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与国内前沿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

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

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热点之一:产业融合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地理现象和旅游地域系统的学科。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中国旅游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地理学的人文向社会、政策向应用转变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从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向社会科学转变,更加注重考察旅游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以及旅游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此外,研究重点也逐渐转向应用,关注旅游地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随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与旅游地理学进行融合,如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多元化研究的深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旅游类型、旅游市场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研究的深化。

多元化研究可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支持。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旅游业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旅游地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也需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从人文向社会、政策向应用转变,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多元化研究的深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

这些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探究进展与展望一、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进步旅游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旅游地理学主要关注旅游与景观之间的干系,强调旅游景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后来,随着人们对旅游探究的需求不息增加,旅游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形成了多元的探究视角。

二、探究方法与主要探究领域在探究方法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接受定量探究和定性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探究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探究旅游现象的发生和分布规律;而定性探究则通过实地调研和个案探究,深度理解旅游景点的特征和旅游者行为的动因。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探究领域包括旅游资源与景观探究、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与经济干系探究、旅游与社会文化干系探究等。

起首,旅游资源与景观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景点的分布规律、景观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

通过对旅游资源和景观特征的深度探究,可以为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旅游规划与管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探究领域。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目标地的开发规划、旅游区域的管理与运营等问题。

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策略,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进步。

再次,旅游与经济干系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重要方向。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探究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消费的影响,可以为旅游目标地的经济进步提供参考。

最后,旅游与社会文化干系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

这方面的探究主要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通过探究旅游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干系,可以增进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协调进步。

三、将来的探究方向和挑战展望将来,旅游地理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不息进步和变革,旅游地理学将需要进一步深度探究新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如城市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

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合作,为旅游地理学提供更全面、深度的探究视角。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1、二战之前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 3、60年代中至80年代初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5、进入21世纪之后
1、二战之前
背景:包价旅游出现,参与旅游人数增多,距离 也越来越长。
地理学者在旅游研究中的工作:撰写导游材料、 旅行指南,小尺度的旅游土地利用研究。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 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 种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 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于 近代时期(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包租火车 在英国开展团体旅游活动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
一门科学要走向成熟,必须走向“范式”,也就是要 具备两个条件:
1)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 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
2)这种成就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 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充足 的现实问题和材料来源,学者们在继续应用 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 研究的总结。
随着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足 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有其 独特的角度,以空间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区别和见长 于其他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K.McMurry)发表了 “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 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空间格局到旅游地域差异的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综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其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的分布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关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分类方法和评价指标。

例如,利用GIS技术、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研究者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各地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特点。

在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研究者不仅关注旅游景区内部的规划与建设,还研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益等问题。

在景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先规划、后开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实践,总结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景区开发与管理经验。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景区的案例分析,研究者总结出了不同地域类型景区的开发模式与管理策略,为景区开发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旅游空间格局是旅游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研究者对旅游空间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旅游流量的空间分布、不同地域类型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旅游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等。

通过对旅游空间格局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支持。

此外,旅游地理学还关注旅游地域差异的研究。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旅游区的差异。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旅游区域差异,揭示了旅游地域差异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研究者发现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旅游区域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应用领域

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应用领域

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应用领域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对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进行观察、研究和理解的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理研究与应用中的前沿地位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可以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其非接触式的特点使其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为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和城市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也使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更加便捷和精准。

GIS可以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对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可视化呈现,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

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地球系统科学是近年来地理学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地球系统科学通过综合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揭示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和规律。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领域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测,可以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与城市规划的应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城市空间资源,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规划的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支撑。

四、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人文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地理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

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446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李庆东 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摘要: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多门学科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成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并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对于旅游地理学来说,它巧妙地综合了旅游主体、旅游对象、旅游媒介等三方面的要素,从而来对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446-0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它更多地与时代性、文化性、地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来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也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综述1.对于旅游行为及旅游需求的研究对于旅游活动来说,旅游者是一切旅游行为的核心和主体,一切的旅游活动设计、路线探索、文化资源整合都要以旅游者的爱好、需求等要素为核心来进行。

