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摘抄:致诚数码百度文库:ivanlyp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

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

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

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

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

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

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

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

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

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

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

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㊀第42卷㊀第2期(2023年):170 190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42㊀No.2(2023)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郑㊀诚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摘㊀要㊀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俄罗斯联邦境内收藏中文古地图品种最多的机构㊂基于2019年的现场调查,本文讨论该馆中文古地图的来源与现状,揭示珍稀资料,附录新编馆藏中文古地图简目㊂相关藏品总计约163部,多为1750 1900年间制作㊂128部来自俄国汉学家㊁外交官斯卡奇科夫,11部来自海参崴东方学院,2部来自满铁大连图书馆㊂其中河道水利图㊁新疆地方舆图略成规模,颇见特色㊂部分城市地图㊁历史地图,以及北洋海军相关地图极为珍罕㊂这批资料对于清史研究㊁中俄关系史研究,皆有重要价值㊂关键词㊀地图学;清史;中俄关系;斯卡奇科夫;东方学院中图分类号㊀N092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0224(2023)02-0170-21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5-17;修回日期:2023-05-11㊂㊀㊀㊀作者简介:郑诚,1982年生,北京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科学史㊁军事技术史㊁中外交流史,Email:zhengcheng@㊂㊀①㊀提要如李孝聪‘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㊁‘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文物出版社,2004);陈熙‘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中国古旧地图提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㊂图录如华林甫‘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林天人‘皇舆搜览:美国国会所藏明清舆图“( 中研院 数位文化中心,2014)㊁‘方舆搜览: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舆图“( 中研院 数位文化中心,2015);华林甫‘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直隶山东县级舆图整理与研究“(齐鲁书社,2015);谢国兴㊁陈宗仁主编‘地舆纵览: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 中研院 台湾史研究所,2018)等㊂㊀②㊀据文献[1]㊁[2],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有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明刻本㊁毕方济‘坤舆全图“明刻本㊁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刻本㊁周培春‘北京地理全图“写本等等㊂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广舆图“多部㊁吴国辅‘古今舆地图“崇祯刻本㊁‘皇舆图“清刻本㊁‘旅顺海防炮台并地势全图“等等㊂海外所藏中文古旧地图数量庞大,不乏珍品,文献㊁文物价值甚高㊂关于欧美地区藏品,已有若干专著出版,揭示详情㊂①一些重要收藏机构更将古地图数字化,在线批量公布,供读者自由参考㊂俄罗斯现藏中文古地图情况如何?公开信息散见已出版的馆藏中国古籍目录及研究论文㊂目前所知,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莫斯科)相关收藏最为丰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㊁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地亦有重要藏品㊂[1-2]②2019年5月,笔者访问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主要调查1911年以前形成的中文地图类文献,包括单幅地图与地图集,已知总量约163部,其中约80部不见于已出版的馆藏汉籍目录㊂[3]以下首先讨论该馆㊀2期郑诚: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171㊀㊀中文古籍与古地图概貌与来源,其次揭示来自斯卡奇科夫㊁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他旧藏中的珍稀资料,附录新编俄图馆藏中文古地图简目㊂后续计划发表部分古图的专题研究㊂希望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研究和利用㊂1 汉籍与地图俄罗斯国立图书馆(Российская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библиотека,以下简称 俄图 )的前身为鲁缅采夫博物馆附属图书馆(1862 1924)㊁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1925 1992),目前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献收藏㊂主要馆舍为主馆(含善本部)㊁帕什科夫楼(手稿部㊁地图部㊁音乐部)㊁东方文献中心3处相邻建筑㊂俄图所藏中国传统文献,即1911年以前的印刷品与抄本,总计约2500部㊂印刷本统归东方文献中心收藏,凡2000余部㊂抄本入藏手稿部,凡400余部㊂[4]此外,善本部(附设有书籍博物馆)㊁地图部㊁美术品部也藏有零星中文古籍㊁舆图以及版画㊂馆藏中国古籍总目迄今尚未出版㊂东方文献中心拥有独栋建筑,专门收藏亚洲㊁非洲各语种印刷本书刊㊂截止2017年,东方文献中心见藏中文图书约104000册,其中传统装帧图书约40000册①㊂中文古籍与近现代出版物混合编目,使用音序㊁类序两套卡片,精确统计古籍数量尚有困难㊂汉文满文日文等东方语言抄本文献藏于手稿部,相关全宗均有纸本目录,品类相对清楚,但也存在少量著录不详的藏品㊂俄图馆藏中国传统文献,按来源可大体分为4类:(1)19世纪俄国外交官㊁汉学家斯卡奇科夫(К.А.