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杂志 Z?>9@L@ =56Q9CD 5P \R5D5NS! ’$$" , 78 ( )$ ) : )%’)0)%’"
! ! ! ! ! ! ! ! ! ! ! !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 !
刘有军 ! 王继和! 马全林! 张德奎
!!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武威 "##$$$ )
对甘肃省荒漠区所属的武威市沙漠公园植物园等 "+ 个研究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中 所采集标本的鉴定, 参照 《 甘肃省植物志》 ( 康永善 和孙坤, "++’ ) 、 《 内蒙古植物志》 ( 马毓泉等, *))+ ) 等资料, 或请植物分类学家进行鉴定。统计数据主 要来源于 《 甘肃省植物志》 ( 廉永善和孙坤, "++’ ) 、 《 中国沙漠植物志》 ( 刘媖心, *)-. ) 、 《 甘肃省木本植 物名录》 ( 王继和, *))’ ) 、 《 河北高等植物名录》 (赵 建成等, "++. ) 、 《 甘肃省敦煌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 刘遒发, "++* ) 、 《 植物学》 ( 李杨汉, *)-! ) 、 《 木本 植物英拉文词典》 、 《 植物名词典》 ( 网络词典) 以及 植被实地调查结果。 !# %" 分析方法 为了分析植物区系, 根据甘肃省现有的植物名 录及 《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 ( 潘晓玲等, "++* ) 对植物科的属数, 科的种数以及 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统计, 植物区系 的分析主要依据吴征镒 ( "++! ) 和李锡文 ( *))$ ) 的 相关理论进行。 %" 结果与分析 %# $" 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在甘 肃 省 荒 漠 区, 共 普 查 到 种 子 植 物 .’! 种 ( 含变种) , 隶属于 .. 科, ""- 属。其中, 裸子植物 ! 科、 . 属、 *! 种; 双子叶植物 ’$ 科、 *-+ 属、 ’’) 种; 单 ’! 属、 -* 种( 表 * ) 。可见, 该区荒 子叶植物 $ 科、 漠种子植物中, 裸子植物较少, 被子植物较多, 而且 被子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占较大比重, 说明该区荒 漠植物以灌木和草本为主, 这与该区温带荒漠气候 特征相一致。 %# !" 科的分类统计 %# !# $" 科的统计; 从表 " 可见, 在甘肃省荒漠种子 植物中, 含有大科 ’ 个, 即菊科、 禾本科、 藜科和豆科 ( <=>?/@AB58=) , 仅仅占本区植物科数的 (4 "(C , 属 数的 ’’4 !+C , 种数的 ’$4 ""C ; 寡种科 ( 含 " 2 ’ 种) *( 个, 如, 旋花科、 大戟科 ( ,?DEB9F@8G=8= ) 和鸾尾科
!甘肃省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撑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7UC>D:1>6S8] NLORQ>I R5U 收稿日期: ’$$*7)’7)(! 接受日期: ’$$"7$*7)&
物区系的调查是研究该地区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多 样性的基础 ( 刘全儒等, ’$$* ) 。近年来, 由于人类 不合理地开发,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的植被生 产力降低和生物多样 性 水 平 下 降 等 现 象 ( 张明祥 等, ’$$)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的自然分布区面 积显著减少。本文于 ’$$% 年 # 月至 ’$$* 年 )$ 月, 对甘肃省荒漠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 鉴定、 统计 和区系分析, 以期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 重建工程物 种的选择, 群落的合理配置和生态恢复指标的确立
表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统计 &’() $" *+’+,-+,.- /0 12-23+ -4235’+/467+2 ,8 9’8-: 12-23+ ’32’
类别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合计 科 ! ’$ $ .. 属 . *-+ ’! ""种 ( 变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态学杂志; 第 "$ 卷; 第 *+ 期;
