期】2015.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 (第24号)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2月11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第15次党组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15日起施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15年1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五条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基本知识】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1)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积累好久,需要的拿去!】 希望以下信息对广大研究生论文投稿有帮助,同时欢迎网友补充。 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 1.《水运工程》(中文核心刊)无版面费出版速度快,主要面向港口航道类的 2.《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3.《强度与环境》统计源期刊无版面费 4.《洁净与空调技术》(有稿费)无版面费 5.《砖瓦》建材核心有稿费无版面费 6.《水利发展研究》无版面费 7.《中国水利》给200左右的稿费无版面费 8.《钢结构》无版面费 9.《交通企业管理》有少量稿费无版面费 10.《中国建筑防水》有稿费无版面费 11.《城市交通》无版面费 12.《新型建筑材料》无版面费 13.《公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14.《施工技术》无版面费(如果是高校作者,要交800元版面费) 15.《建筑材料学报》EI收录,收100元审稿费,无版面费 16.《建筑技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17.《力学学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 18.《科学通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 19.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另大部分国外期刊都无审稿费+版面费 ------------------------------------------------------------------------------------- 不收审稿费的国内期刊: 1.《中国公路学报》(EI 期刊) 2.《中国铁道科学》(EI 期刊) 3.《中南大学学报》(EI 期刊) 4.《土木工程学报》(EI 期刊) 5.《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 6.《工程勘察》(核心) 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民法原理与实务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法原理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9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甲为一精神病人,乙为甲的监护人,乙的下列行为为合法行使监护职责的是() A.对甲所有的房屋进行修缮 B.对甲未患精神病时赠与他人的财产予以撤销 C.对丙所欠甲的债务以自己的名义请求返还 D.为防止甲外出惹事,将甲的双脚戴上脚镣 2.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一个普通合伙企业,后甲因急事用钱,要将自己的5万元份额转让,甲父和丙均欲 以同一价格购买,乙表示不愿购买。依法,甲的份额应() A.转让给丙 B.转让给甲父和丙各一半 C.转让给甲父 D.由甲决定转让给谁 3.下列不属于 ...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郑某殴打王某致伤害 B.孙某收养李某为女儿、 C.周某和吴某合作办厂 D.赵某和钱某结为夫妇 4.甲企业为乙企业对丙银行的债务提供担保,担保期间约定为主债务本息还清之日为止。对该约定,依法视为() A.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B.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 C.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 D.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 5.下列民事关系中,不应 ..按照相邻关系处理的是() A.甲家与乙家相邻,甲家的猫闯入乙家,打碎乙家的花瓶,引起纠纷 B.甲新建的房屋滴水,滴在乙的房顶上,引起纠纷 C.甲村在河流上游修建拦河坝,使乙村用水量剧减,引起纠纷 D.甲在乙的房屋后挖菜窖,造成乙的房屋基础下沉,墙体裂缝引起纠纷 6.下列为民法上债的关系的是() A.甲向乙购买房屋而形成的买卖关系 B.甲与乙共同出资购买一辆汽车所形成的关系 C.甲死亡,其继承人乙、丙对甲的遗产形成的关系 D.甲一直对乙予以照顾,乙对甲所欠的人情债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 A.信息的双向交流B.信息的单向交流 C.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D.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英国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为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属于公共关系的() A.管理说B.传播管理说 C.协调说D.传播说 3.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组织B.公众 C.传媒D.个人 4.被美国学术界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著作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D.《原则宣言》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产生于()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19世纪30年代D.20世纪30年代 6.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于() A.1984年B.1985年 C.1986年D.1987年 7.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是() A.协调关系网络B.提高个人素质 C.优化社会环境D.树立组织形象 8.“时尚文化”是一家为教育和文化类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关公司,它属于() 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C.合作业务服务公司D.独立业务服务公司 9.《<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A.1988年B.1989年 C.1990年D.1991年 10.主张“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的学者是() A.康非尔德B.穆勒

C.马斯洛D.霍夫兰 11.在公关中,应当作组织的财富并悉心维护和“保养”的公众是() A.随意公众B.逆意公众 C.边缘公众D.顺意公众 12.在与公众相关的概念中,与人民相比内涵大、外延小的是() A.居民B.群众 C.人群D.受众 13.“赌金持有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 A.行动公众B.积极公众 C.个体公众D.公共受众 14.在需要层次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是指() A.社交需要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D.自尊需要 15.战争、商战、起义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 16.首次提出心理感应抗拒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阿什 C.霍夫兰D.布林 17.组织公关调查活动的第二个具体环节是() A.组织自我形象分析B.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C.组织实际形象分析D.组织形象评估 18.美国化工协会曾经搞过的“责任关怀”公关活动,就公关模式而言,它是典型的()A.双向平衡模式B.双向不平衡模式 C.公共信息模式D.新闻代理模式 19.在传播理论研究中,议题设置论研究的杰出代表学者是() A.施拉姆B.卢因 C.拉斯韦尔D.麦库姆斯 20.下列媒介娱乐性功能最强的是() A.广播B.电视 C.电影D.杂志 21.民意测验的最后阶段是() A.实施调查B.整理资料 C.分析资料D.撰写调查报告 22.公众参与性最强的公共关系传播方式是() A.新闻发布会B.危机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