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中的法律本土化及其中国应对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讲述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讲述稿子一: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讲述。
你知道吗?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舞台,每个国家都在上面展示着自己的精彩。
咱们中国,那可是有好多好多故事能讲!比如说中国的美食,那可不仅仅是一道道好吃的菜,背后都有着浓浓的文化和情感。
像饺子,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那温暖的画面,多让人感动啊!还有咱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
再讲讲中国的科技创新,那简直是太牛啦!从高铁飞速奔跑,到5G 技术引领世界,这都是咱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就好像我们突然有了超能力,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还有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奇峰异石,每一处景色都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神秘礼物。
咱们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讲这些故事,可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国,感受中国的魅力。
让他们知道,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充满活力的现在和无限可能的未来!所以呀,咱们得把这些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趣,让全世界都爱上中国!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讲述。
你想想,全球化就像一个大大的朋友圈,咱们中国得在里面好好展现自己。
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京剧,那华丽的服饰、精彩的唱腔,一亮相就能惊艳全场。
还有书法,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深的韵味。
还有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网购、移动支付,多方便啊!出门不用带钱包,手机一点啥都能搞定。
中国的体育故事也很精彩呢,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那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而且,这不仅能让别人了解我们,还能让咱们自己更爱咱们的国家,更有自信地向前走。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义?咱们继续加油,把更多更棒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本土化之旅:全球化语境下探讨多元系统论在中国的接受

多元 系统 论在 中 国本土 化 的第 一步 表现 为 ,中国译 界学 者孜 孜 不倦地 将多元系统 论借鉴应用 于中 国翻译 研究 ,显 著特 点是将其借 鉴 应用 于翻译 文学领 域,不少学者 如孔慧怡 ( 9 9) 1 9 、王宏志 ( 9 9) 19 、 廖七一 ( 06 20 )等人应用多元系统论来分析 、解释 中国近代的文学翻译。 与此 同时,一些学者如 王东风 ( 0 0) 2 0 、于德 英 ( 0 4 2 0 )等 勇于 质疑 、反思多元系统论 的一些论 点,并在此基础 上深入研 究多元系统 论的局限性。多元系统论 在中 国本土化过程 中,贡献最 突出的是香港 学者 张南 峰。在对多元系 统论的局 限性研究 的基 础上 ,张 南峰对该理 论进行 了一些补充和修订 ,提 出了 “ 多元系统论精细版 ” ,并且针对 多 元系 统论应如何继续保 持发展 的问题 提 出了独特 的见解 。此外 ,他还 特意撰文演示其 “ 精细版 ”的应 用方法。( 张南峰 ,2 0 )这种对理论 04 的修 订和完善从更深层 次上本土 化了多元 系统论 ,赋予 了多元系统论 “ 中国因素” ,因此具有 重大的意 义,充分说 明了多元系 统论 已在中 国 语境 下被本土化 ,具有鲜 明的 中国特 色 。 二 、全球 化语境 下 剖析 多元 系统 论 在中 国本土 化 从全球 化语 境 下看 ,多元 系统 论在 中国本 土化 的原 因主要 有两
理 论 广 角
两
丽 境 下 探讨 多 元系统 论 在 中 国的接 受
谭艳红
( 中南大学外 国语 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7 ) 1 0 5 [ 要] 何正确对 待不 断涌 入 的西方译论 是译 界学者 在全球 化语境 下无法 回避 的课题 。本文 从传入 中 国的多 元系统论 入手 ,从全球 化 摘 如 语境 中探讨 多元 系统论本土 化 的表 现、 原因与意义 ,并指 出,多元系统论 的本土化 反映 了中国学者为促 进译论研 究 、提 高 中国翻 译研究的 国际 地位所作 出的积 极努力 。 [ 关键词] 全球化语 境 本 土化 多元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0 文章编号 :1 0 - 1 x 2 0 ) 1 a - 2 3 0 9 9 4 (0 9 3 () 0 0 - 1 0 早在 2 世 纪 9 年代初期 ,全球化 问题 便开始 引起 世界各 国学术 O O 界的极大关注,全球化化 对翻译研 究的影 响也成为译 界学者不容忽 视 的课题 。全球化语境下 中国对 西方翻 译理论的介绍呈现 了多元化特 征, 多元系统论便是在 该背 景下,于 2 世纪 9 年代末期被引入 中国译 界, O O 开始 了在 中国的本土化进 程 。本文将 从全球化语 境下 ,探讨 多元系统
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

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一、本文概述《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法律文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在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问题。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包含了法律的精神内核,也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从语义和语境两个层面出发,对法律文化进行多维度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法律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将对法律文化的语义进行界定和阐释。
法律文化不仅是指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总和,更包括人们对法律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法律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法律文化的语境。
法律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法律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国家,法律文化更是深受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体系。
