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及_翻译理论_简介共18页

合集下载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论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作者:杨恕华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2期【摘要】翻译是美国大诗人庞德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庞德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本文对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追溯其诗歌创作及译学观的理论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翻译理论庞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翻译理论家。

这位文学巨匠的翻译活动充分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

他对中国古诗的译作《华夏集》成为以诗歌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作品。

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形成了他非常具有东方“具象”思维的理论风格,而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抽象”思维的理论特点。

庞德翻译实践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诗歌和儒家经典译成英文。

1915年4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的译本《华夏集》。

T.S.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造者。

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丰富了英诗。

庞德翻译《华夏集》之后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吸收中国古诗的营养,同时也把中国古诗的影响带入了西方。

因为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

一、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理论渊源庞德从中国古诗英译中发现传统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庞德也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主张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标准。

他这种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他重视翻译的内在动力。

他常常从翻译中或者借助翻译发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文学的伟大时代也许总是翻译的伟大时代,或者紧随着它。

庞德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了翻译的目的,而是要从翻译中解决他那个时代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传统诗学涵盖了所有关于诗论、词论、书论、画论、美学等等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雕刻及审美趣味对庞德的诗歌创作及翻译理论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庞德从中国传统史学中摄取了大量养分,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一直强调意象(image)和语势(energy of language)。

PPT模板——庞德的翻译观

PPT模板——庞德的翻译观
3. 汪榕培译. 诗经[Z].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 Apter, Ronnie. Digging for the Treasure:Translation after Pound [M].
New York: ng, 1987. 5. Pound, Ezra. The Confucian Odes: 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英译诗歌对比赏析
在庞德的译文中,“尽管诗的语言和体式有些改变, 但读者所领会到的那种中国古代韵味没有变,原文读 者在此诗中感受到的生动的情景(疾风骤雨,鸡鸣不 断, 天色阴暗)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情态(见到心上 人欢喜之情难以自己),庞德译文的读者也同样感受 得到。”以上三篇译文在表现情景和人物的语调及情 感上,庞德的译文最为忠实,艺术表现效果最突出。
英译诗歌对比赏析
以上列出的三个英译版本,最明显的区别是在形式上 英国翻译家韦利和中国翻译家汪榕培的译文基本对应 原文形式,而庞德的译文则完全变样了:不仅没有韵 式相对,连每节的行数都不符合原文—庞德干脆采取 了三四六方式分节,以每节行数递进方式来体现出诗 中人物情绪的激越程度不断增强。
庞德对于民谣的词语重复或行段的重复的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庞德懂音乐,他的杰作《诗章》中第75 章就是音乐乐章。他认为 “ 音乐诗” 具有不可译性。他了解《诗经》原诗是配乐的。他认为, 作为抒情民谣,大量的词语重复配以乐曲可以创造一种愉悦的气氛; 然而如果在现代印刷文本中作为诗来发表,这样大量的不带音乐的 字、行、段的重复会让人厌烦和不解。
【唐莫尧译注.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Z].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1998,第187页】
总结
庞德的“ 创意翻译法” 是一种兼合了诗歌特征分析和翻译 (意译或仿译)手法相结合的翻译方法。针对语言和文化的 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的“不可译性”,他提倡选择“ 创意 翻译法”,以便灵活地处理原文诗歌中不可译的因素,竭力 表现诗歌语言背后原文作者的真实思想情感。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埃 兹 拉 庞 德
Ezra Pound
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和评坛上无可非 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 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几乎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庞德生于爱达荷洲,早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 习.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 了九种外语,22岁时在印第安纳的一所大学任教 授。由于他生活放荡,不久被解职,开始漂流他 乡。1908年来到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 W.B.叶芝。1912年他同几位青年诗人发起了意象 主义运动,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作 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但推动传播意象 技巧的新发明,而且还在探索盎格鲁-撒克逊,普 罗旺斯,汉语,日语及拉丁语诗歌并不断充实创 新,他的大多数杰作实际上是这些古老传统诗的 编译或再创作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渭城朝雨浥轻尘
庞德把握住了诗人诗歌语言中的图画性。 用“light”这个包含着清、轻、亮色含义的词
来点写出“雨”和“尘” 顿时就把原诗所要表达的语境刻画出来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翻译学必读1语文和诠释学派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

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

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

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4目的学派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

从阐释性翻译法分析庞德的汉诗英译

从阐释性翻译法分析庞德的汉诗英译

从阐释性翻译法分析庞德的汉诗英译
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

翻译时涉及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翻译时比较难以兼顾。

而阐释性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获得原著的信息,因此译者要依据译文语言的习惯对文字进行必要的加工。

加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阐释性翻译”就是给译文添加词或短语的一种方法,还有转换法、减词法和正反表达法等,都可以称之为“阐释性翻译”。

