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要实现两个转化
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品质及培养途径

学 习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 、 不畏艰难 、 锲而不舍 。 我 国古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 : “ 业精于勤 , 荒于嬉 ; 行 成于思 , 毁 于随。 ” 良好 的学业是辛 勤汗水的结晶 , 只 有通过刻苦学 习和拼搏才能获得突 出的成就 。马克思 曾告诫 我们 : “ 在 科学上 没有平坦 的大道 , 只有 不畏劳 苦沿 着 徒 峭 山路 攀 登 的人 , 才有 希 望 到达 光 辉 的顶 点。 ” “ 与时俱进” 是江泽 民同志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冕 政 饼 究
当代大学 生完美道德人格 品质及培养途径
张程 程 , 赵 明媚
( 哈尔பைடு நூலகம்理工大学 马克 思主义 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摘要 : 当 代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主力军, 是祖 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因此, 作为大学生应当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6
奥秘 , 战胜学 习中的任何 困难 , 以勇气 和力量去推开成 功 的大 门。其次 要求 大学 生要维 护 真理 和正义 。再 次, 要求大学生要划 清勇敢 和蛮干 的界 限。 正直是指 刚直 、 正派 、 公正无私 的品德 。要求大学 生要 用科 学 的理论 武装 头脑 , 其次, 要 求大 学生 要坦 荡、 爽直 。 大学 生作为 国家未来 的建设者 , 社会各个 行业 的 后背 力量 , 更需 要 自觉 培养创新 的品质和能力 。哈弗
作者简介 : 张程程( 1 9 8 9 一 ) , 女, 黑龙江大庆 ^ , 哈尔窝哩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赵明 媚, 女, 黑 龙江哈尔滨 ^ 、 ,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教授, 硼究方向: 道德。
孔子“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孔子“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张向向;孙征【摘要】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彰显了“君子”仁、义、礼、知、信的基本品质.在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当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之塑造亟待汲取“君子”人格思想之养分:理性博爱——开启和谐人格的“窗口”;崇尚道义——践履高尚人格的“阶梯”;重礼守信——塑造健全人格的两大品质;自觉内省——人格养成的重要方法.【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年(卷),期】2013(027)002【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君子;大学生;人格塑造【作者】张向向;孙征【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人格养成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提升、身心健康、人际和谐乃至生活幸福影响深远,而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当代社会面临多重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亟待挖掘和汲取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养分以塑造健全和谐的人格。
一、时代境遇: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面临挑战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人格塑造需要规避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因为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使大学生人格塑造深陷危机:一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大学生人格养成陷入混沌。
网络世界充满了健康有益的知识和各种价值观念,同时也充斥着低俗甚至反动信息。
这种知识边界的消解及信息泛滥导致教师话语“霸权”的式微,也致使“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变得混沌不清甚至可能被误导”[1]。
二是文化多元化导致大学生人格塑造问题突出。
“多元文化给文化发展与个性成长带来了机遇,也给人的价值选择与人格塑造带来了挑战。
”[2]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中西方人格观的交汇中深陷“泥沼”。
三是市场经济易诱发大学生人格变异。
生存在具有功利特性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滋生了现代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导致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尚未迈出校门却早已深受其害。
大学生使命锤炼品德修养塑造优秀人格

大学生使命锤炼品德修养塑造优秀人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是一个既荣耀又充满挑战的角色。
大学生时期,是我们品德修养塑造优秀人格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使我们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
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集合,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
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讲究卫生等等。
同时,学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的积累,我们才能真正树立起优秀的品德修养。
其次,大学生需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格塑造的基石,它能够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方向。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勤奋、诚实、宽容、公正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将会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帮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迷失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摒弃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如虚荣、怠惰、贪婪等等。
只有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我们身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要真正实现这个使命,我们需要有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主动承担责任的表现。
大学生要学会勇于承担困难和责任,勇敢地迎接挑战,敢于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只有当我们真正具备了这样的担当精神,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最后,大学生还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应该具备创新精神。
我们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新理念、新想法和新技术。
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强化道德人格塑造,努力培养有品德的优秀军校大学生

