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观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自由的观点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哲学萌芽之时起至今,自由一直是所有哲学家思考的问题之一。
从常识上说,自由包括意识自由和行为自由,它的内涵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自主选择的能力和可能性,它本质上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状态。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自由可以看作是是人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对自由有着独到的诠释,这些观点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之中:(一)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共产党宣言》反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的责难,其中包括双方在自由观上的分歧。
“但是,有人会说,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政治的、法的观念等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固然是不断改变的,而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在这种变化中却始终保存着。
……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的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
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相矛盾的。
”资产阶级声称自由是一种永恒真理,这不仅将绝对自由同相对自由混为一谈,同时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欺骗性。
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绝不反对自由,它始终把争取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反对毫无实际意义的绝对自由。
作为实践着的人的本质,自由也相应的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都有着不同的自由观念和自由要求。
《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做出了一针见血的剖析:“但是,你们既然用你们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来衡量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主张,那就请你们不要同我们争论了。
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二)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是虚伪的、狭隘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自由与平等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与平等作为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对于塑造社会形态和发展人类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由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
在马克思主义里,自由被理解为摆脱各种束缚和压迫,实现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
这种自由观念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不同,后者更多强调经济和政治权利,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念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私有制成为了束缚个人自由的根源。
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所有制,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不再受到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二、马克思主义中的平等观念平等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以实现社会各个成员的平等为目标,而不是只满足富裕阶层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和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为了实现平等,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财富的公平分配是平等观念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与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平等,促进社会各个成员的公平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实践意义可从多个方面呈现。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使得资源分配不均,限制了人们的个体发展。
而在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注重公平,鼓励个体的积极参与,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推动个人能力和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
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马克思眼中的自由,那可真是一个相当深邃又迷人的概念。
马克思觉得自由可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想干啥就干啥。
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自由就是每天能睡懒觉,想玩就玩,这其实是很浅显的理解。
马克思所讲的自由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深刻理解之上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的人。
一个人的自由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要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自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影响到其他人,那这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大家都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发展自己。
打个比方,一群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大家都想种花,但是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种花的自由,把公共的地方全占了,那其他人就没法自由种花了。
所以,自由得是在考虑到其他人的权益基础上的。
马克思还关注到经济基础对自由的影响。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广大的劳动者被压迫在生产线上,每天累得要死要活,他们哪有什么自由可言。
就好比是一群被困在笼子里的鸟,虽然长着翅膀,但是却飞不出去。
资本家占有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听从资本家的指挥,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自由被严重地限制了。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要通过对社会的变革才能真正实现的。
他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再被物质匮乏所束缚。
比如说,人们不会因为没钱看病而只能忍受病痛,不会因为没钱上学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这就像是把鸟儿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每只鸟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树枝栖息,都能自由地寻找食物。
马克思的自由观里,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不是说只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身体、智力、情感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这就像种一棵树,不能只让它往一个方向长,而是要让它的枝干、树叶全方位地舒展。
一个人既能懂得艺术的美,又能掌握科学知识,还能有强壮的体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马克思的角度看自由,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人类社会本质的东西。
它不是个体的任性,而是在社会关系和谐、经济平等、人类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一种状态。
马克思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其中包括自由观。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马克思的自由观。
一、自由与人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发展和生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他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劳动需要自由。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此,自由是实现劳动和创造力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下的虚假自由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所享受到的“自由”往往是虚假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巨额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廉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
这种不平等关系导致了工人阶级无法真正地享受到自由。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只是一种假象,它实际上是对人类自由的压制。
