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0.09.21
法律援助案件存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援助案件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1. 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识不足,导致有需求的群众未能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另一方面,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存在资源分配不均、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案件数量的增长。
2.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在办理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律师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法律援助律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导致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失误。
(2)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不规范。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进行,影响了案件办理质量。
(3)法律援助案件调解效果不佳。
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在调解过程中,由于调解员能力不足或调解方式不当,导致调解效果不理想。
3. 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周期长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周期较长,影响了案件的及时解决。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案件审查时间过长。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存在审查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2)律师办案效率不高。
部分法律援助律师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导致案件办理进度缓慢。
(3)法院审理周期长。
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由于案件复杂、证据不足等原因,导致审理周期过长。
4. 法律援助案件满意度不高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案件的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高。
部分法律援助律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2)法律援助机构服务态度不佳。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咨询和诉求处理不及时,影响了群众满意度。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
要保障机制。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接下来,我将从覆盖面不足、法律援助效果不明显以及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覆盖面不足是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普遍问题。
基层法
律援助的实施范围过于狭窄,只覆盖了一部分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许多
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法律援助。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了公平公正意识的
缺失,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基层法
律援助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和运营的规模。
最后,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是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由
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法律援助机构存在滥用职权、违
法违纪的问题。
此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
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完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法律援助案件出现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旨在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律援助案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分析法律援助案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法律援助案件中的问题1. 法律援助资源不足当前,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在基层地区。
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当事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法律援助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法律援助案件处理效率低下。
2. 法律援助申请门槛较高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当事人由于对法律援助政策的了解不足,或者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申请到法律援助。
此外,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材料的审核过于严格,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无法获得援助。
3.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法律援助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法律援助案件的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的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律援助人员未能充分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导致案件结果与当事人的期望相差甚远;有的案件在庭审过程中,法律援助人员缺乏有效的辩护策略,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
4.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
部分当事人对法律援助政策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这导致许多有需要的当事人未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
5. 法律援助案件跟踪管理不到位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案件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案件进展缓慢,甚至出现错案、漏案等问题。
三、对策分析1. 加大法律援助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资源的投入,增加法律援助机构数量,提高法律援助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法律人才投身法律援助事业。
2. 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法律援助机构应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能够及时获得援助。
同时,加强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
3. 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是什么
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是什么法律援助,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法律援助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完善路径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法律援助的现状1、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我国,法律援助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则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在需要法律援助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
2、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包括律师办案补贴、办公设备购置、宣传推广等方面。
但目前,部分地区的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果。
3、专业人才短缺法律援助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
然而,由于法律援助案件的报酬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导致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的难度较大。
4、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范围、申请条件和程序等缺乏了解。
这使得一些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未能及时申请法律援助,错失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
5、援助范围有待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法律援助范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例如,在劳动纠纷、消费权益保护、环境污染等领域,法律援助的覆盖还不够全面。
二、法律援助完善的路径1、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投入,通过政策倾斜、人才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同时,建立法律援助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加强经费保障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
此外,还可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赠,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等,确保法律援助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3、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提高法律援助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法律援助的困境与挑战
法律援助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意识的提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即使在法律体系相对完善的国家,许多人仍然无法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
本文将探讨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缺乏普及意识和信息渠道在许多地区,普通民众对法律援助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很少有人了解到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可以获得免费或廉价的法律援助。
同时,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限制了有需要的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机会。
二、财政支持的不足法律援助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然而在许多国家,政府并未对法律援助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导致了法律援助机构无法雇佣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律师,从而无法为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充分的帮助。
三、专业化人才的匮乏法律援助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许多地区缺乏足够的专业律师或其他法律援助工作者。
这种人才匮乏的问题限制了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服务范围,使得许多需要援助的人无法得到帮助。
四、地区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在某些地区,法律援助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平等现象。
富裕地区通常可以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服务,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面临各种限制和困境。