Скачков,1821 1883)旧藏,汉文满文书籍㊁地图等总计1500余部(旧编号凡1515号)㊂斯卡奇科夫,汉名孔琪庭,1849年至1857年旅居北京,主管东正教驻北京第十三届传教团下设的磁力气象天文观测站,学习汉语,并大力购书,返俄后在外交部亚洲司任职㊂1859年㊁1867年两度外派来华,出任塔城领事(1859 1863)㊁天津领事(1867 1870)㊁通商口岸总领事(1870 1879)㊂斯卡奇科夫前后旅华25年之久,收藏中国文献系统㊁丰富,大半为19世纪50年代旅居北京期间所购㊂1873年及1883年,这宗藏书分两批(1435+ 80)入藏鲁缅采夫博物馆,完整传承至今㊂[5]其中印本1100余部,抄本约360部㊂藏品主体为乾隆至咸丰年间出版物,明刻本及清前期顺康雍三朝刻本约一百部,也有少量同治光绪年间书刊,迄未发现宋元刊本;舆图㊁农书㊁天文历法㊁小说戏曲㊁新疆地方文献等门类较有特色㊂②斯卡奇科夫藏品内不乏嘉道间学者的私人藏书,可见徐松(1781 1848)㊁张穆(1805 1849)㊁姚文田(1758 1827)㊁姚衡(1801 1850)㊁姚元之(1773 1852)㊁姚柬之(1785 1847)等人藏印或手迹,成为反映当时书籍市场面貌㊁学术风气转移的难得标本㊂①②传统装帧藏书主要为经折装与线装书,主要是古籍与民国文献㊂俄图未曾按照中国当前惯例以1912年为界统计古籍,故而馆藏中文古籍尚无精确数字㊂笔者编有‘斯卡奇科夫旧藏中国文献检索表“(未刊稿),简单著录1 1515号,开列索书号㊁书名㊁册数,部分条目附注版本㊂㊀172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2)东方学院(Восточныйинститут)图书馆旧藏,总量不详,估计超过100部㊂1899年,东方学院在海参崴成立,随即派遣师生入华考察,同时着力收集东方语言图书(汉㊁日㊁朝㊁满㊁蒙㊁藏)㊂1900 1901年,借八国联军占领天津㊁俄军出兵东北之机,东方学院师生获得大批中国文献㊂[6]1920年东方学院改组为远东大学㊂1939年远东大学裁撤,向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移交图书两万册㊂[7]俄图现存明本‘道藏“(ЗВ2-2/1)㊁清重修本‘永乐北藏“(ЗВ2-2/2),以及部分清末舆图珍品均源于东方学院㊂(3)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约300部㊂1945年末成为苏军战利品,后转入列宁图书馆㊂满铁旧藏内善本较多,刻本如海源阁旧藏六种,包括宋刻本‘荀子“㊁‘管子“㊁‘淮南鸿烈解“㊁‘三谢诗“㊁‘康节先生击壤集“,以及元刊本‘校正刘向说苑“;写本如奉天崇谟阁旧藏天聪朝奏疏稿㊁朝鲜国王来书簿等,极为珍贵㊂[8]东方文献中心现藏‘广舆图“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本,为满铁大连图书馆旧物,或系俄图现藏年代最早的中文地图类文献㊂(4)其他㊂少量古籍为沙俄驻北京公使馆㊁德国柏林大学汉学系等地旧藏㊂①另有部分中文古籍来源未详㊂上述各批文献入馆后经初步分类,散入不同部门分别收藏㊂大体而言,印本统归东方文献中心,抄本入藏手稿部,版画入美术品部㊂绝大多数中文地图按印本㊁写本之别,保存在东方文献中心与手稿部㊂地图部主要收藏俄文及西文地图印刷本,仅有个别中文地图㊂东方文献中心见藏日本刻本及个别日本抄本约400部,其中包括日本翻刻中国古籍约有30部㊂据‘ロシア国立図書館所蔵和漢書目録“(1999)及其续编(2004)②,这些图书来自海参崴东方学院㊁日本驻沙俄公使馆㊁满铁大连图书馆㊁柏林大学㊁德累斯顿工艺美术学院(Kunstgewerbeschule in Dresden)㊂[9,10]该中心另藏朝鲜刻本约80部,尚未发现越南刻本㊂根据本次调查,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㊁手稿部㊁地图部见藏1911年以前制作的中文古地图,包括地图集与单张地图,总计163部/件,笔者经眼63部㊂其中写本108部,约占三分之二;印本55部,约占三分之一㊂各部门藏品数据分类列表如下(表1)㊂馆藏编号往往将同属一套的多幅地图分别著录,本表仍按原编号统计㊂完整清单请参阅本文附录㊂表1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统计表收藏部门分类号来源写本印本合计东方文献中心ЗВ2-11满铁大连图书馆 22东方文献中心ЗВ2-4斯卡奇科夫藏书(印本) 4747手稿部Ф.274斯卡奇科夫藏书(写本)74377手稿部Ф.273斯卡奇科夫文书档案224①②沙俄驻北京公使馆旧藏:‘魏书“,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刻本,24册,索书号ЗВ2-7/17-в,收藏印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россiйская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аямиссiявъПекин大俄公馆 ㊂柏林大学汉学系旧藏:‘管子“,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刻本,6册,索书号ЗВ2-12/31,收藏印记 Sinologisches Seminar Universität Berlin ㊂两书为东方文献中心藏日本刻本抄本总目,不涉及手稿部所藏日本古籍抄本印本㊂㊀2期郑诚: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173㊀㊀续表1收藏部门分类号来源写本印本合计手稿部Ф.184/II 海参崴东方学院11 11手稿部Ф.184/IV 杂类(来源不明)18119地图部Ки(来源不明)3 3合计 108551632㊀斯卡奇科夫旧藏斯卡奇科夫旧藏中文舆图128部(写本76部,印本52部),独占俄图馆藏中文古地图的五分之四(128/163),占斯卡奇科夫中国文献藏品总量的8%(128/1515)㊂斯卡奇科自编藏书目中文版稿本(约1873年,手稿部Ф.273/10/6)内载分类表,共设23类㊂①第16 21类属广义的舆图(图1),按图集(atlas)与单幅图(map)之别,各分地理(geographic)㊁河道水利图(hydrographic)②㊁天文(astronomic)3类,凡6类㊂总计地图集44部㊁河道水利图集18部㊁天文图集1部㊁地图37部㊁河道水利图15部㊁天文图1部,凡117部㊂其他部类,如第4类地理㊁第7类科学㊁第22类画册内也有个别舆图㊂另有数种地图现属斯卡奇科夫文书档案(Ф.273),自编藏书目内未载㊂图1㊀斯卡奇科自编藏书目(中文版)封三局部①②中文版稿本合计封面封底凡18叶,双面书写㊂封面有墨水笔书俄文㊁英文题名:КаталогКитайскихКнигБиблиотекиК.А.Скачкова;Catalogue of books Chinese and Manchu to bibliotheca Mr .C .A .Skatshkoff ㊂封二为英文分类表,开列神学㊁行政㊁历史等15类㊂正文著录前15类(1 1233号)㊂封三正文后续写俄文及英文分类表第16 23类,包括舆图(16 21类,第1234 1350号)㊁图册(22类,第1351 1378号)㊁满文书(1379 1435号),均无具体著录㊂斯卡奇科夫所谓Hydrographic(水文地理)之图涵盖河湖水道图与河工水利图,姑且名之为河道水利图㊂㊀174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自编藏书目所谓图集与单幅图,主要根据装帧形式划分㊂例如两部‘恒星赤道经纬度图“同版咸丰刻本,一散叶毛装册子(第1296号)属天文图集(第18类),另一全幅折叠者(第1350号)则属天文图(第21类)㊂图集内不少品种,诸如‘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第1237号)㊁‘禹贡九州图“(第1238号)等等,实际都是按照书册装帧的单幅地图㊂这批舆图类型丰富,各色俱备,今按题材进一步细分,略加条列如下:世界地图,如‘坤舆全图“刻本(1674)㊁‘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刻本(1800)㊂明清全国地图,图集如‘广舆图“刻本(存卷二,1579)㊁‘皇朝一统直省府厅州县全图“刻本(2部),单幅如‘皇朝一统舆地全图“(1832㊁1841,各4部)㊁‘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刻本㊂省府州县图,凡30余件,涉及江西㊁湖北㊁四川㊁广西㊁云南㊁甘肃㊁新疆㊁台湾,顺天府㊁扬州府㊁惠州府㊁潮州府㊁西安府㊁常德府㊁嘉定府㊁大定府,铅山县㊁万载县㊁洛阳县㊁临榆县㊁大同县㊁长乐县等等㊂斯卡奇科夫曾任俄国驻塔城领事,收集新疆及毗邻区域地图10余件,多为写本,如‘伊犁地图“(拟题)㊁‘乌什地区图“(拟题)㊁‘焉耆府地图“(拟题)等等㊂①海防㊁边防图及其他军事地图,约10部㊂如‘中国海防图“(拟题)㊁‘中朝边界至宁波沿海图“(拟题)㊁‘履勘各炮台并海口扼要图“㊁‘山西西北地区卫营所分布图“(拟题)㊁‘广西金田村毗邻地区图“(拟题)㊁‘湘西长城图“(拟题)等等,均为写本㊂另有‘直省驻防图“(拟题)刻本㊂河道水利图相当丰富,凡30余件,多为写本,涉及黄河㊁长江㊁大运河各段水系,以及玉泉河㊁团河㊁唐河㊁洪泽湖㊁太湖㊁钱塘江海塘等等㊂城市地图,以北京地图为主,包括‘首善全图“刻本(2部)㊁‘宸垣识略“附图㊁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1777 