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前言本教科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力求体现历史教育的时代精神,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课原始社会- 内容提要:概述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奴隶社会- 内容提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变迁,突出奴隶社会的特点。
第三课封建社会的形成- 内容提要: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确立。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内容提要:叙述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历史,展示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第二单元中国近现代史第五课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 内容提要: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阐述晚清社会的特点。
第六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内容提要: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的探索。
第七课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回顾国民革命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第八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内容提要:描述解放战争的过程,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九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内容提要: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分析探索与曲折的原因。
第十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提要:阐述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十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内容提要: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第十二课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内容提要:概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历史,分析其文明特点。
第十三课古代希腊、罗马- 内容提要:讲述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突出其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第十四课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 内容提要:介绍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的历史,展示其文化成就。
第五单元世界近现代史第十五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内容提要: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2董仲舒生平简介
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人,“少治《春秋》,孝景(汉景帝)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汉书·董仲舒传》)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者”。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此后,他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
晚年“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杂以阴阳五行说等,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联系在一起,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
体系的中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假借天意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绝对化、神圣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并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有所揭露,提出“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的主张。
在教育方面,他认为应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
《春秋繁露》是他的主要著作。
董仲舒帮助汉武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使儒学得以改造、发挥并取得独尊地位,是为此后两千年以儒学为正统之滥觞。
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董仲舒”儒学大师故乡究竟何处?关于“董子故里”的争论,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枣强学者还推断,当年的董故庄村与旧县村本为一村。
两县学者引经据典,各执一词。
据了解,关于董仲舒的籍贯,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称:“董仲舒,广川人也”。
广川现为景县的一个镇,但在古代,广川则多次经历了国、郡、县的变迁。
据景县政协主席邓文华介绍,历史上的广川变化特别大,一度为郡、县,大体在晋代,广川划归枣强,后又先后划给今属山东的平原县、长河县,元代以后,广川划到条县,条县即今天的景县。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课前渲染:《我的太阳》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驶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著称的国度——意大利。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14 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去了解一下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正是文艺复兴运动,为意大利注入了更加浓烈的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名,揭开序幕的。
14 世纪,意大利人非常热爱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
展示:意大利人挖掘并修复雕塑。
使当时意大利人感到震惊的希腊雕塑《拉奥孔》。
过渡:我们现在看到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
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年意大利人的感受,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一、探源文艺复兴(一)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师: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史学界称之为“中世纪”。
那时,欧洲是一个基督教神学无处不在的宗教世界。
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请看视频。
看完视频,请看幻灯片上的这些词汇,你们觉得哪些可以用来形容中世纪人们的生活?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这些词汇大致勾勒出中世纪时期,人们在宗教神学的束缚下,麻木、窒息的思想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看到了从地底下挖出的古代罗马、古代希腊时代的雕塑作品,看到了这些作品体现出的自然的人性,就唤醒了人们渴望复苏人性,尊重人性的精神要求。
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所以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呢?这是由于当时的意大利,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与现实条件。
(二)探现实之源——资本主义萌芽中的意大利两段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材料一: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含有明显的反商意识,也连带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的倾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详细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思想和成就: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政治制度 政治建设 外交关系 政治格局
必修二 经济史 经济结构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格局
必修三 文化史
文化是个大概念,包括思想、科技、文学、艺 术、教育、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 式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文化和产品。
【模块(必修)+选修】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武帝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明
明清之际
儒
应运 蔚然 遭到 正统
面临 三教 新儒学体系
批判
学
而生 大宗 打击 思想
挑战 合一—理学继承的发展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演
变 一定时期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点。 其表现有二:一:是官师合一;二:是政教合一,学校既是施教的 场所,又是进行政治活动的宫廷。
材料一: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学术下移。
——《左传》
材料二: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士” 阶 层 的 演 变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杏庙孔 坛
—
时期 政治
同 思想
其他 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
春秋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道 道法自然
辩证论
庄子
战国末期 无为而治 至德之世
韩非子
战国末期 君主专制 以法治国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人教版必修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课教材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革命的东风,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终使中国社会摆脱了贫穷落后和被列强欺凌的局面,走向独立和富强。
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掌握好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是如何同其他思想斗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占据主导地位后对中国革命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问题导读1.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___________》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_________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
同时革命派_________在《_________》上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___________》等著作。
__________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
2. 1917年俄国_________的爆发,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此年,__________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3. 1919年5月5日_________在《_________》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发表了《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得到系统的宣传与介绍。
此外他还帮助关键信息1、《万国公报》梁启超朱执信《民报》《共产党宣言》孙某某2、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李大钊《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晨报》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政策论(科《________》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电子教材-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电子教材-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一、引言本文档介绍了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的电子教材。
历史人民版是根据新课标高中要求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采用电子教材的形式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电子教材的特点1.灵活性:电子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和更新,不同于纸质教材的固定版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章节进行学习。
