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学良访谈录有感1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将军访谈录观后感
(王浩东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15-4 学号201501101124)
看完张学良将军的访谈录,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很实在很爽朗,在访谈中少帅回忆了他那波澜的一生,从他的话语中,我能听出少帅对他的过去没有悔意,无论是918事变还是西安事变,无论后代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以淡然的态度看待它的过去。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可想而知。
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一方面东北军远离乡土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另一方面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丝毫不顾华北面临的危机。
是中国人继续打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辱?他选择了后者,少帅识大局,明事理,令人佩服。
他出生在军阀家庭,但年幼丧母,令少帅从小就有着一颗干大事的心。
从他言语中,不乏看出他对他父亲的崇拜之意,他立志想成为父亲这样果断坚毅爱国的人,他似乎也做到了,他对下属奖罚有度,对国家热爱之极,他也像他父亲一样有宏才,而且他比他父亲具有更好的文化修养,这一切似乎预示他必然能超越他父亲。
他见过了太多了杀戮,他深深地发现战中中最受伤的还是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见过了太多军阀时战时合,他天真地以为只需要谈判就可以获得和平,就可以团结;他在东北见惯了日本人的欺压,他对日本有着深仇血恨,因此他对于内战一直嗤之以鼻,大倡攘外先于安内。
在访谈中他还提到了蒋介石蒋公,他说蒋介石先生有大略没有宏才,的确,蒋先生能率全国之兵民抵日本八年之久,其坚毅之程度,实不可估量,其大略也可想而知,而宏才,少帅却以偏概全,然而,从蒋的角度讲,在1936年底,红军已是奄奄一息,被灭已是板上钉钉,他们已无路可走,3万人马已成瓮中之鳖,可是,一次可恶的西安事变,使他已订的方案瞬间紊乱,他顿时处在被动状态。
若是内战仍能赢,或许他不会杀杨虎城,可是内战一败,其心中之愤怒实是难以压抑,本是开国总统,不料兵败如山,败退台湾,困于一隅,家乡难回。
而这一切都源于西安事变,换成谁,谁都不能原谅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从访谈录来看,少帅也意识到了,但是他还是不能切身理解蒋为什么对他如此之恨。
说到最后,我觉得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很伟大,他有着一名军人应有的勇敢和担当,他有着深深地爱国情怀,他有着爽朗纯真的性格。
当他面临西安事变这样的艰难抉择的时候,他的内心十分的纠结,因为他有着多重身份,他是东北军首领,他是一名爱国主义者,同时他还是张作霖的儿子。
他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可以被称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