从根本上说,也正是因为旅游者的内在需求,才从根本上实现了对于旅游地理学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到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旅游动机、旅游决策、个体的空间行为等要素来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不断地明确旅游者的内在需求与旅游地理设计的统一性,以此来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的开发实现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的开发是旅游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核心途径,是促进整个旅游产业链得以完善的根本所在。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注重研究内容的拓宽


2、实用价值和理性回归
3、跨学科、跨地区合作研究 4、研究方法更新
过去的合作研究较少, 客观上降低了研究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 及学科的社会影响。跨 地区,跨学科性的合作 研究应运而生。
重自然科 呈下降趋 方法和 重视应用 也认识到 法开始逐
6/7/2014
展望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呈现四大趋势
1.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基本概念的研究 和应用受到高度重视。 2.研究内容将更加丰富多样。 3.定量研究应用越来越广。 4.学科研究更注重思路的理性化
6/7/2014
近十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领域主要覆盖旅游发展中 力关系、权利增权、产权 中国旅游地理学岁起步较晚,虽与国际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 游发展、旅游与社会经济 是发展迅速。近10年来更是有寻龙猛虎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在 从在研究方法上, 互影响等 近十年来,有不同于过去、顺应时代潮流又有自己特色的主体发 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 展。 和定性相结合。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理学的需求 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理性回归与旅游地理学的未来
6/7/2014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
1、研究现状和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创 新四个阶段。目前,中国旅游地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研究 领域涵盖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旅游市场、旅游影响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方面。
2、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 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GIS技术、数学模 型等定性及定量研究方法。
结论
本次演示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 势。通过研究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团队,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技术方面 进行拓展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重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 性,加强实践应用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整体水平。
同时,中国旅游地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 背景下保持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如何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国 旅游地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3、创新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国旅游地理学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首 先,需要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汲取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和 深度;其次,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注重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提 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国旅游地理 学的国际化发展,汲取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和方法,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国际影 响力。
2、研究趋势和挑战
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趋势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探讨 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拓展 和深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更多的交叉学科和前沿问题;三是加强研 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旅游业发展中的 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研究如何实现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浅谈近十年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浅谈近十年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浅谈近十年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产业,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地理学教育和研究的兴旺发达。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而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从研究对象上看,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也不再像发展初期仅限在小尺度的空间研究,而是扩展到与旅游相关的一切环境因素。

然而,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国内外的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也不相同。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旅游地理学取得了快速地发展。

霍尔等从空间性的解释,旅游规划与地方,开发极其不协调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外旅游地理学的近十年的发展脉络。

(1)旅游地理学者在解释旅游的空间性和游客流动行为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旅游地理学的“流动转向”包括了对散居和迁移的研究。

在当代全球化,跨民族和流动性的背景下,意识到旅游和迁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旅游地理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最大成就。

此外,研究者将其对旅游模式和旅游流的关注扩展为对整个国家旅游系统复杂性的揭示。

(2)旅游规划成为地理学者在研究旅游中的最应用性工作。

近年来不仅有一些优秀的规划教材出版,而且旅游规划也因受到城市和区域规划,商业规划的理论发展的启发而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作为地理研究的关注之一,城市旅游从最初的经济重构和转变,特殊旅游产品扩展到重视少数民族和遗产区域,门户功能,旅游在内城或滨水区的城市更新等方面。

同时,近十年来,旅游和郊区的关系,郊野的第二居所等逐渐成为地理学者的兴趣点。

很多欧洲地理学者尤以北欧地理学者在研究旅游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成果最为突出。

(3)国外地理学者多年的兴趣也转向开发研究,尤其是旅游与贫困关系的探索。

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外旅游胜地探索

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外旅游胜地探索

《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外旅游胜地探索》墨卷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气候条件等因素,探索各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通过旅游地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国内外旅游胜地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在全球旅游产业中的地位。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维度分析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揭示其在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国内著名旅游胜地的地理特征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不同区域的旅游胜地展现出独特的地理特征。

一是桂林山水。

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于世,漓江两岸的山峦、水流和洞穴形成了典型的自然奇观。

这里的石灰岩山体经过长期的侵蚀与溶解,形成了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代表。

二是西藏拉萨。

拉萨坐落于青藏高原,这里以其高海拔和独特的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拉萨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特殊的气候条件和文化景观,雄伟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大昭寺等历史遗迹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展现了浓郁的宗教氛围和地域特色。