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得法律援助无法公平地惠及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针对以上困境和挑战,我们可以探讨以下解决途径:一、提高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识和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和途径。
同时,建立更多的信息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援助信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知识和资讯。
二、增加财政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支持,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雇佣专业律师和培训法律援助工作者。
同时,考虑建立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来源,确保法律援助机构能够长期稳定地运作。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鼓励更多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四、推动地区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地区法律援助资源的分配和监管,确保援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法律援助岗位的对策(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援助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法律援助岗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提高法律援助岗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法律援助岗位面临的挑战1. 人才短缺法律援助岗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队伍中,具备丰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这导致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过程中,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2. 服务能力不足部分法律援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表现为援助案件数量有限、援助质量不高、援助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3. 信息化程度低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援助案件管理、援助资源调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此外,信息化建设滞后也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公开透明度。
4.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法律援助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不高,导致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存在误解和偏见。
这给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加强法律援助岗位的招聘和选拔,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招聘过程中,注重考察应聘者的法律知识、实践经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新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援助技巧。
(3)引进优秀法律人才,充实法律援助队伍。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法学专家等加入法律援助工作。
2. 提高服务能力(1)优化援助案件管理,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建立健全援助案件管理制度,明确案件办理流程,确保案件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
(2)加强援助资源整合,提高援助质量。
通过建立援助资源库,实现援助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援助案件的成功率。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十年来,法律援助事业迅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平等,促进司法公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法律援助体系。
我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月20日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福建省法律援助条例》,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同时省委、省政府将“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中心”列为200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局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不能予以满足。
二是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认识上比较模糊。
一些人认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可有可无,要么抱着能搞则搞,不能搞就拉倒,要么实行“会上重要,会后次要,碰到实际困难不要”的作风,导致人员不到位,职能没发挥的局面;还有一些人认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律师的事,在职能上界定错误;也有一些人认为法律援助中心就是承担法律援助任务的机构,今后所有的法律援助案子都应该由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承担该项任务,以此抹杀法律援助机构的行政管理的职能。
三是法律援助经费没有保障。
由于基层财政困难,领导一怕增加人员编制,二怕增加负担,很难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多数地方只给予少量的开办费,法律援助工作所需的业务经费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个别人甚至地方连开办费都做不到,存在“法律援助中心”机构批准后长期不挂牌开展工作的状况,有名无实。
法律援助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法律援助的挑战和改进方向法律援助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为那些无力自费雇佣律师的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
然而,当前法律援助在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行改进。
本文将探讨法律援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该制度的方向。
一、法律援助面临的挑战1.1 经费不足目前,国家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依然不够。
由于经费有限,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无法满足广大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的需求。
这导致一些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法律援助,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2 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行法律援助中心的设立位置偏向于大城市,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却相对稀缺。
这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至于有些地区的群众无法获得及时和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这种现象加剧了城乡差距,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困难。
1.3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法律援助人员,导致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高。
一些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对于案件处理不得法,给当事人带来了困扰。
同时,一些律师也不愿意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导致援助队伍的建设难以推进。
二、法律援助的改进方向2.1 加大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确保法律援助中心的正常运转。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等方式,增加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保障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
2.2 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应该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逐步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采取政策鼓励专业律师到农村地区从事法律援助工作,提升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2.3 提高援助服务质量应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完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有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律师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提高法律援助的专业性。
2.4 推广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建立起一个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平台。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还可以将援助资源更好地整合和分配。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在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工作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等。
基层反映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这些问题。
首先,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许多地方的法律援助中心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大和待遇低,许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不愿意到基层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以吸引更多资深法律人才到基层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其次,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经费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法律援助服务。
相反,一些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则享有更多的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资金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提供平等和充足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还可以加强地区间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再次,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的问题。
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过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例如,很多人之前都有疑惑,不知道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
因此,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并建立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法律援助申请流程。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援助经验,对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和完善。
