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合集下载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一外交政策(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

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

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

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

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

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

(苏攻美守)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刘桂玲一俄罗斯自1992年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双头鹰外交”,1993年4月“俄对外政策基本构想”出台,1994年“车臣事件”后俄外交趋于强硬。

今年以来俄外交政策又有新调整,其主要特点是:以西方为重点、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虽未改变,但总体外交更加突出“借东制西”;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总目标未变,但强硬和灵活策略的运用更加适度,外交上的被动状态逐渐转为主动,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争影响争地位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对西方态度趋硬,抗争多于妥协。

“车臣事件”后,俄面对西方的强大压力,调整了对西方战略,由被迫充当西方“小伙伴”转为力争与美国“平等参与世界事务”。

在涉及俄国家和安全利益问题上,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1)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不让步。

俄美在未来欧洲安全模式问题上分歧严重。

俄欲构筑以独联体为依托,以欧安会为核心的欧洲安全体系;美国则主张建立以北约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的欧洲安全框架,双方斗争激烈。

俄罗斯把北约东扩看成是西方对俄最大的战略威胁。

1995年5月31日,俄罗斯虽然与北约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正式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俄要归顺北约,而是一种战略调整。

为避免“陷入孤立”和“被排斥在未来欧洲安全新格局进程之外”,俄将签署《计划》、《框架文件》与反北约东扩脱钩。

在坚持反北约东扩立场的同时,谋求改造北约,使之由“军事集团”变为“政治组织”。

俄外长科济列夫在协议签字仪式上表示,“俄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仍未改变”。

“北约东扩计划,既不符合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整个欧洲的安全利益”。

另外,俄外长还曾表示,“俄要参加的将是更新了的北约”。

(2)拒绝改变俄伊原子能计划。

今年1月8日,俄罗斯与伊朗签定了一项价值8亿美元的“联合开发核能源”合同。

美表示强烈反对,并以不出席5月9日在俄举行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庆典相要挟。

俄罗斯国际观的变化与对外政策调整

俄罗斯国际观的变化与对外政策调整
榆 兀刂剽匮 爻刳劁剡刳剡匮. 爻劐赜刂剽刂剡剡仨刿 卦剌剜匾匮剌刳刭剞: 廿剞刳劁剽刳刿 禺刂卣赜刂卣刂赜 蒯剽剜赜剜刭卦剌匮劂刳剌 蒯剽刂劁刂剡刭刳刳 夭剜劂劂刳刳 剡匮 剞刳剽剜赜剜刂 仫剀剜剡剜剞刳亻刂劂剀剜刂 剌刳卣刂剽劂劁赜剜 / / 兀剽刂剞伛 剡剜赜剜劂劁刂刿, No. 101, 09. 刳仞剡伛 2008, C. 1.
欧盟尽管不希望与俄罗斯公开对抗,并在俄格 冲突后与俄重新启动了搁置两年之久的新《 伙伴关 系与合作协定》 谈判,但欧盟对俄重新崛起的方式 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也充满了担忧。 俄格冲突后, 波兰和捷克迅速与美签署了在本国部署美国反导防 御系统的协议。 12 月 11 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 “东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 该计划旨在加强欧盟与乌 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 美尼亚等六国的合作,保持欧盟对这些国家“ 足够 的吸引力冶。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称,“ 东部 伙伴关系冶 计划是欧洲睦邻政策的延伸,目的是更 大程度地促进经济一体化和流动性,使欧盟在维护 地区安全与解决地区冲突时拥有更多的渠道。 “ 东 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的实质是欧盟在不希望与俄正面 交锋的情况下,通过“软渗透冶 削弱俄在原苏联地区 影响的战略举措,它将对俄现有的战略空间形成巨 大冲击。
于 禺刳剽 赜剜剀剽劐卦 夭剜劂劂刳刳: 2017-噩剜剡劁劐剽仨 剡刂卣匮剌刂剀剜卦剜 匾劐卣劐仉刂卦剜. 禺. 2007.
盂 廿. 禺刂卣赜刂卣刂赜. 兀仨劂劁劐蒯剌刂剡刳刂 剡匮 XII 乇刂劁刂剽匾劐剽卦劂剀剜剞 剞刂刎卣劐剡匮剽剜卣剡剜剞 仫剀剜剡剜剞刳亻刂劂剀剜剞 劓剜剽劐剞刂. http: / / www. kremlin. ru / text / appears / 2008 / 06 / 202221. shtml.