本文将聚焦中国法律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法律文化在面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多重挑战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执行的不力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法律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总体而言,《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对法律文化的语义和语境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实问题,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法律文化的语义解析法律文化,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语义内涵源于“法律”与“文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交融。
在语义上,“法律”通常指代一种社会规则体系,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而“文化”则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艺术、信仰、习俗、法律、知识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国际法治是指在国际干系中,通过制定和执行国际法规则来维护国际秩序和增进国际合作的原则和实践。
国际法的形成和进步旨在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和冲突,并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和平宁稳定。
与此同时,国内法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确保社会秩序、保卫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治理的原则和实践。
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作用和互相增进的干系。
起首,国际法治的进步需要基于国内法治的支撑。
国际法是由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所认可和接受的,而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国际法的基础。
只有在国家内部建立了适应国际法要求的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履行国际法义务,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其次,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之间也存在互相影响和互相调整的过程。
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制定国际法规则的时候,需要基于国内法治的原则和体系。
国内法律的规定和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民主法治国家更重视国际法的尊重和维护,而在专制国家,国际法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和扭曲。
与此同时,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还面临着一系列共同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际法治面临着国际干系的复杂性和国际组织的权力制衡问题。
国际干系的多元性和国际组织的多样性,使得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复杂和困难。
另一方面,国内法治则在全球化和跨国问题的冲击下面临着合规性和管辖范围的挑战。
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跨越国家边界,而国内法的适用范围通常限制在国家内部,这给国内法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应该在全球治理视野下进行合作与协调。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国际法的进步和完善,提高国际法的可实施性和执行力。
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国内法治的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和机制,以适应国际法的要求和规则。
此外,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应加强合作与协调,推动全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国际组织在全球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监督作用,通过建立国际法律体系,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和关切。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律规范与应对策略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律规范与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法律规范与应对策略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全球化给国际法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得国际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首先,全球化对国际法律规范的提出和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国际法律规范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全球化使得个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跨国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制定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法律规范,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例如,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方面需要确立相关的法律规范,以维护各方的利益和权益。
其次,全球化使得国际法律规范的执行和司法保护更加困难。
由于涉及跨国利益和不同法律制度的差异,执行国际法律规范变得复杂和繁琐。
国际合作和跨国调解成为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侵权行为,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此外,全球化还对国际法律规范的监督和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
监督和评估是确保国际法律规范有效执行和有效的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各方按照国际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事。
例如,各国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平台,加强对国际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问题的监督和评估。
在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律挑战时,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各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各国应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条约的讨论和制定过程,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自身国内法律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提高本国法律规范的适应性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律规范与应对策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