提供依据。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 自然概况 甘肃省 地 处 中 国 大 陆 中 部, 从西北伸向东南 ( !"#!$%&—’"#"(%&, )"#*+%, —*+-#’!%, ) 。地貌类 型复杂, 大体上分为陇南山地、 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及祁连山地、 甘肃高原 ’ 个地貌类型。具有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和高寒山地等多种气候类型。由于处 于中国湿润区与干旱区的交界线 .++ // 等雨量以 西, 大气水分总特征是干旱, 且呈现东多西少的现象 ( 黄大桑, *))( ) 。甘肃的荒漠区主要分布于河西走 廊及白银地区。 河西走廊位于北山山地0阿拉善高原以南和祁 连山以北, 是一个呈现北பைடு நூலகம்西0南东东走向的狭长低 地带, 在甘新边界至古浪峡口, 长约 * +++ 1/, 宽约 !+ 2 *++ 1/, 海拔 * +++ 2 ! "++ /, 但主要城镇和绿 洲位于 * +++ 2 " !++ /。在地质构造上, 河西走廊 是祁连褶皱系北祁连褶皱中的一个过渡带, 由! 部 张掖0酒泉盆地和武威盆 分组成, 即安西0敦煌盆地、 地 ( 潘晓玲等, "++* ) 。 河西走廊的主要部分年平均温度 ’ 3 2 *+ 3 。 年降水量大部分在 "++ // 以下, 并且明显表现出 自东 向 西 递 减 的 趋 势, 武 威 *.-4 ’ //, 张 掖 *") 酒泉 -. //, 玉门镇 $" //, 安西 ’$ //, 敦煌 //, ’$ //。古浪和民乐年降水量最多, 分别达到 !$$4 ( 和 !"-4 " //。年平均风速 "4 + 2 ’4 " /・5 6 * 。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荒漠化程度相应由东 向西加深。走廊东部气候较湿润, 荒漠植被有明显 的草原化特点, 植物类型多样, 种类丰富, 形成了一 系列独 特 的 草 原 化 荒 漠 群 落。 如 油 柴 ( !"#$%"&% 群落、 珍珠猪毛菜 ( -%*%(*% .%//"$+&") 群落 ’(&)(*+,%) 和拧条 ( 0%$%)%&% 1($/2+&/1++ ) 群落。群落伴生多种 荒漠成分, 如戈壁针毛 ( -3 #+%&/2%&+,% 789: )(4+,% ) 、 冷蒿 ( 5$#"’+/+% 6$+)+7%) 和狭叶锦鸡儿 ( 03 /#"&(.28*9 *%) 等。走廊西部气候极干燥, 生境严酷, 形成了典 型的荒漠植被, 植被稀疏, 种类贫乏。分布较广的植 和 被有珍珠猪毛菜、 膜果麻黄 ( :.2"%7$% .$;"<*/1++ ) 甘肃霸王 ( =8)(.28**>’ 1%&/>"&/+/) 等群落。 !# !" 数据来源 采取实地普查、 资料查询和网络查询相结合的 形式, 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等单位的参与下, 于 "++. 年 ! 月至 "++$ 年 *+ 月,
摘! 要!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有种子植物 %&# 种, 隶属于 ’’( 属, %% 科; 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起源古老, 与阿拉善地区植物区系关 系密切; 植物种类贫乏, 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优势科 )$ 个,分别为藜科、 豆科、 禾本科、 菊科、 十字花科、 蓼科、 石竹科、 毛莨科、 蒺藜科和柽柳科; 表征科 * 个, 分别为麻黄科、 柽柳 科、 胡颓子科、 蒺藜科、 藜科和蓼科; 该区地理成分多样, 有 + 个分布类型, 其中, 温带分布型 占绝对优势, 占总属数的 ##, "*- ; 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在区系组成中也占有重 要地位, 占总属的 ’(, +%- ; 中国特有成分较低, 仅占全国特有属的 ), %*- 。 关键词!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分析;优势种;地理分布 ( ’$$" ) )$0)%’)0$"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 )*)"+&%& #, -.&.$’ &/.$0)’#/1+’.& %* 2)*&3 4$#5%*(.6 123 4567869,:/;< =>7?@, A/ B6C97D>9,EF/;< G@7H6>( !"#$% &’( )"* +, -’$’./0,01"/0+# 2+3*"/0#4 ,!"#$% -’$’./ 2+#5 /.+6 7’$’".18 9#$/0/%/’,:%;’0 "##$$$ ,!"#$%,280#") , ’$$" , 78 ( )$ ) : )%’)0)%)"I 9:&’$)(’ :J?@ >9K@LM>NCM>59 C9O PD5Q>LM>R C9CDSL>L 59 M?@ O@L@QM LT@QUCM5T?SM@L >9 <C9L6 VQ5K>9R@ L?5W@O M?CM M?@Q@ W@Q@ %&# LT@R>@L 5P O@L@QM LT@QUCM5T?SM@L,X@D59N>9N M5 ’’( N@9@QC 5P %% PCU>7 D>@LI J?@ PD5QC ?CO M?@ MST>RCD R?CQCRM@Q>LM>RL 5P M@UT@QCM@ O@L@QM K@N@MCM>59 ,C9R>@9M 5Q>N>9,C9O M?