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特色

合集下载

清朝满族服饰纹样的用色特征

清朝满族服饰纹样的用色特征

清朝满族服饰的纹样在用色上有一些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色特征:主要颜色:清朝满族服饰的主要颜色是深蓝色。

深蓝色被视为满族服饰的象征色彩,代表满族的身份和地位。

蓝色通常用作服饰的底色。

辅助颜色:除了深蓝色,满族服饰通常会搭配其他鲜艳的辅助颜色,如红色、黄色和金色。

这些颜色代表吉祥、繁荣和富裕。

常见纹样:满族服饰的纹样通常包括云纹、龙纹、蝴蝶纹等。

这些纹样以金黄色为基调,勾勒出丰富的图案。

云纹和龙纹寓意吉祥祝福,蝴蝶纹则象征着美丽和自由。

羊毛织物:在满族传统服装中,常用的面料是羊毛。

羊毛可以染成丰富的颜色,能够展现出服饰的华丽和典雅。

需要注意的是,满族服饰的用色特征可能因时代和个人喜好而有所差异。

以上提到的特点是一般而言,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满族服饰。

满族风俗特点

满族风俗特点

满族风俗特点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满族风俗特点体现了他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下面将详细解释满族风俗的特点,并进行中心扩展描述。

一、满族的婚姻习俗满族婚姻习俗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民崇尚男尊女卑的观念,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在满族传统婚礼中,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新娘要在新房门口接纳新郎的父母,并向他们敬茶。

新郎要向新娘的父母行三鞠躬礼,表示尊敬和感激。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仪式,以祈求新婚夫妇的幸福和顺利。

满族婚姻习俗凝结了满族人民对家庭和婚姻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他们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二、满族的服饰特点满族的传统服饰是满族风俗的重要方面。

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包括蓝底长袍、长衫、高帽等,而女子的传统服饰则是以旗袍为主。

满族女子的旗袍通常是带有丰富的刺绣和图案,色彩鲜艳。

满族人民非常重视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他们认为传统服饰是满族文化的象征和瑰宝。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婚礼等场合,满族人民仍然会穿着传统服饰,展示他们的民族特色和自豪感。

三、满族的节日习俗满族的节日习俗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满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祈福和娱乐活动。

例如,在清明节,满族人民会扫墓祭祖,烧纸、献花、祭拜先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在中秋节,满族人民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舞龙舞狮等,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满族的节日习俗反映了满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也是他们团结互助、共同享受生活的方式。

四、满族的饮食习俗满族的饮食习俗也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民以主食为主,主要有大米、玉米、小米等。

满族的传统菜肴有很多,如锅包肉、酸菜白肉、烤全猪等。

满族人民喜欢吃鱼、肉、蔬菜等,他们注重食物的口味和营养搭配。

在满族人民的饮食习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和规矩,如用筷子叉菜、尊长者先用饭等。

满族服饰纹样

满族服饰纹样

满族服饰纹样“大家快来快来!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家知道吗?我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满族的服饰!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大家了解了吗?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快看快看!这是满族妇女穿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上绣着漂亮花朵和饰品,鞋底中央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种鞋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显得十分高贵。

女子喜欢穿长的旗装,这可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装逐渐停止生产,而女旗装则不断演化,逐渐变成了紧身又合体的曲线型旗装和流线型旗装。

”“那大家民主自由活动,到处看一看吧,必须听到我了解的就跟我一起逛!满族服饰呀,色彩大多就是淡雅的白色、蓝紫色居多,白、粉、淡黄、白等色也就是其服饰的常用色。

白色在满族服饰中就是一个关键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加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寓意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正黄旗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十分擅于刺绣,她们在衣领、鞋面、钱包、枕头等物品上绣满了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

虽然满族的服饰存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进着,在服装款式上,服饰彩与服饰图案上都存有相同程度的演进。

”“大家可以慢慢地观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会为大家解答的!”“答,旗袍就是怎么去的呢?”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游客问。