庞德是美国的诗人,也是一名诗歌翻译家。

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诗歌,但其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同事共同发起了意象派诗歌运动,成为了美国二十世纪意象派诗歌的先驱。

庞德所倡导的意象主义不仅体现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更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翻译作品里。

本论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阐述了阐释性翻译理论对全球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翻译的启示意义。

本文第一章是对全文的总体介绍;第二章简要论述了对庞德的汉诗英译以及阐释性翻译理论的一些研究;第三章详细介绍了阐释性翻译理论,包括来源、发展及应用现状;第四章介绍了庞德的诗歌及诗歌翻译,其中,重点放在了《诗章》和《神州集》等重要作品的赏析;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除了介绍了中国人翻译汉语诗歌的一般做法外,还运用阐释性翻译法对庞德的汉诗英译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庞德(Ezra Pound),这位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译诗工作不仅丰富了英语诗歌的宝库,也为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的译诗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充满创造性地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诗歌精神融入英语语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翻译美学。

本文将深入探讨庞德译诗的特色,并从中总结出其对诗歌翻译的深刻启示。

一、庞德译诗的特色:超越字面,直达诗意庞德的翻译观与传统翻译方法截然不同。

他并非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注重捕捉原作的精神内核,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英语表达特色的诗歌。

他认为,翻译并非简单的“再现”,而是“创造”,是将原作的精髓以新的形式再现出来。

这体现了他对诗歌翻译的独特理解: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和艺术的再创造。

庞德的译诗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他翻译的诗歌涵盖了多种语言和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歌、意大利诗歌、法国象征派诗歌等等。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他并没有采用逐字对译的方法,而是根据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诗歌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大胆的改写和重构。

例如,他在翻译李白的《静夜思》时,并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是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使之更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他的翻译策略并非简单的意译或信译,而是“意境翻译”。

他注重捕捉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英语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精髓,而不是机械地复制原文的字句。

这种“意境翻译”的方法,使得他的译诗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具有英语诗歌的特色,达到了“化境”。

此外,庞德还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他认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时必须注重保留原文的节奏和韵律。

他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根据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诗歌表达方式,对原文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英语诗歌的规范。

二、庞德译诗的文化视角: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深入研究,使其译诗工作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杨新生]
在,并努力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情绪,竭
On Pound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1
2
MA Yan ,WANG Xian-jie
(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010 年 10 月 第 24 卷 第 5 期
●外国文学研究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
Oct. 2010 Vol. 24 No. 5
马 燕1 ,王鲜杰2
( 1.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2. 河南教育学院 外事办,河南,郑州,450000)
的一些论文,便据此开始从事汉诗英译的翻译工作。 抽离出来的几个简单的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与模仿创作收集在他的
在这首诗中,原作用“烟花”、“孤帆远影”、“碧
《华夏集》中。庞德不懂汉语,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底 空”、“长江天际流”这些生动的意象来表明时节和
蕴也知之甚少,他是根据凡诺洛萨在日本研修多年 送友的背景,并借景抒情。用“烟花三月下扬州”写
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英 辞”意为离开西方往东走,而庞德译为“goes west",
语中去。他翻译的不是词句,词句只不过将他引到 即向西去。他的理解和李白的意图正好截然相反。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约瑟夫·庞德(美国)人物简介

约瑟夫·庞德(美国)人物简介
• 1904年至1911年
• 在英国和美国的报社担任过记者
• 在伦敦和纽约的学校担任过教师
⌛️
庞德在1914年移居美国
• 受到朋友的邀请,来到美国定居
• 在美国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02
约瑟夫·庞德的主要成就与贡献
约瑟夫·庞德在诗歌领域的成就

庞德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 反对战争和暴力
庞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 对战争的反思
• 对人性的探讨
约瑟夫·庞德的现代主义倾向

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 强调诗歌的创新和实验
• 反对传统的诗歌形式和技巧

庞德的现代主义倾向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 对传统的挑战
• 对个性的强调
⌛️
• 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庞德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善于的诗歌作品涉及多种主题
• 对战争的反思
• 对人性的探讨
• 对文化的传承

⌛️
约瑟夫·庞德在翻译领域的贡献

庞德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翻译家之一
• 他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和东方文学作品
• 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庞德的翻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他能够忠实地传达原著的精神
• 同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庞德的翻译作品对后世翻译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被后人广泛借鉴

⌛️
约瑟夫·庞德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观点
庞德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 认为浪漫主义诗歌过于主观和情感化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误读还是再创造:论庞德的汉诗英译-------马燕摘要: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

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诗歌翻译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史上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人,庞德对现代诗歌界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对原诗词的误读。

艾略特曾说:“为了理解庞德的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以及分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一、背景埃兹拉庞德,著名的美国诗人。