三、共产主义下的真正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全体人民所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从事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
这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创造力去发展”,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四、国家与自由马克思认为,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服务于资本家阶级利益而存在。
因此,在过渡时期中,“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推翻旧统治阶级,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无产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掌控,并逐步消除国家本身。
五、结语总之,马克思的自由观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虚假自由和阶级压迫。
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马克思的自由观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 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跟您聊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咱先从一个小事儿说起,就说前段时间我带着一群孩子去郊外踏青。
那蓝天白云、绿草茵茵的,孩子们兴奋得像脱缰的小马驹,在草地上又跑又跳。
有个叫小明的孩子,跑得满脸通红,突然停下来问我:“老师,这算不算是自由?”这一下可把我问住了,不过也让我想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遵循之上的。
就好比咱们在马路上开车,得遵守交通规则,不然横冲直撞,看似“自由”了,实则危险重重。
在社会生活中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人要是想不劳而获,通过偷抢来获取财富,这能叫自由吗?显然不能,因为这违背了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最终会受到惩罚。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强调,自由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就像在学校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每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咱们再回到踏青的事儿。
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他们觉得自由,那是因为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他们知道不能随意践踏花草,不能乱丢垃圾,这种对规则的自觉遵守,让他们的自由更加有意义。
再想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我们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种自由。
而不是整天偷懒耍滑,无所事事。
而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告诉我们,自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在进步,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能吃饱穿暖可能就是很多人的愿望;现在,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丰富。
总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让我们明白,自由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
我们要在遵循规律、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实现真正的自由。
就像那次踏青,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懂得了如何在规则中享受自由,这或许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对自由的一次小小领悟吧。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
马克思自由观是马克思社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政治哲学
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
时期,后来也受到伽利略、费尔巴哈等存在主义思想家的影响,最终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历程有三条重要线索。
第一,一个主要的内容是正确理解实践经验,马克思自由观是在全面
深刻地理解实践经验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深刻地反思了自
由的真实内涵:社会不平等的基础;资产阶级的相对优势地位;资本
主义社会中专制统治的压迫;劳动者表现出普遍的自由需求,他把自
由视为一种极大的普遍义务,有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第二,是发展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与他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密不可分,他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基于自己的
实践经验,他把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观结合起来,体现了自由理论的发展:一种理解自由的新的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不仅仅是自
由行动的精神,而且是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等社会自由问题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到存在主义思想家伽利略和费尔巴哈的思想
影响,特别是伽利略的思想重新解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加强调
人们作为强烈的主体性、权利意识,而不仅仅是弱势和被动的对象,
强调了个人主体独立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从一个具体的层面提
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新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演变中,费尔巴哈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平等,实现社会共享的资源,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与自由的观点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民主与自由的概念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与西方社会主流的理解有所不同。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资本主义
制度下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统治,是少数资本家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
这种民主只是表面的民主,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存在的。
在这种状况下,真正的民意无法被充分表达和实现,劳动人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和损害。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自由,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理解也与西方主流观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强
调的是实现全面的解放和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物质上的自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公平的生产关系导致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使得劳动人民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民的真正自由。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
权利和自由权利。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改变,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和改变,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探索和展望。
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咱中国人啊,都向往自由,那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又是咋理解的呢?嘿,这可有意思了!你看啊,马克思主义觉得自由可不是啥想干啥就干啥的任性,那是有深度、有内涵的呢!就好比咱走路,得有个方向,有个目标,不能瞎走一气吧。
自由也是这样,不是毫无头绪地乱闯。
马克思主义说的自由啊,就像是在广阔天地里尽情翱翔的鸟儿。
但这鸟儿也不是瞎飞,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找啥。
咱人也一样,不能光说要自由,得知道自己追求的是啥样的自由。
想想看,要是没有规矩,没有目标,那自由不就乱套啦?那不就成了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了嘛!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在一定的框架内,让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咱平时生活里不也这样嘛,上班得遵守公司的规定,上学得听老师的话,这看似不自由,其实啊,正是这些规矩给咱指明了方向,让咱能更有效地去追求自由。
就好像划船,没有船桨和方向,那船能划到想去的地方吗?再打个比方,咱盖房子,得有个设计图吧,不能瞎盖一通。
自由也是,马克思主义告诉咱,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咱中国人一直都在追求自由,从古代到现在,一直都没停过。
以前咱为了不受压迫,努力抗争,现在咱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这都是在追求自由啊!马克思主义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咱追求自由的路。