“好!我为大家解说一下。

到了明朝之后,从南边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匹做的。

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

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有些还用了绸缎制作。

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开展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吗?”“哦!原来就是这样啊!原来旗袍也存有这样的历史啊!这次旅游真是太存有意义了!”那个年轻漂亮的女游客说道。

满族服饰

满族服饰

满族贵族妇女发式。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其式,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另以黑缎、绒或纱制 成“不”字形皂板,曰“头板”,其底部以铁丝制成扣碗状,谓之“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 之固定。这种“高如牌楼”之固定装饰,用时套在头上。通常于头板正中戴彩色大绢花,称“头正”或“端正 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这种发式因头板如两翅张开而得名。
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 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服饰分类
0 1
旗装
0 2
女式旗鞋
0 3
马褂
0 4
坎肩
0 6
靰鞡
0 5
大拉翅
旗装头饰旗装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装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四面开衩。古旗装有琵琶襟、 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
服饰特点
少女满族服饰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装。 式样分男女两种。清初男子旗装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 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 俗称马褂(满语鄂多赫)。亦有外套一马甲(俗称坎肩)者。清末。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女 式旗装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民国年间,旗 装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装,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 身段之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装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
满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 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满族服饰调研报告

满族服饰调研报告

满族服饰调研报告根据对满族服饰的调研,我得出以下结论:一、满族服饰的历史渊源:满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受到了历史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满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后期,当时满族建立了辽东王朝,后来又建立了清朝。

满族的服饰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并在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良。

二、满族男性服饰特点:满族男性服饰以长袍为主要特征,款式上分为直裾和斜裾两种。

直裾是指裙子从领口到下摆都是垂直的直线式样,而斜裾则在左前裾上多一个斜裁。

此外,满族男性还会搭配长袍下摆处露出的内裤和长筒靴子。

在颜色上,满族男性服饰以蓝、灰、绿等深色系为主,且使用的是缎面等高质地的布料。

三、满族女性服饰特点:满族女性服饰的特点是繁复、华丽。

满族女性会穿上锦缎制成的旗袍,袖口和下摆处都有宽大的纹饰。

旗袍的领口上会绣上花纹和图案,背后通常有长长的腰带。

此外,满族女性还会佩戴丰富多彩的饰品,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在发型上,满族女性通常会盘起头发,并插上金属饰物。

四、满族婚礼服饰:满族的婚礼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服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娘通常会穿着锦缎制成的红色旗袍,配上金色的饰品,如头饰、耳环、项链等。

新郎则会穿上黑色直袖长袍,配以长筒靴。

在婚礼现场,新娘和新郎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动作,如行三步礼、跪拜礼等,以示对双方家族的尊敬和祝福。

综上所述,满族服饰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满族男性服饰以长袍为主,颜色偏暗,设计简洁;满族女性服饰则注重繁复、华丽的装饰,色彩鲜艳且饰品丰富。

在满族的婚礼仪式中,服饰更是起到了凸显尊贵和祝福的作用。

满族服饰的独特魅力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满蒙文化古朴深沉

满蒙文化古朴深沉

满蒙文化古朴深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包含了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

在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中,满蒙文化以其古朴深沉的特点而著称。

满蒙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满蒙服饰、艺术和习俗等方面来介绍满蒙文化的魅力。

满蒙文化的服饰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展现了满族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

满族人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最具代表性的即为满族女子的“旗袍”。

这种旗袍采用精美的刺绣和缀饰,色彩斑斓,展现了传统满族人的独特美感。

而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马褂”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他们以马为生的生活方式和骑马文化的重要性。

满蒙人民通过服饰,展示了他们对生活和自己文化传统的热爱。

满蒙文化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代表着满蒙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

满蒙人民善于雕刻和绘画,他们以细腻的工艺和真挚的情感创作出令人赞叹的艺术品。

满族的滚花花纹雕刻和剪纸技艺独具特色,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和马头铜雕也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出满蒙人民的智慧和技艺,更深刻地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满蒙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更是彰显出其古朴和深沉的特点。

