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传略
《斯大林传》

战后 苏联与中国
1.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的抗日 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 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 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帝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 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 2.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 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 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 独立。 3.1950年2月,苏联与中国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 国结盟并为之提供经济援助。
Your company slogan
统治苏联
其他政策
斯大林在30年代主导苏联外交。他先后与英法美等过建交。 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苏联走出 了建国初期孤立的处境。 1936年底,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 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从法律上规 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把俄罗斯人视为其他少数族裔的老大哥,他不断提升俄 罗斯民族英雄和俄语在苏联的地位。 文学艺术方面,斯大林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家创作的 指导纲领。
Your company slogan
二战领袖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 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 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 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 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 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著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 经典的转折之战。1945年5月2日苏联占领德国柏林,5月8日,德 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斯大林传读后感

斯大林传读后感《斯大林传》是一部关于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传记,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斯蒂芬·科特金。
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斯大林的生平和政治生涯,揭示了他的个人特点、政治手段以及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震撼和思考,对斯大林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斯大林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斯大林的早年生活、革命活动、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形象。
斯大林既是一个具有远见和决断力的领袖,又是一个残酷和冷酷的独裁者。
他在政治上的手段和策略,对苏联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斯大林的性格、思想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政治手段和对苏联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斯大林的政治手段和对苏联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导人,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策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实施了大规模的政治镇压,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这些举措对苏联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苏联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斯大林的政治手段和对苏联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苏联社会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斯大林是20世纪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导人,他的政治手段和对苏联的影响,不仅改变了苏联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世界历史的变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之,通过阅读《斯大林传》,我对斯大林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他的政治手段和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斯大林的私人藏书及物品的命运

History▁史海|往事斯大林的私人藏书的命运对于从事创作的人或政治家来说,私人藏书与私人档案对他们的工作一样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对于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来说,私人藏书是其权力的独特的信息保障。
斯大林总是读很多书,不过,他读书最多的年代还是当他被流放的时候,当时他有很多书,但够不上私人藏书,因为无处保存它们。
1918年斯大林全家在克里姆林宫里拿到了第一套可以自己使用的住宅,只有从这时起斯大林能够开始收集私人藏书,直到临终前斯大林的藏书大约有2万卷。
1932年斯大林夫人娜杰日达死后,1934年专门在莫斯科近郊为斯大林建了一座别墅,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藏书的主要部分都运到了别墅,为此专门盖了一个不大的房子,里面设置有普通的开放式的大书架,别墅的工作人员编制中也出现了图书馆员的职务。
逐渐地所有的老一代布尔什维克领袖中都开始有了大的图书馆,像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莫洛托夫、基洛夫、日丹诺夫等人。
