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时节
顺应时节,是指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
动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这要求春季宜疏肝凉宣,夏季宜泻心补气,
长夏宜健脾燥湿,秋季宜润肺温补,冬季宜温肾填精。明·高濂《遵生八笺》汇
集历代养生理论,设“四时调摄笺”专论顺时养生,并在四时总论之后,分论了
十二个月养生的“事宜”、“事忌”、“修养法”、“导引坐功图”等,使四季
逐月养生程式化。
另外,《内经》还提出“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一日之中,早晨、中午、
傍晚、入夜,人体阳气如四季春夏秋冬,有生发、旺盛、收敛、内藏等变化特点,
故养生也要顺应昼夜阴阳消长规律,安排起居,摄养精神,锻炼身体,调节饮食
等。特别是气功锻炼,更应重视时间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功法,或
同一功法的不同阶段,在特定的时间练功,可助神经内
分泌及免疫功能趋于最佳
状态,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
二、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技术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
康。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情绪调节,将其视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淮南子》即言:“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
欲,养性之末也。”
首先,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备。”认
为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而静养之要,重在节欲,即要求人们做到对一切声名物
欲应有所节制,达到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医学入门·保
养说》说:“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也。”如果过分地
贪求种种声名物欲,所欲不遂就会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恼怒等不良情
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只有少私寡欲,心静神藏,才可
使脏腑气血和调,气机调畅,抗病力强,有利于延年益寿。《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
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太上老君养生诀》则提出:“且夫善摄生
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
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究其实质,都在于
降低人的需要,以减少人的需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然,中医养生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灵枢·师传》已认识到:“百姓人
民,皆欲顺其志也。”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
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情舒畅,怡然喜悦。清静养神还可采用凝神敛思的方法,
使心神专注于一点,排除杂念,消除烦恼,保持神思清静,并使人体生理功能处
于最佳状态。《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
每日烦恼不安,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其次,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可采用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注意力转
移到自己感到自信和愉快的事情上去。《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说:“情志之郁,
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可借助音乐、歌舞、琴棋、书
画、花鸟、垂钓、游览观光、运动锻炼等方法以转移情志,陶冶性情。对此,《理
瀹骈文》强调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其
次,可采用分解的方法,把一个个具体的烦恼分解开,一一予以解决,不要把不
同的烦恼联系起来,把现在的烦恼与过去的烦恼联系起来,更不要和想象中未来
的烦恼联系起来,或把一个烦恼看作另一个烦恼的原因或结果。另外,对于刺激
和烦恼要做到不记忆、不思考、不联想,以尽可能地弱化烦恼。
再次,节制情绪以防过极。《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
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调摄精神,就要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
以维护心理平衡。节制情绪,主要在于戒怒。《老老恒言·戒怒》指出:“人借
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
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制怒之法,古人记述较多,贵在“忍”和“忘”。《古
今医统·杂著类》载“和气汤”,专治一切怒气、怨气,其书言:“先用一个忍
字,后用一个忘字,右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
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说明欲怒之时,先闭口不语,使情绪平缓,此时
冷静考虑,以理性克制感情上的冲动,怒气可迅速得以控制;然后以乐观大度的
态度泰然处之,忘却烦恼。换言之,要学会忍耐和宽容,忍耐和宽容可以给人们
一个重新思索生活的机会。另外,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
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尽可能排除情绪和欲望的干扰,以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
分析发生的原因,冷静地审察情势和处理问题,从而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最后,化解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产生后,应及时采用各种方法化解不良情
绪,以免引发疾病。常用的方法有体谅、解脱、升华、抵消、利用、合理宣泄等。
体谅,即要换位思考,不要对别人要求过高,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解脱是要善于
看到不幸中的万幸。升华,是把强烈的情绪冲动引导到积极有益的方向上去,使
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如孔子厄而著《春秋》、太史公腐而《史记》出。
抵消,即中医学中的以情胜情法,是当某一刺激引起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取
某一行动,寻求另外一种刺激,用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如张子和所说:“以
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恐
惧死亡之言怖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
之。”利用,即我们常说的“坏事变好事”,如生病住院时,可利用此无人打扰
的安静时机看书、思考问题。合理宣泄,是指把郁积于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
当的方式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如悲痛时的哭泣、郁闷时的狂喊、忧
愁时的向友人倾诉等等。
三、起居有序
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符合卫生要求,有
序有度。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
和之常制。”
首先,起居有常。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乃至一日之
内,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变化,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无时不受这种变化规
律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人体自身阴阳变化的规律。因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必须
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