活动的独立性 、 选择性 、 多变性和差异 性 日益增 强 。社会竞 争 日趋 要 求 。 激烈 , 工作学 习节奏明显加快 , 优胜劣 汰的威力 日益 凸显。有力 引 四、 强化道德人格塑 造 。 要着 力引导 军校 大学生 构建 “ 道 德高 导促 进 了大学 生 自强 意识 、 创新 意识 、 成 才意识 、 创 业意识 等积 极 尚 、 意 志顽 强 、 人格健全” 的精 神 家 园 。 人格精 神的塑造 。另一方 面社会 转型过程 中出现 的“ 急功 近利 、 竞 高 尚的道德情操 、 顽强 的意志 品质 和健康 的心 理素质 是军 校 争失 序 、 拜金 主义 、 道德失范 、 贪污腐败 ” 等消极现象 和“ 淡化 理想 、 成长的人格基石 和必备精 神家 园 。只有 养成 高 尚的品德 , 才能 具 拒绝 崇高 、 告别 主义 、 改变话语 ” 错误思潮 , 也严 重 冲击 了大学生 的 备实现人生价值 所 必须 的情 操 、 修 养 和人格 ; 只有 炼 就顽 强 的意 健康道德 人格塑造 。一些 大学 生不 同程 度地存 在 道德 理想模 糊 、 志, 才能不断克服 困难 、 抵御诱惑 、 战胜 挫折 , 在实现理 想的道路 上
面对快速发展 才 长 的 需 要 , 更是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的 发 展 的 要 求 。
中出现的道德人格 缺陷 和适应 障 碍 , 围绕 习近 平 同志提 出 的培育
当前社会 中的确有 的人道德 沦丧 , 奉行 极端个人 主义 , 一切从 “ 四有 ” 军人的使命任务 , 围绕把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融入 高 等教 个人利益 出发 , 对 自己没好 处的事不干 , 对危害社会 和危害 别人 的 育, 转化 为军 校大学生的 自觉追求 重大德 育课题 , 在高 校德育工 作 事不管 ; 有 的缺 乏道德修 养 , 信奉“ 各人 自扫 门前雪 , 休管他 人瓦上 中强化军校大学生 的道 德人格塑造 既是本质 要求 , 更是 紧迫任务 。 霜”, 崇 尚明哲保身 , 对 他人灾 难缺 乏 同情 心 、 正义感 , 关 键 时刻见 在 高校德育教学 中 , 必须 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为统领 , 引导军 校 义不为 , 袖手旁 观。这些人 格理 想严重 背离 了社会 主义 道德 的要 大学 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 观 、 人生 观和 价值 观的 同时 , 要 突 出“ 道 德 求和前进 方 向, 败坏 了社会 的风气 , 阻碍 了社会 和谐进 步 , 更 毒 害 高尚 、 意志顽 强 、 人格健全 ” 的精神家 园构 建 , 强化军校 大学生 的道 着军校的心灵 , 影 响军校 大学 生的健康 成长。 德人格 塑造 , 努力 培养情趣高 尚、 品行端 正的有 品德新一代 优 秀军 个 国家 、 一个社 会 、 一个 民族 、 一个 时代 的精神 文 明要靠 全 校学 员 , 对 于促进军校 自身成长和 全面发展 , 促进 党和 国家事业 的 体人 民的道德人格来 体现 , 军校 的精 神面貌 更是决 定着 国家 民族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及实现途径

要求没有表现在实 际的行动 当中, 没有 内化 为 自 己的道德修养并一贯坚持。 …这种情况势必造成
学生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 重制约着学生道德人 严 格的养成 。
收稿 日 : 0 0 — 5 期 2 9— 9 1 0 作者简介 : 宋
的干扰 。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 喜欢表现自己, 渴望得到成功。但其独立能力欠缺 , 表现在 : 生活 自理 能力很 弱, 毕业 找工作 时需要 通过父母 去
“ 找关系” 等。
魁 (9 1 )男 , 18 一 , 湖南益阳人 ,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
刘 芳 (92 )女 , 1 一 , 河北承德人 , 8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助教 , 法学硕士 ,期
宋
魁, 刘 芳 :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及实现途径
第2 卷 第2月 9 9年 14 期 0 0
湖 Meal gcL r e 院 学 e J u a fHu a 冶 金职ie Po学8o a报 h ooy C l g o r lo n n南 tl r 业技 术fainlT c n lg ol e n u 1 . e
V 19N . 0. o4
对待 , 家长及学生大多关心考试分数 , 而忽视知行 统一 , 多大 学 生患 有 道 德认 知 消化 不 良症 。虽 许 然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清晰 , 自己和他人的道 对 德要求很高 , 但是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之间还 存在很 大 的差距 , 行 不一 。他们 对 自己的道 德 知
自我判 断 的思 想 较 强 , 喜 欢在 这 些方 面有外 人 不
操 方面表 现出极 大 的反 差 。对 此教 育工作 者必须 加 以重视 。
一
( ) 分强 调权 利 , 乏责 任意识 - 过 缺
略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的、 自觉的道德要 求 。 偶然 的道德 行为 变成持 久 、 把 恒定的道德 习惯。
独 立 思 索 。 在 实 现 目的 的 过 程 中 , 主 体 能 够 运 用 独 立 判 使
第三 , 创造性培养 。创造性 是主体道德 人格 的最高表
现 。创 造 性 体 现 为 个 体 在 道 德 情 景 中 不 是 被 动 地 适 应 和 接 受 , 板 地 遵 循 既 有 的 规 范 , 是 根 据 现 实 情 况 自主 地 、 刻 而 独 立 地 进 行 道 德思 考 、 断 并 作 出 适 当 的 道 德 选 择 。 具 备 判
道 德 自律 。而 道 德 自律 实 质 上 也 是 一 种 道 德 能 力 。 马 克
学 习道德知识 , 认识 道德 价值 , 高道德认 知。通过认 知 提 再进一步理解道 德价值 , 体验 并力行 道德 知识 , 践行合 乎 道德要求的行为 。没有情感 的融人和支撑 的道德知识 , 是
不 可 能 实 现 由知 到行 转 变 的 。 因 此 , 培 养 大 学 生 的道 德 要 人 格 , 需 要 不 断 地激 发 其 道 德 意 识 和 情 感 , 成 稳 定 的 、 就 形 正 确 的 道德 认 知 与 情 感 。 第一, 自立 态度 的 培 养 。 自立 态 度 是 大 学 生 立 足 社 会
是其走 向社会 、 发展个体的重要条件。 第三 , 道德情感 的培养 。道德情 感 总是 与道 德认识 紧 密相连 , 总是伴 随道德认识 而产生 、 发展 。一方面 , 个体在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向 的确 已 经成 为 一 种普 遍 的趋 势 。例 如 ,在 有着 深 厚 人 文传 统 的英 国 ,有 一 些 教 师 认 为 ,大 学 不
是 道 德 培训 机 构 ,甚 至也 不 是 专 力 于 启 发 智 慧 的
地 方 ,而 只是 单 纯 讲 授 知识 的地 方 。对 大 学 教育
洞 察 犀 利 的原 剑 桥 大 学 校长 阿什 比力 勋 爵指 出 :
是无 足轻重 的。
2 、深层原 因
、
现 阶段大 学生道德 人格 的发展方 向
针 对 目前 大 学 生 的道 德 人格 现 状 ,笔 者对 大
学 生 道 德 人格 未来 的发 展 方 向 提 出 了预 测 ,提 出 了知识精 英 与道德楷 模共生 的观 点。 ( )大 学 “ 一 知性 中心 ”与道 德 人格教 育 边缘
成绩 、教学设备等一系列量化的指标 。 现 行 的评 估 大 学 的办 学 质 量 实 质 上是 把 大学 当成 了企业 ,把 教 育 当成 了生 产过 程 ,把 学 生 当
成 了产 品 ,忽视 了学 生 是 活 生 生 的人 ,忽 视 了对
格包括信仰 、价值j 、人生观和道德规范等几个 I ! J I 方 面 的 内容 。对 于 大 学 生 ,除 了在 学校 中完 成学
育 ;如今 ,大学 内的一些人却认 为 ,他们所要教 的 就是 绝 对精 确 的知 识 ,这 些教 师所 要 力 行 的惟 准则 ,就是使学术 团体保持为学 习与探究的场 所 ,至于 知 识 与社 会 的关 系 ,甚 至较 多地 涉 及 为
一
人 的 态度 、伦 理道 德 等 问题 ,他 们 采 取 的方 针 是
量) ,学科建设 ( 如博上点 、硕r 点量 ,重点学科 上 量 ,重 点 实验 室及 研究 基 地量 ) ,科研 产 出 ( 出 如
当代大学生应然道德人格的构建

个社会 里 , 不是任 何一种道 德原则 和规范都反 映或体 并
情感上是淡漠的 , 意志和信念上 是不 坚定 的。 在 大学生作 为 建设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的生力 军 , 如果没有 对主 流社会道 德原 则和规范 的认识 和情感 , 其对 个人 和社 会 的发展都是
有害无益的。
现了历史 的必然性 。 人只有认 同和奉行 那种反 映和体现 个 了历史必 然性 的道 德原则 和规范 , 并将 其内化为 自己的价 值 目标 , 才能获得真正 的道德 自由, 才能使 自己的道德人格 具有 高尚性 , 并能不断完善 。 在我 国现 阶段 , 社会主义 的道
2 价值 取 向 的社 会 化 原 则 .
在道德上 , 的发展要经历一个 由低到高 、由他律到 自 人 律再到价 值 目标 形成 和完善 的发展过 程¨]6 在这个 过程 2 7 中, 往往会 产生许 多矛盾 , 伴随着矛盾 的不 断解决 , 个体 的 道德人格也会 因之 而不 断得 到发展 和提 高。因此 ,当代大学
则, 并通过社会德育功能 、 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实现 当代 大学生应 然道德人格构建 的 目标。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应 然道德人格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1 4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 0 80. 150 0 1 0 ( 0 )302 .4 4 2
