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0鸦片战争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10课鸦片战争一、知识整理(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1.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2.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鼓舞斗志,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败因:1.清王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2.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影响:1.政治: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中国从此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3.文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修约”要求被拒绝。

结果: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影响:对中国:政治:国家主权完整进一步破坏,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扩大经济侵略,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建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小题强化1.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约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如下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答案:A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的情况可知,调兵时间间隔长,调出、调往省份距离较远,这说明清政府在战前疏于战备与防范,军事动员体制落后,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不出军备废弛,排除C项;D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宏观概览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864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考纲明示:1840年至1864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鸦片战争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3)不久,冲突再起,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4)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拨云见日想一想]1.你怎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答提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侵略要求的是哪项内容?试答提示: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试答提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答提示: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共37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共37张PPT)

国内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财政困难
经济
军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外交 综合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文明强大
腐朽落后
探究问题一: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 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
非洲好望角, 至少需要4个月,
那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
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1860年《北京条约》
• • • • •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 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⑤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 规定的待议地区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战火再燃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 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 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840-1949年)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概念解读: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 命,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之前必须经 历的革命,这是由近代中国历史的客 观实际决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 阶段。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3 辛亥革命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3 辛亥革命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3 辛亥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一中)右面的这幅题为《废员之希望》的漫画,发表于1908—1911年间的清朝末年。

它反映了(B)A.清末被淘汰官员的希望B.清廷卖官鬻爵贪腐严重C.清政府借机搜刮民脂民膏D.清末新政的实施【解析】漫画勾画的仕途由金山银山堆砌,答案选B。

2.(2016一中)一位宪法史专家评价某个历史文献时说:“它既对以前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又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确认,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分工的理念。

”这里的“它”指的是(A)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审题“制约皇权”,表明该宪法文献不属于中华民国而属于晚清时期。

3.孙某某(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某某“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C) A.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某某沿海起义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解析】从孙某某“28岁那年”可判断时间为1894年,从“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可知,这年在海外建立的革命团体为兴中会,C项正确。

4.(2016一中)《同盟会宣言》宣告:“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於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

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这表明同盟会主X民国的某某之路是(C)A.专制——自治——宪治B.军阀独裁专制C.军政——训政——宪政D.通过革命一蹴而就【解析】理解材料,同盟会主X某某自由在中国应该“循序以进”,分成三期一步步走。

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鸦片战争

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鸦片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故A项错误; 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应该是钱贵银贱,而道光年间银贵钱 贱,说明海外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故B项错误;国家减少了铜 钱的铸造发行,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故C项错误;对外贸易 顺差变为逆差,说明白银由大量流入中国变为大量流出中国, 当白银由大量流入中国时,钱贵银贱,当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时, 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答案】D
A.了使清列政强府控国制家了主清权政观念府较财淡政薄大,权故D项正确。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多种史观审视鸦片战争的影响
多种史观审视鸦片战争的影响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鸦片战争时,琦善派 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 言道:“……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 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 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 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 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 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 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 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
战 开放口岸和 开五口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争 割地
割香港岛
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危 害 和
主权遭到破 坏
领土、领海、 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 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影 社会性质发 开始沦为半殖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
响 生变化
民地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 义 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上: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出现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 ③社会转型: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推动中国迈 向近代化。 ④外交上:由闭关锁国走向开放(由独立自主的朝贡外 交走向屈辱外交。) ⑤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独立发 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⑥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⑦社会习俗: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了 中国的 传统社会习俗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6 毛泽东思想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6 毛泽东思想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6 思想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的这一观点可能出自(A)A.《某某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某某主义论》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论联合政府》【解析】材料“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强调的是国民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力量,而没有提到其他阶级,排除C项。

B、D两项均是在抗战时期针对当时中国的革命进程发表的文章,与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不符,故选A。

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出:“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已被注意,但仍没有坚决的概念。

比如秋收起义,非要依靠军队不可。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C)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B.进攻大中城市失败的教训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D.中共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解析】“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A、B、D三项皆发生在其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总结了经验教训,故本题选C。

3.(2016长郡)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某某,某某也是很重要的。

某某民众组织比某某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某某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某某,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C)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解析】“纵然失败,也不用去某某,而应上山”,说明认为如果城市暴动失败,就应该换一种革命道路,即“上山”,故选C。

A、B、D三项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

4.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鸦片战争必修1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鸦片战争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备注:无)2015年题组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京条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7 解放战争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7 解放战争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7 解放战争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7附中)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某某、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某某义。

”据此判断这一文件(D)A.促进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表明国共谋求第三次合作D.形式上奠定和平建国的基础【解析】本题考点是某某谈判。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根据掌握史实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从“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这是某某谈判期间的历史文件。

故选D。

2.在回到某某的欢迎晚会上,X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某某,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B)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毛先生此次去某某”指的是参加某某谈判,这次谈判最终通过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某某、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这是某某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