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制定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法律规范,加强国际监督和评估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并确保国际法律规范的有效执行和保护。
中国媒体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语境分析

中国媒体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语境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媒介语境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和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中国媒体的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媒介语境的角度,对中国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适应新的媒介语境,提高中国媒体国际影响力。
二、全球化与媒介语境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不断交融和扩散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媒介技术的日益普及,大大改变了媒介语境,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语境是指媒介技术与社会环境相互交织形成的语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媒介语境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使得媒介语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单一媒介,而是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全新媒介环境。
中国媒体在这种全新的媒介语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媒体的机遇1. 全球传播平台的拓展全球化让中国媒体有了更多展示自身的机遇。
全球化中带来的信息技术进步为中国媒体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开放的传播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媒介内容和知识产权,以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媒体与国际最先进的媒介技术不断接轨,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媒介形态。
通过这些新的媒介形态,中国媒体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和思想。
3. 境内外人才的运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和中国留学生回国,为中国媒体提供了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
同时,中国媒体也加大对境内外优秀的媒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增强中国媒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中国媒体的挑战1. 媒介技术的转型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技术出现,媒介技术迅速转型。
全球化下的国际法律与法治建设

全球化下的国际法律与法治建设近年来,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强劲。
在这个信息高度互通、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各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纽带日益紧密。
国际法律和法治建设因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律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以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类跨国合作频繁出现。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国际贸易摩擦、气候变化等跨国问题的处理。
在这些问题上,各国之间的协作和协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律作为全球合作的基石之一,具有引导各国行为、维护跨国合作的重要职能。
国际法律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各国主动参与并制定共同的原则和规则,同时需要具备法治的理念。
法治的本质是要求法律的平等和公正性,并为实现公共利益而服务。
因此,在国际法律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平等和公正原则的制定,并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来保证各国在跨国合作中的公平待遇。
同时,国际法律也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使得信息和人员流动更加灵活,这也意味着各种国际犯罪活动的频发。
打击跨国犯罪成为各国合作的共同关切。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可以通过设立国际刑事法庭和加强司法合作来有效应对。
此外,公正审判和遵循法治原则也是应对跨国犯罪的重要手段。
除了打击犯罪,应对环境问题也是全球化下国际法律所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跨国性环境问题威胁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各国需要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规则,并在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环境法律的宣传和执行,推动各国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成为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步骤。
此外,在全球化下,国际投资法的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跨国企业的日益增多,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为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各国需要制定包容性的国际投资法,在维护国际投资流动稳定的同时,保护各国的利益。
同时,国际投资法也应注重透明度、合规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以提高国际投资环境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引言:全球化的推进使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交往日益紧密,国际事务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无疑对各国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法治作为各国法治的延伸与独立领域,与国内法治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本文将从全球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国际法治的现状与特点国际法治,简而言之即国际社会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规范及其适用和实施问题。
