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对策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4. 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辅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
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破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2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三、“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师兄作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点:
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
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
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
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
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
“有去无回”
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
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
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
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
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按归纳问题+提出对策的格式作答:
存在问题:一是道路设计不合理,车流汇聚导致拥堵;二是公交站点设计不合理,站点集群造成拥堵,往返站点不统一,乘客有去无回;三是人行道、天桥等过街设施设计不合理,乘客过街需返身绕行,乘客贪图方便横穿马路;四是道路、路灯设施不完善,影响步行,且自行车停车成本高、管理不到位,非机动车道设计不合理,存在被挪用现象,带来最后一公里难题;五是黑车填空经营,存在安全隐患。
具体建议:一是优化道路和公交站点设计,科学规划道路建设,减少车流汇聚,科学设置公交站点,避免集群停靠和往返站点不统一,对确有线路不一致等特殊情况,要设置明显告示通知乘客。二是完善行人过街设施,根据人流量和过街需要,合理设置过街设施,地下通道与商业相结合,人行天桥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提高过街设施使用率。三是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方便步行,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推行公共租赁自行车,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难题。四是优化公共交通秩序,加强对横穿马路、占用非机动车道、黑车拉客等行为的监管力度。(415字)
3、假设你是南京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5”,就如何学习借鉴“西湖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南京大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25分)
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400字。
3.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中国首批极少数免费对外开放的国家重点5A级风景名胜区,西湖凭借着千年的历史积淀所孕育出的特有江南风韵和大量杰出的历史文化景观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唯一的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最好的旅游景区。出现于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的西湖三潭印月景观,体现着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特殊地位。
随2002年杭州市政府提出“还湖于民”的口号,西湖大部分景区免费开放至今已经十一年。杭州市政府有关领导曾表示,“西湖免费开放,我们每年少收入2000多万元门票收入。但西湖免费开放,游客增多了,很多人就说冲着免费来的,这样一来,旅游收入增加了,综合效益也提高了。”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西湖景区其实并不是全免票,而是“收费”与“免票”景点的合理搭配。据统计,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辖范围的103处公园景点,免费开放的84处,基本分布在西湖四周的开放区域中。收费景点19处,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如灵隐飞来峰、岳王庙(墓)、六和塔、三潭印月、郭庄等。这种“免费为主、收费为补”的经营模式,使得部分门票收入成为西湖景区日常管理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特许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用市场运作而来的收入也可以抵补损失。以西湖景区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拍卖总收入当年就达到700万元。到2006年,西湖景区内的商业网点、各类游览车船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年租金总收入达5500多万元。这些经营所得不仅弥补了西湖景区因免费景点增加、面积扩大而增加的2500多万元养护管理支出,还回补了门票损失。
西湖景区免费旅游的举措带动了杭州市在食、宿、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免费西湖不仅没有让杭州旅游亏本,反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由于游客数量逐年增加,逗留时间延长,使杭州市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杭州虎跑路附近的四眼井村原来很不起眼,但这个位于西湖景区的小村却以青年旅馆闻名。“做的都是游客生意。”村民付家胜说:“西湖免费后游客经常一住就是三四天,每到旅游旺季,村里几乎全是外地旅客,餐馆、旅店的收入是免费前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