中华 民族复兴 与和谐社会 构建 的重任终 将历史性 地落 在 当代 大学生的肩上 , 对科学知识 和先进 技术掌握 的多 少 , 从很 大程度 上决定 的只是一 个人 的发展速 度 , 对道 德人 但 格 的塑造却能决定大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 当代 大学 生道德 人格 的构建 目标应该 是 :在努 力 、自 觉遵奉社会 主义道德 规范 的前提下 , 极培育 创0 8年 5月
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科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着深刻影响。
当代大学生群体成为一个思想价值趋向多元、素质层次交错的复杂社会群体,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出现了层次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对以往高校道德教育的剖析回顾以往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流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很大的。
但在当今多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情况下,高校的道德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从教育目的来看,比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
从教育过程看,片面强调认知过程,而忽视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和行为的训练。
从教育的方式看,片面强调单向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我修养。
以往的道德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教育者将道德教育仅仅理解为道德知识教育,严重地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忽视了学生参与道德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在大学道德教育实践中,通过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道德养成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大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所谓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受教育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引导受教育者经常地进行道德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著名德国教育家雅斯贝斯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不良倾向及应对路径分析

中形成的做人 的尊 严 、 价值 和 品质 的总 和 , 内在 道 德修 是
养水平与外在 道 德实 践形 象 的统一 体 。当代大 学生 自我 意识 成熟 , 是具有 浓厚 的爱国主义情 怀 、 勇于承担责任 , 堪
当重任的一代 。但 是 , 学生 道德 人格 形 成 中 , 存 在 一 大 也 些不 良倾 向 , 值得 每 个 关心 高 等教 育 及祖 国未 来 的 人 所
第 4卷 第 3期
21 0 2年 3月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 a d Prcie o ne o a y E u a in e n a t fCo tmp r r d c t c o
Vo .4 N0 3 1 . Ma .2 1 r 02
当代大 学 生道 德 人格 不 良倾 向及应 对 路径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4 2 C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84(0 2 0 0 3 0 17 5 8 2 1 )3— 0 7— 3
大学生道 德人 格是 指大 学生 在一 定社 会规 范 与实 践
的道德人格 , 道德认 识与道 德行为 是统一 的。道德认识 是
道德 行为的基础和前提 , 没有 道德认识 指导下 的行 为不具
张春 秀 , 张锦 智
(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 院, 山西 太原 00 5 ) 30 1
摘
要: 当代大 学生道德人格 总体 呈现积极健康 的特点 , 但是也存在 一些不 良倾 向。针对大 学生道德人格 中的分裂倾
向、 实用主义倾 向、 摇摆型倾 向、 盾性倾 向等进 行成 因和表现 分析。 同时 , 对大 学生健康 道德人 格 的塑造 , 行路径探 矛 针 进 讨, 并提 出4方面建议 : 培养 幸福 人格 是大学生健康 道德人格 塑造 的 目标 机制 ; 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建 设是 大学生健康 加 道德 人格 塑造的环境支撑 ; 扬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是大学 生健康道德人格 塑造 的方 向引领 ; 高 家庭 、 学校 、 自我三位 一体 是大 学生健康道德 人格 塑造的主体力量等 , 力争实现 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 的塑造 。 关键词 : 当代大 学生; 道德人格 ; 良倾 向; 不 路径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个体转变和环境转变。
首先,个体转变是指通过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实现积极的变化。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道德高尚、责任感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从种种不当的行为、观念中转变过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我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思考、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了个人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动力去改变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逐渐地,学生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变得更加自律、自觉,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环境转变是指通过德育工作,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另外,社会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向教育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需要实现个体转变和环境转变,通过引导学生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变化,以及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只有在这样的转变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文化

即使高校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大学生又不感兴趣,认为不解决实际问题。究其原因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单一,理论与学生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有一定的关系。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够灵活,多采用空洞的说教式,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没有体现对大学生个体的关注,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导致人文素质教育黯然失色,以至无法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作用。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和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的盛行,一种“耻于理想,蔑视道德,拒斥传统,躲避崇高,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思潮正在越来越引起大学生深深的困惑和迷茫、矛盾和冲突,使部分大学生露出了重智轻德、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和端倪,形成矛盾的道德人格。而且,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主导价值观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侵蚀,加之市场经济的扩张对人们的理想信念、生存意义、终极关怀等产生的冲击,引起了普遍性的价值观念的震荡与困惑,致使大学生价值取向迷失。