你说,要是没有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深刻理解,咱能这么清楚地知道该咋追求自由吗?咱能这么有方向、有目标地去努力吗?那肯定不行啊!所以啊,咱得好好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解释,把它运用到咱的生活中去。
让咱的自由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能让咱真正幸福快乐的自由。
咱可不能把自由想得太简单了,也不能想得太复杂了。
就按照马克思主义说的,在规矩里找自由,在自由里守规矩。
这样,咱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咱的自由才能越来越有意义。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别瞎追求啥不切实际的自由,得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争取属于咱自己的自由。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是“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突出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的革命作用。
人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自然和人类社会被极大地客体化为人类主体意识的物质形态。
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通过对什么是“自由”、是什么使人不得“自由”、如何实现“自由”等三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大致梳理。
标签:自由;非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1]。
因此,作为人所欲求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自由”,对它的考察和追求应该放到社会关系当中,而不应做纯粹抽象思辨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正是从人所处于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考察自由并提出自己的自由观以及实现自由的方案的。
而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则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什么是“自由”?人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自由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不同的,其内涵是“联合体”中的自由。
在联合体中,“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
”[2]“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3]这也就是说,人们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实现了统一,外在世界不再是压迫人的力量,原先外在于人的自发积累的物质生活条件在联合体中由共同力量同时也由个人力量支配,个人在这种支配的基础上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美国思想家麦克米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对这种处于新的交往形式中的人有一段恰切的描述,他认为“他的意识由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塑造,他透过一个已经是他的世界为中介,自行形成他本身的意识。
”[4]总之,联合体中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人成为自身的现实存在的主人。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消极自由,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种封闭的自由,强调自身与外界的对立,从而要求避免外界的干涉;而从实质上来说,它由于脱离了对人的现实生活条件的考量而成为一种抽象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观与人权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观与人权保障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包含了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性思考。
其中,自由平等观与人权保障是其核心价值观之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平等观的理解以及其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观自由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并不是简单地个体为所欲为,而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个体的自由需要社会的制度和结构来保障,而这种保障决定了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自由。
自由平等观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自由意味着个体的独立性和选择权。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来生活,追求个人发展和幸福。
其次,平等意味着肯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尊严。
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阶级还是民族,每个个体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自由和平等需要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使得财富和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剥夺了广大劳动者的自由和平等机会。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不再受到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限制。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权保障马克思主义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权不仅限于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更包括了社会、经济和政治权益的全面保障。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有尊严的生活。
人权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权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人们的基本权益不应受到侵犯,而是得到保障和尊重。
其次,人权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如果人们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和满足,社会将无法实现长期的和谐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保障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公正的法律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教育和医疗资源、消除贫困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自由观透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自由观透析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不仅包括我实现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实现自由。
”[1]77在马克思那里,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自由是一个被不断实践的过程,即是一种价值取向。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人类在实践上的历史进行就是对自由探求的过程。
自由没有终点,但是是有方向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宗旨是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个人、集团或者某个阶级的解放。
自由的指向就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就是个体的自由。
马克思曾经提出“每个人的自由是全体人自由的前提”,“自由人的联合体”之类诸概念。
因此,脱离类的自由的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是不切实际的。
可以概括地说,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人通过扬弃异化的力量对自己的外在支配达到的自律。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已经被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460。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由是与行动、革命相结合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而不是一种知识论的自由。
因为知识论的自由仅仅是认识了的必然,但“这个领域始终是个必然王国”[1]P927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思想里,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理想,他要求解决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永恒的革新世界。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一个内容复杂的实践过程,但也不缺乏形而上的价值维度,它拥有着人类最美好的憧憬。
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旨。
马克思的诸多著作,与其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不如说是政治斗争史。
人类只有获得解放,才能达到彼岸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中,一再阐明和发挥“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规定了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73。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自由”,源出拉丁文,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政治上,自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
