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谈幼儿自卑的成因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自卑的成因与对策
【内容摘要】:自卑是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也就是一种人格缺陷。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一个人的自卑往往起源于幼儿时期,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将自卑心理扼杀在萌芽时期,有效的帮助自卑的幼儿找出自卑的成因,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教育中多运用赏识教育;公平地对待幼儿,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并且给予正确的评价;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能力,获得成功感。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关键词】:幼儿自卑成因对策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幼儿自卑,是指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自卑心理在幼儿中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所以幼儿的自卑心理应当引起教师和父母的足够注意,应当及时地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本人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教师,下面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一、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幼儿时代。无疑,自卑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幼儿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幼儿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为了更好的判断一名幼儿是否具有自卑心理,下面我先谈一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幼儿的自卑心理大致有以
下几种表现;
(一)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体活动中说话,甚至平时也轻声细语,不敢大声说话。
(二) 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幼儿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三)没有主见,猜疑心重。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许多事情不敢自己做决定,回答问题思前想后,犹柔寡断,要么不吭声,要么轻轻地回答“不知道”。自卑幼儿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四)不愿与别人交往。一般来说,正常幼儿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是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主动地提出问题。
(五)不敢在公开场合做事。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在公开场合做任何事情,都往后缩、而不是往前冲。显得拘束和谨小慎微。如当教师让这种幼儿带头做游戏时,他们就面露难色,没有别的幼儿那种自告奋勇的精神,有的马上说“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个别的还会哭起来。
二、幼儿自卑心理的成因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心理存在。很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出现都与自卑心理处理不当有关。自卑心理在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他们以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发现造成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和教师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或
个别老师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自卑感又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当自卑感如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心灵,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二)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有些家长或教师的期望很高。即使父母或教师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还有一些孩子如果不能达到父母或教师的期望,则打骂者有之,逼迫者有之。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父母或教师对孩子的期望是越高越好,当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或教师预定的目标时,并体验着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时,孩子还能自信么?
(三)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有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家长与教师做什么事”时,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一些家长与教师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学习的马达。实际上,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另一种是纵向比较,这一次比前几次考得差了,这学期不如上学期了,一些家长和教师又批评了:“你看,以前你都不错的,现在怎么退步了,真是让人生气!”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为什么现在不如以前好,也许现在的课程进度加大了,难度增加了,也许到了新环境不太适应,也许因某事出现波动等等。所以,我们家长和教师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批评。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对策
自卑往往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而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