道德人格是人的文化创造活动的样态,是人的文化存在的方式。人一出生,就被已有的文化世界所包围着、感染着,人同文化世界处在双向互动和建构过程中。“人创造文化意味着人的出现,同时文化又作为人的生活环境,反过来规定着人性,人的本质。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和主观精神感悟、认识,了解同化已客观化了的周围文化,把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原则汲取和积淀于自己的人性之中,形成人的本质”、人的道德人格。人的本质或人的道德人格由文化所决定,文化是人的本质或人的道德人格的展现和成因。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林顿等人认为:“一方面文化是人格的放大,是人格的外部投射;另一方面文化也影响和塑造着人格。”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人是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统一体,人正是在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之中,产生了一化,同时塑造了人之为人的东西—人格。
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大意义

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大意义作者:刘登李娜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1期摘要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今天,人才的素质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日益显现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意义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17-01理想人格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终极目标的设定,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
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梯队中的中坚力量,在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格危机”的状况下,大学生理想的塑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历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把它们作为与科学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实施,而人格正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理想人格是当代大学生人格素质的价值追求,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热切期望和要求,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思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的培养,能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主动做好意思形态工作,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使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永远占据大学生的思想高地。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同样,真正的人才绝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容器,而是科学知识与理想人格和谐发展的时代精英,这样的人才才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的成长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之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生理发育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他们的道德人格表现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思想道德素质下滑,道德人格低下、扭曲等现象。
主要从目前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着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标签: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一、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势在必行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生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1]。
道德人格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与外在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并融合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
美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曾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2]。
所以,培育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是适应社会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人民的独立自主意识、创新竞争意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自私冷漠、唯利是图、贪污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使传统的道德人格标准受到挑战,并扭曲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作为国家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人格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3]。
而高品格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健全的道德人格。
因此,培育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很必要的,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知识积累、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道德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题中要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康人格、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路径探讨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路径探讨[摘要]道德人格是支配和决定个体道德行为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
文章在剖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路径,即以建设文化素养高的教育工作队伍为前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道德活动为载体,重视校园文化营造,重视家庭亲情的道德感化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人格文化素养一、道德人格的内涵道德人格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主题,是基于伦理学角度来理解的一个概念范畴。
它是以个体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道德知识、道德素养、道德形态为媒介,历经外部强化、主体心理认同、主体自觉实践三个阶段,通过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
从其内涵可看出,道德人格具有以下特征:1.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基础。
道德人格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产生不同的道德人格。