三是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其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四绝”著称。

黄山的花岗岩山体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运动,塑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岳景观。

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常年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二、国外著名旅游胜地的空间分布与中国丰富的地理景观类似,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同样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底蕴。

一是法国巴黎。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都,巴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遗产闻名。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标志性建筑构成了巴黎独特的城市景观。

而巴黎的地理位置则使其成为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枢纽。

二是美国大峡谷。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是地质学奇迹,长达277英里的峡谷展现了地球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

大峡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河的长期侵蚀密切相关,它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状况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状况

95+128. [12]郭来喜,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及展望[J]. 地理研究,1990,01:78-87. [13]王兴中. 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及展望[J]. 人文地理,1996,S1:72-79. [14]高阳,郝革宗. 中国旅游地理学1998至2004的进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04:71-77.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
目录
1.发展阶段 2.研究领域分析 3.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4.核心期刊载文状况 5.趋势及展望 6.参考文献
1.发展阶段
20C30D 70D末80D初 80D中期90D初
90D后期
起步时 期
系统研究 时期
发展时期
旺盛时期
2.研究领域分析
综述 研究
旅游地 研究
旅游景 观研究
旅游地理学
旅游环境及 生态旅游研

旅游资 源及开 发研究
理论及 方法研

旅游者行 为及市场
研究
3.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4.核心期刊载文状况
载文数量时间分布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
载文作者地域分布 作者单位统计
研究内容比较
研究方法比较
1980-2001文献时间分布情况
5.趋势及展望
论文数居前4位机构分布
研究方法
统计方法、 数量[1]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陈钢华,李鹏.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 展,2011,12:1506-1512. [2]林清清,朱竑,陶伟. 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J]. 地理学 报,2014,08:1159-1176. [3]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徐虹. 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及内容分析[J]. 旅游学刊,2014,09:110-119. [4]黄震方,黄睿. 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及学术创新[J]. 地理研 究,2015,01:15-26. [5]保继刚. 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 顾[J]. 地理学报,2009,10:1184-1192. [6]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及反思[J]. 旅游学刊,2010,10:13-17. [7]保继刚,张骁鸣.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及反思[J]. 地理学报,2004,S1:132-

旅游地理学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旅游地理学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旅游地理学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2011221108110006蒋鸣摘要: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

近10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

展望未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国外中国发展趋势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产业,也是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002年,全球仅跨国旅游人数就达7.15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4636亿美元;其中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80.26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203.85亿美元,均居世界第5位。

2004年,中国旅游业更一举走出2003年“非典”影响的阴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4176.14万人次和257.3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也成为一种时尚。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为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摘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缺失的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分析了现有研究问题缺失的表现,并探讨了缺失的研究方向和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和提高研究方法学水平。

结合之前的分析,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强调了深入挖掘地理环境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现状、反思、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有研究问题缺失表现、缺失的研究方向、缺失原因分析、可行的改进措施、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现状、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失。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点开发利用、旅游管理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缺乏针对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讨。

对于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地域差异、空间关系和区域发展规律等问题还未得到充分关注和研究。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制约了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对于引导未来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有研究问题缺失的表现、缺失的研究方向、缺失原因分析、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体验。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推动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流提供重要支持,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最新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教案资料

最新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教案资料

最新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教案资料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摘要:旅游地理学是出于⾃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地理学科。

旅游地理学经过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已初步奠定⾃⼰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均有着不同程度和⽅向的发展研究。

研究主题拓宽,内容多样化,从过去的局部转向全局性的⼀系列卓有特⾊的研究⽅向;学科研究⽅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实⽤主义下注重理性主义的回归。

关键字:旅游地理、中国、国外、发展旅游,关乎地理,地理则阐明旅游。

这是两者间的⼀种普遍联系。

旅游,游于各地之间,这便产⽣了旅游中的地理问题。

旅游地理学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形成发展起来。

随着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莫⾥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地利⽤的关系》⼀⽂,正式拉开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序幕。

在此之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量仍需解决的问题,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开拓新的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均有着长⾜的发展,开拓思路、延伸领域、多元⼿段,下⾯就近⼗年来的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进⾏阐释。

⼀.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1、研究主题扩宽作为⼀门边缘科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领域相当⼴阔。

