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氯苯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_聂小琴

合集下载

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实验

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实验

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实验周永莉;王琳玲【摘要】介绍了一种分析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实验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制备、索氏萃取、净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检测等分析步骤.该实验不仅让学生实际掌握了土壤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全过程,并且深入学习了GC-MS等大型仪器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方法.【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0(027)011【总页数】3页(P65-66,73)【关键词】土壤样品分析;氯苯;气相色谱-质谱法;综合实验【作者】周永莉;王琳玲【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2-33氯苯类化合物是在农药、染料、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原料,大多为持久性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对于环境样品中的氯苯,对样品进行适当预处理后,通常采用对含氯物质具有高灵敏度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进行检测[1-5]。

但该检测仪器对所有电负性较强的物质均有响应,因此对于复杂基体的样品,背景干扰较大。

质谱检测器(MS)由于能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且具有多种检测模式,对物质的选择性及定性能力较普通的检测器更强。

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器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逐渐增多[6-10]。

环境化学实验是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针对目前我院实验课程多数为验证性实验的现状,开展了综合性实验的研究工作。

为了使环境专业的本科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环境样品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现代分析技术,设计了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索氏萃取、旋转蒸发仪浓缩、小柱净化、GC-MS定量检测等分析过程。

仪器:VarianSaturn3900气相色谱和Saturn2100T质谱检测器(GC-MS,美国Varian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华仪器厂)。

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性能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性能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UV/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性能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 HCB)是一种有机氯化合物,因为其高残留性和难降解性而成为一种被列为国际公约控制的有机污染物。

它既能通过大气传输进行远距离传播,又可通过沉积在土壤中,使得生物体引起毒性反应。

目前,世界各地均已制定出一系列的规定,对六氯苯的排放和利用进行了限制。

传统的治理方法如吸附法、生物法和化学氧化法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催化技术成为处理有机污染物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中,UV/Fenton工艺以其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处理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UV/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性能和机理,并对其进行优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UV/Fenton工艺对六氯苯的降解效果。

2. 通过实验确定UV/Fenton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包括H2O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和pH值。

3. 探讨UV/Fenton工艺对六氯苯降解机理,包括·OH自由基的生成与作用、六氯苯分解产物的形成和迁移等方面。

4. 对影响UV/Fenton工艺处理六氯苯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UV/Fenton工艺可以有效降解六氯苯,降解效率较高。

2. 进行优化,还可以获得更好的降解效果。

3. UV/Fenton工艺利用·OH自由基对六氯苯进行反应,分解产物较为简单。

4. 影响UV/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时间、H2O2浓度和Fe2+浓度等。

五、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UV/Fenton工艺降解六氯苯的性能和机理,并对其进行优化。

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物治理提供新思路,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重金属稳定性及再活化研究进展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重金属稳定性及再活化研究进展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重金属稳定性及再活化研究进展作者:常春英,曹浩轩,陶亮,吕贻忠,董敏刚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卷期:《土壤》2021年第53卷第4期固化/稳定化技术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主流修复技术,非常依赖于对土壤、地下水等的使用限制,在修复后不仅需要测试其浸出毒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还需根据其资源再利用方式进行后期风险控制,以规避对植物、动物的影响,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有效性。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的深入推进,固化/稳定化技术作为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重要风险管控技术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环境监管大多终止于通过“修复效果评估并验收”,针对后续实际建设与原修复假设条件的偏离以及风险是否有“反弹”等情况还需进一步关注。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不能实质性销毁或去除污染物,而是阻断污染物的暴露和迁移,污染物仍存在于介质中,因此其修复后效果评估方法及标准一直是该技术关注的热点。

论文整理了国内外常用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及其适用情形(表1),根据产物最终处置或再利用情景差异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多以重金属浸出浓度为衡量指标,针对产物用作路基等情形的,还需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渗透性等物理性指标;浸出毒性主要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标准判定。

表1 国内外常用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沉淀、吸附、络合等作用暂时降低重金属的暴露风险,或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使变价金属转化为毒性和迁移性更小的价态,将土壤重金属由较为活跃的形态(如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或弱酸提取态)转化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如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

科技成果——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

科技成果——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

科技成果——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技术适用性适用的介质:污染土壤可处理的污染物类型: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无机物以及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限制条件: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当需要添加较多的固化/稳定剂时,对土壤的增容效应较大,会显著增加后续土壤处置费用。

成果简介原理: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经充分混合,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性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主要由土壤预处理系统、固化/稳定剂添加系统、土壤与固化/稳定剂混合搅拌系统组成。