社会类型及社会制度不同,道德人格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即使共处同一社会形态,不同个体也会因教育、经济基础等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人格。
2.受社会主流价值原则与价值观念支配。
个体形成的道德人格,受到不同时代的主流价值原则与价值观念及个体对主流价值原则与价值观念理解的影响。
而不同时代的价值原则与价值观念则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浸染,因此,特定社会文化是决定主体道德人格结构与内容的重要自变量。
3.随着时代变化动态变化与发展。
不同时代主体的道德人格内容与要求不一,且道德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道德人格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与原因剖析有学者形象地将现当代社会的道德人格现状概括为“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实存的道德人格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在内外条件的作用下,“三失”特征在当代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因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一些独特性:1.道德意识主体化,本位思想严重,社会责任感欠缺。
从“克己复礼”谈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

从“克己复礼”谈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发布时间:2021-11-11T04:00:40.87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吴志勇[导读] 克己复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言行约束,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系摘要:克己复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言行约束,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借鉴“克己”和“复礼”的基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分别从对内的“克己”和对外的“复礼”两方面进行论述,综合儒家教育的核心思想“仁”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要求,期望能对大学生人格教育和人格信仰有一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关键词:克己复礼;大学生;人格;人格教育“克己复礼”出自著名的“颜渊问仁”典故中,原文是: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表达的意思是,约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称之为仁了。
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地用礼去约束自己的言行,天下就达到仁的状态了。
克己复礼对人格教育充满了启发性的意义。
中国历史中尤其强调人格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把人格和品格同等视之。
人格教育,人品教育,品格教育非常重要,在新时达的发展中尤其鲜明。
人格教育是一种形塑功能较强的教育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人格教育几乎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一样久远,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人格教育的深切关注,使得“君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型。
克己复礼是儒家的经典要求,对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克己复礼的双方面的要求。
大学时期是人生重要而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
当今大学生的思维价值观不断受到外来新鲜事物的冲击,因此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极为重要,不可忽视。
在观念多变,利益多样,结群多向的社会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克己复礼”是对大学的人格的内在规范,也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外在需求。
浅析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成因及塑造

、
一
1 . 道 德 认 知 方 面— — 多 元化
道德认 知即对现实道德 关 系和道德 规范 的认识 , 包 括道 德印 象的获得 、 道德概 念的形成 和道德 思维 能力 的发展 等。可 以理解 为 大 学 生 对 人 的 行 为 的是 非 好 坏 的评 价 和 理 解 。社 会 多 元 化 的 大 背景下 , 大学生 的人生 价值 观 已不再是过去 的单一价值 理念 , 也呈 现出多元化 的特点 。
3 . 家庭 的 影 响
当前 大 学 生 道 德 人 格 的现 状 个 人的道德人格 可 以通 过其行 为 、 爱好 、 人 际关 系、 利 益关 系等许 多方面表现 出来 , 它包括道德认知 、 道德行为 、 道德情感 、 道 德意志等 几个 方面 。正如有学者所 指出的 , “ 处于文 明转 型时期 的 中国 正在 出现普遍 的道德示 范现象 , 处 于传统 和现 代 的夹缝 之 中 的 中 国正 在 经 历 着 文 化 价 值 观念 的 剧 烈 冲 突 ”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家庭 是 最 基 本 的社 会 单 位 , 家 庭 的价 值 观 念 和 生 活 方式 对 学 生 的影 响 很 大 , 父 母 的 言行 会 不 知 不 觉 影 响学 生 的 成 长 , 加 之 多 为 独 生子女 , 从 小 受 到 家庭 溺 爱 , 遭 受 挫折 和承 受 压 力 能 力 较 差 , 面对 新 形势 、 新事物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 抵御不 良思想侵蚀能力欠缺。 三、 对 大 学 生 道 德 人 格 的矫 正 和 塑 造 1 . 优化 大学生道德人 格培养的社会环境 从 现代传媒 的角度 , 借 助于报 刊 、 杂志、 广播 、 电视 、 网络等现 代传媒工具做好 宣传 工作 , 发掘标 杆人物 , 弘扬 感人事迹 , 制 作公 益广告 、 专题栏 目等 , 传播正确 的道德观念 , 感染大学生 , 陶冶道德 情操 , 提高道德素养 。文化监管部 门要加强文化环境 的清理 工作 , 如取缔学校周边 的非法娱乐场所 , 遏制社会低俗文化活动 的开展 ,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 罪活动 , 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 良好 的环境 ; 发 掘各类 文化产 品和开展文 化服务 , 如提供并鼓 励大学生参 与社会 实践 、 公益 活动 , 出版受广大学生欢迎 的健康读物 、 音像制 品等 , 满 足他们 的精神文 化需求 ; 帮助大学 生鉴别 和判 断当代社会 文化 中 的精华和糟粕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彰显社会 主义 主旋律 。 2 . 充 分 发 挥 校 园 文化 和 班 级 建设 的 育人 作 用 校 园文化环境作为学 校的一 门“ 隐性课程 ” , 起到 了潜移 默化 的教育作用 。应有意识 的将校 园物质文化 、 精神文化 、 制度 文化加 以规范 、 设 计 和控 制 , 如完善的校园设施 、 合 理 的 布局 、 各 具 特 色 的 建筑和场所 , 校 风、 教风 、 学 风和人 际关 系的建设 , 完整 的规章 制度 等, 培养积极 向上的校园精神 , 以增强隐性教育 的育人效果 。 3 . 营造 健 康 民主 和 谐 的 家庭 氛 围 ( 1 ) 注 重 学 生 道 德 品质 的培 养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下 , 家 长 更 多 的 关 注 了 孩 子 的 智 力 发 展和文化学习 , 忽视 了对其“ 德” 的培 养 , 智 育和德 育发展 的失衡 , 导致他们道德人格无法得 到 良好 的矫正 和引导 。作 为家 长 , 必 须 树立全面发展 的思想 , 加 强德 育教 育 , 如努 力形 成健 康 的家庭 关 系, 弘扬尊老爱幼 、 勤俭持家 、 邻里互助 的家庭美德等 , 在健康 和谐 的家庭环境下 , 帮 助 他 们 道 德 人 格 的形 成 和 良性 发展 。 ( 2 ) 提 高 家 长 自身 的 道 德 修 养 和 素 质 长期 的 耳 濡 目染 , 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 着 大 学 生 的 行 为 习 惯 和 思 想 观念的形成 , 进 而 对 其 道 德 人 格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了 导 向作 用 。 