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作用巨大。
标签: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一种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是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量,因为,所谓质量就是适合并实现目标。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转到大众化阶段以后,教育质量观也由整齐划一转向多样化。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建构必须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个体、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以及高校自身的传统与定位等为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三个层次:基层目标、中层目标和顶层目标。
基层目标使学生“成人”,满足个体需要;中层目标培养学生“成材”,满足社会需要;顶层目标使学生”成家”,满足国家需要。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第二课堂活动”,广义上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的,它较之第一课堂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机动灵活;其次,第二课堂活动还具备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参与的实践性等特点;再次,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有自愿自主性。
(二)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摆脱的几个误区
1.片面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课外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等,还包括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这些活动内容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片面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创造条件,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其内容应该涵盖除文艺、体育活动以外的科研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大学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构筑了平台,可以极大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过分强调第二课堂活动,走进本末倒置的认识误区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更加注重的是实践环节,而第一课堂承担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其他综合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活动无法替代。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切不可片面强调第二课堂而忽视第一课堂的作用,甚至用第二课堂代替第一课堂。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的基层目标反映学生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导向目标。
基层目标主要是解决培养对象“成人”的问题。
“成人”的根本含义是文化成人或文而化之。
“成人”需要通过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导向。
第二课堂活动承载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能力、增大见识的重要任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极大地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
大学是学生成长、吸取营养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交流和学习来强化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能力,学会社会交往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等硬件,也包括师资力量、教
学活动、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软件。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
第三,第二课堂活动是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
大学即是一个半开放型的社会,在这个环境中,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社会交往的愿望强烈,第二课堂活动正好适应了学生的这个需求。
正是因为有了第二课堂活动这个平台,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第四,第二课堂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当前,伴随着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的深入,大学校园及周边环境日益复杂,各种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量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归宿感和成就感,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失落感,避免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
因此第二课堂活动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作用表现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整合大学生的知识,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育了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实践内容、活动方式和形式等,尽可能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自由性、自觉性与自发性,特别是在活动的设置和内容选择方面,要尊重个性,彰显创新精神。
(二)创新性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在活动建设中注重理论与方法创新,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新观念,要始终明白创新是第二课程活动的灵魂,要使科学的活动体系与规范的活动内容、灵活的活动方法和手段相统一。
(三)统筹兼顾原则
第一课程是主,第二课程是附,是有益的补充与延伸,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既要突出特殊,又要兼顾一般,处理好综合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必修类课程和选修类课程之间的关系。
注重综合类课程普及性的同时要强化专业类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使重点课程品牌活动带动一般课程发展。
要善于分析,发现基础不太好,但具有发展潜力并符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合理布局必修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工作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给予充分重视
高校领导特别是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院(系)领导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精神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给予支持,创造条件让一些有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并达到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从事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领导,还是在一线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持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大力支持,尤其应该明确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作为学生工作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大的方面把握活动的方向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等一些问题,对于活动方案的策划、组织形式、时间和地点安排、流程的设计等一些具体问题不宜干涉太多,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以班级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同学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作为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鲜明,情感丰富,富有创造性,都希望能在大学的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需要层次更加倾向于尊重和自我实现。
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让他们主动地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参与者,激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对于打造以班级为单位的团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人生态度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必须摆脱两个误区,第一是本末倒置,分不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专属功能,理不清二者的关系,片面夸大第二课堂在大学育人目标中的作用,以第二课堂取代第一课堂的作用。
第二是举办活动目标不明确,对于活动举办的动机及要达到的效果不明确,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之所以搞活动只是为了证明有搞活动这个事实存在,而对于活动的内容和效果却全不顾及。
基于以上两个误区,我们必须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在策划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第二课堂服务于第一课堂教学的思想,在活动主题的确定和组织过程中注重内涵,提高活动的品质,提高人的品位,真正举办一批学生参与率高、有内涵、有成效的高质量的活动,发挥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家贵,苏德银.大学生素质导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
[2]罗润生.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3]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2).
[4]郭宝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阵地[J].科技信息,2009,(3).
[5]何昌珏,周学峰.论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