满蒙人民崇尚家庭和睦、亲情深厚,他们注重祭祀祖先和尊重长辈,这种传统观念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等仪式中得到了体现。

满蒙人坚守着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农历五月初五的舞龙舞狮和中秋节的赏月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也传递了满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蒙文化的古朴深沉体现了满族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表达。

满族和蒙古族人民通过服饰、艺术和习俗等方面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促进满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满蒙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古朴深沉的特点令人震撼。

满蒙族人民通过服饰、艺术和习俗等方式传承和展示了这一文化的魅力,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遗产。

满族服饰特点

满族服饰特点

满族服饰特点作为中国的五大民族之一,满族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满族服饰更是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颜色、款式到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其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满族服饰的特点吧。

一、男装1. 颜色:以黑色为主要基调,配以红、黄等明亮颜色进行点缀。

2. 款式:常见款式包括长袍、马褂和直裤等。

其中长袍较为常见,并且在衣襟处会加上金属钮扣或者龙凤图案刺绣,显得非常华贵。

3. 细节处理:男装通常会在肩头处添加披肩或者斗篷,并且还会搭配带子,在腰间系上一个漂亮的结。

二、女装1. 颜色:与男装相比,女装更加注重颜色搭配。

除了黑白灰之外,还有粉红、浅紫等柔美颜色出现。

2. 款式:女性穿着多样化,既可以穿着类似于汉服的宽松长袍(也称“露胸”),也可以穿着像西方礼服那样束身修身并露出双足(也称“窄裙”);此外还有打底衫+半截裙这种组合方式。

3. 细节处理:女性服饰经常使用花朵图案刺绣来增强视觉效果,并且在衣摆处添加流苏或者彩带等元素来营造优雅氛围。

三、儿童服饰1. 颜色:儿童服饰通常采用深浅相间的对比度高强度明快而活泼的颜料涂染制成,如纯正艳丽而不失清新自然感觉.2. 款式: 儿童版型简单舒适, 无论是小孩子们喝奶时需要侧卧喝奶时所需低开口设计, 还是小孩学走路时需要保持平稳行动所需防止过大限制运动发展空间设计.3 .细节处理: 在儿童衣物上很少使用太多复杂工艺, 取而代之地则采用了极富想象力及趣味性十足的立体剪贴手法 , 如将毛线编成球球挂在前胸位置或小巧玲珑的布做成吊坠挂件等 .四、头鞋配件1 . 头部 : 头冠(即皇冠) 是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意义的头部附件 , 具备神秘豪华和尊贵感 ; 此外 , 还有盘发 ( 卷曲 ) 和编发 ( 盘起 ) 等不同发型设计 .2 . 足部 : 由于历史原因,满洲人习惯穿靴子,因此靴子已经成为他们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们通常由牛皮制成,并覆盖整个腓肠肌区域。

满族服饰 满族传统服饰简介

满族服饰 满族传统服饰简介

满族服饰满族传统服饰简介>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

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

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

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

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

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

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

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

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古代,满族先世的服饰,一年四季皆穿袍服,分为光皮和毛皮两种。

其后,“女工所织,只有麻布”。

清初,在宁古塔地方,“满洲富者绩麻为寒衣,捣麻为絮;贫者衣狍皮,不知有布帛”。

直到康熙年间,“今居宁古塔者,衣食粗足,则皆服绸缎,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狲、狼皮大呼。

惟贫者乃服布”。

这与从前衣皮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

到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

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

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

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一直是这样。

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

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可算是清朝的时装。

辛亥革命后,旗袍的样式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

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

旗装名词解释

旗装名词解释

旗装名词解释
旗装,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并作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统一的一种袍式服装,所以叫旗装,满语称“衣介”。