1853)‘北京城图“(ПланъПекина,1829,非中文地图),以及斯卡奇科夫绘制并用中文标注的北京内城图㊁北京城郊图;另有‘姑苏城图“暨‘苏城外“重刻本(1783)㊁‘台湾府城图“彩绘本等㊂历史地图,‘禹贡九州图“㊁‘战国七雄图“至‘明地理志图“等12件,似属六严编‘历代地理志图“;另有徐松编绘‘西夏图“图册㊁清人编绘‘历代塞北蒙古诸处全图“等㊂天文图,六严编‘恒星赤道经纬度图“咸丰刻本,计残本3部,可配齐一套半㊂其他,如‘华夷图“㊁‘禹迹图“拓片,‘甘肃省中卫县至青海驿路图“(拟题)㊁‘江南回銮程站图“㊁‘圆明园图“写本等等㊂俄图现藏中文古地图的规模与特色,既由斯卡奇科夫个人收藏奠定,前人研究也集中于此㊂法国学者卡昂(Gaston Cahen,1903)最早撰文介绍斯卡奇科夫收藏的3幅中国印本地图(1301㊁1303㊁1306号)并影印其中一幅㊂卡昂称 此文目的不是对这些地图做细致①原无题之图,写本拟题多据文献[16],刻本题名多为笔者拟定,详见文本附录‘简目“㊂㊀2期郑诚: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175㊀㊀的研究,而是提请汉学家们注意它们的某些令人好奇的特点 ㊂[5]①伯希和(Paul Peliot,1932)最早提示斯卡奇科夫藏品中有一册西夏地图抄本(第1250号),值得深入考索㊂[11,12]这件清代抄本图册收录西夏历史地图13幅㊂1959年,克恰诺夫(Е.И.Кычанов,1959)发表专论,并影印二图;1980年该文汉译本发表,中国学者不乏后续研究㊂[13,14]图册中所谓 西夏地形图 辗转抄自‘重校范文正公集“万历刻本,底图制作年代尚存争议;其余12幅则为徐松参考 西夏地形图 及其他资料编绘的西夏地图手稿㊂[15]1974年,麦尔纳尔克斯尼斯(А.И.Мелналкснис,1905 1990)编‘康㊃安㊃斯卡奇科夫所藏汉籍写本和地图题录“(以下简称‘题录“)出版,著录俄图手稿部斯卡奇科夫旧藏抄本333号,包括70余部写本地图㊂[3]‘题录“条列各书题名㊁作者㊁版本㊁册数㊁尺幅㊁装帧(如线装㊁经折装),有无序跋㊁印鉴,或略加解题,或抄撮目录㊂2010年,张芳翻译㊁王菡注释之‘题录“中文译本出版㊂[16]译本新增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Б.Л.Рифтин,1932 2012)长篇导言㊁译者弁言㊁汉译始末相关通信㊁李福清新编补遗15种㊁人名书名索引,附录研究论文3篇㊂同时增补大量译注,特别注意反映同题文献国内存藏情况,内容较俄文原著更为完备丰富㊂目前‘题录“仍是有关俄图中文古籍与古地图最重要的参考资料㊂斯卡奇科夫所藏河道水利图(30余件)㊁新疆舆图(10余件)较成规模且多为写本,大都见于‘题录“,可资参考,本文从略㊂2011年6月10日至15日,俄图东方文献中心举办斯卡奇科夫旧藏刻本中文地图展,展览目录(俄英对照,非卖品)简单著录24种,选刊局部书影5幅㊂[17]②2012年,汉学家李福清㊁俄图手稿部研究馆员索洛米娜(О.Л.Соломина)分别撰文纪念斯卡奇科夫㊂③李福清‘斯卡奇科夫的命运与遗产“一文选印写本 湘西长城图 局部㊂[18]索洛米娜‘斯卡奇科夫收集的中国地理文献“综述手稿部藏品,发表地图书影15幅(多为局部)㊂[19]麦尔纳尔克斯尼斯‘题录“著录的70余部写本地图之外,斯科奇科夫旧藏近50部印本地图多不为外界所知㊂以下略举数例,加以简要介绍㊂斯卡奇科夫藏图包括个别明代及清初旧物,大多数为乾隆至道光间舆图㊂年代最早者或为万历七年(1579)刻本‘广舆图“残册(第1275号),其次为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第1297号)㊂副本最多者为道光间李兆洛编‘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两种道光刊本(1832,1841)各①②③Г.Каген.ОнекоторыхкитайскихкартахРумянцевскогомузея.Землеведение,Москва:1903.т.X,кн. 2-3.с.238-244.卡昂‘关于鲁缅采夫博物馆所藏若干中国地图“,转引自文献[5]㊂按编号复核原图,皆为李兆洛编‘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一部道光十二年(1832)初刻本(残本),两部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六严缩摹本(一残一全)㊂展览目录Chinese Woodblock Printed Maps from the Skachkov Colllection著录藏品皆在总号ЗВ2-4内:1234㊁1235㊁1275㊁1240㊁1243㊁1245㊁1248㊁1249㊁1251㊁1266∗(‘新疆图考“清刻本)㊁1276㊁1291㊁1289∗(原无题,内容为天津北运河图刻本)㊁1297∗(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刻本)㊁1353㊁1301㊁1306㊁1307㊁1319㊁1326㊁1349㊁1309∗(比丘林俄文版北京城图)㊁1347㊁1074∗(图理琛‘异域录“刻本内俄罗斯地图)㊂展览目录影印局部书影者加星号㊂文献[18]㊁[19]译自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编‘东方收藏品“(Восточнаяколлекция)杂志2012年春季号(总第48号),第16-33㊁34-47页㊂㊀176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有4部㊂‘全图“幅面宽阔,仅有一部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完整无缺(第1306号)㊂其余7部均为残本,其中之一纸背朱笔题作‘历代塞北蒙古诸处全图“(第1307号),底图使用‘皇朝一统舆地全图“(道光十二年刻本)山海关外及蒙古部分,北至唐努乌梁海至库页岛一线㊂各处地名旁加朱笔,详细罗列前代古地名,似为道光间清儒所制历史地图㊂①城市地图罕见者如‘姑苏城图“(1314号)与‘苏城外“(1349号),二图一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胡世铨重刊后印本,分别载有乾隆十年(1745)㊁乾隆十一年(1746)傅椿序文㊂‘姑苏城图“,高120厘米,宽88.5厘米,基本完好㊂‘苏城外“,高118厘米,宽96厘米,略有残损㊂图面皆设色,河道灰蓝㊁衙署黄㊁桥梁红㊁街道红㊂量算可得比例尺均约1/5000㊂‘姑苏城图“右上角框内刊原序:叙㊀姑苏夙号名邦,幅员宽广,城郭山川,向有图册㊂然皆相沿故纸,缺略不全㊂莅兹土者,披览不能洞悉㊂即世居是地者,皓首多未遍历㊂此图条分缕晰,凡雉堞之缭绕,河派之纵横,祠庙之云连,廨署之棋布,衢路之袤延,闾巷之辐辏,台榭之参差,田园之绣错,每从公事余闲,睹记殆遍㊂积数月,命工绘于尺幅㊂举斯城之盛平景象,了如指掌,一览无遗㊂爰付剞劂,以公同志云㊂乾隆乙丑孟冬榖旦三韩傅椿识㊂其后刻 乾隆癸卯仲春榖旦中州胡世铨重刊 ㊂全幅左下角框内小字刊 吴门监生穆大展镌 一行㊂‘姑苏城图“是迄今所知18世纪最为详尽的苏州城市地图㊂傅椿㊁胡世铨先后出任苏州知府,分别在乾隆十年㊁四十八年,初刻㊁重刊该图㊂天理大学图书馆见存乾隆四十八年胡世铨重刊本1幅,有学者推测原图为徐扬绘制㊂[20,21]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藏有道光二年(1822)周裕昌重刊本1幅㊂[22]对比天理本与俄藏本,两图字体㊁刀工小异,断版位置有别,并非同版,当属翻刻关系,孰先孰后尚难论定㊂俄藏‘姑苏城图“存 