2.互动性:电子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电子教材还提供了练习题和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便捷性:电子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需携带厚重的纸质教材。
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学习,方便快捷。
4.更新性:电子教材可以根据最新的教学要求进行更新和升级,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学生可以获得最新的历史知识和研究成果。
三、电子教材的内容结构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的电子教材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单元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史的时间阶段划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
2. 单元二:中国近代经济变革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包括近代中国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中国传统经济的困境和现代工业经济的兴起等。
3. 单元三:二战与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二战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中国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与发展等。
4. 单元四: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本单元主要介绍国共内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包括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发展等。
5. 单元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和发展,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每一位学习历史的人都喜欢引用这句话,通过阅读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沧海桑田,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让人知所进退,清醒头脑,所以学好历史对于认识历史趋势非常重要。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
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
。件条了造创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为就这� ”间民在学“为展发”府官在学“从�移 下渐逐术学和育教�期时国战秋春了到。 ”府官在学“为称被�象现化文的一合学官种这。门校入进能 不姓百民平�育教受接会机有才族贵有只�时那。化文术学切一和育教校学了断垄府官�期时周商
成形的想思家儒和”鸣争家百“
学儒期早和子孔◎
。远 深为较响影的世后和时当对家墨和家法、家道、家儒中其。 ”流九“为称被家学家儒立创�说学的”仁“出提子孔○ 。础基的展发化文想思 国我了定奠�荣繁的化文想思国我了进促�成形的面局”鸣争家百“致导�革变大会社期时国战秋春○
旨要课本
课1第
。响影其及景背史历的现出想思流主化文统传析分�容内史济经治政段阶本的过学所合结● 。响影的活生实现对想思统传国中讨探�来起合结例 事的见常的边身和容内的想思流主化文统传国中学所将 �式方习学究探的际实活生会社合结切密用采● 】议建习学【
。面 局新的跃活想思出创开�神精实求导倡�学理明宋判批家想思步进。长滋然悄潮思蒙启期 早的要需会社映反�心核为放解性个以�际之清明。位地体主的中化文统传国中在学儒了 显凸和固巩步一进�学儒统传了化深地大极�上础基的说学教道和教佛收吸在它。成形学 理朱程——系体学儒的新种一�期时宋两。战挑到受学儒统传�传流为广间民在教道�行 盛教佛期时唐隋晋魏。位地统正的想思家儒了定奠� ”术儒尊独�家百黜罢“ �后位即帝武 汉。头源的展发化文想思世后为成�彩异放大想思术学的期时这。面局的鸣争家百了现出 �张主主的世济国治出提纷纷派流想思种各。革变大重生发会社国中�期时国战秋春 。分部成组的要重为极中史明文 界世是也它�时同。富财神精贵宝的族民华中是�远深响影面方各等化文和治政、会社国 中对它。想思流主的化文统传国中是想思家儒。厚深积蓄�长流远源化文想思的国中
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世界史》、《中国史》和《中华文化史》三本教材。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三本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世界史》《世界史》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教材。
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1.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介绍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社会发展情况,包括人类繁衍、定居、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进步。
2. 古代东方文明的崛起:重点介绍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的文明,包括它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
3.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详细介绍了希腊城邦制度、奥运会、雅典民主制度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等重要事件和文化成果。
4.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讲解了封建制度的特点、世袭原则、农奴制度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等。
5. 印刷术和大航海时代:解释了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思想传播的影响,介绍了哥伦布的航海以及欧洲人探索、征服新大陆的历史事件。
二、《中国史》《中国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发展的教材。
以下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的封建社会: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皇帝的统治、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制度以及社会等级的形成。
3. 中国的文化传统:介绍了儒家、道家、佛教等重要思想的发展与影响,讲述了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重要人物的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4. 中国的外交关系:侧重介绍了中国的丝绸之路、使者、使节制度以及涉及中国的重要外交事件。
5. 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中国的文化起源: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诗经、礼记、周礼、五经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三国到隋唐时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笔者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三国时期1. 三国时期的背景: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权内部的斗争和外来民族的入侵,也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刘备、曹操、孙权分别在中国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控制了各自的政权。
在政治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式较为复杂,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在军事上,三国时期主要以阵地战和持久战为主。
3.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思想意识逐渐解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从东晋时期到隋朝时期,大约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
在军事上,南北朝时期是战争时期,南北两个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多元性和异质性。
南北朝时期是一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1. 隋唐时期的背景: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并创造了唐朝的基石。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军事: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唐朝的领土辽阔,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
在军事上,唐朝的边疆守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3. 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军事壮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全册1-8单元电子版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全册1-8单元电子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全册1-8单元电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学习建议】●采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
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
这种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3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为了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即“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思想。
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从仿效改良到仿效革命。
“师夷长技”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要从原因、目的、内容、影响及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对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要了解它们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其异同。
参与“合作探讨”)问题导读1._________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压倒了华夏的武备,促使中国的一批官僚士大夫萌发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竖起“经世致用”的旗帜。
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_________受林则徐的嘱托,在其《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成《_________》,提出了_____ _____的思想。
它为后来的____________和关键信息1、鸦片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2、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__________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洋务运动时期,_________著有《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即要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伦常。
后期洋务派首领__________撰写了《___________》,具体揭示了中学(旧学)与西学(新学)的内涵。
系统地阐释了“____________”的思想理论。
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题的维新思潮兴起,其理论依据是康有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严复的《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
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
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
来了。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
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新中国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
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曾经繁荣一时。
亚非拉国家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品。
特别在20时期后半期,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家奉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20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它们不但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更在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借鉴、交融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