其中,土壤预处理系统具体包括土壤水分调节系统、土壤杂质筛分系统、土壤破碎系统。

主要设备包括土壤挖掘系统(如挖掘机等)、土壤水分调节系统(如输送泵、喷雾器、脱水机等)、土壤筛分破碎设备(如振动筛、筛分破碎斗、破碎机、土壤破碎斗、旋耕机等)、土壤与固化/稳定剂混合搅拌设备(双轴搅拌机、单轴螺旋搅拌机、链锤式搅拌机、切割锤击混合式搅拌机等)。

关键技术(1)固化/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固化/稳定剂的成分及添加量将显著影响土壤污染物的稳定效果,应通过试验确定固化/稳定剂的配方和添加量,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目前国外应用的固化/稳定化技术药剂添加量大都低于20%。

(2)土壤破碎程度土壤破碎程度大有利于后续与固化/稳定剂的充分混合接触,一般要求土壤颗粒最大的尺寸不宜大于5cm。

(3)土壤与固化/稳定剂的混匀程度混合程度是该技术一个关键性瓶颈指标,混合越均匀固化/稳定化效果越好。

土壤与固化/稳定剂的混匀程度往往依靠现场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国内外还缺乏相关标准。

(4)土壤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评价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通常需要物理和化学两类评价指标:物理指标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化学指标为浸出液浓度。

六氯苯的环境危害及其污染控制

六氯苯的环境危害及其污染控制

六氯苯的环境危害及其污染控制
吴荣芳;解清杰;黄卫红;陆晓华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06(23)8
【摘要】六氯苯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导致生物体内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发育紊乱以及癌症等严重疾病.详细介绍了环境中六氯苯的来源及其危害.并对目前国内外六氯苯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吴荣芳;解清杰;黄卫红;陆晓华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基建处,江苏,镇江,212013;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83;X501
【相关文献】
1.厚积薄发誓将设备流体污染控制做到极致--记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流体污染控制技术中心主任杨淼 [J], 晓雷
2.执行污染控制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解读 [J], 哲文
3.执行污染控制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解读 [J], 哲文
4.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讨——评《水污染控制工程》 [J], 刁春燕
5.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J], 孙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化工企业遗留场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袁平凡1,2(1. 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2.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 200072)摘 要:以上海某化工企业搬迁后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场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中氯苯和六氯苯浓度超标,其中氯苯的最大浓度超筛选值的7.6倍,且超管制值,属于重度污染;六氯苯最大浓度超筛选值0.7倍,未超管制值,属于轻度污染。

场地污染呈面状分布,垂向上污染主要分布在生产车间区域的表层及排污管道线路区域2.0m深度,水平及垂向迁移均不显著。

土壤中有机污染主要因该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材料、产品堆存及转运、物料泄漏、雨水和污水输送管网渗漏等导致。

建议结合地下水检测结果,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为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土壤质量;有机污染;分布特征;来源分析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1)04-0057-04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企业关停、搬迁,遗留的场地被作为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再次开发利用。

随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的推进,这些场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也不断发现[1-2],其中有机物污染最为常见。

由于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三致”效应和遗传毒性,并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累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危害[3-9],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旨在查明疑似污染地块是否存在包括有机物在内的有害物质的污染现象及其是否超过了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并为后续的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提供基础支持[10-11]。

本文以某化工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背景,分析该地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组分来源,以期为后续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化工企业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提供工作借鉴。

1 场地基本情况该场地位于上海市北部,曾经为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用地,面积为26105 m2,1987年建成投产,2007年停产、搬迁,场地平整。

我国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我国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我国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文/宋云李培中郝润琴摘要本文在总结我国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应用、处置和再利用、效果评估等基础上,对比国外经验分析了我国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国外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并讨论了我国砷、六价铬等含氧阴离子浸出测试问题,以及浸出水平要求和浸出情景。

根据固化/稳定化的特点,分析了分类管理、施工过程环境监管和长期环境检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管理方案,最后针对性地输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壤和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水平;再利用;浸出评估;土壤修复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s/s)是一种快速的土壤修复技术,是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底泥修复的主导技术之一,也可以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最主要的修复技术之一。

近年来我国已展开了污染土壤和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污染土壤修复和河湖治理工作的推进,修复工程将不断增加,固化/稳定化技术势必会在今后的土壤修复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固化/稳定化技术虽然是一种效法自然的技术,但它并没有清除污染物,而是对污染物暴露和迁移的阻断,其长期的修复效果和环境安全性需要深入研究、评估和长期监测,这些都给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随着我国需要固化/稳定化修复的土方量和底泥量的增加,可以利用的填埋场地越来越少,修复后的土壤处置和再利用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污染场地土壤和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状况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对策。