所以, 作 为 家 长 应 当规 范 自身 的 言 行 举 止 、 生 活方式 , 注 意 教 育 态 度、 人格 、 素质。只有家长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 积 极 的生 活 态 度 、 良 好 的道德观 念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 , 才能对 孩子在道 德人格形成 的 过 程 中产 生 积 极 的 影 响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一.单选题1.《共产党宣言》发表距今已有()多年.A.150B.160C.170D.180[答案]:B2.()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A.情感B.责任C.义务D.理想[答案]:B3.我国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兵役.A.17B.18C.19D.20[答案]:B4.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A.程序法和非程序法B.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C.宪法和相关法律D.刑法和相关法律[答案]:B5.()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A.学习B.实践C.适应D.素质教育[答案]:A6.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的人生目的.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个人主义D.为人民服务[答案]:D7.()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C.社会主义建设D.社会主义发展[答案]:B8.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A.认识功能B.规范功能C.调节功能D.反映功能[答案]:A9.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A.社会影响B.社会效果C.社会功能D.社会作用[答案]:D10.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A.人性B.天意C.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答案]:D11.()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A.道德评价B.道德规范C.道德纪律D.道德品质[答案]:A12.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这是道德的()功能.A.认识B.规范C.调节D.指导[答案]:C13.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来发挥作用.A.明文规定C.广泛宣传D.内心信念[答案]:D14.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的重要性.A.学法B.立法C.守法D.懂法[答案]:C15.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是法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制裁作用[答案]:A16.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A.立法B.法律执行C.司法D.守法[答案]:B17.法律反映了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的意志.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被压迫阶级D.统治阶级[答案]:D18.法律权利由()规定或认可,而且受其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A.宪法B.刑法C.民法D.法律[答案]:D19.法律是由()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A.人民B.社会C.国家[答案]:C20.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这体现的是法治思维的().A.正当性B.规范性C.逻辑性D.科学性[答案]:B21.法治发挥作用要以()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A.传统习俗B.社会舆论C.内心信念D.国家强制力[答案]:D22.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这体现的是法治思维的().A.正当性B.规范性C.逻辑性D.科学性[答案]:A23.法治思维认为,()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A.宪法B.法律C.客观现实D.社会制度[答案]:B24.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A.越低B.越高C.不变D.无关[答案]:B25.()主要是公民依法以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模式.A.政治救济B.社会救济C.自力救济D.行政救济26.()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权力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A.法律B.法治C.法规D.宪法[答案]:D27.()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A.刑法B.社会法C.经济法D.宪法[答案]:D28.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的是().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A29.()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政人员所实施的法律制裁.A.行政处分B.行政制裁C.行政监督D.行政处罚[答案]:A30.()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正义D.正当程序[答案]:B31.我国的国家宪法日事每年的12月()日.A.2B.3C.4D.5[答案]:C32.()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担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依法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A.法律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责任[答案]:C33.价值观是一种().A.社会意识B.社会责任C.社会属性D.社会主体[答案]:A34.()决定了人生道路.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答案]:A35.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的优良传统体系体现了()的社会公德.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保护环境[答案]:B36.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的一致性的反映.A.人的愿望B.人生目标C.社会发展客观趋势D.社会现实[答案]:C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B38.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它是().A.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B.人们对祖国的高尚情感C.人对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D.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答案]:D39.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A.具体性B.普遍性C.实践性D.预见性[答案]:D40.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是()的A.相互帮助B.相互支持C.独立D.相互联系[答案]:C4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世纪中叶.A.17B.18C.19D.20[答案]:C42.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为基础.A.社会意识B.社会经济条件C.社会阶级分化D.社会结构[答案]:B43.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世界为己任.A.认识B.理解C.反映D.改造[答案]:D44.党的()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九大[答案]:C45.()是人才素质的灵魂.A.德B.智C.体D.美[答案]:A46.()是人的本质属性.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天然属性D.