政治上的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和明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阶级对自由的理解和要求也各不相同。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自由是有阶级性的。
古罗马奴隶起义提出的自由,是要求从残酷的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
在封建社会末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的政治口号,要求“个性自由”、“政治自由”、“贸易自由”等,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广大劳动群众则处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因而在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自由可言。
有剥削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剥削阶级不受剥削的自由。
剥削阶级的自由,是建立在被剥削阶级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念,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表面上要求一切人都有自由,但实际上要求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它无非是要求“自由地”出卖劳动力。
只有在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当家作主,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并在这个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才可能获得广泛的、真实的自由。
在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言论、通讯、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并得到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的自由。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由和纪律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人民享受着广泛的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
自由不仅是政治学范畴,也是哲学范畴。
在哲学上,自由体现着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活动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主张,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黑龙江教育 学院学报
Ju a o el gagCl g f dct n or l f i nj n oeeo uai n H o i l E o
De . 01 c2 1
V0. O No 1 13 . 2
di1 .9 9ji n 10 — 8 62 1 .2 0 3 o:0 3 6/.s .0 1 7 3 .0 1 .0 s 1
19 . 9 5
上述 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Hale Waihona Puke 系 , 又是建立在人 的社 会
实践基础之上 的。换言之 , 造客 观世 界 的实 践 , 由必 然 改 是
[] 4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 态 [ . M] 北京 : 民出版 社 ,9 1 人 16 :
3 . 31
转化为 自由的桥梁 。总之 , 马克 思看来 , 有脱 离必然 的 在 没
样 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 只能在 观念 中而 不能在 现实 中
得现实的 自由。马克 思在谈 到康德哲学 时指 出, 德“ 康 只谈 善 良意志 , 哪怕这个善 良意志毫无 效果他 也心安理得 , 他把
这个善 良意志的实现以及它 与个人 的需要 和欲 望之间 的协 调都推到彼岸世 界” ] - 3 D2 2 。他 又批评青 年黑格 尔派是把 n 1
浅 谈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自 由 观
金 秋 池
( 渤海大学 , 辽宁 锦州 1 10 ) 20 0
摘
要: 追求人与社会的 自由全 面发展 ,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 高宗 旨。 自由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既是人的主
体性存在 的集中体现 , 也是人类 实践 活动 的最 高价值 目的。马克 思主 义哲 学的 自由范畴在 于强调人 的主体 性的物 化 、 象化 , 对 即人 的 自我 实现 , 这是从 最根本 、 最始源的意义上对 自由范畴 的界定 。只有进入 到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 自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由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科学的自由观,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自由思想产生自由这一概念是随奴隶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到了近代西方,笛卡尔的意志自由论,他认为意志自由是意志高度的完美性质。
培根,发现形式就可在思想上得到真理,在行动上得到自由。
到了霍布斯那里,自由首先以自然权利而存在,自由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自由思想在斯宾诺莎那里得到很大发展,他是第一个把自由和必然联系起来的哲学家。
莱布尼茨认为愈是理性愈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肯定自由和必然的同时存在,但他没能解决自由和必然的统一问题。
其次是费希特主张意志绝对自由,人们如实意识到的心灵活动即是自由。
谢林“自由的行动直接产生于人的理智性东西”。
再者,黑格尔自由观在唯心主义外壳里却包含着极其深刻、极其合理的内核,充满着辩证法的精神,对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感性活动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认识对马克思自由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批判与建构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启蒙的标志,他提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天性和最高理想。
”这一时期,马克思已经开始了对于自由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共同体)并不能保障自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自由的障碍。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自由观。
自由不是思想家纯粹理性的反思,也不是只在精神领域中存在的现象,而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的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自由”的概念,旨在发现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解释。
文章将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及其他想法对“自由”的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自由”可以解释为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体,权利与责任必须在一起回应,以达到一切社会变迁的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力,责任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
它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呈现当前社会现象,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角度探索我们生活的来源和未来可能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是一种以不同形式表达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也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自由”是一种追求有效的社会政治变迁的工具。
它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涉及到个人权利和平等,它要求自由而不是奴役,并要求创造一个可以使个人灵活发展的政治环境。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表达的“自由”,必须涉及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权利表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不受外部影响;责任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践行道德义务和礼节。
这种平衡意味着,一切行动必须以以社会为中心的概念进行判断,以确保社会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一种通过社会变迁实现真正解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解决当前社会问题,使人们有可能重新定义权利和责任,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权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给我们一些实用的启示,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人权和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应该加强法治,营造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以解决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此外,社会应该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使经济受益于社会最脆弱的群体,从而推动社会的经济公平。
另外,要消除社会问题的根源,必须实行政策,以解决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价值目标。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以往自由观的超越对自由进行了新的阐述。