吴门监生穆大展镌 刊记一行,为天理本所无㊂按,穆大展(1722 约1810),原名孔成,以字行,祖籍南京,移居苏州,于城内府衙东首设刻字局㊂穆氏技艺精湛,刊书刻石,作品甚多,为彼时文人学士推重㊂[23]②‘苏城外“表现苏州城西阊门外街巷水道,东起西城墙㊁护城河,西北至虎丘山,正西至枫桥外观音堂㊂凡举河桥曲巷㊁寺观会馆㊁社祠牌坊㊁庐墓田地,地名里程,标注甚详㊂图面右上角框内刊原序:叙㊀姑苏金阊门外,直抵枫桥,斜穿虎邱,旁及南北濠,周三十余里,烟火万家,商贾辐辏,诚天下一大都会也㊂雍正初,符设文武僚属,以资弹压,以故人民各安其业,奸宄无由而兴,称盛治焉㊂顾其间街道纵横,河渠曲直,纷然交错而不可辨㊂虽生长其地,亦有不能尽识者㊂兹特仿城内图式,另绘一图,水陆具备,了若指掌㊂爰付剞劂,以公同好㊂乾隆丙寅孟夏榖旦三韩傅椿识㊂后另出框刻 乾隆癸卯仲春榖旦中州胡世铨重刊 ㊂图面左侧中部小字刊 绘者旌德刘其晖 (加框)㊂所谓 仿城内图式,另绘一图 当即效法‘姑苏城图“,故两图样式一致,①②朱笔文字并非张穆手迹㊂承蒙朱玉麒先生惠助鉴定㊂按文献[23]载穆大展作品目录,著录刻书28种,刻石14种,内无‘姑苏城图“及‘苏城外“㊂㊀2期郑诚: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177㊀㊀几可拼合㊂与‘姑苏城图“相比,‘苏城外“更为罕觏,此前未见相关著录,似系孤本㊂3 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及其他斯卡奇科夫藏品之外,其他35部舆图(印本3部,写本32部)为20世纪前叶陆续入藏㊂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11部,现属手稿部184号全宗第2部分㊂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2部现存东方文献中心㊂来源不详者21部,包括手稿部184号全宗第4部分杂类18部㊁地图部藏品3部㊂手稿部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写本舆图凡11号,实为6套㊂‘台湾府城街道全图“(图2),高70厘米,宽88厘米,比例尺1/5000㊂图面右端署 光绪元年船政学生魏瀚㊁郑诚㊁郑清濓㊁陈兆翱㊁林庆昇㊁林日章仝量绘㊂ 即1875年福州船政学堂学生6人测绘㊂右上角图题下书双行小字: 尺寸析五千分之一/周围应法尺七千五百五十尺中国十四里有奇 ㊂图面下端标有 法尺 (米制)㊁ 里数尺 ㊁ 迷卢 (英制)3种比例尺㊂图2㊀‘台湾府城街道全图“(1875)该图是最早采用近代测绘方法制作的台湾城市平面详图,被称为 台湾第一幅现代城市地图 ,甚为著名㊂[24]原图长期下落不明,此前仅见载法国外交官于雅乐(Camile Im-bault-Huart,1857 1897)‘台湾岛:历史与地志“法文版(1893)单色影印插页(26ˑ37.5厘米)㊂[25]俄藏本为彩绘写本,绘图用硫酸纸,光滑柔韧㊁半透明㊂纸张正面用黑色线条勾勒地物,墨笔楷书地名㊂纸背施以红㊁蓝㊁灰㊁褐㊁绿诸色,透出纸张正面,呈现淡彩晕染效果㊀178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图3)㊂如城墙㊁西门外镇海营围墙㊁城内 红毛城 ㊁城外炮台均用红色(正面呈淡粉色);部分衙署㊁庙宇㊁街区轮廓用灰色;水体用蓝色;部分道路用棕色;空地略施绿色㊂对勘俄藏本与于雅乐影印本,两图细部字画小异,并非同本㊂俄图本右端纪年及测绘者姓氏,亦为影印本所无㊂‘台湾府城街道全图“测绘完成后当摹绘副本数件分送要员㊂俄图藏彩绘写本或系传世孤品,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文献价值犹在于雅乐影本之上,更是非常珍贵的台湾历史文物㊂图3㊀‘台湾府城街道全图“(1875)局部㊃西门内威海炮台图6幅及‘威海卫全图“1幅,7件一套,系甲午战前清朝官方制作,测绘精密,史料价值甚高㊂这套海防地图向来不为学界所知,笔者另有专题研究㊂①炮台图分绘威海湾北岸北山嘴㊁黄泥崖㊁祭祀台,南岸赵北嘴㊁鹿角嘴㊁龙庙嘴6处北洋海军岸防炮台,各配简略图说㊂诸图含平面㊁剖面图各一,平面图比例尺有1/500㊁1/400㊁1/200三类;剖面图比例尺均为1/200,同时绘出主炮位侧视图㊂‘威海卫全图“标注比例尺1/35000,图内炮台包括上述南北岸6台,以及刘公岛地井炮台㊁黄岛炮台㊁日岛炮台㊂刘公岛上自西而东,标注地炮台㊁机器厂㊁兴隆街㊁铁码头㊁护军中营㊁医院㊁东疃㊁护军副营,北有草坡嘴㊁东标东洪稍子㊂环海湾绘出威海卫城及诸多军营㊁村庄㊁古垒㊁山丘㊂交通线(黑色虚线)㊁电线(红色实线)及线桩(黑色小圆圈)㊁①详见拙文‘俄藏甲午战前威海炮台图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7期(待刊)㊂㊀2期郑诚: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179㊀㊀低潮线(红色虚线)描画甚详㊂刘公岛机器厂与西北岸之间海面绘出 德律风水线 (黄色双实线)㊂其余4种:郁永河‘宇内形势图“㊁陈伦炯‘海国闻见录“附图改编本(以上两种合一号)尚不乏传本㊂光绪间潘万才呈‘恰克舆图“写本罕见㊂另有19世纪朝鲜‘八域道图“写本一册㊂以上诸图,特别是威海7图㊁‘台湾府城街道全图“㊁‘恰克舆图“何以为海参崴东方学院所得?根据1901年1月东方学院院长波兹涅耶夫(АлексейМатвеевичПозднеев, 1851 1920)的记述:1900年,本院学生㊁驻华领馆翻译德米特里耶夫(КонстантинИвановичДмитриев)在天津战乱㊁城中大火期间,参与抢救李鸿章(1823 1901)的图书馆,继而获准将部分藏书送归东方学院㊂[26]按: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俄军大肆劫掠,上述具有军事机密性质的地图很可能由此而来㊂手稿部全宗184号第四部分 杂类 内写本舆图18部,石印本1部,来源不明㊂其中多为光绪年间作品,诸如‘新码头铁路地舆图“(大沽口,1884)㊁‘丰润县山水护城图“(1892)㊁‘恭修进内往回御道全图“(清东陵图,1881年后)㊁‘口外开垦图“(张家口外,约1890)写本,以及‘俄国铁路全图“石印本等等㊂‘北洋图“与‘南北洋总图“写本2幅,风格一律,当属同套㊂‘北洋图“附残破红纸信封一枚,右上墨笔书 丁大人送中国南北洋图 ㊂信封既云 中国 ,领受者岂非中国人耶?‘南北洋总图“朝鲜半岛注作 高丽 ;日本列岛部分地名兼用音译,当属编译性质㊂例如 东京 旁注 言度 ,当即Edo; 西京 旁注 弥耶榖 ,当即Miaco; 虾夷岛 (北海道)东之 固列力群岛 即Kuril Islands(千岛群岛)㊂详见本文附录简目㊂‘旅顺口内水深图“与‘旅顺口挖煤图“写本也是重要的新见北洋海军史料,或系北洋大臣李鸿章旧藏㊂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派遣北洋水师英籍总教习葛雷森(William H. Clayson)㊁教习哥嘉(Thomas E.Cocker)乘蚊子船考察大连湾形势,为海军基地选址㊂‘旅顺口内水深图“即本年测绘成果㊂题名据纸背墨书㊂正面右下角墨笔题: 旅顺口图哥嘉谨绘/潮水涨六尺蓝色深水淡蓝色浅水黄色沙土 ㊂比例尺 每分二十码每寸二百码 ㊂图内黄金山㊁鸡冠山各处山顶,老炮台㊁潮落地等处注有高度丈尺㊂又标注多处海底及滩涂特征:底软泥㊁沙泥㊁落潮无水碎石㊁落潮无水沙泥㊂水深用苏州码子标注数十处㊂晕滃法绘丘陵㊂图中右下角海面绘二小船,上下平行,皆双桅㊁单烟囱,分注 镇北 ㊁ 镇海 ,当即英人所乘北洋海军炮艇(蚊子船)㊂‘旅顺口挖煤图“图题下双行小字署 汉纳根呈/光绪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㊂图面中心为 煤窑 ㊁ 煤厂 ㊁ 老洞子 ㊁ 水坑 ㊂绘出道路(标注朝向州县)㊁水道㊁简单等高线,以及少量设施如 元台 ㊁ 窑柜 ㊂光绪七年(1881),德籍洋员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1854 1925)驻扎旅顺,主持建设海防工程,本图当即汉纳根指导绘制㊂另有无题越南地图㊁‘闽浙交界福鼎县沿海水深图“(光绪初)写本,以及‘明辽东镇全图“彩绘长卷残本㊂‘明辽东镇全图“,无题名㊂设色绢本卷子,纸张托裱㊂右侧首残,存2米左右㊂右自长奠堡㊁凤凰城,左至清阳堡,中心为辽阳城㊂绘出城池㊁墩堡㊁边墙(即长城)㊂上下两道边墙外绘有多处蒙古牧民㊁马匹㊁蒙古包形象,城㊁堡内多有图注㊂抚顺城内注 建夷入贡。