与国内法治相比,国际法治面临以下几个特点。
1.1 地域无国界,涉及面广泛相较于国内法治的有限适用范围,国际法治应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关系。
国际法治涵盖了国际经济、环境、人权、安全等诸多领域,关涉各国全球治理与公共利益问题。
1.2 多元性与综合性国际社会由不同历史、文化、政治制度背景的国家组成,这使得国际法治需要兼顾不同国家法律制度和道义观念的差异。
国际法治的多元性与综合性是其与国内法治不同之处。
1.3 国际合作与互惠性国际法治在实践中强调国际合作与互惠性,各国通过国际协定、国际组织等形式达成共识,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与和平。
而国内法治更关注国家内部权利、义务以及权力的行使。
二、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互动与影响2.1 国际法治对国内法治的影响国际法治的发展与适用使得国家政府及其法律制度必须对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做出相应调整。
国际法制度的进步与变革不仅影响到国际事务管理,也对国家内部法律体系产生了影响。
首先,国际法治对国内立法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
许多国际公约成为国内法重要的法律依据,各国必须根据条约规定来制定和修改国内法律。
例如,联合国会员国通过国际公约确立了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安全原则,各国政府在国内法治建设中应与之保持一致。
其次,国际法治鼓励国家采取行动并承担国际责任。
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等领域的发展,要求各国立法并采取具体措施以实现相关目标。
国家不能只局限于国内法治,还必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法治形象。
略谈中国法律文化本土化与现代化之互动

融过 程 中整合 而成 的 。2 .从 义务 本 位 观主 导 到权 利 本位 主导 。3 .从单 一 强化政 策 文 化 到不 断 强化 法 治
文化 。
二 、 代化 背景 下 的中 国法律 文化本 土化 现
法 学 论 坛
略谈 中国法 律 文化 本 土化 与 现代 化 之互 动
朱
摘
睿
张江华
要 : 国有着悠久的法律文化 , 我 在举国上 下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的今 天, 重视对法律文化本土
资 源的挖掘 具有 极 大的现 实意 义 。然而 , 关注 法律 文化 的本 土化 并 不是 意味 着一 贯 的 遵循 以往 的 法
始立 的时代 风 尚 , 现为一 种 “ 本 位 ” 表 家 的法 统观 , 在
法律活动 中处处表现着尊卑 、 亲疏 、 长幼 、 男女之间不 平等的精神。3 .战 国、 秦朝是我 国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政体确立的时代 , 推崇 “ 国本位” 的法统观 , 即一 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 。皇帝是国家的代名词 , 因
,
中 国法 律发 展 到 近现 代 需 要社 会 实 践 的推 动力 ,
相结合 的“ 混合法” 宏观样式是中华 民族数千年法律
实践 活动 的结 晶 , 中华 民族 聪 明智 慧 的集 体 体 现 , 是
也 是人 类 法律 实践 活 动 内在规 律性 的反 映 , 志着 世 标
而这股 强 大 的经 济力 量 主要来 自于 城市工 商 实践 ; 第 二 , 国法 与西 方法 有 着 明 显 的 时代 落 差 , 落 差 中 中 在
法 的情 况 下生 活 的 , 们 对 于 法 律制 定 些 什 么 规 定 , 他 不 感兴 趣 , 不愿 站 到法官 的面前去 。他 们处 理 与别 也 人 的关 系 以是 否合 乎情 理 为 准则 ” ②。在 中国人 的传 统 价值 追 求 中 ,秩 序 和谐 ” 来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 “ 历 凸
WTO语境下的绿色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

一
简言之 ,从运用绿色壁垒的动机来看 ,绿色壁垒具有正当性
与 不正 当性 之 分 。在 当 前 的 国际 贸 易 中 ,这 样 的不 正 当性 运 用 在
绿色壁垒的概述及其成 因
绿色壁垒 ,白其将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从而作为新型壁垒出 冲淡 国际 贸 易 的环 境 保 护 政 策 ,使 得 绿 色壁 垒 成 为 了 贸 易壁 垒 的
而 少 数 学 者认 为 ,绿 色壁 垒 是 时 代 发展 的 产 物 ,应 该 顺 应 和 甜蜜后,不得不 自食 随之而来的全球环境恶化 的后果。19 年以 90
改革 ,而不应完全反对 。他们认为 ,绿色壁垒是进 口国以保护本 后 ,各国不光注重 发展经济 ,更 多的是将 目光投向了环境保护 。
一
【] 1中华人 民共和 国商 务部 国际经贸 司. 中国—— 东盟全 面 《
1 2-04.
国和东盟的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投资与劳务合作和文化交流 , 发 经济合作 框架协议》 简介[】ht: / m .ocr.o . /.0 2 R . p/ w sr fo gv o 2 0 — % o 。 这些次区域经济合 贸 易 的 发 展 。
作 , 中 国和 东盟 合 作 的 前沿 阵 地 。 是 在全 球 金 融危 机 的 背 景下 , 在
参 考 文献 :
这些有着 比较好 的合作基础 的区域积极开展合作,有利于推动中 挥其示范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 推动中国和东盟经 贸关系的发展。 当前 ,各国稳定金融 、刺激经济的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并取得
现 在 国 际舞 台上 时 ,就 引 发 了人 们 的 关注 。我 国相 关 学 者 对 于其 代名词 。笔者认为 ,应 当正当客观的对待绿色壁垒 ,并不能因为 观点也层出比穷。 国家 借环 保 之 名 ,行 保护 贸 易之 实 ,从 而 限制 发 展 中国 家 出 口的
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法与法律体系

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法与法律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法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调整。
在这个多元文化和多边合作的时代,国际法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法与法律体系的演变及其影响。
一、国际法的定义与历史背景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包括国家之间的条约、协议以及国际习惯。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而当代的国际法体系则形成于20世纪。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国际法的发展与进步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法发展1. 法律体系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多元化。
在国际法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可能存在差异,这给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一定的挑战。