旗装分为单、夹、皮、棉四种,是满族男子的一种长袍,腰身宽松,直筒式,四面开叉,袖子肥大,有单、夹、棉、皮四种。

传统男式旗人之袍和女式旗人之袍被称为旗装,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

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脚着长筒白丝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装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服饰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10.2 男子旗装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10.3 女子旗装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10.4 发饰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

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

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

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

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

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10.5 旗头“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

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

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

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

第二课满族特色服饰

第二课满族特色服饰

满族旗袍
• 传统满族妇女日常穿着长袍,这是旗人 的常服,后世称为“旗袍”。在东北地区, 旗袍最初为男女老少四季可穿的服装,圆 领、箭袖、捻襟、宽腰简式袍服,女上比 男上略小,不束腰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盆鞋
• 花盆鞋,或称"高底鞋"、"马蹄底"鞋。其木 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它是满 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 名。鞋底以木制成,一般用白布包裹,然 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
满族箭衣
• 1.古代射士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 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2.箭衣:又称箭袖衣, 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帝王、驸马及高级武官的军常 服。它的造型是清代蟒袍的原型,又称龙箭袖(指 马蹄)。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区,以游牧为主,冬季 寒冷,为防手冻,常用兽皮护于腕部及手背,并 能翻上、放下,久而久之便形成"马蹄"形状的袖 口-一马蹄袖。箭衣是便于射箭的服装。而射箭时 又常常骑马,为方便起见,清代蟒袍下摆四面开 口。在戏曲舞台上,为适应表演的需要,将箭袖 衣作为动作幅度较大的武将军常服。
乌拉鞋
• 乌拉鞋,也称靰鞡鞋,最初曾是东北满族人的冬季用鞋, 上至可汗贝勒,下至农工商贾,几乎都穿这种鞋。由于其 制作及取材都比较方便,且穿用起来轻捷、保暖、耐实, 曾在寒冷的东北各省流行数百年之久。据说,清乾隆年间 的旗人均配装乌拉鞋,不仅兵士的冻伤绝少发生,而且在 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御敌于外时,奔跑起来迅猛异常。传统 的乌拉鞋用牛皮或鹿皮手缝而成,鞋底与鞋帮是一块整皮, 每只鞋长约一尺,宽约六寸,高约三寸,在鞋脸儿近圆口 的边缘,通常要拿捏十来个皱褶,形似纸扇,亦仿佛肉包 的褶皱,看似美观,实为兽皮鞋面折弯收口的必须,到末 了,要沿鞋口的边儿钉几个皮襻,穿细软皮绳代替鞋带。 由于乌拉鞋的保暖主要仰仗絮在鞋坑里的乌拉草,这鞋也 因此而得名——乌拉鞋。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包括满族、韩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
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以下是对我国东北地
区少数民族服饰的分析。

满族服饰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

满族服饰男女有别,男子着装主要由长袍、长衫搭配长裤和高帮布靴组成。

袍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膝盖以下的短袍
和及膝的长袍。

女子的满族服饰则以长袍和长衫为主,多用丝绸和绣花面料制作,配以腰
带和绣花鞋。

韩族服饰也是东北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

韩族服饰以色彩繁多、花纹复杂而著称。


子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衣褶、披肩等,多以红色、黑色为主。

女子的韩族服饰则更
为华丽,常见的有长衫、披肩、长袍等,以花纹绣花为特色,常以紫色、红色等鲜艳的颜
色为主。

蒙古族服饰是东北地区特色之一。

蒙古族服饰以缝制针法和绣花工艺独特,在装饰上
尤为精美。

男子的传统服饰主要由长袍、裤、袜和帽子组成,长袍常用绸缎或羊毛制作,
配以皮制的袜和帽子。

女子的蒙古族服饰则更为鲜艳多样,常见的包括披肩、长裙和腰带等,常以缤纷的彩色图案装饰。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各异,但都处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
特色。

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服饰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样貌。