在地理学者参与旅游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宏观研究的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要求地理学者从更⼴阔的⾓度研究问题。

世界旅游业⽅兴未艾,不断有新的待研究的课题涌现。

因此,世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样化的,包括⼈们的旅游⾏为,旅游流的宏观空间格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便从过去的着眼于局部转向把握全局,也保留和发展了解剖性的⼩区域和专题研究,并以T R E D为⼀条研究主线。

贯穿于整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并持续下去。

总⽽⾔之,从之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拓展到从相互联系的⾓度对资源、时长、环境的系统研究。

浅谈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

浅谈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

浅谈近二十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新进展及趋势我国旅游地理学科研究起步较晚,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发展至今只有近30年的历史,虽然如此,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地理实践活动大量开展,一些理论、方法、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1]主要研究包括,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市场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地图等基本内容。

[2]下面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般来说,旅游者行为随着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增加,游客的数量减少;大空间尺度行为中,人们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点旅游,并力图采取闭环状路线旅游;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中,人们较多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在20世纪90年代后加强了游客的市场细分,并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对不同旅游者空间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很新的研究成果。

如谢彦君(1990)提出了一种游客心理状态与目的地景观状态之间的关系模型来解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目的地选择的不同偏好影响。

[3]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感知环境、旅游效益和旅游偏好。

由于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种体验性旅游现象,这些旅游者称为新旅游者。

所谓的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而体验是内在的,存在各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这种追求体验的新旅游者追求的目标与传统旅游者也不完全一样,决策行为与传统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不同,表现出新的规律性。

二、旅游市场预测旅游市场预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对游客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出现了分析的多学科方法,分析的手段、模型多样化。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摘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探讨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存在的研究空白、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缺乏跨学科合作以及需要加强理论框架建设等方面。

在提出了加强研究问题意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拓展研究方法等建议,以促进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学者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的关注,提出相应的反思与建议,推动学科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空白、研究方法、跨学科合作、理论框架、研究问题意识、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拓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

在研究实践中,中国旅游地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单一、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

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对于推动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地理问题,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发掘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地域广阔,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研究旅游地理学可以为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旅游地理学研究还有助于了解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的实践,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践意义,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89机场与航班Airports and Flights中国航班理论与争鸣Theory and contention CHINA FLIGHTS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刘彬彬|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旅游业作为兴盛产业之一在改革之后迅速发展,为开拓新的生产链和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地理学自然而然成为教育教学中的新学科,对旅游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经济等等方面做出研究,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合理规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和重点,随后从三个方面对旅游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发展分析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国民生活,使得人类更加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旅游这一活动正是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追求放松的极好方式,旅游者在得到身体放松的同时追求心灵的娱乐与放松,对旅游规划提出更多的要求。

而旅游地理学正是研究科学合理地作出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学科,对旅游者的内在需求做出更客观的安排。

国家改革之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开展,学科的开展又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兴盛,大大推动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

1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研究的内容和重点1.1 研究内容旅游作为一种地理产业,是人类在空闲时间参与的活动,旅游者是中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和物质文化。

旅游地理的活动设计要满足旅游者的要求,达到活动安排和个体需求的平衡,推动经济和旅游业相统一[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行业的不同方面都提出要求,例如:环境整洁、资源广阔、规划合理、交通便利等等。

这些都是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要研究的内容。

1.2 研究重点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中,除旅游者需求研究必不可少外,旅游资源研究也是重中之重,旅游地理学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和设计安排。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引言: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规模和特征,以及旅游地的景观、资源和环境。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旅游地理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回顾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地理学也随之兴起。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学科的深入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逐渐多元化。

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旅游资源的评估和保护。

许多学者对中国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评估,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同时,研究者还关注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此外,旅游地的形象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通过研究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和宣传策略,提出了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同时,还有研究关注了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和就业机会。

二、当前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涵盖了更多的方面。

以下是当前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

1. 旅游资源多样性与开发模式中国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开发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如海滨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