论苏联与中国的近代外交关系

论苏联与中国的近代外交关系

论民国中后期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谓错中复杂,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我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大抵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是欺压掠夺关系。

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

中国和俄罗斯近代以前,是两个孤立的国家。

17世纪前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以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特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

例如:1858年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

通过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被俄国侵占。

第二是结盟关系,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与十月革命的指引有关。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

苏联和共产国际在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政策,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支持。

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有重要意义。

苏联积极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如“一五”期间重工业项目)。

中国奠定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也是走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第三是对抗、冲突关系。

60年代到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对抗,先是赫鲁晓夫期间我们九评苏共,苏共20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有个秘密报告,反对个人崇拜,同时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

论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论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论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李玉君内容提要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

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

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 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

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

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斯大林 契切林 20世纪20年代 苏联 对外政策我国学界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评价波动很大,经历了从全面肯定、不容批评到大加批评的过程。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的认识存在不同意见!。

本文尝试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对外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的苏联对外政策进行探讨。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理论外交理论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认识、评价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外交是革命外交,世界革命理论影响了苏维埃外交政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苏维埃国家逐步放弃了世界革命思想,列宁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在资产阶!林军先生认为,我国对于苏俄对外政策的认识和评价长期处于一种近乎二律背反的状况,表现为在对苏联对外政策认识与评价上存在两种偏向(即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称颂赞扬和后来对苏联、主要是斯大林时期对外政策的批评),以及在对苏联对外政策评价上前褒后贬的两段论观点(即一点论地赞扬列宁时期和几乎全盘批判斯大林时期)。

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已刊档案文献综述

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已刊档案文献综述

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已刊档案文献综述陈晖【摘要】已刊档案文献是研究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所必不可少的史料.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编辑了许多涉及战时外交各方面的文献资料集.出版这些文件集,一是宣传苏联外交政策的正确性,二是对西方刊布类似史料的回应.从80年代末起,苏联内外政策的变化,促使长期封存的外交档案被陆续解密,其中包括关于二战前夕和战争时期的苏联外交文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延续了这一做法,继续公开此类外交文献,披露一些苏联外交政策错误或失误.普京当政后,战时苏联外交档案的刊布,更多在于突出苏联大国地位的确立和正面的国际形象.文章系统梳理了苏联和俄罗斯刊布的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已刊档案的脉络,分析刊布的动机、新近解密内容、与西方观点的差异,弥补了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档案的缺失;西方编辑出版战时外交文件集,尽管也受冷战思维的影响,但仍有积极意义,因为这不仅倒逼苏联公开自己的材料,而且有利于相关史料的考证.【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6页(P38-43)【关键词】已刊档案文献;苏联对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作者】陈晖【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5二战时期,苏联与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等盟国一道,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维持和巩固与西方盟友的团结协作、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等方面,苏联外交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时苏联对外政策的历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就这一课题研究而言,最重要的史料无疑是档案文献。

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与未刊档案史料相比,使用已刊档案史料,更为方便和节省。

值得注意的是,已刊档案文献通常是由官方机构编纂的,很大程度上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即便是由民间机构和人士编辑的档案文件集,其学术质量也会受到编者学识和动机的影响。

另外,档案史料还存在着所述史实准确可靠程度的问题。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几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陈生洛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外交政策上也继承了原苏联解体前一味地向西方倾斜,在国际事务中追随和配合美国的方针政策。

然而,从1991年底原苏联解体到1993年底俄罗斯新议会选举的两年时间内,俄罗斯不仅在国内政策上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见效甚微,在国际事务中,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威望大幅度下降,俄罗斯不仅完全失去了原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连一般大国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以1993年底的新议会选举为标志,在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潮流冲击下,俄罗斯大幅度地调整了其对外政策,为维护其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本文拟对俄罗斯外交上的这些重要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做一简要的考察和阐述。