@ K@QS L>U>DCQ>MS M5 M?@ PD5QC >9 /DCL?C9 CQ@CI /DM?56N? M?@ LT@R>@L W@Q@ T55Q@Q >9 96UX@Q,M?@ O5U>9C9M PCU>DS T?@95U@959 WCL Y6>M@ 5XK>56LI J?@Q@ W@Q@ )$ O5U>9C9M PCU>D>@L,0< ’I ,Z?@7 95T5O>CR@C@,1@N6U>95LC@,<QCU>9@C@,Z5UT5L>MC@,ZQ6R>P@QC@,V5DSN596U,ZCQS5T?SDDCR@C@ , [C969R6DCR@C@ ,ESN5T?SDDCR@C@ C9O JCUCQ>RCR@C@ ;C9O * MST>RCD PCU>D>@L,0< ’I ,\T?@OQCR@C@ , JCUCQ>RCR@C@ ,\DC@CN9CR@C@ ,ESN5T?SDDCR@C@,Z?@95T5O>CR@C@ C9O V5DSN596UI /RR5QO>9N M5 M?@ N@5NQCT?>R @D@U@9ML 5P N@9@QC ,M?@Q@ W@Q@ + CQ@CD MST@L,CU59N W?>R?,M@UT@QCM@ @D@U@9M WCL L6T@Q>5Q >9 LT@R>@L 96UX@Q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 N@9@QCI A@O>M@QQC9@C9 C9O :@LM C9O Z@9MQCD /L>C9 @D@U@9ML CL W@DD CL M?@>Q KCQ>C9ML CDL5 M55H >UT5QMC9M T5L>M>59 ,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I J?@ Z?>9C @9O@U>R @D@U@9M WCL QCM?@Q M?C9 D@LL@Q,59DS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 @9O@U>R N@9@QCI ;.+ <#$-&:<C9L6 VQ5K>9R@;O@L@QM LT@QUCM5T?SM@;PD5Q>LM>R C9CDSL>L;O5U>9C9M LT@R>@L;N@57 NQCT?>R O>LMQ>X6M>59I => 引> 言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分类单元所有植物的 总和, 是植物界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 特别是在自然 历史条件下综合作用、 发展、 演化的结果 ( 邢韶华 等, ’$$* ) 。因此, 植物区系的构成中蕴涵着大量历 史、 地理、 生态和系统进化的信息, 对某一地区的植
! ! ! ! ! ! ! ! ! ! ! !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 !
刘有军 ! 王继和! 马全林! 张德奎
!!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武威 "##$$$ )
对甘肃省荒漠区所属的武威市沙漠公园植物园等 "+ 个研究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中 所采集标本的鉴定, 参照 《 甘肃省植物志》 ( 康永善 和孙坤, "++’ ) 、 《 内蒙古植物志》 ( 马毓泉等, *))+ ) 等资料, 或请植物分类学家进行鉴定。统计数据主 要来源于 《 甘肃省植物志》 ( 廉永善和孙坤, "++’ ) 、 《 中国沙漠植物志》 ( 刘媖心, *)-. ) 、 《 甘肃省木本植 物名录》 ( 王继和, *))’ ) 、 《 河北高等植物名录》 (赵 建成等, "++. ) 、 《 甘肃省敦煌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 刘遒发, "++* ) 、 《 植物学》 ( 李杨汉, *)-! ) 、 《 木本 植物英拉文词典》 、 《 植物名词典》 ( 网络词典) 以及 植被实地调查结果。 !# %" 分析方法 为了分析植物区系, 根据甘肃省现有的植物名 录及 《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 ( 潘晓玲等, "++* ) 对植物科的属数, 科的种数以及 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统计, 植物区系 的分析主要依据吴征镒 ( "++! ) 和李锡文 ( *))$ ) 的 相关理论进行。 %" 结果与分析 %# $" 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在甘 肃 省 荒 漠 区, 共 普 查 到 种 子 植 物 .’! 种 ( 含变种) , 隶属于 .. 科, ""- 属。其中, 裸子植物 ! 科、 . 属、 *! 种; 双子叶植物 ’$ 科、 *-+ 属、 ’’) 种; 单 ’! 属、 -* 种( 表 * ) 。可见, 该区荒 子叶植物 $ 科、 漠种子植物中, 裸子植物较少, 被子植物较多, 而且 被子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占较大比重, 说明该区荒 漠植物以灌木和草本为主, 这与该区温带荒漠气候 特征相一致。 %# !" 科的分类统计 %# !# $" 科的统计; 从表 " 可见, 在甘肃省荒漠种子 植物中, 含有大科 ’ 个, 即菊科、 禾本科、 藜科和豆科 ( <=>?/@AB58=) , 仅仅占本区植物科数的 (4 "(C , 属 数的 ’’4 !+C , 种数的 ’$4 ""C ; 寡种科 ( 含 " 2 ’ 种) *( 个, 如, 旋花科、 大戟科 ( ,?DEB9F@8G=8= ) 和鸾尾科