同时,国际法也逐渐融合了各国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力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公正和平等。
2. 国际合作的增加全球化推动了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增加。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国际法规定的条约和协议,各国参与者可以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达成共识并展开合作。
例如,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框架。
三、全球化趋势对国际法的挑战1. 适应新兴领域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领域如网络安全、环境保护等也带来了新的法律挑战。
全球化趋势对国际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国际法不断调整和适应新的挑战。
例如,网络犯罪的增加和跨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需要国际法对相关领域进行全面的规范。
2. 解决国际纠纷的挑战全球化也带来了国际纠纷频发的现象。
国际法在解决国际纠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利益、文化和法律体系的差异,国际纠纷解决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此时,国际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协调,以更好地解决纠纷并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四、国际法发展的建议1. 加强国际法的教育与培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法的需求日益增加。
各国应加强相关教育与培训,提高国际法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

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法学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并发展中国法学的主体性,成为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主体性建构,分析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全球化”与“法学主体性”的内涵,明确了研究范围与对象。
接着,通过梳理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变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对中国法学的影响,包括法律移植、法律国际化、法律本土化等方面。
文章提出了中国法学主体性建构的路径与方法,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法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学人才等。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全球化与中国法学的挑战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和法律体系。
对于中国的法学界而言,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意味着资源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换,这为中国的法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法律理论和制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无疑给中国法学带来了冲击。
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法律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成为了中国法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与此全球化还带来了一系列新型的法律问题。
例如,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等领域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则带来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新型法律挑战。
这些问题要求中国法学界不仅要关注国内法律实践,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法律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法学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坚定自身的主体性。
这意味着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要始终保持对本土法律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推动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与行政法国际化

全球化语境与行政法国际化一、行政法国际化——全球化语境中行政法的理念突破行政法是关于公共行政的法,这个学术判断已成学界共识。
从历史维度考察,行政法诞生于法国,经过著名行政法学家奥拓·迈耶等学者的努力,行政法在德国得到了生成、发展;其后,基于对法国、德国等行政法律体系的研究与借鉴,行政法在世界上得到了传播、发展。
在这样漫长的历史流变之中,以“控权之法”著称的行政法越来越成为法学研究的显学,并在实践中成为规制与治理社会的最重要的法律规则之一。
但是,从世界上各国行政法的发展脉络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法限于国家范畴之内,即行政法是关于国内行政的公法。
学界对行政法的判断,往往立足于行政法为国内法,实践中则基于行政法是作为管制与治理国内意义上的公共行政活动来理解的。
因此,行政法的国际化或者和国内行政法具有相似精神和内核的任何有关“国际行政法”的提法,因无法融合于传统,历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德国行政法立法者之一的奥托·迈耶(O.Mayer)就认为:“国内公权力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是国王,可以排除其他一切权利;外国权力在另一国范围内只能在极特别情况下适用;如果国际义务存在的话,也必须通过国内法的过滤,将其转化成国内法。
”我国台湾学者陈新民也认为:“行政法是基于国家主权而制定的,主要是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有效行使行政权力的法。
即使存在某些涉外因素,效力也只及于本国领域,其在性质上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
国际行政法之成立及承认,除非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可让渡到一个国际组织之上,否则,所谓国际行政法的概念,仍是不实际及未成熟的。
”全球化的发展给这一传统观点带来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发生一场深刻革命,行政法亦不例外。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国际经济迅猛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经济与社会管理制度呈现了爆发式发展。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服务的全球化与国际化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服务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在当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法律服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国内,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服务。