一、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国际事务中从与西方尖锐对立、全面对抗转向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密切配合和合作,想与西方大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图谋共同主宰世界。

叶利钦甚至提出,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

尽管俄罗斯一直向西方大国挥舞橄榄枝,西方国家也一再许诺对俄罗斯提供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然而说得多,做得少。

相反,西方国家不仅乘俄罗斯内外交困之际,在传统的热点地区,如中东,极力排斥和缩小俄罗斯的影响力,还利用新的矛盾和冲突向与俄罗斯利益悠关的东欧、巴尔干、高加索地区渗透,力图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

俄罗斯由此而认识到,尽管它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某些西方大国仍然把它看成是潜在的敌人,仅仅在意识形态上溶入西方,并不能消除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民族利益方面的所有分歧,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重振其大国地位,俄罗斯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随着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对中国外交启示

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对中国外交启示

浅谈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对中国外交启示俄罗斯---一个从在1917年发生十月革命继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到1991年八一九事变苏联解体,近一个世界的国家之路走得艰难而险阻。

今天的俄罗斯早已不同于以前的苏联政府,可是却又和苏联政府的行径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高度交叉的今天,俄罗斯到底经历着一个怎样的路程?作为苏联盟友,俄罗斯邻国的中国,又应该从俄罗斯的历程中吸取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一个国家的发展所经历的必然是很多的,光是外交方面,就足以让我们对其加以深刻的研究与总结。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总结起来有七点:1.俄罗斯外交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大幅战略收缩(如从越南、古巴撤出军事基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寻求与西方的合作,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发展务实外交,重视经济外交和商业利益,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2.俄罗斯的外交传统是先欧后亚,先西后东,即便偶尔面向东方,也是心向西方,同时避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3.俄现在是以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影响周边,特别是欧亚地区。

4.俄罗斯致力于改变前苏联在人们心目中霸道、好战、不讲道理、比较民族利己主义的形象。

5.俄罗斯逐渐形成“强国富民”的发展战略。

6.俄罗斯与南部穆斯林国家(包括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等等),关系是相对平和、友好的。

7.从“梅普组合”到“普梅组合”,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相对可预测性,不会发生所谓的“橙绿色革命”。

从上面所列出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可以看出,俄罗斯现在所考虑的主要是从经济上发展国家,并且由拉拢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处好与各穆斯林国家关系。

虽然以前一直奉行的是先西后东,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但是随着斯诺登时间的升级,以及乌克兰事件的爆发,其越来越意识到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对西欧采取强硬的外交手段,使得美国公然呼吁让俄罗斯退出G8,并且威胁若俄罗斯不采取措施制止乌克兰事件更大的升级,派兵到乌克兰维和,将对其进行制裁。

第一讲@俄罗斯对外战略(2)

第一讲@俄罗斯对外战略(2)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一、对外战略就是领土扩张史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 (1762——1796) 1741年开发了阿拉斯加,占领 太平洋的阿留斯群岛。 1784年向阿拉斯加输入第一批 俄国移民。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一、对外战略就是领土扩张史 1772——179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 同普鲁士和奥地利从波兰三次瓜 分中获得了立陶宛、拉托维亚南 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白俄 罗斯40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年间,在与土耳 在1768——1791年间 年间 其的两次战争中获得黑海出入通 道,占领了黑海北岸的广大地区, 获得了乌克兰南部诸多土地和克 里米亚(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一、对外战略就是领土扩张史
2007年8月2号俄罗斯科考队下潜北冰洋洋底4000多 米深插上钛合金制造的国旗(百年不腐)。这是 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到北极点下海床插旗,堪比月球上插旗。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一、对外战略就是领土扩张史 宣布深入北极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的自然 延伸,北极地区的120万平方公里面积属于俄罗斯。 相当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领土相加。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一、对外战略就是领土扩张史
加拿大:20世纪50年代宣布拥有北极主权。2004年8 月举行了“独角兽行动”军事演习。建立军事基地。 指责俄罗斯说:“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在世界游 逛一遭,到处插上自己的国旗,就声称我们拥有这片 领土。”
第一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俄罗斯与大国及周边国家关系
课程内容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俄罗斯:双头鹰的虎视眈眈 角力中的俄美关系 朋友加兄弟般的中俄关系 纠结的俄日北方四岛 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情结 俄伊印:石油?核武器? 俄罗斯难舍的中欧盟友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斗与和