故选B。

但是关于解放区政权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故排除A、D。

C是政协会议的结果,故排除。

3.下表所示为中国某次会议代表人数统计情况。

关于本次会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解决了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B.体现了政治协商和某某监督原则C.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D.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政协会议为1946年初在某某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选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选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考点集训【P300】1.(2016雅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中期,王安石及其追随者编撰刊发一系列论著,阐发了其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被称为“新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之不见全经(指儒家经典)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均为古代中医著作)、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王安石《王临川集》材料二己酉,王安石进所撰《诗、书、周礼义》。

帝谓安石曰:“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遂颁于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号曰《三经新义》。

辛亥……安石《新义》行,士子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新学”的治学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新学”出现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学”在变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立足儒学,汲取百家之长.时代背景:儒学没落;北宋统治危机加深;王安石倡导变法革新.(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作用:“新学”一度成为北宋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变法人才;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2016三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鸦片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鸦片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背景(欧美崛起清政府落后):(1)欧美崛起: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根本原因)(2)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②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二、鸦片战争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爆发。

②1841年,强占香港岛③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影响:①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④对外:闭关锁国被打破,被迫开放5、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①爆发: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条约:(1)1858年,中国与俄英法美签定《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年,中英法俄《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10讲 鸦片战争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10讲 鸦片战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指南【P】18时空定位【P】18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及扩展;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制定。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与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与清朝覆亡(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统治开始(1912年3月—1927年底);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年):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三大(1923年);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北伐战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长征(1934—1936年)与遵义会议(1935年1月);日本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华北事变”威逼平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0 鸦片战争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长郡)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A.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B.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C.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解析】从材料“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重新划分”可知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A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扩大市场进而发动的侵略战争,B、C、D表述错误。

2.(2016附中)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指出:“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

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

”材料主要说明(B)A.鸦片战争源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结果C.鸦片问题是战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D.英国为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作辩护【解析】材料从中英两方面的认识来分析鸦片战争的爆发;A项材料未提及;C项是中国人的认识;D项不能全面表述材料意思;B项符合题意。

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D)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解析】材料提到,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对于侵略战争麻木不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

英方文献的记载不一定是诋毁中国民众,其真实性有待考证,故A项错误。

一些民众的商业行为不代表整个中英贸易,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故C项错误。

4.(2016长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解析】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直到1841年、1842年,清政府才从贵州、甘肃、山西等地调出少量军队,这反映了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的“政治腐朽”、D项的“装备落后”材料都没有体现;故选A。

5.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C)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是中国军事、科学落后,人才的缺失,无世界知识的结果。

全球化强调的是与世界的联系、接轨,从这个角度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全球化的角度”不符,排除。

6.(2016附中)《南京条约》签订第三天,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联名向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发出照会:该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据此,下列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失去领事裁判权主要是清政府软弱所致B.领事裁判权的丧失是清朝主动外交的结果C.潜藏着在战争中军事失败之外的外交失败D.清廷处理外交事务还处在传统的认识体系中【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不懂国际法,没有意识到司法主权这种西方社会通行的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还处在朝贡体系下“华夷有别”的认识体系中,主动将在华英人的审判权拱手相让,导致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7.(2016三湘)“古老帝国的大门已经被坚船利炮攻破后,西方国家眼中重于泰山的利权依然被当成仁慈的象征随意施给;在外人看来只是琐碎细节的入城、遣使、驻京等事则因悖于礼制,成了朝廷眼里的洪水猛兽,万万不可让步。

”这(C)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外交B.体现了清朝“中体西用”的理念C.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反映了纲常名教在中国的崩溃【解析】近代化外交指具有近代化的理念,材料显示还是传统理念,A错。

材料不涉及“西用”,B错。

从材料的前后逻辑,再加上《天津条约》中的“驻京”可知C正确。

D“崩溃”一词表达程度失当。

8.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C)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北京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解析】从材料“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可以看出这里指代的是火烧圆明园的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在大肆抢掠一番后为了掩盖犯下的罪行,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A、B、D三项均与题干中的英法同盟军不符。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2016一中)“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

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

”这段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B)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为《天津条约》所规定的条款,该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0.(2016一中)1860年,清廷设抚夷局于嘉兴寺。

奏准:于内阁、部、院、军机处各司员章京内,满汉各挑取八员,轮班入值……其机密要件,内阁各员缮写;关税事件,由户部司员经理;各站驿递事件,由兵部司员经理。

设局未久,即改名为总理衙门。

上述材料能够体现的是(C)A.总理衙门诸事专人负责B.清政府已被洋人操控C.天朝上国思想遭到打击D.军机处地位有所下降【解析】总理衙门不再称带有歧视色彩的夷字,说明天朝上国思想遭到打击,故选C。

总理衙门事务都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故A错。

B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情况。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 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

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材料三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实质。

【参考答案】(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

(言之有理即可)(2)①中国科学落后;小农经济发达,技术落后,军事力量薄弱,作战能力差;②不了解世界形势,长期闭关自守,愚昧落后,思想局限,难敌新兴资本主义;③满洲勋贵无一成才,统治者虚骄自大,统治腐败。

(3)实质:从封建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琉球、安南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

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

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著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

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