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2章-知识表示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

2-1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

2-2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用S i(nC,nY)表示第i次渡河后,河对岸的状态,nC表示传教士的数目,nY表示野人的数目,由于总人数的确定的,河对岸的状态确定了,河这边的状态也即确定了。考虑到题目的限制条件,要同时保证,河两岸的传教士数目不少于野人数目,故在整个渡河的过程中,允许出现的状态为以下3种情况:

1.nC=0

2.nC=3

3.nC=nY>=0(当nC不等于0或3)

用d i(dC,dY)表示渡河过程中,对岸状态的变化,dC表示,第i次渡河后,对岸传教士数目的变化,dY表示,第i次渡河后,对岸野人数目的变化。当i为偶数时,dC,dY同时为非负数,表示船驶向对岸,i为奇数时,dC,dY同时为非正数,表示船驶回岸边。

初始状态为S0(0,0),目标状态为S0(3,3),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可寻找渡河方案。

在此,用图求法该问题,令横坐标为nY,纵坐标为nC,可行状态为空心点表示,每次可以在格子上,沿对角线移动一格,也可以沿坐标轴方向移动1格,或沿坐标轴方向移动2格。第奇数次数状态转移,沿右方,上方,或右上方移动,第偶数次数状态转移,沿左方,下方,或左下方移动。

从(0,0)开始,依次沿箭头方向改变状态,经过11步之后,即可以到达目标状态(3,3),相应的渡河方案为:

d1(1,1)--àd2(-1,0)--àd3(0,2)--àd4(0,-1)--àd5(2,0)--àd6(-1,-1)--àd7(2,0)--àd8(0,-1)--àd9(0,2)--àd10(-1,0)--àd11(1,1)2-3

利用图2.3,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 开始,访问其

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 。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2-4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图2.28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单独的R 、L

或C 可分别用R 、j ωL 或1/j ωC 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7

10

710

139

66

5

10

B

E

D

A

C 图 2.3

图 2.28

约定,用原来的与后继算法用来表达并联关系,用原来的或后继算法用来表达串联关系

2-5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用四元数列(nA,nB,nC,nD)来表示状态,其中nA表示A盘落在第nA号柱子上,nB表示B盘落在第nB号柱子上,nC表示C盘落在第nC号柱子上,nD表示D盘落在第nD号柱子上。

初始状态为1111,目标状态为3333

如图所示,按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处理每一个叶结点,搬动圆盘,问题得解。2-6把下列句子变换成子句形式:

(1)

(x){P(x)→P(x)}

(2)

x y(On(x,y)→Above(x,y))

(3)

x y z(Above(x,y)∧Above(y,z)→Above(x,z))

(4)~{(x){P(x)→{(y)[p(y)→p(f(x,y))]∧(y)[Q(x,y)→P(y)]}}}(1)(ANY x){P(x)àP(x)}

(ANY x){~P(x)OR P(x)}

~P(x)OR P(x)

最后子句为

~P(x)OR P(x)

(2)(ANY x)(ANY y){On(x,y)àAbove(x,y)}

(ANY x)(ANY y){~On(x,y)OR Above(x,y)}

~On(x,y)OR Above(x,y)

最后子句为

~On(x,y)OR Above(x,y)

(3)(ANY x)(ANY y)(ANY z){Above(x,y)AND Above(y,z)àAbove(x,z)}

(命题联结词之优先级如下:否定→合取→析取→蕴涵→等价)

(ANY x)(ANY y)(ANY z){~[Above(x,y)AND Above(y,z)]OR Above(x,z)}

~[Above(x,y)AND Above(y,z)]OR Above(x,z)

最后子句为

~[Above(x,y),Above(y,z)]OR Above(x,z)

(4)~{(ANY x){P(x)à{(ANY y)[p(y)àp(f(x,y))]AND(ANY y)[Q(x,y)àP (y)]}}}

~{(ANY x){~P(x)OR{(ANY y)[~p(y)OR p(f(x,y))]AND(ANY y)[~Q(x,y)OR P(y)]}}}

(EXT x){P(x)AND{(EXT x)[p(y)AND~p(f(x,y))]OR(EXT y)[Q(x,y)AND ~P(y)]}}

(EXT x){P(x)AND{(EXT w)[p(y)AND~p(f(w,y))]OR(EXT v)[Q(x,v)AND ~P(v)]}}

P(A)AND{[p(y)AND~p(f(B,y))]OR[Q(A,C)AND~P(C)]}

P(A)AND{[p(y)AND~p(f(B,y))OR Q(A,C)]AND[p(y)AND~p(f(B,y))OR~P(C)]} P(A)AND{{p(y),~p(f(B,y))}OR Q(A,C)}AND{{p(y),~p(f(B,y))}OR~P(C)}

最后子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