形势和政策第07讲俄罗斯外交和经济

形势和政策第07讲俄罗斯外交和经济
美在“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的双重打 击下,陷入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被 迫从扩张谋霸的高水平上退下来,寻求通过“巧 实力”外交,摆脱困境。其中“重启”美俄关系 是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美 需要借助俄的影响力,应对金融危机、打赢阿富 汗战争、解决朝核、伊核等棘手问题。而俄深陷 金融危机漩涡,经济遭到重创,股市自2019年5 月以来缩水70%,卢布贬值1/3,崛起势头严重受 挫。俄逐步认识到俄崛起之路不可能建立在与美 对抗的基础上,需要通过“重启”美俄关系,改 善外部环境,以便腾出手来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 题。
(一)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第一,俄美关系是苏美关系的延续
苏美关系在 80年代末就发生了根 本变化,从对抗走向全面缓和与合作。 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是:既是合作伙伴, 又是竞争对手。
俄美关系 是从苏 美关系 延续下 来的
第二,俄罗斯独立初期的亲美外交
《华盛顿宪章》 1992年6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 第一次访问美国,双方签署了《华盛顿 宪章》,以及两国在各种领域合作的30 多个协定。
亲美外交的后果
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初,俄罗 斯的亲美外交并没能换来它所期望的 巨额经济援助,反而极大地降低了自 己的国际声誉。
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民族 利益,俄罗斯调整了其对美政策,在 一些国际问题上力图表现出自己的独 立性。
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
在波黑问题上,
波黑
反对美国动武和取
各方面回应:
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当天紧急召见俄罗斯 驻日大使,就此事提出“严重抗议”,日本首相 对俄总统访问日俄争议岛屿表示遗憾。日本驻俄 罗斯大使河野雅治被日本外交部“临时召回”, 已于2晚启程,3日抵达日本。
俄外交部也召见了日本驻俄大使,表示东京 对此事的反应“令人无法接受”。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论文: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政策分析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论文: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政策分析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论文: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政策分析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政策分析一、西方制裁俄罗斯的背景和起因(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

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

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

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

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

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二)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发布声明,议会81位出席议员有78人投下赞成票,通过“宣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独立”。

但乌克兰政府则未予以承认。

3月16日,克里米亚归属公投结果以97%赞成的得票率获得通过,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正式宣布和塞瓦斯托波尔一起脱离乌克兰,成立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并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

但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乌克兰当局在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发布之后随即宣布克里米亚议会的决定非法。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当天发表联合声明,称克里米亚公投与乌克兰宪法和国际法相违背,因此此次公投是非法的,其结果将不被承认。

由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也发表声明,称克里米亚公决没有“法律效力”,将不承认公决结果。

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一项与克里米亚有关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并于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包含克里米亚共和国与联邦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两个联邦主体。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署了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以及规定其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条例。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其中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历史,最后在苏联和美国等多国的帮助下我们才战胜了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百废待兴,建国初期少不了苏联的帮助,不夸张地说建国初期我们其实是在模仿苏联前进,后来苏联解体,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经开始,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中国大陆刚刚解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使得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而美国铁定不会借钱帮助中国了,所以中共为了争取到强大的帮助和依靠选择了与之对立的超级大国——苏联。

一方面,中共与苏共同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组成,两党交往的历史悠久(正式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且中共之中许多领导人也都去过苏联留学,双方对彼此有着深厚情谊。

另一方面,苏联为了牵制美国,削弱美国的力量,那么支持中共也成了绝佳选择。

在我看来,中苏结盟完全是各取所需。

首先,当时苏联早就可以预料到以后必定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在自己本身短时间内不能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拉拢队友是必然的。

当时美国已经早一步开始支持蒋介石,如果最后蒋介石成为中国领导人,那么中国必定会倾向于美国。

就地理位置而言苏联会很难受,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美国的计划得逞,那么苏联就必须找一个和蒋介石对立的来支持,这时共产党就进入了苏联视野。