先天属性[答案]:B47.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的历史过程.A.匀速上升B.匀速下降C.曲折上升D.曲折下降[答案]:C48.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道德发展的()种历史类型,如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等.A.4B.5C.6D.7[答案]:B49.()是人们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A.道德理想B.道德品质C.道德风尚D.道德境界[答案]:D50.()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A.小学B.中学C.大学D.中年[答案]:C51.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A.人生理想B.人生境界C.人生品位D.人生态度[答案]:D52.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人生观中()的主要内容.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答案]:A5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B.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D.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54.()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答案]:D55.()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A.家庭B.学校C.同伴D.工作单位[答案]:A56.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A.学习B.练习C.实践D.思考[答案]:C57.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A.必然性B.曲折性C.偶然性D.绝对性[答案]:B58.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出发.A.个人理想B.社会客观条件C.坚定信念D.人生目的[答案]:B59.在当今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A.民族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答案]:B60.在下列民事纠纷中,可适用我国《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A.买卖合同纠纷B.子女收养纠纷C.财产继承纠纷D.家庭抚养纠纷[答案]:A二.多选题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D.爱社会主义[答案]:ABC2.大学阶段要树立的正确的学习理念包括().A.自主学习的理念B.全面学习的理念C.创新学习的理念D.终身学习的理念[答案]:ABCD3.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在()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A.学习要求B.生活环境C.社会活动D.品德要求[答案]:ABC4.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A.得失观B.幸福观C.认识观D.生死观[答案]:ABD5.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A.积极追求个人利益B.实现人生价值C.到达人生目的D.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答案]:BCD6.大学生在树立理想信念时,应该().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B.学会辨别和选择不同的理想信念C.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D.对人生计划坚持到底,绝不改变[答案]:ABC7.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开放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答案]:ABCD8.道德产生所依赖的条件包括().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法律规范的形成与发展D.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答案]:AB9.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等.A.认识功能B.规范功能C.调节功能D.监督功能[答案]:ABC10.道德往往借助于()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A.道德观念B.道德理想C.道德行为D.道德准则[答案]:ABD11.道德主要依靠()发挥作用.A.法律规范B.社会舆论C.传统习俗D.内心信念[答案]:BCD12.下列关于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法具有国家强制性B.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反映了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D.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答案]:ABD13.迄今为止法律发展史出现过()等类型的法律.A.原始社会法律B.奴隶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答案]:BCD14.法律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等社会关系.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友谊关系D.爱情关系[答案]:AB15.法治思维包括(),正当程序等内容.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正义D.人权保障[答案]:ABCD16.个人加强道德修养,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等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A.学思并重B.省察克治C.慎独自律D.积善成德[答案]:ABCD17.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A.认真B.务实C.乐观D.进取[答案]:ABCD18.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因为它().A.历史悠久B.是科学真理C.具有持久的生命力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答案]:BCD19.劳动权利包括()等.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休息休假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答案]:ABCD20.理想和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思想性与实践性B.超越性与强制性C.多样性与共同性D.时代性与阶级性[答案]:ACD21.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上,正确的是().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B.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C.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D.理想是信念实现的重要保障[答案]:AB22.马克思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AB23.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现实性B.科学性C.崇高性D.健全性[答案]:ABCD2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答案]:ABCD25.强调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国理政的有().A.多数人之治B.柏拉图的哲学王之治C.圣君,贤人之治D.英雄,强人之治[答案]:BCD26.()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A.思想道德素质B.法律素质C.身体素质D.文化素质[答案]:AB27.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保障[答案]:ABCD28.人身权利包括()等.A.人身自由权B.生命权C.人格尊严权D.财产所有权[答案]:ABC29.人生目的决定了().A.人生道路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标准D.人的世界观[答案]:ABC30.