本文将从全球化和国际化两个方面探讨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一、全球化对法律服务的影响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的联系、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全球化进程中,法律服务作为保障和规范各国交流合作的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案件等需求不断增加,各国律师事务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跨国辅导和解决方案,这促进了国际法律服务的发展。
其次,全球化使得国际法律服务需要解决跨国法律问题。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公司和个人国际纠纷频繁发生,跨国婚姻、遗产继承等问题也日益复杂。
这些问题需要律师具备跨国法律素养和解决能力,推动了国际法律服务水平的提升。
最后,全球化使得律师事务所与国际组织、国际法律专家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与交流。
全球性的法律组织如国际律师联合会、国际商会等通过组织会议、研讨会、合作项目等形式,为不同国家的律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法律服务的共同进步。
二、国际化对法律服务的影响国际化是指律师事务所通过合资、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开展法律服务的过程。
这是法律服务工作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对法律服务领域带来了多重影响。
首先,国际化使得律师事务所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和能力。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律师需要了解并融入不同文化,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必备技能。
其次,国际化促使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专业领域的深度拓展。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律师事务所需要更全面、更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法律问题。
因此,事务所在培养律师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法律研究和专业咨询能力。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法制建设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法制建设分析全球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局,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递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深入不仅有了物质基础,还具备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随之,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不同人群之间的依赖性逐步增强,这也是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此外,随着制度的改善和组织的创新,社会结构与功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而使全球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尽管全球化发展迅速,国家仍旧是基本的政治单元,资源和利益还是由国家承载和分配。
不同学者对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全球化始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西方国家的引导下,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进而发展到政治、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
法制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特定现象,它与历史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来显示现代化的特征。
法制现代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法制现代化是法制形式和法制价值二者现代化的相互统一。
所谓法制形式现代化就是指法制体系的整体内部结构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产生了变革和发展,体系的架构日益贴近现代社会,逐步科学化、合理化,其组成成分也更加完善和多彩,是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真实反映。
法制价值是支撑法制形式的核心理念,它为法制形式树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并且推动了法制形式的转换和进步。
第二,法制现代化的独立性与法制对社会依存性之间的相互统一。
发饰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它依赖于政治、哲学、宗教等多个体系,在上层建筑之中,不论是法制还是哲学、宗教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社会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所以,一方面要确定法制现代化具有独立性和完善性,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法制现代化有所依靠。
第三,社会法律生活的全面变动、迁移与法律规范体系变革之间的相互统一。
从相对独立的角度来看,法制现代化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变革,还是社会各个方面的改进和推动,法律思想、实践、理念也是变革的重要内容。
第四,传统法制和现代法治之间的相互统一。
全球化、全球本土化以及中国的文化学术策略

文 学术 研究 的 积 极和 消极 影 响之 前 , 再 次 追 溯 一 下 全球 化现 象 的起 源 。 ②
全球化 、 全球本土化 以及 中国的文化学术策略
全 球化 与全球 本 土化 : 西方 与 中国
识 生产 的客 观 现 象 。在全 球 化 的影 响 下 , 文化 和
个 概念是 一个 从 西 方 翻 译 过来 的术 语 , 那 么 我 们 便 可 以进 一 步 问道 : 全 球化是 如何 像 现代性 、 后 现 代 主义 、 东方 主 义 以及 后 殖 民主 义 这 些西 方 理 论
概 念那 样驻 足 中 国 的 呢? 显 然 , 自2 0世 纪 2 0年 代 以来 , 许 多西 方 的批 评 概 念 和 文 化 理论 思 潮 开
在 过 去 的 十多 年 里 , 在 中 国的 人文 社 会 科 学 学者 中 , 从 不 同的 角 度 大谈 全 球 化 已成 为 一 种 时
史 的角度来 回顾 它在 西 方 的起 源 的 话 , 我 们便 不
难发现 , 全 球化 作 为 一 个 历史 的过 程 已经 有 了相
髦, 尤其是 当我们 将其 与中国的文化知识生产和 研究 相 关 联 时 更 是 离 不 开 全 球 化 这 个 现 象 。确 实, 越来 越 多的迹 象表 明 , 把我 们这 个 时代描 绘 为 全球 化 的时 代 是不 无 正确 的 , 即 使是 当今 的那 些 反全 球化 论 者 也 不 得 不 承 认 这 一 客 观 存 在 的现 象, 因此 他们 要 想 改 变 这 种 现 象 就 得 打 出反 全 球 化 的旗 号 。对 于我 们 人 文 学 者 而 言 , 全 球 化 的 时
