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3-4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菌
1 分生孢子 2。

分生孢子梗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Crucifers Alternaria Leaf Spot
黑斑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分布广泛。

该病在白菜、甘蓝及花椰菜上发生较多,以春秋两季发生普遍,流行年份,可减产20%~50%。

感病后,蔬菜茎叶变苦,品质低劣。

20世纪80年代末期,黑斑病在我国北方地区频频流行,已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植株的叶片、叶柄,有时也危害花梗和种荚。

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上病斑大小有差异。

叶片受害,多从外叶开始发病,初为近圆形褪绿斑,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且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有的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部穿孔。

白菜上病斑比花椰菜和甘蓝上的病斑小,直径2~6mm ,甘蓝和花椰菜上的病斑5~30mm 。

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斑,导致半叶或整叶变黄枯死,全株叶片自外向内干枯。

叶柄和花梗上病斑长梭形,暗褐色,稍凹陷;种荚上的病斑近圆形,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外围淡褐色,有或无轮纹,潮湿时病部产生暗褐色霉层,区别于霜霉病。

病原
病原为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 和芸苔生链格孢A. brassicola (Schw.) Wiltshire
(=A. oleracea Milbr. ),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

两者
分生孢子形态相似,倒棍棒状,有纵横分隔,分生孢
子3~10个横隔,1~25个纵隔,深褐色。

两种病菌
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6根丛生,
分生孢子多单生,较大,42~138µm ×11~28µm ,淡
橄榄色,喙长,顶端近无色,具15个隔膜,主要危
害白菜、油菜、芥菜等。

后者分生孢子常串生,8~
10个连成一串,较小,50~75µm ×11~17µm ,色较
深,无喙或喙短,主要危害甘蓝和花椰菜。

两种病菌都要求高湿度。

在高湿条件下,黑斑病菌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要有水滴存在。

芸苔链格孢在0~35℃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是17℃,孢子萌发适温为17~22℃,菌丝和分生孢子48℃时处理5min可被致死;芸苔生链格孢在10~35℃都能生长发育,菌丝生长适温为25~27℃,孢子萌发温度范围是1~40℃。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病残体、种子或冬贮菜上越冬。

分生孢子在土壤中一般能生存3个月,在水中只存活1个月,遗留在土表的孢子经1年后才死亡。

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3~5d,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在生长季节,病菌可连续侵染当地的采种株及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黑斑病发生的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多雨高湿有利于黑斑病发生。

发病温度范围为11~24℃,最适温度是11.8~19.2℃。

孢子萌发要有水滴存在,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病情发展迅速。

因此,雨水多、易结露的条件下,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病情轻重和发生早晚与降雨的迟早、雨量的多少成正相关。

此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病害控制
1.选用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以减轻危害。

2.种子处理种子如带菌可用50℃温水浸种20~25min,冷却晾干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4%的4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50%扑海因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常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50%菌核净、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64%杀毒矾等,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