!甘肃省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撑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7UC>D:1>6S8] NLORQ>I R5U 收稿日期: ’$$*7)’7)(! 接受日期: ’$$"7$*7)&
物区系的调查是研究该地区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多 样性的基础 ( 刘全儒等, ’$$* ) 。近年来, 由于人类 不合理地开发,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的植被生 产力降低和生物多样 性 水 平 下 降 等 现 象 ( 张明祥 等, ’$$)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的自然分布区面 积显著减少。本文于 ’$$% 年 # 月至 ’$$* 年 )$ 月, 对甘肃省荒漠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 鉴定、 统计 和区系分析, 以期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 重建工程物 种的选择, 群落的合理配置和生态恢复指标的确立
表 $"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统计 &’() $" *+’+,-+,.- /0 12-23+ -4235’+/467+2 ,8 9’8-: 12-23+ ’32’
类别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合计 科 ! ’$ $ .. 属 . *-+ ’! ""种 ( 变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态学杂志; 第 "$ 卷; 第 *+ 期;
提供依据。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 自然概况 甘肃省 地 处 中 国 大 陆 中 部, 从西北伸向东南 ( !"#!$%&—’"#"(%&, )"#*+%, —*+-#’!%, ) 。地貌类 型复杂, 大体上分为陇南山地、 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及祁连山地、 甘肃高原 ’ 个地貌类型。具有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和高寒山地等多种气候类型。由于处 于中国湿润区与干旱区的交界线 .++ // 等雨量以 西, 大气水分总特征是干旱, 且呈现东多西少的现象 ( 黄大桑, *))( ) 。甘肃的荒漠区主要分布于河西走 廊及白银地区。 河西走廊位于北山山地0阿拉善高原以南和祁 连山以北, 是一个呈现北பைடு நூலகம்西0南东东走向的狭长低 地带, 在甘新边界至古浪峡口, 长约 * +++ 1/, 宽约 !+ 2 *++ 1/, 海拔 * +++ 2 ! "++ /, 但主要城镇和绿 洲位于 * +++ 2 " !++ /。在地质构造上, 河西走廊 是祁连褶皱系北祁连褶皱中的一个过渡带, 由! 部 张掖0酒泉盆地和武威盆 分组成, 即安西0敦煌盆地、 地 ( 潘晓玲等, "++* ) 。 河西走廊的主要部分年平均温度 ’ 3 2 *+ 3 。 年降水量大部分在 "++ // 以下, 并且明显表现出 自东 向 西 递 减 的 趋 势, 武 威 *.-4 ’ //, 张 掖 *") 酒泉 -. //, 玉门镇 $" //, 安西 ’$ //, 敦煌 //, ’$ //。古浪和民乐年降水量最多, 分别达到 !$$4 ( 和 !"-4 " //。年平均风速 "4 + 2 ’4 " /・5 6 * 。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荒漠化程度相应由东 向西加深。走廊东部气候较湿润, 荒漠植被有明显 的草原化特点, 植物类型多样, 种类丰富, 形成了一 系列独 特 的 草 原 化 荒 漠 群 落。 如 油 柴 ( !"#$%"&% 群落、 珍珠猪毛菜 ( -%*%(*% .%//"$+&") 群落 ’(&)(*+,%) 和拧条 ( 0%$%)%&% 1($/2+&/1++ ) 群落。群落伴生多种 荒漠成分, 如戈壁针毛 ( -3 #+%&/2%&+,% 789: )(4+,% ) 、 冷蒿 ( 5$#"’+/+% 6$+)+7%) 和狭叶锦鸡儿 ( 03 /#"&(.28*9 *%) 等。走廊西部气候极干燥, 生境严酷, 形成了典 型的荒漠植被, 植被稀疏, 种类贫乏。分布较广的植 和 被有珍珠猪毛菜、 膜果麻黄 ( :.2"%7$% .$;"<*/1++ ) 甘肃霸王 ( =8)(.28**>’ 1%&/>"&/+/) 等群落。 !# !" 数据来源 采取实地普查、 资料查询和网络查询相结合的 形式, 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等单位的参与下, 于 "++. 年 ! 月至 "++$ 年 *+ 月,