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固化/稳定化技术整体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工程越来越多,呈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已成为主导技术。

工程量从几百立方米到几十万立方米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不仅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而且已成为河道污染底泥处理的重要技术。

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前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小琴 ,等 : 六氯苯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
8 5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剂和仪器 )试剂 :六 氯 苯 、 乙 醚、 正 己 烷、 硫 酸、 硝 酸、 醋 1 酸, 均为分析纯试剂 ;普通硅酸盐水泥 ( 北京水泥厂 , ;石英砂( , 粒径 0 4 2 . 5 2 0 0 目, . 3 0~0 . 8 5mm) #) ~5 砂质壤土 ( 有机质的平均质量百分比为 0. 7 5% ,黏 。 粒 1. 1 2% 、粉粒 3 0. 2 6% 、砂粒 6 8. 6 2% ) )仪器 :特制固化稳定化搅拌混合装置 、 气相- 2 / 质谱 联 用 仪 ( 日本 S H I MA D Z U 公 司 ,G C 1 7 A ) 、高 分 辨 X 射 线 衍 射 仪 ( , 德国 S Q P 5 0 0 0 i e m e n s 、F 美国 O 8 D I S C OV E R) o u r i e r红外光谱分 析 仪 ( 、场 发 射 环 境 扫 描 电 子 显 N i c o l e t公 司 ,G C F T I R) - 微镜 ( 美国 F E I公司 ,Q u a n t a 2 0 0 F E G)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含六氯苯危险废物样品制备 本文采用水泥来固化稳定化六氯苯污染土壤, 所用土壤采自清华大学主楼北花园 。 采集后的土壤 再将适量的六氯苯溶于 经1 0 5℃ 烘干后过 2mm 筛 , 适量乙醚后加入干 燥 后 的 土 壤 中 , 充分混合待溶剂 完全挥发后制得含六氯苯的污染土壤模拟样品 。 在 使用前均需对样品 中 六 氯 苯 的 含 量 进 行 标 定 , 且整 个制备过 程 均 在 通 风 橱 中 进 行 。 石 英 砂 样 品 制 备 同上 。 1. 2. 2 固化稳定化实 验 将质量百分比为3 0% ~5 0% 的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先后加入含六氯苯污染土壤模拟样品中 , 按0 . 3~ 稍后置于高径比3 0. 5 的水灰质 量 比 加 水 搅 拌 , ∶ 2 的模具中于室内环境条件下成型 。 成型 3d 后 脱 模 并将固 化 块 置 于 室 内 环 境 条 件 下 养 护 , 以备后续 检测 。 1. 2. 3 浸出实 验 静态浸 出 参 考 《 固 体 废 物 浸 出 毒 性 浸 出 方 法: ( / 硫酸硝 酸 法 》 固体废物浸出 H J T 2 9 9 2 0 0 7) 、《 -
] 1 -4 , 集中于含 重 金 属 类 废 物 的 处 理 处 置 [ 针对含毒
性有机污染物的固化稳定化技术在发达国家也有较
] 5 -8 , 多研究与应用 [ 但在国内尚属空白 。
在石油 、 石化 、 农药 、 制剂 、 化工原料等重污染生 产场地 , 生产中排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多 、 数量 聚集了大量的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 , 它们在生产 大, 场地沉积 、 被土 壤 吸 附 形 成 了 复 合 型 污 染 场 地 。 这
] 9 1 -1 。但 类污染物目前大多以填埋为主要处 理 方 式 [
其中的毒性有机物 或 随 渗 滤 液 向 地 下 水 迁 移 , 或因
/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h e x a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o l l u t e d s o i s l p
/ 1 6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8 9 8 4 -
六氯苯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
聂小琴, 刘建 国 , 曾宪委 , 苏肇基
( )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固体废物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8 4
摘 要 :针对六氯苯污染土壤以及 农 药 、 化工等重污染场地 该文通过在去离子水 、 硫 酸/硝 酸 毒性有机物的控制与治理 , ) 混合溶液 ( 和醋酸缓冲溶液( H=3. 2 0±0. 0 5 H=4. 9 3± p p ) 长期浸出试验和 0. 0 5 3 种浸提 剂 情 景 下 的 静 态 浸 出 试 验 、 分析评价了含六氯苯污染土 壤 模 拟 固化体微观形貌观察等 , 样品的 固 化 稳 定 化 效 果 。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添 加 质 量 分 数 3 0% —5 0% 水泥便可以实现 9 8% —9 9% 的六氯苯固定率 ; 3 种情景下模拟样品 1 除醋酸缓冲溶液下 2 1 d 的累 积 浸 出 率 , 其 余 样 品 的 浸 出 率 均 小 于 1% , 的石英砂样品达 1. 0 9% 外 , 进一步说明水泥对污 染 土 壤 中 六 氯 苯 有 很 好 的 固 化 稳 定 化 效果 ;长期浸出过程主要经历了快 速 溶 出 、 缓慢的扩散迁移 由 于 六 氯 苯 的 相 对 稳 定 性 和 低 水 溶 性, 和相对稳定 3 阶段 , 长期浸出试验在 2 0 d 后基本进入稳定期 。 ;固化稳定化 ( / ) ;毒性浸出 ;污染 关 键词 :六氯苯 ( HC B) s s 土壤 中图分类号 : X 7 0 5 ( )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0 5 4 2 0 1 3 0 1 0 0 8 4 0 6 - - - 文献标志码 :A