对于中共来说投靠苏联是必然的了,当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美国的支撑,光靠中共是不可能打的赢得,中共必须找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靠山,这样才有机会打败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很落后,一切百废待兴,我们需要苏联的技术支持中国发展,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毕竟很近,所以当时中国和苏联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选择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选择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选择姜 毅[内容提要] 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和成熟、现代化的社会,以及整合、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国家制度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国际形象的必要条件(虽然不是惟一条件)。

尽管俄罗斯最近两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些许成绩,但它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道路依然漫长。

因此,第一,俄罗斯今天已蜕变为地区性的大国,这种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改变;第二,艰巨和复杂的培育新社会的任务决定了俄罗斯的大战略首先是关注国内的发展,决定了其外交不可能再承载积极进取的任务。

这就是普京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源。

“搭便车”是这个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即在尽可能维护自己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不挑战主导国家的地位,不追求彻底打破已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采取顺应国际主流的态度和政策,以便学会先进的管理制度、思想和国际行为方式;力图与西方形成宏观的协调关系,在必要的妥协与斗争中寻找平衡。

[关键词] 俄罗斯外交 国际竞争力 社会制度 政策选择[作者简介] 姜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北京100007)苏联的解体结束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大集团对抗,也结束了冷战时期的力量平衡。

对俄罗斯来说,这种力量状况的变化可能更为刻骨铭心,影响也极为深远。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俄罗斯就一直处在欧洲列强角逐权力的中心,更不用说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时期的荣誉了。

因此,如何面对世界和地区新的权力结构、如何安排自己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位置,成为今天的俄罗斯急需解决的不仅是制度上、而且是心理上的严重课题。

人们常说,外交的主旨就是维护一国在国际上的利益。

然而,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都不是凭借其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而是有赖于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也就是说,国家利益是一个变量,是随着力量的消长、获取利益手段的增减、外部形势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此,本文在考量俄罗斯外交的发展方向时,主要的不是依据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构想,而是更加关注这个国家内部的发展情况,关注影响外交活动的力量基础。

从近代俄国外交思想看俄罗斯对外政策

从近代俄国外交思想看俄罗斯对外政策
外交思想
从近代俄国外交思想看
俄罗斯对外政策
NOSIROV AMRIDDIN
1323050040
目录
• 俄国近代外交思想
• 彼得大帝的外交思想 • 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外交思想
• • • • 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思想 戈尔查科夫的外交思想 其思想交织点 参考文献
-2-
俄国近代外交思想
• 俄罗斯的近代历史是以彼得(1672∼1725)大帝 的改革为起点的。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由一 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从18世纪 开始,俄国一直是西方均势体系的一员;同时俄 罗斯人的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倾向,又使它成为 西欧列强防范和遏制的对象。俄国是世界上征服 领土最多的国家,从9世纪的基辅罗斯到20世纪 的俄罗斯帝国,在1100多年的时间里,它的版图 几乎以几何级数增长,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超 大型帝国。
-13-
戈尔查科夫的外交思想
Gorchakov 1798-1882
• 与前面几位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专政时期不同,俄国在19世 纪50年代时国力发生蜕变。1853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亚 战争是俄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也是俄国国际地位 从上升到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根据新上台的外交大臣戈尔查科夫 的策划,俄国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但并没有放弃俄国追求领土扩张的一贯做法。新的对外政 策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欧洲,要一如既往地利用西 方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争取废除1856年《巴黎和约》关 于黑海中立化的条款,逐渐恢复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特权; 在东方,凭借自己相对的军事优势采取进一步的扩张措施。
• 皇所采取的第一项缓和措施是同英国于1801年6 月5日签署协定;他还同奥地利恢复邦交;向法国 保证友好,两国订立了《俄法和约》和《俄法关 于德意志和意大利问题的秘密协定》;他为了使 欧洲力量之间出现更有利的均势,想方设法同德 意志大国和睦相处。俄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得到 巩固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试图改 善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 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地 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重视发展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 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前景展望
俄罗斯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俄罗斯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将更加注重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加强与欧洲国家的互利合作。 俄罗斯将努力推动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
俄罗斯外交政策 的转变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 历 史演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 的原因
03 04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 具 体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 的影响
05 未 来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走向
01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苏联时期的外交政策
成立背景:苏联 成立之初,面临 着国内外敌对势 力的威胁与压迫, 因此需要制定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
对俄罗斯自身的影响
提升国际地位和 影响力
促进国内经济发 展
加强国防和军事 实力
提高国际话语权 和决策权
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国的影 响
中俄关系的发展 与合作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俄经济 合作的影响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俄政治 关系的影响
05
未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走向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对美关系的变化
从对抗到合作: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明显的转变 合作领域扩大:在反恐、能源、经贸等方面加强合作 互相牵制:俄罗斯与美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互相牵制 战略竞争:俄罗斯与美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存在战略竞争关系

