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教师征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教师征文
读《高效课堂》有感
单位:**县**中心学校
姓名:李**
电话:*****09627
读《高效课堂》有感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培训中接触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利用寒假我认真的拜读了此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
在书中苏先生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人的诠释。
读后深受启发。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
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
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
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
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
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
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
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教学的协调、和谐,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提出高效课堂主要是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
回头看看我们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
曾经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物主义”。
“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综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
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能谈得上高效吗?显然,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的磨练,造就了自信的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进一步练好教学的基本功,学会反思和创新,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阅读如此美好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思想者、文学家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辉煌的巨著。
每一个篇章都透露出生命的灵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是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能够升华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睿智,提升生命的内涵,最终成就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书籍是一味良药,可以治愈我们的心伤,于是,从阅读中,我学会了宽容。
记得那一次,有个朋友在背后说我坏话,污蔑我的清誉,被我当场看到,当时真气得要命,恨不得痛打他一顿,但是,我想到了书中的一句话“宽容是金”。
于是,我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他一笑:“以后子虚乌有的事不要再说了,把这事忘了吧,以后我们还是朋友。
”在那以后,我和他成了好朋友,是宽容让我赢得了一个朋友,是书籍告诉我怎样对待朋友。
冰心曾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是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为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
而我要说,不是每一个酷爱阅读的人都能成为学者,但不阅读的人一定不能成才。
在书中,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在于奋斗,奋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微笑的人生是痛苦的,没有光明的人生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的人生是可怕的,而没有奋斗的人生是悲惨的。
在书中,我明白了如何去
奋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奋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是奋斗;在生活中勇于面对也是奋斗。
阅读如丝丝春雨,能融化顽固的冰层,敲响沉睡的爱心;阅读是萧萧秋风,吹散自卑的阴云;阅读是缕缕阳光,照亮黑暗的心灵,让生命重换光彩。
朋友,阅读吧!它让我们更自信,成熟,让人生更美好,未来更辉煌。
从阅读中,我看见了朱自清《匆匆》里,那掩面叹息,感叹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看见《背影》中“父亲”那坚实的臂膀和对“儿子”那种浓浓的关爱。
看到了保尔·柯察金那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还看到了老舍笔下那悲惨心酸的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领略了杜甫《春望》中那“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品味了李清照“人比黄花还瘦的哀思。
在《朝花夕拾》中体会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趣事,阅读让我拉近了这个世界的距离,让我感觉世界好像缩小了许多,每天我都要在书堆里畅游一番“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阅读,像磁石般吸引着我,在我面前展现真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让我越陷愈深。
在阅读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它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带走我心灵的污秽。
阅读像是一位老师,在师生关系中我们是平等的,这里没有斥骂,没有呵责。
有的只是丰收的喜悦,阅读就是我的一片乐土,将这片乐土上埋下种子,等着智慧的发芽。
我阅读喜欢慢慢的咀嚼,将其中的韵味咀嚼,然后在慢慢吸收养分。
当我看到张海迪失去双腿时我会感到同情,当我看到《红楼梦》林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是,我会感到他的热情,故事中的每个人都牵动着我的心。
花飞花落,有人将其当作飘逸的仙境,有人伤感忧郁哭成泪人。
乐者眼里,缤纷飘扬的花充满人生的自由和芳香:悲者心中,香消魂散的花映照人生的脆弱和无奈。
阅读亦如此,不同的眼光和心境往往解读出不一样的风景。
喜悦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悦读!为何不让悦读充满我们的生活?
古人云:耳读书则聪;目读书则明;饥读书则饱;困读书则醒。
书如春风,书如甘露,书是人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阅读不是消磨时光,更不是浏览。
阅读让我们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与心灵的愉悦,人生的启迪,感受到一种触动心灵的思想与情感的体验。
阅读充满着喜怒和哀乐,似翱翔的大雁俯瞰着苍茫的大地,秀丽山水尽收眼底。
字字句句串联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篇篇经典演绎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我喜欢在飘着雨的夜晚,捧书坐在温和明亮的灯光下,陶醉在书香的氛围中;我喜欢在酷夏的夜晚,捧一本书坐在窗前,与那可颗颗繁星融为一体。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让那美好的悦读充满你与我的生活。
此刻,你是否早已悄然领悟,原来悦读也可以如此美好!让我们彼此畅想这美好的书的世界。
生活因读书而变得更美
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如画画、练毛笔、上网……但是每天我都会抽出些时间去读书,渐渐的书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书使我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书使我知识更加丰富。
不管是朋友们的欢笑声,还是那喧哗的遭杂声,都不能打扰我。
在我的书架上,堆着看不完的书。
童话书,把我带到令人神往的仙境;科技书,在我面前展现出四个现代化的雄伟蓝图;智力测验,使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战斗故事,把我带到枪林弹雨的沙场;小实验,又使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看过《皇帝内经》,《红楼梦》,《三国演义》,《神秘岛》……多少本书啊!
