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历史的概念与意义,了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分类;认识史前人类的生活和文化;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奋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总结、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偏重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历史交流与历史利用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觉与历史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第二章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四章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历史的意义和分类;了解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奋斗;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总结、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历史交流与历史利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展示法和研究性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历史1.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
2.引入:学习历史的概念和意义。
3.探究:讨论历史的分类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4.总结:归纳学习到的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人类的早期历史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探究:学习人类的早期历史,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3.实验:进行一次模拟早期人类的生活实验。
4.总结:总结人类早期历史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第三课时:古代文明的发展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讲授: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3.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古代文明的研究,了解其他古代文明。
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教案名称: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2. 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探索历史事件的背后意义;2.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寻找历史》;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Step 2:展示和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章《什么是历史?》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什么是历史?2. 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3. 历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Step 3:历史研究方法介绍(15分钟)教师讲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1. 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分析;2. 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比较;3. 历史事实的考证和解读。
Step 4: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历史研究项目,例如:1. 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搜集相关资料;2. 学生分析该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学生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呈现研究成果。
Step 5:总结和展望(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简单的报告或展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社团或活动,拓宽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2. 常设一个历史研究角,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和讨论。
初中历史探索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探索课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认识历史探索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
1.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历史探索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2.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
2.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历史探索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活动二: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历史探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
生独立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4.活动三: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探索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探索方法,探索历史问题,并分享探索成果。
5.总结:通过小结历史探索的意义、方法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运用历史探索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撰
写一份研究报告。
六、板书设计:
历史探索
- 意义和方法
- 重要作用
- 独立探索能力
- 兴趣和探索欲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到历史探索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索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目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 课“秦王扫六合”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 课三国鼎立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贞观之治”第 3 课“开元盛世”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和同为一家”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收复新疆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洋务运动第7 课戊戌变法第8 课辛亥革命第9 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 课北伐战争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 课难忘九一八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最可爱的人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三大改造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 课改革开放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 课民族团结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 课钢铁长城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人类的形成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 课美国的诞生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经济大危机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新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新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作者:禚江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10期摘要:历史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需满足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精神素养更加丰富。
因此,加强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成为所有中学历史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38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满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通过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建立客观正确的历史观。
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还要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的大脑中植入唯物主义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马克思主义观念等,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自己心中建立一个历史框架,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习到很多科学的观念。
而历史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大作用,那么,教育者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应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呢?一、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课在学生的认知中是一门不太重要的课程,如此观念导致学生把历史课只是当作學校和教师安排的任务。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其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着从古至今的真实事件,包含了无数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以及每个时期社会的发展进程,更传承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和信仰。
历史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一门历史学基础课程,适用于所有学生,因此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中,首要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
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就需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历史包罗万象,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几千年延绵不绝的文化风韵,也客观地记录着令无数后人诟病的名字,让我们了解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的同时,让我们深陷历史长河的流水中,洗涤心灵,提升自我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意识。
初中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 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 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 5 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 题?学生回答。 读第 5 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 回答。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 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 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 生的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总结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 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中华文明的起源
所需时 共用三课时,每周一课时,课外一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是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所学的内 容,也是学生初步了解历史,打开历史学习兴趣的开始。本单元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本单元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通过综合启发式教 学,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 综合起来,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类 历史的起源;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同时打开 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 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初中历史相关活动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相关活动课程教案
授课目标:
1. 了解历史相关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历史相关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历史相关活动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技能;
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并取得成果。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相关活动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
2. 确保教室或活动场地的安全和整洁;
3. 准备相关的学习工具和器材,如地图、模型等;
4. 分组准备,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
1. 活动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讲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相关活动的定义、种类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历史相关活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历史相关活动的核心要素和操作方法。
4. 活动实践(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相关活动的实际操作,包括制作展板、演讲比赛、历史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5. 活动总结(10分钟)
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激励学生对历史相关活动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相关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合作和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初中历史人教版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导语: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寻找历史的足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历史,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方法来寻找历史的足迹;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2.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2.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活动一:了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介绍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并讨论历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活动二:寻找历史的足迹(20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丰富的历史信息存在于遗址、档案、口述历史等多种形式中。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制定一份计划,选择一种资料或方法来寻找历史的足迹。
计划中需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时间表等。
3.活动三:执行计划(30分钟)学生按照计划开始执行,进行实地调查、档案研究、口述历史采访等。
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4.活动四:成果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所得的结果准备成果展示。
可以采用海报、PPT、口头报告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寻找历史的足迹的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历史的足迹有哪些形式?寻找历史的足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的足迹?六、作业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寻找历史的足迹,撰写一篇500字的研究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还掌握了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方法来寻找历史足迹的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研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用思路构建课堂、用思维激活课堂、用思想引领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据此,设计本课时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学情特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览宜昌之全貌”、“探屈原祠之魅”、“寻宜昌抗战之影”、“悟历史之价值”、“叹宜昌之巨变”五个教学情境,用“览”架构历史时空、用“探”还原历史真相、用“寻”觅求历史踪影、用“悟”体味历史真谛、用“叹”升华历史情感,从而串起本课教学的主线。