满族服饰

满族服饰

图1-4马褂
3、坎肩 满族的坎肩镶有花边,绣有花卉图案,做工很 精致,在清代曾经成为满族的时髦服装,各部官员 见上司及平民节日会朋友都要穿。式样有大襟、对 襟、琵琶襟、一字襟等。曾为八旗子弟喜爱的一字 襟坎肩,在前襟上装有排扣,两边腋下也有纽扣, 套在袍子里穿很方便。脱坎肩时只需要解开前面和 两边的扣子,不需要脱长袍,这种坎肩叫“勇士坎 肩”。后来在袖窿处加了两只袖子,变成了“鹰膀 褂子。” 坎肩有棉有夹,或丝或布,多套在袍子外 面。由于坎肩美观、轻便、保暖,老少皆宜,因此 至今仍然沿用。

图1-7头饰
图1-6两把头
五、鞋饰 满族妇女还擅长刺绣,她们喜欢在衣襟、鞋、荷 包和枕头等物品上绣花卉、芳草、鹤狍、龙凤吉祥等 图案。鞋为木质底,底高达 1 5至 20厘米。其底上宽 而下圆,形似花盆,俗称“花盆鞋”。底的中部琢成 马蹄式,踏地时印痕如马蹄,也称“马蹄底。

图1-8花盆鞋
进入
Maker:孙喆
一、前言
满族的服饰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满族服饰 的基本组成有帽饰、服饰、头饰、鞋饰、佩饰。 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 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 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 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 如意如图。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 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满族妇女心 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 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 图案。

二、帽饰 在满族的服饰中帽饰是丰非重要的,它象 征着满族的一种礼节。在清代朝内朝外部戴帽, 只是样式有所不同,一改历代的冠制。帽又有 礼帽与便帽之分。而礼帽一般指出门、拜客或 遇到重大事情,以表示某种礼节而戴的,礼帽 又称“大帽子,分冬夏二式,冬为暖帽如图1-1, 夏为凉帽如图1-2,只是在每年的三月和八月进 行更换。

满族服饰形式

满族服饰形式

满族服饰形式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

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

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

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

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

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

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

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满族服饰分类旗袍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

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袍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

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

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特别是满族入关以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满族服饰形式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

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

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

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满族在穿着方面有哪些明天的特征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满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满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

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

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

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

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

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

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

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

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的民居住宅特点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

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

以前,他们都住在草顶土墙的“口袋房”里,“屋高至丈余,独东南扉”。

东头的一间面南开门,是外屋;西头的两三间房屋为卧室,称里屋。

这种“独东南扉”的结构,如口袋形,便于保暖。

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服饰文化自古以来便备受人们关注。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华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瑰宝。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尚的发展,满族服饰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浅谈。

一、满族服饰的传承满族服饰的传承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

在清朝时期,满族服饰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满族服饰以旗袍、长衫、马褂等为主要特色,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精致,体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满族服饰还注重礼仪和庄重,其打扮也是充满了民族气息和传统韵味。

满族服饰的传承不仅表现在服饰的外在形式上,更体现在人们对满族服饰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上。

在满族地区,人们依然保留着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和尊重,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人们身穿传统服饰的身影。

当代的设计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满族服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尚的兴起,满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满族服饰借鉴了现代设计理念,推陈出新,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趋势相结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满族服饰也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饰设计方面,设计师们注重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在面料的选择上,传统的绸缎、皮毛等材质依然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有更多的新材料进入了满族服饰的设计中,为传统服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造型上,设计师们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使服饰更加贴合现代人的需求。

在满族服饰的推广和传播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各种时装周、展览会等活动都会有满族服饰的身影,使其走向了国际化的舞台。

而且,一些知名品牌也开始将满族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其更具有文化底蕴和时尚魅力。

在未来,满族服饰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满族服饰 马背上走下来的满族人其服饰有啥特点

满族服饰 马背上走下来的满族人其服饰有啥特点

精心整理
满族服饰马背上走下来的满族人其服饰有啥特点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

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

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

满族服饰一般在衣袖上绣的花最多。

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

虽然满族的服
精心整理
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服饰特色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

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

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图为一位满族新娘正在梳理她的结婚发式。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