主要从认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历史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标签:马克思;自由观;历史;必然实践自由,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主题,在岁月的长河中亘古常新。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自由这个字眼是如此的美妙动听,即使它带来的是错误,我们也离不开它”。
人人谈论自由,人人追求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裴多菲曾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帕特里克·亨利也说过:“我不知道别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究竟如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们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伟大的旗帜。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寻着自由的问题。
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前人关于自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具建树的自由观。
马克思将自由与能动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第一次真正地把自由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给自由以科学全面真实的解释,从而实现自由观上的革命与变革,在哲学史上确立了科学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之所以能够超越以往一切自由观,实现自由观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考察对象,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构中探究人的自由,唯物辩证地肯定了人类对自由的本体论追问和价值论追求,科学地论证了自由从价值理想、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存在、生活事实的历史过程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揭示了自由的社会生活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自由观。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个人、社会和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
个人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社会也能因此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而在经济方面,自由全面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各种困境和挑战的出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未来展望。
这些讨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能够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义,影响,实践,困境,理论,实践,未来展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每个个体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人类自由的本质需求,强调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个体尊严和自主性的表现。
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生活价值。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在思想、精神和身体层面的自由,还包括个体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每个个体都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整个社会才能够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
1.2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提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体的自由、平等和尊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探析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探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成长于德国古典哲学,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观看作是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生长出的一环,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观的一种方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并结合两者的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发展马克恩主义的自由观。
关键词:自由;先验自由;经验自由;自由人联合体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所具有的能动性和超越性是其对自由追求的内在本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承认有理性者的能动性就是承认有理性的存在者有自由的可能性。
自由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概念界定,文中所谈的自由是哲学中的自由。
在关于什么是自由的论述上,哲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第二种观点是自由与必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自由的根本价值在于对必然性的否定和对自由的不可认识。
这两种观点都是试图说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第一种观点侧重于认识的活动,在认识的这种实践活动中人是自由的;第二种观点侧重于自由的不可认识性,以及在认识结果上对自由的探讨。
这两种观点都承认人的自由,两种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实践和认识中的自由做出了不同的界定,因而自由的限度和范围是不同的。
有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本文也认为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原到西方哲学中来考察,尤其是要结合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观作出的解读。
就目前而言,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点居多,而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康德黑格尔自由观中存在的一贯性较少。
本文将首先简要论述康德与黑格尔的自由观,从二者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观,阐述马克思自由观中隐含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西方哲学观点,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二者自由观的联系以及和自由发展的内在的一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摘要]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
而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的阐述,以其意义结尾希望能为现实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自由观,意义,马克思主义[正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视角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此,实事求是的展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就显的尤为必要。
一,传统的自由观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自由问题,像斯芬克斯一样向每个思想家发出通谍:请你解开这个谜,否则我便吃掉你的体系。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界定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未来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还从哲学层次上考察了“自由”的含义,他们说,“……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到那时,人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从以上引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说的“自由”指的是社会自由和哲学层次上的自由。
社会自由指的是人类不断地摆脱各种枷锁,使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获得自由地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里发展。
在社会自由中,每一个人的自由是全体人自由的条件。
这就是说,当个体的人有自由时才会有全体人的自由。
哲学层次上的自由是指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上的自由,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认识得越彻底,自由的程度就越高。
首先,在它看来,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表现。
“人不是由于有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
如果人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只会一味的盲目服从客体,或是消极地逃避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永远不会获得自由的。
当然,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客体的限制。
但是,人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打破这种外在力量的束缚。
这才是人的自由的具体体现。