记不起在哪里看到过一篇写德国人读书的文章,文章称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
在这里人们无聊得只能读书。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现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阅读已渐渐成为与众不同的德国习惯,也因为读书德国才变得民富国强。
由此联想到德国的现任总理默克尔,据说她年轻时就喜欢读书,曾获得过物理学博士学位。
“年轻时生活十分简朴,衣着的色彩总是很浅淡”。
酷爱读书造就了她沉稳的执政风格和敏锐的政治头脑,她的品质、涵养乃至于坚持与自信皆来自于书中。
自己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后才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
他们懂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一个教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仅靠师范院校里学的那点东西显然是不够的。
教师只有读一辈子书才能教一辈子书,否则你只能被学生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
教师教不
了学生怎样做官、如何发财,但一定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事。
老师或许清贫,但一定不能失去清高;老师或许囊中羞涩,但一定不能脑袋空空。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好当。
一册教案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要想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根,教师必须有份量。
教师的轻与重,只能通过读书来衡量。
不读书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先生不是比别人早生一天而是比别人领先一步。
书山路长、学海无涯,教师理应多读博学、引领后生。
巍巍教坛不是人人都能站,莘莘学子不是人人都能教。
为师一日、万世师表。
教师不读书谁人还能读?
现在的学校越来越漂亮了。
图书馆、阅览室倒是不缺,只是少了读书的人。
风声雨声仍旧在,只是缺少读书声。
我承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冲击确实不小,教师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其他人可以狂躁不安,教师断然不能盲目随从。
既然选择了教书这个行业就意味着与众不同、就意味着默默无闻。
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的“马路消息”,虽然在微信圈里也能看到一些好的文章,但毕竟是有限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家庭、每所学校都应该为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我看来,每一个家中都应该有一个书房、一个书架,让书香之气充满孩子的成长历程。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一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的房子里生活。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疯长的时代。
传输知识和信息的
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便捷。
人们有了手机和电脑,有了自己的微信圈子和上网空间。
电子化的阅读方式如潮水般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人已经不由自主地陷入到这种无奈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甚至连那些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园丁们也不能幸免。
我实在不敢肯定通过电子化的阅读方式到底能够读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有些人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有些人怨天尤人、讥讽时弊,有些人悲愤不平、无病呻吟。
一夜之间有多少人仿佛成了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评论家。
人人都在玩微信,处处能闻鸟叫声。
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东西悄无声息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绑架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甚至支配着我们。
我承认在现代化的电子世界里也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毕竟都是有限的、也是肤浅的。
真正的阅读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书本,拿起来有重量,读起来有味道。
别的人读不读书我不敢妄自菲薄,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理应多读书。
其他人不读书耽误的是一个人,教师不读书耽误的却是一批人、一代人。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教书育人。
登高才能望远,博学才会多思。
教师的责任大于天,教师的担当重于山。
时代的进步是会发展的,要求教师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要多读书,多一些知识的储备,才能满足现在这群小家伙的需要。
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够游刃有余,我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时刻不断的积累能量。
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书,丰富了我阅历,书,陶冶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业务素质,书,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书海泛舟美好生活
德国哲学家海德曾经说过: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可能有收获。
读书也是如此,若在“阳春三月”之时不去认真读书,“冰凉夏日”时不去品味与体会,何来“秋高气爽”时的智慧与知识。
读书,我们能与伟大的心灵去产生碰撞,糅合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感人肺腑的故事,自然你就能被书香深深地吸引住了。
读书就像是一位心理医生,与你谈心,解开你心中的那把锁,使你性格阳光。
“如果用珠宝来欺骗自己,那不如用书籍来充实自己”这是老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我把巴黎铁塔,童话王国,空中花园等合在一起,你信吗?——对,这就是书籍。
读书,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一次偶尔机会读到全国著名的农民工作者何真宗的《温暖的城市》这首诗,作者形象地选择了底层打工者的不同生活侧面,用沉痛的文字申诉他们最卑微的心声。
他的笔,他的文,渗透出农民工的酸苦;他的情,他的成长和农民工心心相印;他是亿万农民工中拼搏、努力、脱颖而出的骄子。
他来自民工服务于农民工,用情抒写农民工们战天斗地的动人故事,用心感受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艰辛万苦。
和农民工一起摸爬滾打的何真宗,他写出的文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看他的诗,我眼睛湿润了,在他打工的日子里,开始用一种豁达和宽容对待苦难和艰辛,在简陋的工棚里、在铁架床上……何真宗选择了用笔书写自己的苦难与奋斗、执著和热爱,让心中的梦
想在异乡的土地延伸……诗集《温暖的城市》像一位妙龄少女,总是以她特有的清新和淳朴牵引着我的视线,感动着我的灵魂!实话实说,该诗集给我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我在未读之前的想象;或者说这种惊喜在我读书完之后就已经植于我思想和灵魂的深处。
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是要有精神的,更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精神,感恩的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藏在内心的温暖。
在诗人何真宗眼里,万事万物都具有灵性,即使是那些冷漠、坚硬、冰冷的记忆在他心里都具有诗意!
