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高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复习 (一)重点、难点突破 1.水的组成 由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等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水的电解实验: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知该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知,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构成水的粒子是水分子H2O,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①水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液体;4℃时密度最大,为 1g/cm3;一个大气压下,沸点100℃,熔点(结冰点)0℃。 ②水的化学性质:通电后水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 2. 自然界中的水: 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 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自来水厂的净水步骤是:沉淀、吸附、过滤、消毒。 (1)沉淀:在实际净水的沉降过程中,常常加入一类叫做“絮凝剂”的物质,例如“明矾”,其作用是促进不溶物沉淀。 (2)吸附:加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可以除掉污水的异味和颜色。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的过程。 (3)过滤: 实验所需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所需用品:滤纸。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用水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两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要紧靠玻璃棒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要轻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下面烧杯的内壁。 (4)消毒:自来水厂消毒剂有:氯气、一氧化二氯等。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3.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向水中加肥皂水并振荡,泡沫很少并且有浮渣的水是硬水,有丰富泡沫的水是软水。 软化水的方法:蒸馏和煮沸。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家庭常用煮沸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地球的总储水量大,但淡水很少,人类可利用淡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1%。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增大,工业、农业及生活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的危机。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措施:工业上,通过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先对污水进行处理再排放;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5.分子与原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H2O, O2, N2, CO2蔗糖,酒精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Fe,Cu,Hg等金属物质,He,Ne,Ar等稀有气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附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 走进化学世界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54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1武汉)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冰雪融化 C. 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2011鄂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2011苏州)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 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2011巢湖)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5.(2011桂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 项 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 铜 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 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 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 产 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 经 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 拌 溶液温度下 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 都 能使溶液温度下 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 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 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6.(2011烟台)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7.(2011宜昌)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8.(创新题)新华社2011年7月15日电,我国蓬莱 19-3 油田发生漏 油事故以来,漏油量约为1,500桶,已持续了几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分子与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课时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3)情感目标: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2)难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教具准备:烧杯、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水槽、量筒、高锰酸钾、、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 多年才能数完咧。 [板书]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一定的)。 【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实验一:实验二: 按照上述图示进行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2:实验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结:因为浓氨水易挥发出氨分子,且氨分子运动 到烧杯A中生成氨水,使A中的酚酞变红,而B中 无氨分子进入,所以无变化。 [板书]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思考问题3]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 关?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 断运动的? 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实验 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 现象一: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1:氨水能使无色酚 酞变红。 现象二:烧杯A中的酚酞 变红,而烧杯B中的酚酞无 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 的客观真实性。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 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举例说明。 采用逐步引 导,自主探究 的方法将学习 推向深入,使 “分子不断运 动”的抽象、 枯燥知识化为 生动形象的画 面,使深奥的 知识变得浅显 而易于理解。 【探究活动二】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演示] 用两只量筒各取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 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 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 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 面比糖未溶解前的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 子的知识解释吗? [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 呢? [实验探究]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结论] 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 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 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 些实际运用?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 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但并不是所 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水例外。 观察实验现象:混合后体积 小于100mL。说明了分子之 间有间隔。 分组实验 通过实验发现:液态物质, 较难压缩,气态物质,比较 容易被压缩。原因是气态物 质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物 质液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 比较小。 学生举例说明。 把所学知识迁 移运用解释一 些相关的现象 和问题,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 力。 引导学生通过 实验与观察、 思考与讨论自 主探究式的学 习,在掌握知 识的同时,提 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探究能 力。 归纳小结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构成物质的分子 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让学生学会归 纳和总结。 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A. He B. P C. Si D. Al 3.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4.将用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间隔增大 D.体积增大 5.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6.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金 C.氢气 D.金刚石 7.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9.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水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2.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8-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3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3.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4.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7.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 A.X>y>Z B.X>Z>y, C.Z>y >X D.Z>X>y, 8.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u、Ag、 Al、 C.Mg、Fe、Cu D.Pt、Pb、Na 9.取铁与另一种金属的合金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氢气0.2克,则该合金中的另一种金属是() A. Ag、Al B. Au、Cu C. Al、Mg D. Zn、Al 10.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在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铁和锌,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偏向产生氢气多的 D、偏向产生氢气少的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1.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 ....填空: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2)“雪碧”中的一种酸__ 。 (3)“枝江大曲”中的主要成份酒精_________ 。 (4) 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__ __________。 12.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废硫酸和硫酸铜,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在废水处理池中投入过量的废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是,将滤液蒸发后得到的固体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13.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反应 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 处: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10.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l + H2SO4 ==== AlSO4 + H2↑ 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 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 D. 2Al + H2SO4 ==== Al2SO4 + H2↑ 11.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1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服在太阳地下比较易晾干?打会闻到浓浓的酒香味?你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吗?问题思考: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演示实验:在水中加入酒精和品红溶液的混合液,观察刻度变化 液面刻度会慢慢变小,为什么?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

发生分裂,只是分子间的间距发生了变化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有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双氧水、气体等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一个水分子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 一个双氧水分子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三、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分裂,只是分子间的间距发生了变化 4、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相同分子够成的物质叫纯净物。氧气 混合物:有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1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 不正确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3. 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 导致核蒸汽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 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 4.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T燥沾卸的大烧杯 起始时-段时间后 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5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A ?质子和电子 B ?质子和中子 C ?分子和原子D.电子和中子 6.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 mg,这 里标明的碘是指()。 A.碘单质 B .碘原子C.碘元素 D .碘离子 7. 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三者质量几乎相等 D.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共72分)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①水;② 二氧化碳;③氧气;④汞;⑤铁;⑥氯化钠。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原子构 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 9.下图所示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空白。 (1)A物质属于(填“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 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空白。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10.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 (1)x的值为_________ C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 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 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学期单元达标检测题(九)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命题人: 数:100分时间:45分钟 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1 Mg:24 Cu:64 Ag:108 Zn:65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 D.生铁 2、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弹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 A ZnCl2 B MgSO4 C FeCl2 D Fe 2(SO4)3 4.下列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呈暗红色 C.铁丝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5、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6、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7.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 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8.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 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 入AgNO3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9、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 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 针指向的变化是()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 10、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 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二、填空简答题(32分) 11.(7分)金属冶炼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用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料中焦炭的作用___ ___ _。(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通常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其目的是。 12、(14分)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金属片已打磨): 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 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又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 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实验序号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a 锌粉和铁粉分别与5%的盐酸反应锌粉产生气体快 b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的盐酸反应铁粉产生气体快 c 铁片分别与5%的盐酸和15%的盐酸反应15%的盐酸产生气体快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