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

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

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了九种外语。

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

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1908年定居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

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 1928 Ta hio, the great learning, newly rendered into the American language, translation
• 1930 A Draft of XXX Cantos, poems (New York)
• 1930 Imaginary Letters, essays
• 在诗歌理论上,庞德曾提出有关意象诗及“漩涡主 义”的观念,打破传统诗歌严密结构,促成英美现代诗歌 形式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在开阔视野、搜胜猎奇、 吸收东方及古代文化方面有较大进步。庞德也是宣扬中国
文明、翻译介绍中国古诗的西方诗人之一。
庞德的翻译
庞德的第一个译本是翻译意大利13 世纪诗人卡瓦尔坎蒂(Guido
•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 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 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 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贡献价值
•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 原》的副题就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该 诗曾得利于庞德的亲自修改。作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公认 的鼻祖之一,庞德在艺术创作及批评理论方面都有较大影 响。
等。
Works
• 1908 A Lume Spento, poems (Venice) • 1908 A Quinzaine for This Yule, poems (London) • 1909 Personae, poems (London) • 1909 Exultations, poems (London • 1910 Provenca, poems (Boston) • 1910 The Spirit of Romance, essays (London) • 1911 Canzoni, poems (London) • 1912 Ripostes, poems (London) • 1912The Sonnets and ballate of Guido Cavalcanti, translations,

翻译家庞德英文介绍

翻译家庞德英文介绍

Ezra Pound with his mother in 1898, wearing his Cheltenham Military Academy Uniform.
Education
In 1892, he studied in Miss Elliott's school in Jenkintown.(珍金镇)
In 1893, he studied in the Heathcock family's Chelten Hills School in Wyncote. (温科特) In 1894, he attended to the Florence Ridpath school in Wyncote. After the academy he may have attended Cheltenham Township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and in 1901, aged 15, he was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In 1903, he attended to Hamilton College in Clinton, New York.
While my hair was still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 I played 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与原文表示的刘海刚刚覆盖前
额有一定的差距。
不忠实。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 Two small people 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

庞德及_翻译理论_简介

庞德及_翻译理论_简介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三、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庞德翻译理论是建立在语势观的基础上的。语势观是庞德翻译 理论的核心,他决定着翻译家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家在翻 译中最关注的是词语中蕴含的势而非意义,这样翻译家就从屈 从于原作者的地位中走出来,走近原作寻找原作者的意图。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
劝君更尽一杯酒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大漠„„。
唯见长江天际流。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烟花三月下扬州。
用汉字‘烟花’(smoke-flowers) 二字直译,尽管本身这个字不存在,突 出‘烟花’带给读者的感受(友人远离, 心情惆怅,视线模糊),照应到了原诗的 意象特征; Blur(弄脏,模糊视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当时的世界 文化中心巴黎。1924年庞德去意大利,并 在政治上开始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国家 社会主义靠拢。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 法西斯主义,并在罗马电台的对美国广播 中发表数百次亲法西斯、反犹太人的演说。 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 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 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他只 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 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 直至去世。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以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例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以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例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以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例郭磊【摘要】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是一种输血”,[1]它强调译者从原文中汲取营养,并把这一营养输入到译入语文化当中.以食人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食人”翻译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分析庞德的翻译实际上是获取力量的行为,通过翻译吸取中国古诗中的精髓,从而为美国诗坛注入新鲜血液.【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艾兹拉·庞德;食人主义;翻译;输血【作者】郭磊【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或文化研究的跨学科领域的一部分。

主要研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权力话语关系,以及有关种族、身份认同、文化霸权、民族认同、性别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在殖民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力运作机制,以及一系列抵抗的历史,如翻译的身份认同、文化霸权、他者等内容。

后殖民主义认为翻译就像作品的创作,是文化身份的重现。

随着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世界各地的兴起,产生了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

巴西自19世纪20年代从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以来,国内学者从人类学、人种学以及文学角度积极研究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文学、身份认同与翻译的关系。

而食人主义翻译理论(Cannibalism)成为巴西文化翻译的一个生动的隐喻。

著名翻译理论家如巴斯内特、根茨勒、维拉、以及曼迪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作过探讨。

因此,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在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及文化内涵阐释“食人”(cannibal)一词产生于16世纪初。

传说在巴西的一个叫图比人(tupinamba)部落的食人仪式上,他们吃掉了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Sardinha教父。

自此“cannibal”这个词就进入了欧洲的语言。

音象_形象_义象_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_庞德_青青河畔草_译诗

音象_形象_义象_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_庞德_青青河畔草_译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6月JOURNAL OF S OUTH W EST J I A OT ONG UN I V ERSI TYJun .2006第7卷 第3期(Social Sciences )Vol .7 No .3[收稿日期] 2005210226[作者简介] 谢 丹(1975-),女,四川内江人,助教,硕士。