俄罗斯人文地理

俄罗斯人文地理
民族: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79% 。 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等。
5、语言、宗教
语言: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各共和 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有30多种语言。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 俄语一起使用,目前俄语是四个独联体国家的官方语言。
宗教: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年俄权威社 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 %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5、行政区划
俄联邦按地域原则联合成7个 联邦区: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 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 以顿河罗斯托夫为中心的南
方区 以下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伏
尔加河沿岸区 以叶卡捷琳堡为中心的乌拉
尔区 以新西伯利亚城为中心的西
伯利亚区 以哈巴罗夫斯克为中心的远
东区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 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 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 海相望。
4、人口、民族
人口: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 人口的4/5。而广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 城市人口占全国的73%。1.41亿(2008年政府估计,世界第 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09 名)。性别比为0.88。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最优秀 的大学之一,圣彼得堡大学是俄 国最古老的大学,世界排名在28 位是世界知名的众多学派的源头, 也是进步的社会运动的重大中心 之一。1724年创建,是俄罗斯最 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是著名的综 合性大学,也是俄罗斯教育、科 学和文化中心之一。

神秘宝库——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神秘宝库——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2 02 期
TUS UGUANXUEKAN H NO. 2 2 2, Ol
神秘宝库—一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王瑞芬
( 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 摘 要】 对俄 罗斯现代 史文献保 管和研 究 中心的前身、 职能部 门及馆藏情况 、 参与 的国际合作及利用现状作 了详
林 宫档案馆 ) 改组 为苏联总 统档案馆 , 保管 15 年以后苏共 92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2 02 期
TU S U G U A NX U E K A N 0 . 2 2 H N 2, O1
定解密程序 的决议 。
共产国际档案部 , 存有 1 1年 至14 年所 有的共产国际 92 93 档案 , 包括国际工会 、 国际农会 、 国际青年联合会以及其他国 际组织的档案。 档案 里 的视听文 件主要 收 藏 了一 些照 片 、 电影和 录音
俄 罗斯现代 史文献保管和研 究中心 馆藏 利用
细 的介 绍 。
【 关键词】 罗斯档案 俄 【 分类号] 2 0 G 5

位 美 国档案学 家曾经说过 : 去档案创 造 了“ 过 历史 ” ,
中央档案 的苏共 中央党务档案馆改组 为当代文献保 管中心 , 保管 15 年以前苏共 中央档案的苏共 中央档案馆 改组 为现 92 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 中心 。此外 , 苏共列 宁格勒党组织 档案 馆改组为圣彼得堡历史政治文献 国家中央档案馆 , 苏共 莫斯
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总统令 。“ 命令” 要求全面检查各单位和部 门收藏的16 年以前 的档案文件 , 93 凡超过3 年保密期限的档 O 案一律移交 国家 的档案馆或档案 中心保管。“ 命令 ” 授权 国家 的档案馆馆 长和档案保 管 中心主任决定 档案解密 的有关事

斯大林去世后,一份苏联杂志的命运沉浮

斯大林去世后,一份苏联杂志的命运沉浮

斯大林去世后,一份苏联杂志的命运沉浮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24期徐元宫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1956年2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在苏共20大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作了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发了剧烈震动,在苏联国内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等地引发了大规模群众骚乱甚至流血冲突事件,在国外则引发了波匈事件。

这些事件和国内外对秘密报告的剧烈反应,让新任苏联领导人感到疑惧和担忧,于是便在一定程度上迟滞甚至暂停了其刚刚开启的调整进程。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历史档案》杂志问世又停刊了,其命运就是斯大林去世之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问世1953年10月28日,苏联内务部部长克鲁格洛夫给苏共中央书记波斯佩洛夫呈交了一份报告,报告陈述了请求批准创办一份《苏联档案》杂志的理由:“1941年,由于开始了伟大卫国战争,1922年和1923年创刊的刊物《红色档案》和《档案工作》停止出版了。

《红色档案》是苏联唯一的一份刊登历史档案文件的杂志,很受苏联学者、党和苏维埃活动分子的欢迎。

《档案工作》杂志发表了如何确保文件文献资料的完整无损以及科学地实际利用苏联国家档案馆的文件问题方面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文章和学术著作。

现在,我们感到在报刊上系统地阐述所有这些问题是极端必要的。

为此目的,苏联内务部认为,以《苏联档案》的名称恢复出版唯一用于发表苏联社会史、俄国革命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史、俄国军事史方面的文件……以及档案管理问题方面的材料的杂志是适宜的”,因为这样做“将会使苏联研究工作者、党和苏维埃工作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更广泛地利用历史资料,并且对苏联科学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助于揭露形形色色的歪曲历史事实的资产阶级伪造历史者”,此外,“出版上述杂志对于在人民民主国家推广苏联档案事业的经验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请求苏共中央“准许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苏共中央马恩列斯研究院和苏联内务部中央档案管理总局的参与下出版《苏联档案》杂志”。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简介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简介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参崴要塞博物馆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历史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建筑之一。

它坐落在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建立于1853年,是为了纪念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而设立的。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该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日俄战争、苏联解体和现代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展品,包括军事装备、文物、文件和照片等,展示了当时的军事技术和战略规划。

海参崴要塞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典型的军事要塞建筑。

它包括了城堡、炮台、城墙和壕沟等防御设施,展现了当时的军事工程和防御战术。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内参观各种展示和展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历。

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活动,如讲座、讲习班和庆祝活动等,使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是一个让人们重温历史、感受文化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研究中心。

它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历史的机会,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和学者前来深入探讨。

海参崴要塞博物馆是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它展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过去和现在,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体验到历史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有机会前往海参崴,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博物馆,它会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和启发。

【编者按:由于海参崴要塞博物馆的历史悠久且收集了大量的文物,上述文章较为简略,但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了解,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海参崴要塞博物馆位于海参崴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展示内容丰富多样。

要塞本身建于19世纪末,曾是俄罗斯帝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了解到要塞的历史渊源和建筑特点,以及当时军事设施的布局和用途。

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

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

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沈志华编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ΥедералънаяАрхивнаяСлужбаРоссииРосархив地址:莫斯科市,伊利尼卡大街12号电话: 206—27—85;206—23—25;206—35—31;200—42—05(传真)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科兹罗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Козлов),电话: 206—35—31第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秋涅耶夫(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еевичТюнеев),电话: 206—23—23副局长: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列姆钦科(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ремченко),电话: 206—23—26副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塔拉索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Тарасов),电话: 206—27— 85历史沿革:作为俄国的档案管理机关,该局成立于1992年9月30日。

其前身是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档案事务管理总局(1918~1922年)、俄罗斯联邦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档案管理局(1922~1929年)、俄罗斯联邦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管理总局(1938~1948年)、苏联内务部档案管理总局(1948~1960年)、苏联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1960~1991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1955~1990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事务委员会(1990年11月~1991年11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档案事务委员会(1991年9月~1992年9月30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Архив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地址:莫斯科市,旧广场4号电话224—06—82,224—07—76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馆长:科罗特科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Коротков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ъевич),电话:206— 13— 33副馆长:阿卡尼娜·玛利娜·米哈伊洛夫娜(АганинаМаринаМихайловна),电话: 206—51— 82历史沿革:该馆成立于1991年12月,其前身是1955年至1990年7月的原苏共中央总务部第6处档案馆和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的原苏联总统档案馆。

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馆藏中共及国际共运档案资料评介

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馆藏中共及国际共运档案资料评介

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7期·国外中共党史资料·456789:;<=>>?)*@7A*B<=CDEF谷 继 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组织专门委员会解密形成于苏联时期的俄国档案文件。

两年之内,俄罗斯国家级档案馆和自治市级档案馆即解密了260万件档案,在接下来的13年间(1992年—2005年)又解密了1000万件档案。

2007年,俄罗斯学者帕夫洛娃·塔季扬娜·费奥多罗夫娜曾撰写专文,对俄国档案的数量及其意义进行过评估:“截至2004年1月1日,俄罗斯档案卷宗包含了21400万件档案,其中4090万件档案收藏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各级档案馆里。

俄罗斯丰富的档案资料就其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化的意义而言,超过了世界很多国家所收藏的档案资料。

”①确如帕夫洛娃所言,正是在利用这些解密档案文件的基础上,学界对苏共历史和包括中共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历史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研究进入崭新天地,开拓出了一个个新的研究领域,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得以问世。

时至今日,俄国档案仍在不断解密开放中,而且近五年内呈现出新的特点,即以平片、胶卷(РОЛИК)为主要载体的档案缩微化、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呈现出建设档案数据库的趋势。

以馆藏1952年之后苏共和各国共产党档案文件为主的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即是这方面的代表。

在修缮一新的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阅览室内,再难见到诸如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和经济档案馆等档案馆阅览室中供阅读纸质档案的大量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几排崭新的数字化电脑和缩微平片、胶卷阅读机。

有鉴于此,笔者拟概要评述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的基本情况和馆藏关涉苏共、中共等各国共产党以及国际共运的档案状况,以期能对国内学界同行前往该档案馆查阅档案有所帮助,并为国内学界在苏共党史、中共党史、苏联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领域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提供参考。

一、档案馆基本情况及馆藏开放卷宗情况 十月革命后不久,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至莫斯科,随后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其机关部也在莫斯科成立。

俄国档案文献_保管_解密和利用

俄国档案文献_保管_解密和利用

・专题研究・俄国档案文献:保管、解密和利用沈志华一位美国档案学家曾经说过:过去档案创造了“历史”,而现在档案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以此来描述苏联历史与俄国档案文献的关系也许再恰当不过了。

众所周知,在斯大林时代,一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从体例、观点和史实各方面大体上奠定了苏联历史研究的基础。