这样的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当然不是他们这些人跑遍莫斯科的各大书店购买其所需要的书籍所组成的。
当时正在筹办许多国立图书馆、区级图书馆、市立图书馆等图书馆,在没收资本家和贵族阶层的房屋的同时,其家中的图书馆也被充公,其中的藏书用来补充上述新建图书馆。
几万名富裕的莫斯科人和彼得堡人,或逃离苏维埃俄国到国外侨居,或被镇压,或被流放,他们的许多图书都被集中到所谓的图书分发处,各种新建苏维埃机关的图书馆员们,可以到那里去挑选其所需要的书籍。
在20世纪20年代,书刊检查制度已经得到了加强—成立了报刊保密检查总局,当时做出一项特别规定,各出版社都要把所有出版的书的样本寄给党和国家的高级官员,这被称之为“发送样本书”。
于是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份官员名单,他们必须在图书正式出售前按照该名单寄发样本,这是书刊检查的特殊补充形式。
按照“发送”名单,所有联共(布)中央委员都能收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出版的所有图书。
从“发送”渠道得到的图书,可以在上面写评语和批评意见退还给出版社,或留作私人藏书。
斯大林传略

斯大林传略(1879.12.21—1953.3.5)斯大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是马、恩、列事业的天才的继续者,是现代最大的革命理论家。
他是列宁的亲密战友,他同列宁在一起,创立、巩固、培植了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布尔什维党——苏联共产党。
他和列宁在一起创立了人类历史上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且是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建设者。
他不仅是苏联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人们的导师和领袖。
所以,斯大林的名字,在今日就是共产主义胜利的象征,是和平与民主的旗子,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希望。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正是斯大林七十寿辰。
为了便利读者学习和研究起见,把他的生活和活动极简略地叙述于下。
家庭和童年时代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名字叫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
一八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梯弗里斯省哥里城,是格鲁吉亚族。
父亲是个穷皮鞋匠,农民出身。
母亲是一个农奴的女儿。
一八八八年秋,斯大林进入哥里城教会小学念书,一八九四年毕业,同时升入梯弗里斯城正教中学。
早年参加革命斗争从十五岁起,斯大林就参加了革命斗争,与当时住在高加索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小组发生联系。
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年,他领导梯弗里斯城正教中学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努力研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及马、恩其他著作,并阅读列宁反对民粹派,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反对“经济主义”的一些著作。
他领导各小组的学习,参加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
这时他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和积极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八九八年,斯大林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组织,成为该组织中最坚强的领导者之一。
一八九九年,因革命活动,他从梯弗里斯中学被开除学籍。
从列宁主编的“火星报”在一九○○年十二月创刊时起,斯大林就完全拥护该报的主张,无限信任列宁的革命天才,并循着列宁的道路前进,从未离开这条道路。
一九○一年三月,斯大林被迫过起秘密生活,直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止。
斯大林传记读书笔记

斯大林传记读书笔记斯大林传记读书笔记这部书上下两卷很厚重,每天下班后看一些,终于看完了。
应该说,斯大林的一生是传奇的。
一个生在农村、酒鬼鞋匠的儿子,幸运的是得到了洗衣工、裁缝、佣人,什么都干的母亲的关爱,能够从教堂小学到神学院毕业,原本要从事牧师的斯大林,却从格鲁吉亚到俄罗斯投身革命,历经多次流放,从列宁的追随者到列宁的左膀右臂,到最后成为列宁担心成为独裁者的接班人。
千疮百孔的沙皇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已是强弩之末,列宁等人领导的共产党起义大军又给了沙皇致命的最后一击,沙皇耗尽了最后的实力而怦然倒塌。
苏联共产党人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国内白军的进攻和国际上协约国英法等国的围堵和进攻,苏共在战争中成长起来。
斯大林的政治手腕日渐老练,党内的竞争对手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渐渐败去,斯大林的地位日益牢固成为了独裁者。
斯大林性格坚毅、善于思想政治工作、有高超的政治理论思想及杰出的文字功底,这些造就了他的成功。
同时,斯大林又冷酷无情,为了权利争斗老谋深算,某些政策又极左和残酷,造成的死亡人数众多,使得他在死后得到世人的评价也褒贬各半,永远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20年代发起的工业化革命及农村集体化导致农民饿死几百万,富农基本被消灭,另外在党政军发起多次清洗,太多的人被抓捕、甚至枪杀。
另一方面,苏联工业化的成功保障了国防实力大大增强,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二战中对德国入侵的胜利,这对苏联民族和国家是意义重大的。
个人认为斯大林的功不能抵过,不能认为他三分过、七分功,首先他改变了最初党内原本还有的民主,大权独揽,把苏共引向了政治深渊。
另外直接、间接导致苏联人死亡人数巨大,不亚于一场战争,乃人间惨剧,此乃人祸!给斯大林一个称谓:独裁者是合适的定论。
斯大林传记读书笔记斯大林在1903到1917年之间被流放四次,在十月革命之前他有七年时间是在流放地度过,而不在流放地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罢工并通过报纸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在这段时间斯大林总体上是与列宁处在同一条路线上的,也真因为如何,斯大林的地位在这段时间获得了决定性的提高。
第十一讲 斯大林评传

第十讲斯大林评传自称为“钢人”(Stalin)的斯大林,与其他许多居于领导地位的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也与此前的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者迥异,作为一国执政党的领袖,他的一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伟绩,也有许多令人遗憾之事。