人的这种既受客观条件限制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打破外在的限制,证明了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站在这种统一中去论述人的自由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不断肯定意识选择的自主性的同时,认为这也是人的意识的主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源于人的物质实践的能动性;又在不停地否定人的这种自由选择的无限制性和盲目性。
它认为,必然是自由的依据,正是由于事物有客观必然性可循,人的意识才具有预见性;也正是由于客观必然性为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人的意识才能有选择的自由性。
必然性既是自由的根据,同时又是自由的限度。
人只能在必然性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才会有自由。
诚然,选择体现着主体的愿望、意志和欲求,是主体内在尺度的运用,也是要求客体服从于、服务于主体。
但是,只有把主体的内在尺度同外在的尺度即客体自身的尺度结合在一起,通过把握外在尺度的基础上才能运用。
这就是必须借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内在尺度可运用的范围。
否则,选择就不是自由的,只是盲目的。
恩格斯说过,“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
这句话还能这样理解: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是越自由的判断。
所谓自由的判断就是自由的选择,即“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它是把握事物外在尺度和运用主体内在尺度相统一的具体体现。
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意志自由只可能是观念范畴内的自由,只有将意志自由变为自觉行动,实际地驾驭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之所以在客观必然性所限定的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就是为了使自己选定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否则,选择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人的实践就是把这种可能与现实相结合的桥梁。
主体凭借对客体必然性的把握,运用自己的内在尺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规定了实践的目的。
这个目的既是主体自我提出的,反过来又作为客观规律支配主体行动的。
也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集目的性与自律性于一体,人的实践活动才可能是自由地进行的。
三,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特征四,马克思自由观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意义。
一、从理论上为人类社会指明了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从实践的高度对自由观进行了深刻论述。
他科学、客观地分析了人类的需要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辩证关系,并指出这种具体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好的诠释。
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是全面实现人类的解放,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人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彻底的解放、实现完全自由,成为真正的主人,“把人的关系和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①。
这就从理论上确立了人的追求目标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人的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让我们能够对共产主义实践的理论内涵有深入地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既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更是一种实践运动,也就是共产主义实践。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②当然在这一实践运动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诸多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来指导,在共产主义实践中不断加以分析、研究,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为社会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诞生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并对社会结构的设计、改造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
通过这种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应是一个理性的社会、自由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理性的、自由的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合理的、符合人需要的、充分体现人个性解放的社会。
当然理论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域差异性,因此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多极化的出现和存在从理论上是可以完全理解和认识的。
四、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设置了理论蓝本。
政治民主化是实现自由的基本条件,为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提出了个人权力最大化和社会权力公平化,保证每个人对社会事务的参与都有合理、平等的机会。
世界历史在经济上的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他们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要死灰复燃”。
在文化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设置文化多元化格局的理论依据。
一方面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不排斥、否定文化多元化的存在。
每一种文化都相对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殊性,也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所以在文化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在文化上每个人的需要更不相同。
因此,各种不同的文化的存在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人的需要,也才能体现出人在文化上的自由。
五、为公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确立与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公民意识是人追求自由过程中的现实体现,是“构成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法制柱石,也是其重要的内在推动力量”。
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化进程中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说:社会“必然实现法律的、伦理的、政治的自由,同时,个别公民服从国家的法律也就是服从自己本身的理性的即人类理性的自然规律”(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一、为我们认识、研究和处理现实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解决原则。
当一些人的私欲较为强烈且凌驾于社会和自然之上,并不顾以自然的毁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作为代价来实现个人的欲望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显得更加尖锐。
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认识和反思,让社会、自然、个人三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二、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目标和途径。
为实现自由社会,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现实培养目标,这就是用先进的理论将我们培养成为一个求真务实、信念坚定、平等互助、世界观科学的人;拥有与时俱进、思想解放的人生品质的人;拥有现代公民意识、积极守法精神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自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自觉地协调、平衡和摆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并为人类的自由进步作出贡献。
三、让我们更加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共产主义其实并不是一种空想或幻想,而是人类最高追求目标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基础最完美结合的结果。
当然,在实践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它需要我们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尽管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是人类共同理想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代人的实践都是向人类最高目标的一次接近,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次的自由实践又都是完美人生和超越自我的深切体验。
四、有助于我们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既要从客观现实出发,但又不能拘泥于现实。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将如此众多的人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向自由而全面发展之路实属不易。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通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等战略,努力推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