尽管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历史学家们曾做过一番努力,试图摆脱斯大林设定的历史学框架,但毕竟势单力薄,回天乏术。

时至80年代后期,苏联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是一幅经过篡改和文饰的、残缺不全的画面,真正的“历史”依然封存在不见天日的档案文献中。

80年代末90年代初,终于有大批苏联和俄国历史档案文献抹去尘埃展现出来,并成为人们了解苏联历史内幕的见证。

惟其如此,俄国档案的解密及其利用,才引起了全世界历史学家和档案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本文拟简要介绍俄国档案文献的保管状况、解密过程,以及国际学术界对这笔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的情况,以期中国学者关心这件轰动当前世界历史学界和档案学界的大事,并有可能积极参与其中。

苏联的档案馆和档案管理1917年俄国革命成功伊始,苏维埃政府便开始抓档案工作,并于1918年6月18日发布了著名的列宁档案法令——“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成立了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会档案事务管理总局。

这是俄国(包括苏联)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管理档案的国家机构。

1921年11月26日,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议,国家档案管理总局直接隶属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但是由于内战爆发和随后出现的党内严重斗争,除了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一些档案领导机构外,档案馆的工作实际上还没有全面展开。

直到20年代末,苏联的档案馆才分党和国家两个方面按系统组建起来。

1929年6月,隶属于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的・・163苏共中央档案馆首先建立起来。

苏联中央档案管理局于1929年4月成立后,开始着手组织国家档案系统,并于1932年建立了苏联中央国家档案馆,直至1941年3月批准建立了十个中央档案馆,苏联国家档案馆系统正式建立起来。

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_1929_1934_李玉贞

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_1929_1934_李玉贞

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1929-1934)○李玉贞一、俄罗斯档案出版情况点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摆脱了苏共的桎梏,官方和民间集中优秀学者到档案馆淘宝,三两年后各类档案集大量涌现,势同井喷。

本文介绍其中的两个。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原封闭最为严密、根本不对外国学者开放的位于莫斯科红场附近的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它几经更名,今天叫做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

笔者多次目睹这里的“世界大战”:档案馆8:30或9:00开门前,操各种语言的学者已在前厅排队,门一开就蜂拥而入。

可惜中国人很少。

1919-1943年间共产国际及其各支部关系的档案集已经出版了相当大的部分,按照国别支部的有《联共(布)、共产国际与挪威》《联共(布)、共产国际与朝鲜》等,与中国直接相关的是《共产国际与台湾》。

另外一本是由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方系一流的中国问题专家联合编辑,用德文和俄文出版,书名:《俄共-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已经出版5卷计8册,其第一卷有大陆和台湾两个中文译本。

本文拟介绍的《苏联的饥荒》(1929-1934年)是另外一套已经出版72册的大型档案资料集中的一种。

这套书的总标题是《二十世纪的俄国》,其组织编辑者是国际民主基金会。

因发起者系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可夫列夫(А.Н.Яковлев),故又有亚历山大·Н.雅可夫列夫基金之称。

民主基金会的创建和经费。

1991年,A.H.雅科夫列夫就开始领导和主持着一个委员会,从事编辑20世纪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生态等领域档案的工作。

但是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委员会没有得到官方拨款,雅科夫列夫为此奔走呼号,争取到东西方一些高等学校和慈善机构的资助,其中突出者是设在日内瓦的橡树基金。

196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颁令创立了这个基金。

时任总统顾问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任主席。

世界十大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莫斯科几百年的繁华形成了俄罗斯的文明。

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 出版了大量图书和报刊, 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

俄罗斯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 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

莫斯科现有65 座博物馆, 4 291 座图书馆, 其中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最引人注目。

历史文化内涵深邃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丰富的历史积淀是其底蕴, 深邃的文化情结是其灵魂。

它的前身是彼得堡的鲁缅采夫博物馆, 该馆建于19 世纪60 年代。

1862 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 迁入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此楼由著名设计师巴热诺夫设计。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座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 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 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从1862 年建馆之初, 便开始接受缴送本。

十月革命后, 1918 年3 月, 苏维埃政府迁往莫斯科,鲁缅采夫图书馆逐渐成为苏联国家图书馆。

1921 年被赋予国家书库的职能。

1924 年改名为俄罗斯列宁公共图书馆。

1925 年2 月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的决议, 改名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

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的藏书迅速增加, 收藏了大量的书稿和文献资料, 规模超过了建于1795 年的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立公共图书馆。

在1973 年苏联文化部批准的图书馆章程中, 第一次以条文形式确定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图书馆”。

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1992 年1 月22 日第38 号《关于建立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命令,在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成为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图书馆。

建筑风格精美独特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魅力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

该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共12万平方米。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四版)教学课件第8章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四版)教学课件第8章

第一节 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
(二)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管全国 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换句 话 说,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 导。从 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 、南斯拉夫 型、瑞士型四种类型。
第一节 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
(三)改革的重要成果 与十月革命的性质相适应,苏俄档案工作改革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档案工 作改革 。因此,改革的重要成果就是首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具体 表现在四 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档案的国家所有权。 第二,确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第三,实行档案开放原则,并规定将档案机构建设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科学研究和实 际工作服务的科学文化机构。 第四,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档案大法—— 《列宁档案法令》,这不仅成为改革 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成为后来苏联档案事业建设的法律依据。
第一节 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
美国由于联邦制的原因,国家档案事业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联邦政府和各州分 权独立的原则来建设的。联邦政府的档案事业系统十分完备,由国家档案行 政管 理机关、国家档案馆及其地方分馆、联邦文件中心、总统图书馆等组成 。在这个 系统中,1949年成立的国家档案与文件局是联邦政府档案事业 的行政领导中心。 1985年该局升格为国家档案与文件署。 尽管上述三 个国家都是中心模式的代表,但它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美国与法国是 同属单一型的 中心模式,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只能在中央范围内行使档 案行政管理职权, 无法像法国档案局那样统辖地方档案事务
第一节 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

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有关的俄罗斯档案现状介绍

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有关的俄罗斯档案现状介绍

的文件全宗" 该馆大部分档案对外开放" !L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 #((( 年由当
代文献 保 管 中 心*+X改 名 而 来" 该 馆 馆 藏 了 #(&! 年至 #((# 年苏共中央文件 $* 个全宗 部分文 件是 #(!! 年 至 #(&# 年 的 ! 大 约 #"!$"+) 件 列入目录的为 &!)((& 件 " 其中包括很多与中 共& 中苏关系相关的文件! 主要有( !" 世纪 &" 年代苏共中央各种会议# 与中国有关的各项政 治& 经济& 文化合作的协议草案# 苏共中央各 部门驻华代表的报告原件# 苏共中央领导人与 中共驻苏代表的谈话记录! 以及苏共驻华代表 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谈话记录# 苏方访华代表 团和中方访苏代表团的报告# !" 世纪 &" 至 $" 年代苏共中央国际部的文书& 文件和资料等" 该馆大部分档案对外开放"
$L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 该馆馆藏 了苏 联 和 俄 罗 斯 联 邦 外 交 部 #(#' 年 至 今 的 #()$ 年以前为外交人民委员部 文件 #*'+ 个 全宗! 大约 #&" 万件" 包括与各国的外交函电! 各苏联驻外大使馆& 领事馆以及外国驻苏使馆& 领事馆的文件! 参加各种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 的文件! 还藏有 #(#' 年至 #(** 年间的苏联外 交官个人档案" 该馆是俄罗斯管制非常严格的 档案馆! 不能自由查找档案" 未经俄罗斯外交 部专门批准! 外国研究人员不得进入该馆"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一、概述《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旨在深入探讨中苏两国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交往与合作,以及双方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复杂而多变的关系。

通过对俄国档案的深入挖掘与利用,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中苏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中苏关系作为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两国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冷战时期,中苏两国曾一度结为盟友,共同对抗西方势力。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利益的冲突,中苏关系也经历了从友好到紧张、再到逐渐缓和的曲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俄国档案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俄国档案作为记录中苏关系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事实真相。

俄国档案的利用也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研究视角和框架,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探讨中苏关系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

俄国档案的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因素,部分俄国档案可能存在缺失、损坏或难以获取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俄国档案的解读和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研究中苏关系史时,我们需要不断克服这些困难,积极寻求与俄国档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俄国档案的深入挖掘与利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苏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为当今的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中苏关系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作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复杂而深远的意义。