l o w s o l u b i l i t o f t h e h e x a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 y : ;s / / ) ; K e w o r d s h e x a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 s s y ; l e a c h i n t e s t s s o i l s o l l u t e d g p
] 1 2 3 -1 。因 挥发 而 进 入 大 气 , 环 境 与 安 全 隐 患 很 大[
此, 在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的同时有效限制毒性有机 扩 散,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 污染物的迁 移 、 前景 。 本文选取六氯苯污染土壤展开含毒性有机污染 物的固化稳定 化 研 究 。 六 氯 苯 ( 是斯德哥尔 HC B) 摩国际公 约 关 于 持 久 性 有 机 污 染 物 中 首 批 控 制 的 ) 之 一, 在中国已有 1 2 种持久性 有 机 污 染 物 ( P O P s 是中国 P 5 0 多年的生产历 史 , O P s污 染 场 地 的 代 表
] 1 4 5 -1 。 本文模 拟 非 酸 性 降 水 、 性污染物 [ 酸性降水和
通过固化体的微观 卫生填埋场共处置 这 3 种 情 景 , 形貌观察以及静态浸出 、 长期浸出试验等 , 分析评价 水泥对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固化稳定化效果 。
收稿日期 : 2 0 1 1 0 6 1 6 - - ) 基金项目 :国家 “ 八六三 ”高技术项目 ( 2 0 0 9 AA 0 6 4 0 0 1 ,女 ( ,安徽 ,博士后 。 作者简介 :聂小琴 ( 汉) 1 9 8 1—) : 通信作者 :刘建国 ,副研究员 , E-m a i l l i u a i l . t s i n h u a . e d u. c n @m j g g
, , , N I E X i a o i n L I U J i a n u o Z E N G X i a n w e i S U Z h a o i q g j ( , , S o l i d W a s t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 ) T s i n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B e i i n 1 0 0 0 8 4, C h i n a g y j g : T / A b s t r a c t h e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f e x a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s o h o l l u t e d s o i l s i n P o r t l a n d c e m e n t w a s a n a l z e d u s i n s i m u l a t e d y g p s e c i m e n s f o r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d i s o s a l s c e n a r i o s i n c l u d i n d e i o n i z e d p p g , )a w a t e r a s u l f u r i c n i t r i c a c i d m i x t u r e( H = 3. 2 0±0. 0 5 n d a n - p ) , a c e t i c a c i d b u f f e r s o l u t i o n( H =4. 9 3±0. 0 5 u s i n l e a c h i n t e s t s p g g l o n t e r m l e a c h i n t e s t s a n d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s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 y g g s h o w t h a t d i f f e r e n t m a s s o f c e m e n t d i f f e r e n t e r c e n t a e s a v e p g g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r a c t i o n s i t h e m e n t a s s f 0% e r c e n t f w a c m p o 5 s t a b i l i z i n m o r e t h a n 9 9% o f t h e HC B.T h e 3 0~4 0% c e m e n t c a n g s t a b i l i z e m o r e t h a n 9 8% o f t h e HC B. T h e c u m u l a t i v e l e a c h i n r a t i o s g f o r a 1 2 1d a s c c l e w e r e l e s s t h a n 1% , e x c e t f o r t h e u a r t z s a n d y y p q s e c i m e n i n t h e a c e t i c a c i d b u f f e r s o l u t i o n w h i c h w a s 1. 0 9% , w h i c h p / f u r t h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e h i h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o f g y , c e m e n t f o r HC B.A f t e r t h e t h r e e s t a e s o f r a i d s o l u t i o n P o r t l a n d g p , s l o w d i f f u s i o n a n d r e l a t i v e s t a b i l i t i n t h e l o n t e r m l e a c h i n t e s t s - y g g t h e c u m u l a t i v e l e a c h i n r a t i o b e c a m e s t a b l e a f t e r 2 0d a s d u e t o t h e g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