音象・形象・义象———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谢 丹(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81)[关键词] 语势;音象;形象;义象;庞德;《神州集》;《青青河畔草》[摘 要]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节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通过节奏取势;3.捕捉意象,以整体美学效果为尚,通过漩涡取势;4.增加动词,变静态意象为动态意象,通过动态意象取势;5.讲究变化,词语位置变动不居,通过词语的位移取势;6.注重意境,追求原诗整体美学效果,通过隐含意义取势。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06)03-0006-07M e lopoe ia,Phanopoe ia and L ogopoeia———A Ca se Study of Pound πs Theory of Tran sl a ti on:Pound πsTran sl a ted Poem of Q ing Q ing H e Pan C aoX I E Dan(S chool of Tou ris m ,S ichuan N or m al U n iversity,Chengdu 610081,Ch ina )Key words :energy in language;m elopoeia;phanopoeia;logopoeia ;Pound;Cathay;Q ing Q ing HePan Cao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ound πtheory of mel opoeia,phanopoeia and l ogopoeia,the paper,a case study of Pound πs translati on theory based on “energy of language ”,atte mp ts t o summarize Pound πs translati on strategies based on “energy in language ”in his translated poe m of Q ing Q ing He Pan Cao inCathay in comparis on with the corres ponding Chinese poe m and Fenoll osa πs notes .“Energy in language ”in Pound πs translati on of Q ing Q ing He Pan Cao consists in:1.reliance on ass onance;2.reliance on rhythm which corres ponds exactly t o the e moti on or shade of e moti on t o be exp ressed by heavy use of monosyllabic words;3.reliance on i m ages,vortex in particular,with an e mphasis on overall aesthetic effect;4.reliance on moving i m ages t o which stati onary i m ages are transf or med by the use of verbs;5.e mphasis on “make it ne w ”by “move ment of words ”;6.e mphasis on overall aesthetic effect by i m p lied meaning .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诗人、批评家、翻译家,20世纪英美意象主义、漩涡主义诗歌运动领袖,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翻译家之一。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骞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庞德的翻译观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乃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对英语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解析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分析《华夏集》的译例,一窥他的创意翻译法,让大家领略不同于中国国内传统的翻译方法,并让读者认识到庞德的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翻译本身。

关键词:庞德;翻译观念;创意翻译法;中国古典诗歌埃兹拉庞德是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集诗人、批评家与翻译家于一身。

埃兹拉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

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创意翻译法。

虽然庞德的诗学和翻译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很深,但国内对其诗学和译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甚至有不少人将庞德的翻译看作是劣质翻译品,本文试对庞德的翻译理论初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让庞德的翻译理论和译作在中国能够得到中肯的评价。

一、20世纪的翻译理论介绍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译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展开,20世纪朝着哲学、语言学和文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庞德翻译理论对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预示着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范式到文化范式的发展方向。

二、庞德的翻译理论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创意翻译,而他的创意翻译又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庞德1934年提岀“通过翻译批评”的观点。

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批评。

但与维多利亚翻译家“翻译即批评”的观点不同的是,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庞德与维多利亚时期翻译理论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庞德不再现原诗的所有特征,无论其特征是理想还是不理想。

"(apter, 1984:106)庞德认为,翻译家不应着力重现原文所有的特征,而应向读者“展示原文的宝藏”,即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展示原文独特的品质,哪怕是损失其他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

e.pound翻译家庞德及翻译理论简介

e.pound翻译家庞德及翻译理论简介
语言的动态性
庞德认为语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 翻译中,需要考虑到原作的时代背景和语言演变过程,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意。
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庞德的翻译理论强调文化的传递和交 流,通过翻译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 使西方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东方文化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转向论
认为翻译应该考虑文化因 素,注重在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表达。
e.pound翻译家庞德
04
的翻译理论
重视原作、忠实原文
庞德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忠实原文 ,尊重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力求在目 标语言中再现原作的风貌。
他主张翻译应追求自然而非机械式的 对应,强调对原文的内在精神、作者 的情感和语言的韵律进行深入理解。
庞德认为翻译是再创作的过程 ,通过翻译可以将原作的思想 、情感和风格完美地传达给读
者。
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对后来 的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
用。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对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全 面的梳理和分析,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 如未涉及庞德翻译的具体作品分析等。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是对庞德翻译的具体作品 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翻译风格和特点,以 及其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此外,还可 以进一步研究庞德翻译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 的比较和对比,以及其在现代翻译研究中的
翻译理论概述
03
翻译的定义
01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 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旨在尽 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 格。
02
翻译涉及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 理解和把握,以及在两种语言之 间进行转换的能力。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