世人对他功过是非的争议也最多。
他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有着不愿提及的家世和并不幸福的童年。
母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神父,九岁把他送到哥里神学校学习。
之后因学业优异,被保送到第比利斯神学院,在那里表现出了许多特点:出众的智能、勇敢顽强的个性、讨论时的缺乏耐心和极其善于压抑自己的感情。
在神学院,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社会民主党组织“麦撒墨达西社”。
1899年被神学院开除以后,就献身于革命工作,作为一名十分重要的地下工作者,他曾多次遭到被捕和流放。
他从社会民主党一开始发生分裂,就拥护布尔什维克,属于布尔什维克派。
所以1912年他当选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并在十年以后当上了党的总书记。
一、斯大林党建理论的来源1.马克思恩格斯党建理论对斯大林的影响19世纪末,俄国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工农斗争运动的兴起,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广阔的原野上蔓延。
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传播逐渐深入。
斯大林15岁参加革命斗争时,正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由国外向国内、由地下转入地上传播的时期,当时侨居国外的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译成俄文,在国外刊印后秘密散发在俄国国内。
而沙皇政府欢迎批判民粹派,这就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著作开了方便之门。
正如列宁所说,“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一本又一本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杂志和报纸相继创办起来了。
”1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俄罗斯大地意想不到的可以“合法”传播的现象,使正在中学读书的斯大林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攻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而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高加索一代的革命者,成了斯大林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老师。
《斯大林转传》读后感

《斯大林转传》读后感第一篇:《斯大林转传》读后感读《斯大林传》有感--从历史的角度解读钢铁的人的功过当我读完《斯大林传》的最后一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将国家从平穷和软弱中解放出来的领袖。
在入土之后,没有得到人民的尊敬,反而备受诟病。
有人说他是英雄,统帅;也有人说他是刽子手,屠夫。
在读完整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看法。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并称当时世界三巨头。
他早年出生于富裕家庭,进如学校时也是名列前茅;后来家道中落,怀着一腔热血的他参加了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团体,并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人生中数次被捕,被流放,但是他的心中没有失去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
1912年,他在列宁同志的指示下创建了《真理报》。
1913年他在发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时首次使用了笔名斯大林(以为钢铁的人)。
俄国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因为支持列宁而遭到临时政府的通缉。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先后和军人集团,布尔什维克党中的激进分子达成统一战线,在列宁逝世后,逐步掌握了大权,成为苏维埃第一书记。
从此开始了自己备受后人争议的政治生涯。
一.备受斥责的重工轻农方针,国内改革期间的激进和铁腕的政治家。
斯大林掌权后宣布实行集体农庄制度,这一制度是基于当时苏联出现的粮荒出台的。
斯大林认为是少数人大量囤积粮食,才使得苏联出现粮荒。
于是他提出消灭“富农”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体农庄。
农民对此坚决反对,于是苏联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和反叛,苏联当局只能派遣正规军镇压“反革命”。
与此同时,斯大林利用个人崇拜和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被刺杀一事对党内的老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无情的清洗。
后来大清洗范围不断扩大至军队。
军队5位开国元帅中,有3位被处决。
上万名基层指战员被枪决或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传略(1879.12.21—1953.3.5)斯大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是马、恩、列事业的天才的继续者,是现代最大的革命理论家。
他是列宁的亲密战友,他同列宁在一起,创立、巩固、培植了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布尔什维党——苏联共产党。
他和列宁在一起创立了人类历史上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且是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建设者。
他不仅是苏联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人们的导师和领袖。
所以,斯大林的名字,在今日就是共产主义胜利的象征,是和平与民主的旗子,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希望。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正是斯大林七十寿辰。
为了便利读者学习和研究起见,把他的生活和活动极简略地叙述于下。
家庭和童年时代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名字叫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
一八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梯弗里斯省哥里城,是格鲁吉亚族。
父亲是个穷皮鞋匠,农民出身。
母亲是一个农奴的女儿。