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等.A.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答案]:ABCD三.判断题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答案]:T2.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是无法从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答案]:F3.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答案]:T4.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观念.()[答案]:T5.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虽有区别,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连续性.因此,只要坚持中学时的生活,学习方式,就可以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答案]:F6.大学生应该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答案]:F7.在大学学习也是一种职业,可以通过兼职等途径体验职业生活.()[答案]:F8.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答案]:T9.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答案]:F10.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答案]:T11.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始终具有关键意义.只要坚持品德修炼,就可以达到成才的目标.()[答案]:F12.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答案]:T13.法律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答案]:T14.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答案]:T15.法律体现的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意志.()[答案]:T四.论述题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答案]:答案要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就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人发展的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并包含道家,墨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全盘复古论则对传统道德中的局限性缺乏科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主张完全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德.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全盘复古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传承体系的建设,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 业 时 空
E CE A工作 R
研 究
R HO R I ZON
e 醯
当代 大 学 生道 德 人 格 塑 造 要 实 现 两个 转化
黄 国庆
( 湖南理 工职 业 技术 学 院 ,湖南 湘 潭 4l 1 4 l ) 0
摘要 :现 阶段 ,大 学生道 德人格 塑造 是高校 思想 却 缺 乏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和 自觉 的道 德 约 束 。大 学 生
政 治教 育 中亟待解 决 的难题 。从 多年 从 事 高校 思想 道 德认 知与道 德 行 为 的发 展 不平 衡 ,德 育 工作 就 收 政 治 教 育 的 实 践 中认 识 到 当 代 大 学 生 道 德 人 格 塑 造 不 到预 期 的效果 。 宋 代朱熹认 为 :“ 为学之 实 , 在践 履 ,苟 徒知 要 完成 两个转化 :坚持 知行 统一 ,培养道 德情感 ,磨
由此 可 见 ,道 德 情 感 和 道 德 意 志 在 大 学 生 品 德 却不 能 遵 从 基 本 道 德 规 范 ,甚 至有 李 启 铭 、 药 家 鑫 这 塑 造 【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道 德 情 感 是 认 知 和 意 { J
一 样 的大学生做 出违法 犯罪的举动 ,总之 ,高 校的德育 志的催化 剂 ,是行为 的推 动力 。高校 当营造一 个 良 目标 未真 正 实现 。 笔者 从 多年 从 事高 校 思想 政 治教 好的环境 氖围 ,充分 利用班级 、社冈 、学校 中的道 德
” 砺道德 意志 ,实现 由知到行 的转化 ;坚持 教育 与 自我 而不 行 ,诚与 不学 无异。 在他看来 ,行 比知更重要 。
教 育 的 统 一 ,调 动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实 现 由 “ 实 现 其 实 ,大 学 生 道 德 品 质 的 塑 造 , 是 知 、情 、 意 、行
育的 实践 中认 识 到 当代 大学 生 道德 人格 塑造 中亟待 情 境 ,激发 相应 的道德 情感 ;存培 育 的方式 方法上 ,
完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 。
一
要 晓之 以理 ,动 之以情 ,教师要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做学 生的 良师 益友 ,以人格魅力征服 人 ;要激 发学 生
坚持 知 行 统 一 ,培 养 道德 情 感 ,磨 砺 对 榜 样 的 敬 慕 之 情 , 要 善 于 用 激 发 积 极 情 感 的 方 式 道 德 意 志 ,实 现 由 知 到 行 的 转 化
造却 不尽 如 人意 。很 多大学 生 理 论知 识 的要 求 与实 还 需 要 排 除 各 种 外 界 环 境 中 不 利 因 素 的 干 扰 。 即 使 践的标准不一 致 ,说一套做一 套 ,双 重人格。这种 人 主 体有 了正确 的道德 认 知 ,如 果 作 为知 行转 化 内部 格畸变 ,是高 校思 想政治教育 中亟待解决 的难题 。学 条 件 的道 德情 感 和道 德 意 志弱 化 ,必 将 使道 德 知行 校 的道德 教 育未 能 转化 为学 生 的具体 道 德行 为 ,学 出 现 脱 节 现 象 。 生在 思想 道德 的卷 面考 试 中能 得 高分 ,但在 实 践 中
、
克 服 消 极 情 感 , 使 得 积 极 的情 感 产 生 共 鸣 ,多 直 传 先 道 德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 要 通 过 社 进 ,弘扬 正 气 。另一 方 面 正确 引 导学 生 磨砺 道德 意 会舆论 、传统 习俗和 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 系 ,是对 人 志 。道德 意志是认 知和情感 的必 然体现 ,是行 为的杠
们 的行 为进 行善 恶 评 价 的心 理意 识 、原 则 规 范和 行 杆 。它总 是压 抑 个体心 理 中的 各种 非理性冲动 , 以使 为活动的总和 。它本 身具有 “ 知易行难 ”的特性 。我 个体行动 具有道德意 义。要针对 学生 的意 志特 点 ,培
国古代 的 《 尚书) )中提 出 了 “ 知之 匪艰 ,行之惟 艰 ” 养他们 的 A我意识 ,使之在行为 上能 自我约束 、 自我 的思想。可见 ,道德 践履 比道德认 知要艰难得 多。 而 克制 、促进 自制力和坚持 力的发展 ,切实做列丧 里如 过 去的高 校德 育实践 中, 由于教 育者认 识 上的误 区 , 时时警 醒 ,事事谨 慎 ,慎言慎行 ,慎始慎 终 ,养 普遍存在 着重 “ 知” 轻 “ 行” 的现 象 。即注 重对 学生 成 良好 的道德 习惯 ,实现 南知 到行 的转 化 。 提 出概 括 性 的道 德发 展境 界 要 求 ,忽 视 了学 生道 德
一
,
二 、坚 持 教 育 与 自我 教 育 的 统 一 ,发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性 ,实现 由 “ 实 自我 ”到 “ 现 理 作性 的技能 技巧的指导 ;注重传授道德 知识 ,忽视 了 想 自 我 ” 的 转 化 实实 在在 的行为 训 练 。这 致使 不 少 大学 生对 于 知 识
接受过 多年 的学校道 德教育 和社 会文 明熏陶后 , 有 在 认 知 、 情 感 、意 志 基 础 上 , 通 过 一 定 训 练 才 能
当代 大学 生 具备 了较 高的 道德 认 知水 平 ,他们 大都 形 成 。 因此 ,道 德 主体 将道 德认 知 付 诸 实践 ,需要 知荣明耻 。但 在道德践履上 ,大学生 自身道 德 人格 塑 道 德情 感 的 支撑 作用 和 道德 意 志 的 定 向作用 , 同时
自我” 到 “ 想 自我 ” 的转 化。 理
关 键 词 :大 学 生 ;道 德 人 格 ;知 行 ; 自我 教 育
诸 要 素的 辩证 运 动 、均 衡 发展 的 过程 。其 中道 德认 知 是 前提 和基 础 ,是道 德 行为 的 先导 ;道 德行 为则
是 人 的 道 德 认 识 和 道 德 品 质 的 外 在 表 现 和 结 果 ,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