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教案大全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

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篇1】《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对比分析史料研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一、美国的“冷战”政策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

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课设计【篇一: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教课设计】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Ⅰ。

教课目的1.识记:①夏商的王位世袭制、行政管理制度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③西周宗法制的内容2.理解:①夏代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对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③西周宗法制的特色及其深远影响Ⅱ。

教课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色Ⅲ。

教课方法剖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研究、iv.教课过程[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赵本山是个五十多岁的农民,他南下到深圳当民工,却因为挚友刘全有饮酒死在工地上,而他在生前恰好对刘全有承诺,就算刘全有死了,他背也要背着他回老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整个故事就是环绕赵本山千里背尸回乡,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在一路上所碰到的各种各种的人和事睁开的!从电影中能够看得出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那种情结。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类情结?这类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情结是怎么来的?今日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迷团!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板书)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

那是一个脚踏实地、一心为公的大禹。

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经过禅让制选举为部落结盟领袖。

那么今后的大禹还会是从前的那个大禹吗?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公元前2070 年,大禹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代 1 时间 2 人物3 为何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4 最后一个王(启迪)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思虑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这时的大禹因为权益的强盛,已经从部落结盟领袖转变成夏国王了。

2.商代的成立 1 时间 2 人物 3 政治统治 4 最后一个王启迪3.西周的成立 1 周的兴起 2 武王伐纣 3 国都 4 国人暴乱及西周的消亡二、三代的制度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看了课本上的插图大家想想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连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1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

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_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通用10篇)高一历史教案篇1[主题内容分析]本主题是从人类的物质生活入手,论述人类的生存方式,突出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第一板块"社会结构"主要阐述影响、制约人类生存的社会因素;第二板块"社会生活"描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第三板块"社会风俗"展示生存方式中的庆典形式和人际交往形式。

第一单元社会结构[单元内容分析]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马克思语)。

本单元由《婚姻与家族》、《等级与阶级》和《种族与人口》三课组成,人口、婚姻、家庭、家族、阶级、阶层共同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

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等级和阶级,它是构成和决定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婚姻、家庭、家族、阶级、阶层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了解婚姻制度的演变和家族家庭的变化;了解阶级与等级的产生以及演变;了解人种的形成和人口增长情况;初步了解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内在主要因素,初步了解社会结构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初步了解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化。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考察,初步感知从文化的大环境看人类生活结构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人类学、风俗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状况,初步体验运用阶级分析发法、统计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历史的过程。

3、通过对社会结构考察,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

通过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生活,感受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

[单元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索变化的原因,认识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2)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变化,探知变化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全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建议: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梳理】1.东方的诱惑(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的出现。

②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_________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_________东部广大地区,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④宗教原因(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①主观条件:_________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1)向东航行: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_________;14,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_________。

(2)向西航行: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_________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_________航行。

3.走向会合的世界(1)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的雏形开始出现。

(2)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①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_________沿岸。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

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

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2课。

秦朝开创的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说教学方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7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7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7篇)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篇1一、说教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

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的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

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5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5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1、课前导学[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______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3)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赋税.(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宋朝建国后,统治者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首先集中______,其次集中______.2.影响:虽然加强了封建统治,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1)积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________局面。

(2)积贫:官职混滥,形成了________局面,更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了_______局面.同时,招流民进军队,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________局面,军费开支高涨,加剧了冗费局面.北宋逐渐形成_______局面.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 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2 ) 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________.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_________宫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3.内容(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官.(2)严格_______.(3)改革_______.(4)慎选地方官吏.2、课堂识真1.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官僚队伍庞大②募兵、养兵政策③“岁币”支出④“辽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 .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3.《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5篇在教学中老师要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

为此,我做到: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

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新课标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新课标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教案:新课标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释当今社会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历史地位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变革3.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4.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入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特点和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3. 角色扮演法:设计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六、教学工具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入历史背景。

2. 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学习。

3. 活动道具:如角色扮演道具、讨论稿纸等,用于活动的开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模块一:中国古代史课时一: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概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阶段。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史概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2.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如农耕文明、中央集权、科技发展等。

3. 讲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4. 结合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概述。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课时二: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好奇心。

2. 分析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如贵族、士人、庶民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方面。

4.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不同阶级的生活差异。

5.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生活方式。

模块二: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课时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教学步骤:1. 引入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题,引起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官僚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影响。

4. 讲解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如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的作用和影响。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制度。

课时四: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课时目标:通过研究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引入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变革的思考。

2. 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背景,如赵佗起义、黄巾起义等,并讲解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