文 学市 场变 得 愈益 萎 缩 , 今 天 的青 年 人 宁 愿 在 网 上浏 览 信息 或 阅读 报 刊也不 愿去 图书馆 里潜 心 阅 读 并查 阅图书 资 料 。 同样 , 他 们很 容 易 就 可 以坐
法律文本的翻译和本土化要求

法律文本的翻译和本土化要求引言:法律文本的翻译和本土化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
当跨国公司扩展业务或个人涉足国际法律领域时,准确传达法律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翻译法律文本的挑战,以及实现本土化要求的关键考虑因素。
一、法律翻译的挑战法律文本的翻译具有一些独特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认真对待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1. 语言差异不同的语言系统在法律领域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句法和表达方式。
翻译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和法律背景,同时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法律术语法律术语在不同语言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翻译人员需要精通法律术语的使用和理解。
他们必须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法律系统有深入的了解,并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确保使用恰当的翻译术语。
3. 文化差异法律文本常常与特定文化背景有关,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对文化差异有深入的理解。
他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在法律领域的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法律实践,以确保翻译的信息在目标语言文化中能够被准确理解。
二、法律文本的本土化要求实现法律文本的本土化要求对于确保法律信息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实现本土化要求的关键考虑因素。
1. 目标读者翻译人员在进行本土化时必须考虑文本的目标读者。
不同的目标读者可能具有不同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法律知识。
翻译人员需要调整语言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对目标读者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2. 文化适应本土化要求意味着适应目标文化的特定需求和偏好。
翻译人员应该根据目标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和法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法律文本在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的本土化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3.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翻译人员应该了解目标地的法律体系,并相应地调整翻译,以确保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三、翻译和本土化的策略为了应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和本土化挑战,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术语数据库建立一个术语数据库是确保法律术语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和影响

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和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频繁,法律制度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也愈发明显。
本文将对这一趋势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制度全球化的趋势法律制度全球化的趋势是指各国之间在法律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渐加深,国际法律规则逐步得到普遍认可和遵守,不同国家间的法律制度逐渐趋于一致。
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法律规则的普遍认可和遵守。
随着国际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许多国家签署了大量的国际法律公约和协定,这些公约和协定约束了各国的行为,推动了国际法律规则的普遍认可和遵守。
2.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逐渐融合和协调,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法律规则和标准,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3.国际司法机制的建立。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司法机制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之间的法律纠纷可以通过国际法院或者国际仲裁机构来解决,这为加强国际法律制度的统一和统治提供了保障。
二、法律制度多元化的趋势法律制度多元化的趋势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因地制宜,各自发展,保留和强调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法律制度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法律制度方面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因此各自的法律制度也保留和强调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有其独特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
2.地方性法律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传统,一些地方性的法律规则可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地方性法律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法律制度多元化的表现。
3.多元文化的法律体系。
在一些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或地区,多元文化的法律体系可能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各个族群或宗教的法律规则可能会同时存在并得到尊重。