结合学生已经参加过的“参观屈原祠”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亲历体验,说感悟、谈收获,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寻”,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有效推动学生探究、分析和思考,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原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屈原及其诗歌,感悟其爱国精神;知道屈原祠的修建和搬迁;举例说出宜昌民间的端午习俗;知道“宜昌大撤退”;知道挫败日军的石牌保卫战。
理解一定地域的历史、人物与传统是历史上该地区地方人文素养的积淀。
2、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结合宜昌本地的教育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览”、“探”、“寻”、“议”、“叹”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将知、情、意融为一体,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使课本成为促进学生成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2)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相关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在与父母、亲友的交流中,在搜寻相关书籍资料中,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拓展课程的范围。
(3)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历史课堂上的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传承、宜昌大撤退、石牌保卫战。
突破方案:通过“探屈原祠之魅”这一中心教学环节的设计,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历史,用心灵去感悟历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本课重点知识。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新资料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七班级的第一节活动课,可以分为三个小活动。
第一个阶段是探究“查找历史”的途径。
师生合作,广泛的搜集看法,大致列出查找途径,供同学在后面的活动中作为参考和依据。
第二个阶段是“查找历史”。
以爱好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以开放性原则,将查找历史的路程上所涌现的趣事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展示历史。
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演讲、模拟导游、展示幻灯片的方式将在“查找历史”的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做出评价。
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无论是对途径的征集、小组的争论还是展示评价,都需要建立在高度开放和协作的历史课堂之上,而互联网络就是这种开放性和协作的最好工具和表达。
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网络历史教学。
同学分析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
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七班级的.同学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要把同学的留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产生爱好,并获得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与方法,至关重要。
故本节课就以培育同学的爱好,猎取探寻历史的方法为首要的目标,同时着重对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
在实现方面,本节课需要同学提前掌控信息网络的相关技术。
通过调查,同学已经普遍掌控网络投票、论坛沟通、幻灯片制作三个方面,在活动进行前只需要对同学进行几分钟的网络地图应用指导便可。
活动目标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查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育同学独立思索,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技能。
并通过同学的小组协作,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
2、通过开放式的评价,培育同学尊敬、理解、观赏他人的立场和自信心。
3、通过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加强同学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流程[说明]柯林武德说:今日由昨天而来,今日里面就包括有昨天。
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日仍旧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
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淘不尽的却是他们曾经奋斗过、挣扎过的历史的痕迹。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设计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基本概念,具备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突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当突出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
2.难点分散:对于历史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应当采取分散教学的方式,通过多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3.逻辑清晰: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保证历史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贴近生活: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教学: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4.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ppt精品课件
至正之宝
展 示 8
至元通行宝钞
至正之宝
元朝是以行钞为主,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大 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 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 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 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忽必烈认为有理, 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 。
汉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 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 展 直接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18年下令废 示 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 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 3 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 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 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 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钱长期为历朝法定货 币。因五铢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 方孔圆钱还影响到日本、越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 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常让我们望文生义,认为是唐 玄宗开元年间铸造,其实“开元”的意思是“开 展 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 示 货”的意思。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 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 6 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唐朝起,钱币就不 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或通宝、或 元宝、或重宝等。自武德四年(621年)铸行开 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 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 久,在世界货币史上非常罕见。
秦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 展 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同时, 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 20两) 示 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 2 “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 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 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 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 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发行的法定货 币。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
七年级《寻找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关于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历史的线索。
教学重点:历史的定义和分类,历史研究的方法,寻找历史线索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历史的线索。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这座城市是否有历史?城市的历史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Step 2:学习历史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教师简要介绍历史的定义和分类。
历史的定义可以是:“历史是研究过去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历史的分类可以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
Step 3: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15分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要求列出研究该事件或人物的方法。
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相借鉴。
Step 4:寻找历史线索的技巧(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一些寻找历史线索的技巧,包括阅读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口述资料的收集等。
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寻找历史线索。
Step 5:综合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历史事件的线索,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并做简要的陈述。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以“世界遗产”为例,与学生就如何保护历史遗产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和观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学习《历史的变迁》一节,并预习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寻找历史线索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同时,布置预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提前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历史探索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探索课教案模板适用年级:初中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 掌握历史探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2. 历史探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历史探索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准备:1. 讲稿、PPT或教学板书。
2. 实例资料或历史事件案例。
3. 课堂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历史事件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探索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10分钟)1. 讲解历史探索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历史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探索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历史探索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并就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练习学生运用历史探索的方法进行历史事件分析,并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六、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做总结,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主要突出了历史探索的意义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探索的技巧,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的历史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教案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时事导入,教师口述最先的时事。
学生思考哪些时事是已学历史是有关联的
讲授新课
1.展示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2.以日本新天皇继位和英国推迟脱欧进程两件时事来引导学生完成。
3.展示日本新天皇登基时的照片。
4.介绍日本皇室。补充介绍日本皇室男丁的名字为什么都有一个“仁”字。
5.展示日本新天皇的年号。补充介绍这个年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6.寻找历史根源,介绍古代的日本概况。
7.介绍大化改新。
8.介绍明治维新。
9.介绍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天皇体制的改造。
10.让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请按照上述方式,完成时事溯源②英国推迟脱欧进程?
学生探究完成,教师点评归纳
课堂小结
初中历史课已全部结束,本课通过活动,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关注时事,知道这些事情的历史根源。
板书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第23课 活动课:时事溯源》教学设计
课题
活动课:时事溯源
单元
六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学习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巩固已有知识;培养应用历史的能力;
以史为鉴,学会追根溯源。
重点
知道时事与历史关联性,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道理。
难点
注重相关时事资料的收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透视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进修如何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
3. 提高学生的历史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导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进修历史?
2. 如何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
3. 探讨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导学活动: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一:历史时间线游戏。
学生根据提示,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3. 活动二:历史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来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4. 活动三:历史博物馆参观。
指挥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了解内地历史文化,增加历史知识。
5. 活动四:历史故事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历史故事,感受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他们对历史保持好奇心和热爱。
导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书籍,拓展历史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历史相关的比赛或活动,提升历史进修兴趣。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历史事件,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导学评判: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检验活动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反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课后反思: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