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合作:良性医患关系的构造(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直报怨,构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邹珺
一、现象和问题——中国医患关系从合作到冲突的演变
1、现象:医院成是非之地
自从去年哈医大二院的天价医药费用的事件出来以后,各地媒体陆续报道各种医药黑幕,天价费用、遗弃病人、医疗事故等等,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新闻和报道。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中,深受媒体影响的老百姓变得更加不相信医院和医生,而医生和医院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病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紧张的医患关系是长期演变的结果。这可以追溯到1985年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开始。当时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事业搞活。”其实,政府对医院采取了类似于国有企业开放搞活的改革思路,但只给政策不给钱,逼着医院自己找钱。那么,医院只好逼着医生自己挣钱,医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从病人的口袋里掏钱。病人到了医院感觉花钱越来越像流水一样,急着去捂口袋,但是怎么捂不住,那口袋已经不像是他的了,口袋挂在医生的笔上,于是就和医生争吵起来。但是,口袋里的钱还是像流水一样,那些口袋本来没有明显鼓起的人们实在受不了,于是就不敢去医院。那些感觉上当受骗,咽不下这口气的病人,甚至用暴力方式出起,打医生、杀医生、砸医院。这些人听说辽阳医院失火的时候,一定会幸灾乐祸,这是“报应”、“天意”、“活该”!
医患之间的争吵没有随着200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而好转,医疗纠纷继续以30%的高速度增长。在这些纠纷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的医患关系从最初的“人民内部矛盾”,继续演变成“敌我矛盾”。双方法律意识的增强或许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法律手段对于解决医患矛盾只是一种次优选择,因为指标不治本,而且代价高昂。
2、问题:医患关系从良性走向恶性
如果撇开现实的人际关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医患关系是一种咨询关系、求助-帮助的关系。其中一种是中立的类型,医生在临床决策中扮演中立的科学家角色和修理师的角色,客观地判断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医院相当于实验室、工作台。这种简化的对策状态中,病人与医生的人与人的关系简化成为修理机器对机器的关系。
现实中的医患关系要复杂得多,至少可以区分出另外两种类型:一种是良性的关系类型,彼此的互动是友善的、信任的、交流的、合作的关系;另一种则是恶性的关系,彼此的互动是紧张的、疑忌的甚至是敌对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合作的、冲突的关系类型。
可悲的现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患关系已经从一种良性关系类型的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非合作的、冲突的关系类型。改革开放之前,在党的政治思想教育下,“又红又专”的白衣天耻于看着口袋开药,给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患者所提供的是亲人般的服务;患者也像对待亲人解放军一样对待“天使”们。而现在,即使天使没有堕落成为魔鬼,患者就医时多数时候是战战兢兢,害怕受骗上当。
二、医患关系冲突的危害
医患关系从合作到冲突的演化,伤害了当事人双方,而且也伤及了政府。在不安的氛围
中,医生、医院、病人都会采取一些防御性行动。
1、医生是直接的受害者
发生在医院的暴力绝大多数是针对医生的,特别是急诊科、外科的大夫。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而日益增多,大多数在岗的医生和护士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职业伤害,包括语言的、行为威胁、肢体冲突甚至器械的伤害。医生可能采取的行动有:(1)不安的医生提供过分安全的服务。这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医生的治疗手段过分保守使得患者丧失了最佳治疗机会。有医生说,过去病人只要有1%的希望都会抢救,现在没有90%的把握不敢动手术。转院的结果一方面增加了病人的风险和医疗负担。缺乏安全感的医生会采取更多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以加强自我保护,而这些防御性医疗行为——往往是不必要的医药、检查——使得费用居高不下。
(2)工作热情低落,消极对付。医疗卫生行业似乎不再是神圣、崇高、快乐、有成就感的事业,只是一个挣钱的职业。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龌龊、矛盾、痛苦,因此,医生的情绪应激性低落。不少医生常对病人表现得不耐烦,从心里烦病人,业务上也缺乏专研的干劲。
(3)选择离开某个医院、某个地方甚至这个职业,造成医学人才流失。不少好医生流失,然后进入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博弈过程。有些医生即使由于年龄和知识专用性的关系,留在医生队伍之中,但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学医。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最终目标是攀登医学高峰或者治病救人的越来越少,只想着挣钱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在入学后,特别是实习之后,这些学生的自我的预期得到了强化。
2、患者的处境是难堪的
面对不良的医患关系,患者处于一种难堪的状况:生了病不能不看病,但是自己可以信任的医生、医院实在很少。
(1)看病难:因为病人找不着让自己放心的“又红又专”的合格医生,因此拼命挤大医院、挂专家号,中国人那么多,看病怎么能不难?有些病人怕医生、怕医院的高昂费用,有病也不敢到医院去看医生,采取自我医疗方式或者就这么拖着,结果小病拖成大病。
(2)看病贵:过度医疗使得费用始终降不下来。医生没有热情,就不会提供优良的服务,至多只是合格而已;有的病人去医院后,因为和医生护士生气和心疼钱,病情反而加重。
(3)不相信医生,但更加相信找关系、塞红包。因为不相信一般医生,因此找关系、塞红包给自己加保险,但是,交易费用和机会成本提高,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4)在医院经受的挫折激发了个别病人的攻击性行为。个别病人采取极端行为报复医生、医院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这些病人或病人家属恨医生,因为治疗受到挫折,大大失望,认为医生是谋财害命,自己或亲人受骗上当,并且把责任全部推到医生身上,所以才采取过激的行动。“疾恶如仇”,恨到极端,就杀了医生,结果酿成社会悲剧。
3、医院会采取以下避险行动,但难以根本改善医患关系
(1)拒收纠纷易发病人。一是病情不确定性较强的危重病人,因为容易造成举证困难,现在医院方面有举证的责任;二是“刁蛮的”病人,因为不好对付;三是贫困病人,容易引起费用方面的纠纷,没有后期治疗费用时难于处理。
(2)加强医院安全管理。要求医生多做检查,“写好”病历,甚至会造假病历,当前尚缺乏程序规范的电子病历更容易造假。逼着病人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尽管有些手术的风险本身并不大。院长整天忙着两手抓,一手抓经济指标,一手抓医疗纠纷。这牵扯了院长大量的精力。加入医疗责任险,但对解决医疗纠纷的帮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