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

女子有香囊、荷包等。

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满族服饰形式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

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

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

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

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

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

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

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满族服饰分类旗袍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

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

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

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

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

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

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

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

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

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

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

绣有精致图案。

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

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旗袍,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它是满族男人喜著的服饰,也叫大衫,长袍.满族男子穿的旗袍,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带扣绊,束带,适于骑马射猎.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裏,“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袍,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於满族妇女了,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女式旗鞋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

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满族妇女高底鞋。

满族妇女皆天足,旧俗喜穿木制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前平后圆、上细下宽,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故名。

底高达三四寸,后京师旗妇有七八寸者。

木底四周包裹白布。

鞋面,富家多以缎为质,贫者布为之,皆彩绣花卉图案,素而无花者,最为禁忌,以其近凶服。

贵族妇女常在鞋面上饰以珠宝翠玉,或于鞋头加缀缨络。

少女至十三四岁始用。

民国以后,已不多见。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

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坎肩坎肩并不是满族原有的服装,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

坎肩分为对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种。

妇女穿的坎肩还要绣花锒边。

坎肩有棉有夹,或丝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

大拉翅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发式。

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

其式,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

另以黑缎、绒或纱制成“不”字形皂板,曰“头板”,其底部以铁丝制成扣碗状,谓之“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之固定。

这种“高如牌楼”之固定装饰,用时套在头上。

通常于头板正中戴彩色大绢花,称“头正”或“端正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

这种发式因头板如两翅张开而得名。

靰鞡多为农村下层满族人民冬季穿用的一种皮革制作的鞋。

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跑冰。

它是很有特点的满族服饰之一,一直在东北农村穿用。

满族服饰色彩与图案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

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袍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

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

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特别是满族入关以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精美多姿的满族服饰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袍。

式样分男女两种。

清初男子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

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

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满语鄂多赫)。

亦有外套一马甲(俗称坎肩)者。

清末。

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

民国年间,女式旗袍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袍,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袍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而女式旗袍不但满族妇女至今喜爱,而且其他民族妇女也多穿着。

马蹄袖是清代满族男女旗袍之袖式,亦称箭袖。

清初,满族男子所服旗袍,袖口较窄,袖端多加一长可露指的半圆型兽皮(后改布质),因其状酷似马蹄而名之马蹄袖。

优点是征战、打猎时射箭方便,御寒保护手背。

清中期以后,该袖式的服装渐从便服转为礼服,便服多为平袖,礼服仍为马蹄袖。

平时多卷起,在办公事、喜庆节日、拜见上司、叩见长辈时,必须先左后右地放下马蹄袖,才可行拜见礼。

亦有将马蹄袖用钮扣系于便服袖口以为礼服之用者。

满族妇女礼服亦多为马蹄袖式。

民国年间,逐渐不用。

窝龙带也是满族传统服饰,亦称马甲,实为无袖的马褂。

有领,衣长及腹,多为两侧开衩,在领、襟等边缘处饰以各色花纹。

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和棉、皮、夹、纱之分。

内蒙古的满族男子多喜琵琶襟式坎肩。

其式是将衣襟缝成弧形,即襟从领口至右肩处贴胸而下,但不到底,而又左转至肚脐处,以致下襟缺一小截,其式是为上下马方便之故。

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

清代该服饰窄小,多穿于旗袍内,清末以来尚宽大,多套于旗袍外。

因其美观实用,至今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仍有年长者穿著。

乌拉是满族传统的防寒靴鞋之一。

以猪、牛、鹿等兽皮缝制而成。

形状为前尖后圆,鞋帮贯以六个鞋耳,鞋口近脚处垫以衬布,并用一细皮带联结靴耳。

鞋较宽大,穿用时须在鞋中充垫“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

由于乌拉质柔量轻,行动自如,既可防寒,又利于军事征战及狩猎生活,故得以沿用下来,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些偏僻山村还可见到。

满族服饰文化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

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

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

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

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