2.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研究者关注景区的环境影响评估、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等,提出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 旅游与文化地理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旅游与文化地理的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者通过分析旅游活动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4. 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研究了旅游业对地方就业、收入和投资的影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ory research
the standpoint of the third party: neutral, not influenced by profit pure research not intended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ut can be the guideline for policy-making an orientation to quantitative research, with an understanding to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挑战二:重新掌握研究方法
• 定量研究 • 定性研究 • 解释研究的水平亟待加强
二. Status Quo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b. Major challenge:research team
challenge 2:re-learning research methods
2 纯理论研究占重要地位
知识分子的第三方立场:中立、不为任何实 利左右 纯粹的理论探索,不是为规划服务,不是为 经营服务,很少以指导应用实践为研究目的, 但能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重视量化研究方法,但对量化方法的应用范 围与局限有清醒的认识
A. Geography of tourism abroad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2 最大挑战:研究者队伍建设
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者三个方面中, 研究者的能动性最为突出,然而现在存在于 研究者自身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B. Status Quo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b. Major challenge:research team
Among the three aspects of research objectiv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ers, there are some obvious problems with researchers.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2 最大挑战:研究者队伍建设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people-land relationship risks and crisis management of tourism, safety in tourism space tourism tourism technology, E tourism and virtual tourism, GIS application in tourism ……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4 新的研究内容不断涌现
城市旅游 事件旅游(包括: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节 事FSE旅游、会展旅游MICE与会议旅游MT) 旅游目的地管理 社区旅游、旅游与文化变迁、旅游中的跨文 化交流、原始文化(原住民文化、遗产)保 护
A. Geography of tourism abroad
挑战一:重新树立研究观念
• 重新认识什么是旅游地理研究 • 认清自己的研究状态 •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伦理、……
B. Status Quo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b. Major challenge:research team
Challenge 1:establishing new concepts
c. An emphasis on humanity and scientific ethics
• Respect for philosophy, in particular for humanity and scientific ethics, is the guiding principle for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 science.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4 新的研究内容不断涌现
旅游环境与人地关系研究 旅游风险与危机管理、旅游安全; 太空旅游(Space Tourism) 旅游技术、电子旅游(E化旅游)和虚拟 Virtual旅游、GIS在旅游中的应用; ……
A. Geography of tourism abroad
d. New research areas
Stressing equal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Stressing scientific ethics,with an awareness to issues beyond a scientific solution(e.g. 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 Sociology of tourism,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 Leisure Study •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udies • Pop culture, mess studies •…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3 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
较多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公平参与、 环境伦理 强调科学伦理,对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 域(例如旅游社区开发的价值判断)有清醒 认识
A. Geography of tourism abroad
c. An emphasis on humanity and scientific ethics
standard • How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nd abroad • Legal awareness for research result and ethics •…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3 后续工作的重点:人的培养——研究 队伍的建设
working toward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esearch teams
国际会议的启示 The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999年,“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珠海 100人,其 中10名外国代表 199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Tourism”, Zhuhai 2001年,“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桂林 130人,其中37名外国代表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1 最大特点:旅游规划实践机会众多, 规划带来的正负效应并存
正面效应:积累研究素材,扩大学科队伍 负面效应:为规划而规划,简单的个案堆积, 对研究的进步缺乏贡献
B. Status Quo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A. Major characteristic:plenty of practice in tourism planning,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3 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
西方国家学者很重视哲学思想——尤其是人 文精神和科学伦理——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 会科学的指导作用
• 例如“弱势群体”、“话语权”、“利益相关 者”、“真实性”、“NGO”等等近年来频繁应 用于旅游研究中的新语汇
A. Geography of tourism abroad
由国家基金委出面不定期举办高级研讨班 以点代面,力求提高整个研究队伍的素质
. Status Quo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c.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tourism research:researcher training
Advanced training class to be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Foundation
– e.g.“the underprivileged groups”、“the right of speech”、 “stakeholder”、“authenticity”、“NGO”are expressions frequently used in tourism research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200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uilin 2003年,“事件旅游与旅游目的地管理国际研讨会”, 宜昌 108人,24名外国代表(报名50人,SARS影响)
差距)的问题 • 对成果归属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约束 • ……
.ch in China
b. Major challenge:research team
challenge 3:re-evaluating research result
• Judging the value of research • Which kind of research meets the international
• Re-defining tourism of geography research • knowing oneself as a research • research objective, significance and ethics …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2 最大挑战:研究者队伍建设
张骁鸣 ZHANG Xiaoming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1 研究角度的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