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之“四大”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讲“四大皆空”实则沿用了印度的佛教理论,因地水火风的是宇宙固定化的四大元素,和中国道教提出的五行理论不同。

佛教四大归类,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四大反映在人身上,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物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

推算到物质属性上,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具体而言,四大为有形之物,归类为物质,而非精神。

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但佛教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对于四大物质的起源和先后生成顺序,佛教也未明细。

道教则用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来讲五种物质的起源及演化过程。

太易为水,太初为火,太始为木,太素为土,太极为金。

宇宙先有水,然后有火,再有木,后有土和金。

小乘佛教因只空我而不空法,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为实有物。

不过,小乘佛教非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还要空去五蕴。

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有哪五蕴呢?色、受、想、行、识。

色属物质,后受想行识属精神,四大为形,所以四大即色蕴。

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于生死之外。

由于五蕴证明佛教不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

尤为重要的是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以此来彰显精神力量的广大。

四大:地火水风。

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

皆:一切。

既一,一既一切。

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不取亦不离。

四大皆空也有只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

使之空无一物。

地震、(地空)、火灾(火空)、大风(风空)、水灾(水空),四灾直观地告诉世人现存的物质将被四大所空。

菩萨用佛渡劫,也不外乎靠修行渡过四空。

四种方式都不会完全将外物空,想要跳出三界不入轮回,只有靠修行来得到。

心无外物得道成佛,只有靠修行才能引证入慈航。

水空为最厉害的一种,能摧毁旧世界创建将全新的世界,旧事物荡除的不留痕迹。

四大观念非佛教独创,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探索而得的一种结果。

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五种元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界构成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还是四大,都是指的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

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称为四大种,即地水火风。

一切物相由四大元素调配形成,比例不一而构成各不同物体,四大和谐,物种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物种便会归于毁灭。

物理和生理现象如此,万物皆如此。

这种理论和中国道家的五行理论不谋而合。

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的目的,在于使四大形成的色欲不致以毁灭人的正身,不执著于色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境界我们才能进入小乘的涅槃,不坠生死轮回。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四种元素,而指具体的物态。

这四大是实物,而非虚幻之相。

风水师陈鸿磐于2020年9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