一八八八年秋,斯大林进入哥里城教会小学念书,一八九四年毕业,同时升入梯弗里斯城正教中学。
早年参加革命斗争从十五岁起,斯大林就参加了革命斗争,与当时住在高加索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小组发生联系。
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年,他领导梯弗里斯城正教中学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努力研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及马、恩其他著作,并阅读列宁反对民粹派,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反对“经济主义”的一些著作。
他领导各小组的学习,参加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
这时他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和积极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八九八年,斯大林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组织,成为该组织中最坚强的领导者之一。
一八九九年,因革命活动,他从梯弗里斯中学被开除学籍。
从列宁主编的“火星报”在一九○○年十二月创刊时起,斯大林就完全拥护该报的主张,无限信任列宁的革命天才,并循着列宁的道路前进,从未离开这条道路。
一九○一年三月,斯大林被迫过起秘密生活,直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止。
同年九月,斯大林用格鲁吉亚文办了一个“斗争报”,宣传列宁“火星报”的思想。
除了“火星报”外,这个报是当时俄国最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在该报第二期上,斯大林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及其最近的任务”,说明科学的社会主义必须与自发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指出工人阶级应在民主解放运动中起领导作用,并提出组织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
一九○一年十一月斯大林由梯弗里斯党委派至巴土姆去建立党的组织。
他在这里积极进行了革命活动,与工人建立了联系,成立了党的小组,办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并在农村进行宣传工作。
一九○二年三月,他组织和领导了巴土姆工人的有名的政治性示威。
此后,斯大林被捕,但他囚在狱中仍未与革命运动断绝关系。
经过长期的囚居,于一九○三年秋,斯大林被放逐到西伯利亚东部伊尔库茨克省巴拉干县新乌达村,期限三年。
在流放地,斯大林接到了列宁的一封信。
这是他与列宁第一次的来往。
列宁在信里向他说明了党在最近时期的工作计划。
据斯大林的回忆说,这封信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一九零五年革命中一九○○年至一九○三年俄国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失业,加上俄日战争,这就更加恶化了工人农民的生活,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一九○五年一月九日,沙皇下令开枪射击彼得堡工人的示威游行,这就成了革命的导火线。
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起义、海陆军部队起义,反对沙皇的这种暴行。
这年十二月莫斯科工人更举行了武装起义。
这在苏联革命史上叫做第一次革命。
斯大林在这次革命中是南高加索工农革命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在监狱和流放中度了几乎两年之久,于一九○四年一月五日从流放地逃走,潜回高加索,在巴土姆、库泰斯、梯弗里斯、巴库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这已是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即在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以后,已是在国内革命运动日益增长的时期。
斯大林就站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方面,巩固党的旧有组织,成立新的组织,积极参加各种辩论会,坚决保卫布尔什维主义立场,揭露孟什维克及其他马克思主义敌人的机会主义思想。
一九○四年年底斯大林组织了巴库工人的大罢工。
这次罢工就成为南高加索革命运动高涨的开端。
这时,斯大林还领导了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的秘密刊物“无产阶级的斗争”。
他在其上发表了“论党内的意见分歧”、“库泰斯的来信”、“答社会民主党人”、“社会民主党是怎样了解民族问题的”、“无产者阶级和无产者政党”等文,阐述布尔什维主义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民族纲领。
列宁在当时特别称赞“无产阶级的斗争”,称赞它的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称赞它的极高的文学上的价值。
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这时斯大林已是一个卓越的政论家,已是一个极大的著作家和理论家。
一九○五年十二月,斯大林代表南高加索各地布尔什维克组织,到塔墨尔福斯(芬兰)出席第一次全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他与列宁第一见面。
一九○六年四月,斯大林参加了党在斯托哥尔姆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与列宁一起反对了孟什维克,保卫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路线。
会后不久,斯大林写了一本“目前时局和工人政党统一代表大会”,总结大会的工作,并论述布尔什维克在革命中所坚持的路线。
大会后斯大林仍回南高加索工作。
当时克鲁泡特金派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南高加索拼命活动,斯大林就写了一本“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小册子,在其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何谓唯物论和辩证法,什么是历史唯物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的实际斗争联系起来。
一九○七年四五月间,斯大林参加了党在伦敦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他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代表大会(一个代表的札记)”一文,在其中他阐述了代表大会的决议,保卫了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和立场,揭露了孟什维克在革命中所持的自由资产阶级路线及其对党的取消主义态度,指出孟什维主义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被捕五次一九○五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至一九一七年二月第二次革命,一共经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是列宁斯大林一生中保存和巩固党,为在新条件下实行布尔什维克路线而坚决奋斗,努力组织和教育工人的诸年,是同沙皇警察作特别坚忍的诸年。