三、法律制度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影响法律制度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对国际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经验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经验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经验近年来,有关全球化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全球化与本土化、西方中心与东方本位、普遍性与特异性、西方霸权与民族主义等问题的探讨使得全球化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有着见仁见智的理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XX年10月6日至10月9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文艺争鸣》杂志社协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发展状况”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的代表以及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专业的各位老师,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及文学研究是否会终结?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其前提是文学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
美国学者J·米利斯·希勒认为电影、电视、因特网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取代印刷机,电影、电视、因特网产生的大批形象,打破了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区别,破坏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分野。
新的电信技术越来越取代文学,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学逐渐要走向消亡。
对于米利斯·希勒的这个观点,北京师范大学的童庆炳教授首先给予了批驳。
童庆炳教授认为,米利斯·希勒和许多学者把文学的边缘化和文学的消亡这样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等同了。
米利斯·希勒所论证的,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文学必将消亡,而是说明了文学正在走向边缘。
文学之所以在高科技时代,在图像艺术冲击下仍然不会消亡,最根本的一点是因为文学所创造的是一种内心的视像。
一般而言,电视剧、电影是一种外视图像。
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它的语言。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媒介,但又超越媒介。
当一个作家在运用语言文字处理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实际上已经在悄悄变化,语言文字变成了一种气韵、气势,作家的一切都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他的经历、体验、思想、感觉、感情、联想甚至人格都融化到语言当中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球化 , 它业 已成 为 当前 近 乎所 有 问题 的语 境 。学 者 半 , 有 的 国家 已经接 近 现 代 国家 , 有 的 国家 则 还 处在
律本 土化问题 , 中 国 的 立 法 者 需要 准 确 把 握 3前 " - 社 会 存 在 的 问题 和 所 移 植 法律 在 母 国 的 产 生 和 实施 状 况 , 并 遵 照 法 律 的 内在 规 律 , 制 定 出符 合 中国 实 际 的 法 律 , 实现 创 造 性 转 化 。
【 关 键 词】 全球化
法律本土化
法律移植
【 中图分类号 】 D F O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研究 的缘 起
平坦 ; 中 国的情况 非 常 特 殊 , 二 十 世 纪早 期 到 现今 都 在 为构 建法 治 国家 而奋斗 , 不代世 界 , 法治 是唯 一能 使 国家得 到 良善治 理 的模 战争 与政 治运 动此 起 彼伏 , 威权 政府 与 民主政 府交 替
式, 法律因此 在全球化 时代成 为举 足轻重 的上层建 更迭 , 拉美 人 浪漫 而多 动 的性格 使得 政治 动员 颇 为容
筑 。法律 在世 界 各 国之 发展 并 不 均 衡 。欧 洲依 赖 罗 易 , 由此 带来 的不 稳定 社会 形态 则使 得 法律发 展举 步
向为 西 方 法 理 学 和 宪 法 学 。
第 5期
陆 幸福 : 全 球 化 语 境 中 的 法律 本 土化 及 其 中 国应 对
马法 、 商 品经 济 以及政 治变 革之 便利 而 率先 实现 法律 维艰 , 不 过 晚近 以来 , 拉 丁美 洲 部分 国家 相对 稳定 , 法
的现 代 化 , 若 无法治 的实现 , 欧洲之崛起 断无可能 。 治 前景 或许 更好 。澳 洲实 为 欧洲之 后 院 , 无论 是 澳大
全 球化语境中 的法律本土化及其 中 国应对
陆 幸 福
(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 法学院,重庆 4 0 1 1 2 0 )
【 内容摘要 】 全球化之 形成得益于人性 、 技 术、 制度与政 治环境等基 础 , 3代 法律发展 无法摆 脱全球 化 的语境。 法律 - '
移植是后发 国家学习先进 法律 的必经之路 , 而法律 本土化 考量 的是移植 来 的法律如何 与本 土社会 相结合 。面对 法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政 法论
Zh e n g Fa L u n Co n g
No . 5 Oc t . 1 0, 2 01 3
【 文章编号】 1 0 0 2 - - - 6 2 7 4 ( 2 0 1 3 ) 0 5 . _ 0 2 6 _ _ 0 6
尽管 法律 所涉 内容 远较 经 济复 杂 。近 然而 由于族群之间的矛盾等原因 , 印度法治之路未必 当在情 理之 中 ,
作者简介 : 陆幸福( 1 9 7 4一) , 男, 江苏溧水人 , 法学博士 ,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 院副教授 , 重庆市大渡 口区人 民法院院 长助 理 , 主要研 究方
对于 全球 化 的看 法各 不 相 同 , 有人强烈支持全球化 , 蒙昧 和现 代之 间 。拉 丁 美 洲各 国 与欧 洲 有 着 很 深 的 此 为激 进 全球 化 派 , 有 人强 烈 反对 全 球 化 , 这 是 反 全 渊源 , 尤其 是 众 多 国 家 曾 经 是 西 班 牙 和 法 国 的殖 民 球化 派 , 也有 人 中立看 待全 球化 , 此 即温 和全 球化 派 。 地, 但 欧 洲 的法治 精髓 在拉 丁美 洲 却 未 能 落 地 生根 ,
最终在今 日较好地实现了法治 ; 西亚各国直至今 日依 理世 界 , 这 在 目前 当然是 一种 想 象 。但 法 律 的趋 同却
然在传统伊斯兰法律和现代法律之间摇摆 , 君主制与 亦是 大势 所趋 。全 球化 最初 确实 由经 济带 动 , 毕 竟经
民主制共存于此 ; 印度在经过英 国殖 民之后 , 历经 印 济是可以脱离开政治和族群而按照 自身规律运作 的。 各 国相互 学 习法律 巴分裂等事件 , 而在今 1 3大致形成法律治理 的局面 , 但 人类有 学 习 的天然 倾 向和能 力 ,
有 史 以来 , 世 界从 来 没 有 像 今 天 这 般 联 系 紧 密 , 中 国法 治之 路如 此 艰 辛 的关 键 因 素 。非 洲 各 国经 过 地 球俨 然 成 为 一 个 村 落 , 各 国人 民相 互 之 问往 来 密 西 欧诸 强 之殖 民 , 众 多 国家在 二十世 纪 的 民族 国家建 切, 世 界经 济浑 然 一体 , 就 连 向来 因为 利 益 与 地 理 而 设 浪潮 中独立 自主 , 但 由于历 史上 非洲 的原 始社 会形
亚洲 各 国情况 各 异 , 日本 自明 治 维新 以来 , 逐 步 构 建 利 亚 , 还 是新 西 兰 , 都 较 早 按 照 欧 洲 模 式 建立 了稳 健
法 治 国家 , 二 战之 后更 是依 靠 美 国人参 与制 定 的和平 的法律 秩序 。凡 此 种种 法 律 发 展 的不 平 衡对 于 全球 宪 法而 抛弃 二元 君 主 制步 入 民 主与 法 治 共 同 实 现 的 化 并非 福 音 。理 想 的全球 化 是一 种彻 底 的模 式 , 其 中 轨道 ; 韩 国历 经殖 民地 与 非 法 治 的 军人 政 府 时代 , 而 各 国应 该 采用单 一 的法律 , 甚 至全 球政 府运 用法 律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