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既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也有近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始终对双方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与苏联(或更广泛地说是中俄)的交往为两国人民带来了文化上的相互启发和经济上的互补共赢。

俄罗斯文化庞大而丰富的历史遗产

俄罗斯文化庞大而丰富的历史遗产

俄罗斯文化庞大而丰富的历史遗产俄罗斯文化:庞大而丰富的历史遗产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底蕴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俄罗斯文化的庞大而丰富的历史遗产,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俄罗斯文化的历史遗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国家的魅力所在。

一、宗教与哲学俄罗斯文化的历史遗产与其宗教与哲学思想密不可分。

正教基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其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教基督教建筑辉煌壮丽,如代表性的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等。

此外,俄罗斯古代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也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文学与艺术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传统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

从亚历山大·普希金、伊凡·屠格涅夫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等,俄罗斯作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俄罗斯艺术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著称。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霓虹主义风格,以及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都彰显了俄罗斯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音乐与舞蹈俄罗斯音乐与舞蹈同样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芭蕾舞团,以其优雅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

俄罗斯古典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也成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此外,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舞蹈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四、建筑与雕塑俄罗斯建筑与雕塑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技术。

莫斯科的红场和圣巴素尼大教堂、圣彼得堡的冬宫和彼得大帝雕像等都是俄罗斯建筑与雕塑的杰作。

这些建筑和雕塑不仅代表了俄罗斯历史的重要节点,也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庄严和壮丽。

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开放机制建设与开放数据方案

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开放机制建设与开放数据方案

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开放机制建设与开放数据方案*近年来,俄罗斯开始推进政府开放数据建设,建立了政府开放数据统一平台,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开放数据。

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联邦档案署为了贯彻俄罗斯政府的开放数据战略,先后制定了5个开放数据方案,经过不断修改和补充,最终于2016年12月确定了《2018年前俄罗斯联邦档案署贯彻和实施开放机制计划》[1]。

为了保证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职能活动、收支情况以及国家公务员收入的公开透明,确保联邦档案事业的反腐和高效治理,加大公众参与国家档案治理的力度,俄罗斯联邦档案署专门设立了公共委员会,并组织召集了顾问组,引入和实施社会监督机制,这在俄罗斯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是首次。

1俄罗斯联邦档案署开放机制建设的组织保障公共委员会和顾问组的成立,为俄罗斯联邦档案署推行开放政府建设及开放数据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和第三方顾问机制保障。

公共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是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一个常设性社会咨询机构,由信息保障和信息服务两个工作组构成。

公共委员会采取平等和多方参与原则,确保对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重要事务进行自由、公平、透明的讨论并集体决策,其功能是加强联邦档案署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提高公众参与度,使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的职能活动及重要决策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尽可能了解和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维护公民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

公共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由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知名历史学家、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校长ЕфимИосифовичПивовар教授担任,副主席则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校长、历史档案学院知名教授БезбородовАлександрБорисович担任,Е.И.Пивовар和Б.А.Борисович在历史档案学领域的声望有助于公共委员会开展工作。

公共委员会的其他12名成员主要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历史档案学院和国立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馆长、俄罗斯历史档案工作者协会的成员、重要档案期刊《国家档案》的总编辑、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局长、俄罗斯联邦档案署中央鉴定检查委员会的成员及俄罗斯首个非国有的档案门户网站的主创者等来自教学、科肖秋会(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俄罗斯联邦档案署以开放数据为核心,制定了至2018年的开放机制计划,首次设立了公共委员会并组织召集了顾问组,对于促进俄罗斯联邦档案决策的自由、公平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初期哈尔滨各国旧领事馆资料(未整理版)

20世纪初期哈尔滨各国旧领事馆资料(未整理版)

20世纪初期哈尔滨各国旧领事馆资料(未整理版)哈尔滨领事馆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19个国家(注:俄国与苏联合并计算,未单列)的领事馆,第一个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无可争议是俄国,1907年1月14日设立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之后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按设立领事馆先后时间排序)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集中分布在南岗区和道里区。

一、俄国与苏联领事馆开设时间:1907~1920年领事:(本表格来源于《黑龙江省志·外事志》)1907年1月14日,俄国在哈设立总领事馆,B.B.留巴代理总领事。

1909年7月20日,包培调任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

(以上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历史编年》)地址:中东铁路局楼内,1908年迁至红军街中东铁路局宾馆内(今龙门大厦),后迁至吉林街18号。

(以上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志·附录》)南岗区红军街85号迁入时间:1907年1月14日地址:南岗区红军街85号现今用途:龙门大厦贵宾楼简介:为中东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伊格纳齐乌斯设计,铁路工程处处长希尔科夫监工。

为砖木结构,属于“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为哈尔滨一类保护建筑。

(以上资料来源于《老街漫步》)龙门大厦贵宾楼该建筑由上下两层组成,使用面积为3700平方米,共设有客房33间,会议室1间,浴室等其他用房8间;一层设有客房20间,餐厅1间,台球室1间,办公室3间,更衣室、浴室等其他用房12间,另设有花房2处;地下室设仆人宿舍1间,酒窖、食品库等其他用房5间。

日俄战争时,这里临时辟为伤兵医院;1907年为俄国军官的俱乐部,俗称“戈比旦乐园”,后改为俄国总领事馆。

1937年又变为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店”。

解放后,这里是接待前苏联专家的专家楼。

1968年,成为哈尔滨铁路医院,后又改为铁路招待所。

1997年10月,为龙门大厦贵宾楼。

原驻哈尔滨各国领事馆情况简介(连载一)

原驻哈尔滨各国领事馆情况简介(连载一)

原驻哈尔滨各国领事馆情况简介(连载一)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1、俄罗斯领事馆(含俄国、苏联)开放时间:①俄国领事馆:1907年1月14日~1920年9月②苏联领事馆:1924年7月29日~1962年9月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红军街龙门大厦、哈工大博物馆);巴洛克建筑风格(吉林街52号);俄罗斯建筑风格(耀景街22号)馆址:最初为中东铁路局楼内,后迁至吉林街18号,红军街85号,联发街57号(今公司街59号);耀景街22号。

现用途:红军街处现作为商用为龙门贵宾楼;公司街处现为哈工大博物馆;耀景街处现已由市公安局挂牌,作为俄罗斯驻哈尔滨领事馆使用保存情况:外观良好领事:毕夫·留巴(俄國首任)、波波夫(俄国最后一任);维席连柯(苏联最后一任)备注:吉林街52号也曾作为苏联领事馆(1924~1927年),后为捷克领事馆,相关资料详见捷克领事馆。

2、美国领事馆开放时间:1907年1月21日~1941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馆址:南岗区买卖街(今果戈里大街,目前已拆),后迁至南岗区大直街102号(今东大直街289号)293~297号现用途:商用(华美金店)保存情况:外观良好领事:费士尔福列德(首任)、顾临、梅诺德、詹金斯、汉森、柯威乐、路易盖尔来(最后一任)等3、日本领事馆开放时间:1907年3月4日~1945年8月建筑风格:折衷主义风格馆址:南岗义州街27号(今花园街351号),1936年2月26日迁到车站街(今红军街)满铁事务所楼内。

(今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现用途:花园校址原建筑已拆除,现新盖为花园小学校,红军街108号现为哈铁对外经贸集团公司保存情况:外观良好。

领事:川上俊彦(首任)、本多熊太郎、佐藤尚武、天羽英二、冢木毅等。

备注:4、法国领事馆开放时间:1907年5月18日~1947年5月15日建筑风格: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颐园街)馆址:南岗区龙江街39号,后迁至颐园街3号现用途:颐园街处为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保存情况:外观良好领事:彼列斯克(首任)、罗梅洛、兰必斯、李必丽、勃朗特、雷诺·路易、喜得乐、莱尔堪·儒里、阔热克、布道凡、列乌尔库银(最后一任)等。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莫斯科一、城市概况(俄语:Москва[mɐsˈkva],俄语拉丁字母拼写:Moskva)是俄罗斯联邦和莫斯科州的首都,并且自成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区人口逾1,1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1/10。

面积2,510平方公里,与莫斯科州和卡卢加州接壤。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都一直担任著国家首都的角色。

它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并一直作为上述政权的总部,为俄罗斯数个被列入世界遗产之一的建筑群。

二、历史概况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莫斯科河,而莫斯科河的名字来源有三种解释,分别是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切尔尼戈夫公爵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不过当时的莫斯科还是一个小村庄。