从一九○八年三月起到一九一三年,斯大林先后被捕五次,流放五次,同时也从流放地逃走四次。
只有最后一次放逐,直到一九一七年一月革命后才获得释放。
从一九○七年七月起至一九一○年止,斯大林是在巴库活动的。
他从参加党的伦敦代表大会回来后,即由党派至南高加索工业和俄国工人运动极重要的中心——巴库去工作。
他在这里进行了反对孟什维克和托派的斗争,把巴库变为布尔什维主义的一个堡垒。
他领导了布尔什维克的秘密的和公开的刊物——“巴库无产者”、“汽笛”、“巴库工人”。
他领导第三届国家杜马(议会)选举运动。
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斯大林被捕,经过八个月的监禁后,被放逐到沃洛果达省索里维切果茨克镇,期限两年。
一九○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他又逃回巴库工作。
一九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斯大林在巴库又被捕,经过半年监禁后,仍放逐至索里维切果茨克镇。
他这次从流放地与列宁建立联系,并于一九一○年末写信给列宁,表示拥护列宁把一切主张保存和巩固秘密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分子组织成为护党同盟的策略。
从一九一一年下半年起,开始了斯大林在彼得堡工作时期。
是年九月六日,他从放逐地偷跑,到了彼得堡,在这里他与党的组织发生联系,团结和巩固了布尔什维组织,进行了反对取消派、孟什维克和托派的斗争。
九月九日,他又被捕,被押三个月后,仍放逐至原放逐地。
一九一二年一月,在党的普拉加代表会议上,依据列宁的提议,斯大林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并主持为领导国内全部党的工作而组织的中央俄国局。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斯大林又从放逐地逃走。
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他进行了很多工作:他奉中央的委托巡视了俄国各重要地区;准备了当前的“五一运动”;写了有名的中央“五一”传单;在连拿罢工时期领导了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的“明星”周刊。
当时依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发起,创办了“真理报”,其第一期于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出版。
“真理报”的出版,“奠定了布尔什维主义一九一七年胜利的基础”(斯大林在“真理报”十周年纪念时的话)。
因此,为了纪念“真理报”的诞生,后来苏联政府就把这一天定为工人出版节。
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斯大林在彼得堡被捕,经过数月的监禁后,被放逐至纳雷姆边疆,期限三年。
是年九月一日,斯大林又从放逐地逃回彼得堡,在这里他编辑“明星”周刊和“真理报”,领导布尔什维克在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运动中的活动。
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年,斯大林著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
斯大林的这部著作,是布尔什维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和纲领之宣言,在这里他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民族问题上的两种纲领,两种世界观:第二国际的与列宁主义的。
列宁很重视这部著作,当时他写道:“近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社会民主党民族纲领的基础,已有详细的说明(在这方面首屈一指的是斯大林的论文)”。
一九一三年二月间,斯大林在彼得堡又被捕,被放逐至西伯利亚东部土鲁罕边疆,期限四年。
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九一四、一九一五、一九一六诸年。
一九一四年八月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了。
第二国际所属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都叛变了,只有列宁,只有布尔什维克仍忠于国际主义的旗子。
这时,斯大林在放逐中虽与世界、与列宁及与党的中央隔绝,但他在关于战争、和平及革命诸问题上仍信守列宁的国际主义的立场。
他在放逐中不倦地进行革命工作,他给列宁写信;他揭发孟什维克和托派;在布尔什维克政治犯大会上痛骂加米涅夫在第四届国家杜马布尔什维克议员受审时的叛节行为。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斯大林因被动员入伍,被押至亚庆斯克村;次年三月八日,他得知二月革命的消息,就回到彼得堡,在这里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和彼得堡市委的活动,并编辑“真理报”。
在十月革命时期(1919.2-11)在第二次革命——二月革命中,沙皇专制政体被推翻了。
但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下,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仍在继续着,农民未得到土地,工人没有麦包吃。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俄国,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列,还存在着另一个政权——工农兵苏维埃,这种苏维埃是工人、农民反对沙皇政权的联合组织,同时也就是他们的政权机关——专政机关。
这样,在二月革命后,俄国就成为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国,当天他就发表了有名的“四月提纲”,规定党在新的条件下的新的奋斗方针:把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同月二十四日,布尔什维克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宣布以列宁的这个提纲作为会议的工作基础。
斯大林在这次代表会议上坚决拥护列宁的路线,他并且作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陈述了布尔什维克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就保证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一切被压迫民族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拥护。
一九一七年五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成立政治局,斯大林当选为政治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