(完整版)战后苏联历任总统采取的对外政策

(完整版)战后苏联历任总统采取的对外政策

战后苏联历任总统采取的对外政策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政策1.主张把战时同盟延续到战后,继续维持大国合作2.在东欧和周边地区建立保卫苏联的安全屏障,建立卫星国3.要求严惩德日,使之不能东山再起4.为裁军开展广泛斗争5.承认中国革命的胜利赫鲁晓夫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1.提出的背景:(1)国内:谋求进行政治改革,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2)国际:①美苏冷战关系紧张②核武器的出现③民族独立运动持续高涨④美苏出现一系列问题2.和平共处外交思想(1) 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得最高原则(2) 首次表述了社会主义国家不要把和平共处政策作为国际阶级斗争的特殊手段的思想(3) 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出路(4) 相互让步,超越意识形态是和平共处的首要条件(5) 以和平共处促进和平过渡3. 对赫鲁晓夫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评价(1)积极方面: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②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③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的客观现实④核武器对战争的制约(2)不足一面:①片面强调了和平共处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和平共处②要求其它一些国家牺牲本国利益,服从美苏合作,是严重的大国主义③在推行和平共处政策的同时,大搞冒险主义4.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实施(1) 解冻与西方的关系,开始走向和解的道路(2) 纠正斯大林时期的一些错误,调整改善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3)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手段,大力向第三世界渗透勃列日涅夫1.勃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第一阶段:1964-1968 酝酿阶段第二阶段:1968-1975 形成与定型阶段第三阶段:1975-1979 实施攻势战略阶段第四阶段:1979-1982 实施收缩阶段2.勃对外战略形成的条件(1) 苏联实力增强,经济上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军事上取得了与美国战略平衡(2) 美国由于越战的影响,经济危机的打击,实力相对下降(3) 在战略上,西方国家出现了妥协退让的绥靖主义思潮3.勃对外战略支柱(1)军事战略:①军事战略思想的调整②大力发展核力量③进攻性军事部署(2)缓和战略:主张实施美苏缓和目的:①争取时间,扩充实力②从西方谋取经济实惠③削弱西方防务意志④掩护向第三世界扩张(3)蚕食战略:主要针对第三世界目的:①谋取战略立足点②攫取战略资源,战略要道③消除西方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改革背景:(1)国内因素:①经济停滞②政治僵化③人民群众不满(2) 国际因素:①美国的反击②国际环境恶化2.戈的政治改革:第一阶段:1985年4月-1988年初改革的目标:完善社会主义①社会主义人民自治②公开性③更新干部制度④坚持党的领导第二阶段:1988年-1991年改革的目标:彻底更新社会主义,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口号①放弃党的领导“一切权利归苏维埃”②修改宪法③实行总统制3.戈的经济改革:(1) 1985年-1989年的改革措施:①主张多种所有制并存②引进市场机制③改革经济管理体制(2) 1989年以后①实行私有制②完全的市场经济。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苏联的对外关系作者:孙秀红从上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苏联的外交大致上共历经了三次重大调整,其变化影射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由于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苏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时牺牲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尤其过分蔑视东欧及中国等弱小国家的主权,使得这时的苏联备受争议。

还有就是苏联在国外总是高扬社会主义旗帜,时刻标榜自己走共产主义路线,不与他国为伍,这也是苏联外交总遭坎坷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放心与其建立真正的外交关系。