读书,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业务素质。
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教师应拥有整个的汪洋大海。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要求教师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要多读书,多一些知识的储备,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我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时刻不断的积累能量。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记录了闫学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念的信仰、希冀、思索、追问、寻求……读后让人不禁沉思。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老师?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其中有这样两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
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这就是教育最高境界。
是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要让这些人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不是靠“灌”,而应该靠“引”。
教师如能做到触及学生的心灵和理智,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这样的教师才叫做真正的优秀的教师。
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山里教师与做官无缘,坐一回小车也是稀罕,他把理想翻弄成破残的教案,喝墨水,空穷酸。
当别人在洋楼里潇洒,他却在油灯下熬战,飞走了的有了高官厚禄,没逃的却在低矮的屋檐下蜗旋。
辞职的已是腰缠万贯,留下的却在筹划着柴米油盐……”读后,我感动的几乎热泪盈眶,被山里教师的那种淡泊名利和安平乐道的精神所深深的折服,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汗颜。
从那时起,我深深懂得了:当好教师就要淡泊名利。
具有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对这一行负起责来,就要有淡泊名利的思想。
也是从那时起,我更加热爱教育这一职业,感到自己拥有了超然脱俗的情怀。
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对工作充满了激情。
读书,磨练了我的性格。
宽容是一种“美德”“用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宽人律己换位思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知何时,这样的词句分类充斥了我整个的心灵。
渐渐地形成了我乐观的生活态度。
对待朋友时让我能够容忍朋友的过错,包容的心态让我拥有
了更多的朋友。
读书让我懂得应该耐心地倾听朋友的心声,真诚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读书锻炼了我的耐性,让我懂得了真诚。
而这些,应该是最起码的交友之道吧!
书中,它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的人物。
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美丽而悲怜的灰姑娘找回她的水晶鞋。
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朴实善良的小女孩买走她的火柴。
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楚楚动人的美人鱼抹去她的眼泪。
书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寄托,更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
书本像一股清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莘莘学子,让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夜晚,我闻着香熏灯散发的香气,看着窗外的星火阑珊,听着古运河浪花拍岸的声音,看看书,写写文章,深深感受到读书让我生活更美好: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无穷,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不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书,丰富了我阅历;书,陶冶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业务素质;书,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能读书,何其乐乎?
读书吧,开启智慧的大门;读书吧,打开心灵之窗;读书吧,改造灰暗的思想;读书吧,让生活更美好!
一脉书香伴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丰富学生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一直为各个学校所重视,很多学校和老师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实效不容乐观:校园读书气氛淡薄,学生阅读缺乏科学指导,学生未形成读书习惯,造成视野狭窄,人文素养偏低,缺少创造精彩人生的原动力。
近两年来我校以构建书香校园为目标,,努力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味,在师生中开展阅读行动,使师生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
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让“书香“成为滋养教师心灵、养育教师精神的丰盛大餐,让“书香”成为融入学生灵魂、营养学生一生的精神食粮。
围绕书香文化建设,将教风学风确立为“让读书成为习惯”,从而让书香文化成为凝聚师生心志的精神力量,让书香文化成为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灵魂之师。
一、让书香滋养心灵
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让“书香“成为滋养教师心灵、养育教师精神的丰盛大餐,让“书香”成为融入学生灵魂、营养学生一生的精神食粮。
围绕书香文化建设,将学风确立为“让读书成为习惯”,从而让书香文化成为凝聚师生心志的精神力量,让书香文化成为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灵魂之师。
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发挥图书的效能,让学生互通有无,交换浏览,学校组织了3~6年级图书义捐会的活动,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图书标号价钱带到学校,每个班有秩序、有规划的在操场的进行义捐,这一活动的举办,既使好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学生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