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国情 党情 省情 市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情党情省情市情简介
一、国情简介
简略几组数据便可清晰领略到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952年
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三。
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我国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升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减为1479万,减贫成效卓著,1978年全国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5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6%。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
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4.财政收入增长1104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950年国家财
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9年达到68477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约1104倍。
5.粮食产量增长4.69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69倍,达到53082吨;2008年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6.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多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9年,我国
粗钢产量由1949年的16万吨增长到5.678亿吨。
纱产量由32.7万吨增长到2405万吨。
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
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在22个工业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
个大类名列前三。
7.对外贸易增长2500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贸易额约10亿美元;到2009年,我国日均贸易额就达70亿美元,60年
间我国年贸易额猛增2500倍。
如今,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8.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
初期,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
改革开放依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
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9.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新中
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达74%,初中毛入学率达98.5%。
小学净入学率达99.5%。
文盲率降至6.67%;2008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10. 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
元,占GDP的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大量涌现。
1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
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
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全国每千人拥有
亿元,卫生院床位数为0.15张,2008年未达到2.8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二、党情
通过从一大到十八大90多年的发展脉络,便可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发展变化。
一大1921.07.23上海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纲领: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
12名代表来自七个地方,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二大 1922.07.16 上海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两步走”计划;通过第一部《党章》。
三大 1923.06 广州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共同合作统一战线。
四大 1925.01 上海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04 武汉
同年8月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六大 1928.06 莫斯科
集中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
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
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遵义会议 1935.01 遵义
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七大 1945.04 延安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府报告,
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 1949.03 西柏坡
标志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提出
党的建设为题,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八大 1956.09 北京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中心由革命转到建设上来,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九大 1969.04 北京
提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错误理论。
十大 1973.08 北京
十一大 1977.08 北京
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次年12月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把党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十二大 1982.09 北京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
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速度推向全国。
十三大 1987.1 北京
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本路线。
十四大 1992.1 北京
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要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
体制。
十五大 1997.09 北京
收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住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十六大 2002.11 北京
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愿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十七大 2007.1 北京
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八大2012.11.8北京
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推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贵州省省情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
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2009年常住总人口为3900万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内陆省份。
近年,贵州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93.97
亿元人民币,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
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贵州逐步实
现了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第二三产业带动逐步的改变,形成了以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
依托,高端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以旅游业、科技服务业、批发和
零售业、电信产业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99.86亿元,增长29.0%。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
设投资增长25.5%,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4.8%。
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经营地统计,城
镇消费品零售额1206.82亿元,增长19.0%;住宿业11.68亿元,增长16.6%;餐
饮业141.50亿元,增长15.2%。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进口总额12.19亿美元,增长28.5%;出口总额19.19亿美元增长
41.3%。
全年新投外商投资企业37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24亿美元,增长97.2%;对
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增长60%。
四、贵阳市市情
贵阳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
服务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
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别名“林城”、“筑城”。
贵阳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全市辖六区一市三县,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为396.79万人。
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2.6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68.98亿元。
贵阳市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每年财政
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支出都占50%以上,“贵阳避暑季”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凸显,
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化格局渐显。
三次产业结构为5.5:44.6:49.9,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连续三年高于第二产业,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 07′至107°17 ′,北纬26°11′至26°55′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贵阳凉爽的气候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
2007年8月,中国气象学专家组向贵阳颁发了“中国避暑之都”匾额。
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形成了峰林、溶沟、峡谷、溶洞为一体的绚丽景象,是名符其实的公园城市,从花溪、天河潭、南江峡谷
到息烽温泉,到处是景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森林覆盖率达41.78%,已经形成“森林围城、森林绿城、森林护城、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大格局。
2004年,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中国首个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的高覆盖率使贵阳市空气含氧量充沛,空气质量
优良率在95%以上,总长达374公里,总面积达228.51万亩的一环林带和二环林带,就像环绕在贵阳周边的两条绿色项链;而城市周边的几个森林公园和正在
建设中的林带主题公园,就像点缀在项链上的珍珠,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
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到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
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铝土、磷、煤等50多种。
其中铝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开阳磷矿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清镇煤炭储
量大。
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51个民族,这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
大家庭,长期以来,贵阳市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多民族生态文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百
花齐放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2007年底,贵阳市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了贵阳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
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为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纳入法制化轨道,贵阳制定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这是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贵阳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和检测办法,从生态经济、生
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6个方面来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成效。
贵阳市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保护“两湖一库”,实施“畅通工程”、打击“两抢一盗”,纵深推进“三创一办”,件件关乎群众生活,与此同时,贵阳通过实施“绿色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四大工程来美化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风貌得以充分体现。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总抓手下,贵阳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护青
山绿水,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着力完善法规制度,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创新体制机制去的明显效果。
2009年6月,国家环保部将贵阳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