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个防御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年,莫斯科大公国建立,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8年-1480年期间,莫斯科被金帐汗国统治;15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金帐汗国统治的斗争,并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在1478年最终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俄罗斯沙皇国,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和和焚毁。

1700年后,彼得一世迁都到圣彼得堡。

1917年11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沈志华编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ΥедералънаяАрхивнаяСлужбаРоссииРосархив地址:莫斯科市,伊利尼卡大街12号电话: 206—27—85;206—23—25;206—35—31;200—42—05(传真)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科兹罗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Козлов),电话: 206—35—31第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秋涅耶夫(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еевичТюнеев),电话: 206—23—23副局长: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列姆钦科(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ремченко),电话: 206—23—26副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塔拉索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Тарасов),电话: 206—27— 85历史沿革:作为俄国的档案管理机关,该局成立于1992年9月30日。

其前身是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档案事务管理总局(1918~1922年)、俄罗斯联邦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档案管理局(1922~1929年)、俄罗斯联邦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管理总局(1938~1948年)、苏联内务部档案管理总局(1948~1960年)、苏联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1960~1991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1955~1990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事务委员会(1990年11月~1991年11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档案事务委员会(1991年9月~1992年9月30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Архив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地址:莫斯科市,旧广场4号电话224—06—82,224—07—76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馆长:科罗特科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Коротков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ъевич),电话:206— 13— 33副馆长:阿卡尼娜·玛利娜·米哈伊洛夫娜(АганинаМаринаМихайловна),电话: 206—51— 82历史沿革:该馆成立于1991年12月,其前身是1955年至1990年7月的原苏共中央总务部第6处档案馆和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的原苏联总统档案馆。

1993年档案馆从斯大林的原寓所搬迁到位于旧广场上与克里姆林宫并排的大厦内。

该馆即人们常说的“克里姆林宫档案馆”。

馆藏:该档案馆保管的文件名录由总统确定,共有1917年直到现在的档案文件大约90000个存储单元。

文件共分4个部分: 1919至1991年期间联共(布)中央和苏共中央的文件(其中有1952~1986年间党的代表大会文件、1944~1990年间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文件),1919~1990年期间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中央主席团及其下属机关的文件;党的著名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的个人档案,其中包括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李可夫、季诺维耶夫、托洛茨基、布哈林、苏斯洛夫等等;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时制定的文件,以及总统委员会下属行政机构制定的文件;叶利钦在行使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职权期间所制定的文件,以及总统办公厅下属行政机构制定的文件。

开放和利用:该馆是俄国管制最严格的档案馆,其绝大部分文件都是保密的,文件的解密需要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专门委员会的命令进行。

使用文件需要有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负责人的许可,目前只对极少数研究人员开放。

外国研究人员没有极特别的渠道,根本无法进入总统档案馆。

最近宣布该馆开放斯大林时期的全部档案。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Архив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地址:莫斯科市,普洛特尼科夫巷11号电话: 241—04—80;241—51—06(传真);241—02—96,241—51—12(阅览厅)路线: (地铁)斯莫良斯基站馆长:贝列维奇·叶林娜·弗拉基米罗夫娜(БелевичЕленаВладимировна),电话: 244—29— 70历史沿革:该馆成立于1992年,其前身是俄罗斯联邦(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公共档案馆(1920~1926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政策档案馆(1926~1946年)、苏联对外政策档案馆(1946~1991年)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档案馆(1991~1992年)。

1958年搬迁到位于斯莫良斯基广场的外交部大厦至今。

馆藏:该馆收藏有自1917年至今的俄罗斯联邦和苏联外交部(外交人民委员部)文件1626个全宗(正副本),共132.8万个存储单元。

其中包括与各国的外交函电,苏联驻各国外交大使馆的文件和各种国际会议的文件。

还收藏有1917~1988年间的个人档案139个全宗,其中包括各个时期苏联外交官们的私人信函、回忆录,以及展览品(如奖章)等等。

此外还有照片文献5250个存储单元。

开放和利用:根据1990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的决议,按照档案30年解密的国际惯例,该馆开始了档案文献的解密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1917~1927、1945~1955年文件的解密工作。

但是,在大量与苏联驻外使馆来往的密码电报中,只有很少被列入解密范围,大批的重要文件仍然处于保密状态。

该馆向读者开放了有25~30个座位的阅览厅。

通常不开放卷宗目录和档案索引,读者不得不依靠档案馆工作人员挑选和查找文件。

未经俄罗斯外交部专门批准,外国研究人员不得进入该馆。

当代文献保管中心ЦентрXраненияСовременнойДокументации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地址:莫斯科市,伊里奇大街(原古比雪夫大街)第12号第8单元电话: 206—29—36,206—23—21;206—29—53(阅览室);200—92—05(传真)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革命广场站馆长:托米利娜·娜塔利娅·格奥尔基耶夫娜(ТомилинаНатальяГеоргиена),电话: 206—50— 06副馆长:阿弗阿尼·韦塔林·尤里耶维奇(АфианиВиталийЮрьевич),电话: 206—49—67副馆长兼主要保管员:舍夫秋克·伊万·尼古拉耶维奇(ШевчукИванНиколаевич),电话:206— 23— 34阅览室负责人:加夫利娜·瓦连金娜·康斯坦丁诺夫娜(ГаврилинаВалентина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电话: 206—29—53历史沿革:该中心成立于1991年10月,其前身是1952年至1991年8月的原苏共中央党务档案馆。

1991年八月事件以后,在苏共中央党务档案馆的文件全部收归国家所有。

该中心联合了原苏共中央分支机构的几个专门的档案馆:中央总务部第7处档案馆、中央监察委员会档案馆和领导干部统计分析局档案馆。

馆藏:该中心藏有1952~1991年苏共中央的文件44个全宗,大约66.5万个存储单元(其中有20万个存储单元未整理);1955~1991年间的照片文献,2921个储存单元。

该中心保存的文件主要是1952~1991年间苏共中央政治局、苏共中央书记处、苏共中央各分支机构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制定的文件,以及这一时期苏联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的个人档案和一些照片文献。

也有1922~1951年的少量文件,这些文件在八月事件前尚未转交给苏共中央档案馆。

该中心还保存有一套极有价值的已被解密的1922~1991年文件的副本。

开放和利用:该中心的大部分卷宗还处于保密状态,尽管解密的工作已经开始,但其中很多资料研究人员要经过申请才能使用。

该中心曾编辑出版过《苏维埃俄罗斯报》和《苏共中央通报》,分别发表了一些1966~1988年和1988~1990年的档案文献。

中心备有宽大的阅览室,研究人员(包括国外研究人员)经过与阅览室负责人事先约定,获得准许后,可以使用中心提供馆藏文献目录和人名索引查寻文件,并使用缩微胶卷专用设备阅览文件,但严禁携带个人电脑入内。

阅览室还为研究人员提供查询专题资料的有偿服务。

研究人员可以定购所选文件的复印件,但对于外国研究人员来说,价格偏高(每页2.8美元)。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РоссийскийЦентрХраненияиИзученияДокументовНовейшейИстории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地址:莫斯科市,大季米特罗夫卡大街(原普希金大街)15号电话: 229—97—26;292—90—17(传真);229—91—22(阅览厅)路线: (地铁)普希金站,特维尔斯基站馆长:安德尔松·基里尔·米哈伊洛维奇(АндерсонКириллМихайлович),电话: 229—97— 26历史沿革:该中心成立于1991年10月,是在原苏共中央档案馆的基础上成立的。

其前身是第三国际档案馆(1919~1943年)、收集和研究十月革命资料及联共(布)中央俄罗斯共产党历史委员会档案馆(1920~1928年)、苏联中央执行员会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档案馆(1921~1931年)、联共(布)中央列宁研究院档案馆(1923~1931年)、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31~1954年)、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54~1956年)、苏共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列宁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56~1991年3月)、苏共中央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91年4~10月)。

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1991年8月24日命令,该中心的档案全部被收归国家所有。

1991年12月对外开放。

1993年,原马克思和恩格斯博物馆的全部卷宗都归入了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馆藏:该中心藏有1760~1993年政治和思想史方面的档案551个全宗,共约165万个存储单元。

此外还有26100个存储单元的照片文献,57个存储单元的电影文献,15个存储单元的录音文献。

该中心保存的文件按主题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 17~20世纪西欧的社会和政治历史文献,19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政治历史文献,1860~1950年的国际工人运动、政治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