下面我们将以时间为线索对苏联这时期的外交进行阐述。

一、20年代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20年代初,列宁就提出了与世界各国进行和平外交的政策,这时的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破孤立状态,使苏联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并稳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

从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遭到国内白卫军和国外的武装干涉,政权岌岌可危。

经过苏俄军民的艰苦努力,终于稳定了国内局势。

但是在国际上,除协约国外,就连战时同盟国也对新政权充满了敌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困境。

为了走出困境,1921年,列宁就曾宣布与各国进行和平外交。

1922年,苏联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了在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遗憾的是列宁因病未能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上,苏联并未取得预想效果,还使苏联深陷债务和赔款之中,但1922年4月6日签订了《拉帕洛条约》,这是苏联第一次与西方大国签订的和平外交条约,也是苏联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经过不断努力,在1924年,苏联迎来了自己的外交年。

先是英国承认苏联,接下来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相继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时期苏联的外交是以经济为桥梁,来打开政治外交这条艰难大道。

令苏联遗憾的是,这时期的各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也仅仅是进行贸易往来而已,对政治交往却避而不谈。

但不论怎样,这时期的苏联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11讲 战后苏联外交政策

第11讲 战后苏联外交政策

对待西方的矛盾心理,
西方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并存
双一方面以融入欧洲为理想和追求,


一方面又自视代表着比西方更高的文明。
2、西方:从未在文化上接纳俄罗斯,既心存 蔑视,又怀有强烈的恐惧。


3、面对国际体系,在缔造者、挑战者、维护者
之间不断转换角色。
三、帝国扩张

地域的辽阔与封建农奴制,为俄国东方式的集权、专制制度提
供了经济基础,更倾向于专制和中央集权。

由于地理上无险可据,屡遭外部入侵所产生的不安全感,为谋 求更安全的缓冲地带而大肆扩张和领土兼并,并处心积虑地谋 求出海口。


二、历史、政治与文化因素
影响俄罗斯进程的三件大事
1、基辅罗斯时期( 862 -1240) 与东正教文化影响,990年接 受东正教。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对社会主义国家,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大国主义,老
子党

--对西方国家,既对抗,又缓和。
第三节 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斯大林时期:(1946-1953) 二、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5)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1985-1991)
16-17世纪:莫斯科公国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控制了 整个西伯利亚。

18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向西、南扩张,控制了波兰、克里
米亚、高加索地区。

19世纪:沙皇俄国兼并了中亚各国,攫取了朝鲜、中国辽东
半岛。

1904年,日俄战争及一战战败,俄国的扩张由盛而衰。


帝国的脆弱性
同时防范内外威胁
四、专制主义的影响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2
俄罗斯对待颜色革命政策
后期:适度反击,维护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
3、军事领域:独联体集团安全组织在军事演习方案中增强 了对抗颜色革命的内容,同时与亲俄国家频频举行双边、 多边联合军演。
4、文化领域:发挥软实力作用,在俄总统办公厅设立对外 地区及文化合作局,以对邻国文化、人文合作产生影响。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3
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
2 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苏东剧变后,东欧各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度 趋于冷淡。多数东欧国家都提出了加入北约 的申请,俄罗斯反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北 约东扩,通过外交努力缓和了与东欧各国因 此而产生的对立情绪,并保持了良好关系。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7
一、重视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变化
甩包袱
1992年—1993年
政策调整
1993年—20世纪末 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重中之重
21世纪初
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策 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8
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
4 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实施“积极参与”的外交政

(2)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 化进程是俄唯一理智的选择,1993年俄申请入世,经过长 达18年的“入世长跑”,2011年12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 加入世贸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一外交政策
(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

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

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
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

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

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
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

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

(苏攻美守)
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
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评价:缓和了紧张局势,消除了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负面影响,调整了同西欧东欧乃至亚洲第三世界的关系,改善了苏联的形象和国际环境。

但是,过分退让导致丧失底线动摇国基,对美国从谋求平等合作滑向听命于美国。

(六)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1991
从完全倒向西方到“双头鹰”外交
(七)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1999.12.31
国家利益至上的全方位外交
反恐问题,人权问题,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自己查时事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