摘! 要!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有种子植物 %&# 种, 隶属于 ’’( 属, %% 科; 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起源古老, 与阿拉善地区植物区系关 系密切; 植物种类贫乏, 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优势科 )$ 个,分别为藜科、 豆科、 禾本科、 菊科、 十字花科、 蓼科、 石竹科、 毛莨科、 蒺藜科和柽柳科; 表征科 * 个, 分别为麻黄科、 柽柳 科、 胡颓子科、 蒺藜科、 藜科和蓼科; 该区地理成分多样, 有 + 个分布类型, 其中, 温带分布型 占绝对优势, 占总属数的 ##, "*- ; 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在区系组成中也占有重 要地位, 占总属的 ’(, +%- ; 中国特有成分较低, 仅占全国特有属的 ), %*- 。 关键词!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分析;优势种;地理分布 ( ’$$" ) )$0)%’)0$"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 )*)"+&%& #, -.&.$’ &/.$0)’#/1+’.& %* 2)*&3 4$#5%*(.6 123 4567869,:/;< =>7?@, A/ B6C97D>9,EF/;< G@7H6>( !"#$% &’( )"* +, -’$’./0,01"/0+# 2+3*"/0#4 ,!"#$% -’$’./ 2+#5 /.+6 7’$’".18 9#$/0/%/’,:%;’0 "##$$$ ,!"#$%,280#") , ’$$" , 78 ( )$ ) : )%’)0)%)"I 9:&’$)(’ :J?@ >9K@LM>NCM>59 C9O PD5Q>LM>R C9CDSL>L 59 M?@ O@L@QM LT@QUCM5T?SM@L >9 <C9L6 VQ5K>9R@ L?5W@O M?CM M?@Q@ W@Q@ %&# LT@R>@L 5P O@L@QM LT@QUCM5T?SM@L,X@D59N>9N M5 ’’( N@9@QC 5P %% PCU>7 D>@LI J?@ PD5QC ?CO M?@ MST>RCD R?CQCRM@Q>LM>RL 5P M@UT@QCM@ O@L@QM K@N@MCM>59 ,C9R>@9M 5Q>N>9,C9O M?@ K@QS L>U>DCQ>MS M5 M?@ PD5QC >9 /DCL?C9 CQ@CI /DM?56N? M?@ LT@R>@L W@Q@ T55Q@Q >9 96UX@Q,M?@ O5U>9C9M PCU>DS T?@95U@959 WCL Y6>M@ 5XK>56LI J?@Q@ W@Q@ )$ O5U>9C9M PCU>D>@L,0< ’I ,Z?@7 95T5O>CR@C@,1@N6U>95LC@,<QCU>9@C@,Z5UT5L>MC@,ZQ6R>P@QC@,V5DSN596U,ZCQS5T?SDDCR@C@ , [C969R6DCR@C@ ,ESN5T?SDDCR@C@ C9O JCUCQ>RCR@C@ ;C9O * MST>RCD PCU>D>@L,0< ’I ,\T?@OQCR@C@ , JCUCQ>RCR@C@ ,\DC@CN9CR@C@ ,ESN5T?SDDCR@C@,Z?@95T5O>CR@C@ C9O V5DSN596UI /RR5QO>9N M5 M?@ N@5NQCT?>R @D@U@9ML 5P N@9@QC ,M?@Q@ W@Q@ + CQ@CD MST@L,CU59N W?>R?,M@UT@QCM@ @D@U@9M WCL L6T@Q>5Q >9 LT@R>@L 96UX@Q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 N@9@QCI A@O>M@QQC9@C9 C9O :@LM C9O Z@9MQCD /L>C9 @D@U@9ML CL W@DD CL M?@>Q KCQ>C9ML CDL5 M55H >UT5QMC9M T5L>M>59 ,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I J?@ Z?>9C @9O@U>R @D@U@9M WCL QCM?@Q M?C9 D@LL@Q,59DS CRR569M>9N P5Q ), %*- 5P M?@ M5MCD @9O@U>R N@9@QCI ;.+ <#$-&:<C9L6 VQ5K>9R@;O@L@QM LT@QUCM5T?SM@;PD5Q>LM>R C9CDSL>L;O5U>9C9M LT@R>@L;N@57 NQCT?>R O>LMQ>X6M>59I => 引> 言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分类单元所有植物的 总和, 是植物界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 特别是在自然 历史条件下综合作用、 发展、 演化的结果 ( 邢韶华 等, ’$$* ) 。因此, 植物区系的构成中蕴涵着大量历 史、 地理、 生态和系统进化的信息, 对某一地区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