最后,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标准和质量缺乏统一、基层法律援助中心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法律援助工作标准,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基层法律援助中心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等方面。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0.09.21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出现。
新形势、新任务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是无偿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的体现,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责。
法律援助工作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日益彰显,已越来越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群众法律常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农民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甚至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被侵害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意识缺乏导致很多农民不知道向哪里求助。
求助时又担心耗时费力,最终基本是“私了”或者不了了之。
在农村历史传统中,农民行为的指导思想是“礼治”多于“法治”,并深深影响着农民的法律意识。
打官司成本太高。
首先从时间上看,由于打官司有严格的司法程序,办案有最低期限规定,这些自然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而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他们没有,也不愿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其次,从金钱上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限制,打一场官司所花费的费用是惊人的,诉讼成本太高已是当前中国基层司法现状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样,即使他们想寻求法律救济,也会被高昂的诉讼费用吓倒。
而当前农村中流传的“赢了官司输了钱”,大概更能准确反映农民的这种心态吧!而寻求干部解决纠纷之所以成为农民的首选,一方面在于干部生活在本乡本土容易寻找,而且,从传统到现实的行政权威,形成了农民的权威依赖心理,使得干部成为农民的依托,也易为农民所信任;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的“高处不胜寒”,客观上促使农民寻求一种更为简便易行、方便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纠纷,而找干部解决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法律援助个人存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律援助个人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效果,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个人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及对策,以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法律援助个人存在的问题1. 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1)地域差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法律援助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律援助机构较为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2)机构差异:不同法律援助机构之间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些大型法律援助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一些小型法律援助机构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2. 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参差不齐(1)专业能力不足:部分法律援助人员缺乏扎实的法律功底,无法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2)职业道德缺失:个别法律援助人员存在收受贿赂、泄露当事人隐私等职业道德问题。
3.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1)案件审查不严格: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案件被纳入援助范围。
(2)案件办理不规范:一些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证据收集不充分等问题。
4.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1)宣传渠道单一:目前,法律援助宣传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缺乏多元化的宣传渠道。
(2)宣传内容枯燥:部分法律援助宣传内容过于专业化,难以让普通民众了解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
三、原因分析1. 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法律援助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资金投入不足我国法律援助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法律援助机构在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法律援助案件出现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法律援助案件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法律援助的效果和公信力。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案件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法律援助案件出现的问题1. 申请渠道不畅当前,法律援助申请渠道不畅,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存在诸多不便。
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政策了解不足,导致申请过程中出现迷茫;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分布不均,偏远地区群众申请法律援助较为困难。
2. 法律援助人员不足法律援助工作涉及面广,要求法律援助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目前我国法律援助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3. 法律援助经费不足法律援助经费不足是制约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导致法律援助机构运转困难;另一方面,法律援助经费使用不规范,存在浪费现象。
4. 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如律师不认真研究案情,不积极履行代理职责;法律援助机构内部管理混乱,导致案件办理效率低下。
5.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较低。
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在宣传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吸引群众关注;另一方面,媒体对法律援助的宣传报道较少,导致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有限。
三、法律援助案件问题成因分析1. 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法律援助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法律援助工作缺乏统一规范。
如法律援助范围、申请条件、办理程序等方面存在模糊地带,容易引发争议。
2. 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不善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3. 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律师对法律援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不高。
4. 社会认知度低法律援助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较低,导致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
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法律援助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1. 地域分配不均我国法律援助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法律援助机构数量较多,法律援助人员素质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地域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公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面临较大困难。
2. 机构分配不均在我国,法律援助机构主要分为政府设立的专门法律援助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法律服务机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设立的专门法律援助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远小于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导致部分法律援助案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参差不齐1. 人员数量不足随着我国法律援助案件的不断增加,法律援助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紧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法律援助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导致在处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出现偏差,甚至出现误判。
三、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不规范1. 案件受理不规范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案件时,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等审查不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被受理。
2. 案件办理期限不明确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对案件办理期限规定不明确,导致案件办理时间过长,影响案件办理效果。
四、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1. 宣传方式单一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宣传主要依靠政府机构、媒体等渠道,宣传方式较为单一,难以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
2. 宣传内容不够丰富部分法律援助宣传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五、法律援助经费不足1. 经费来源单一我国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法律援助工作__困难(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经济困难、特殊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援助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困难进行探讨。
二、法律援助工作困难的原因1. 法律援助资源不足(1)法律援助机构数量有限。
在我国,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法律援助机构数量较少,导致很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2)法律援助人员不足。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等,而目前我国法律援助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法律援助经费不足。
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法律援助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2. 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1)法律援助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法律援助范围主要集中在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而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援助需求日益增加,但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2)法律援助程序复杂。
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执行等环节程序复杂,导致申请人难以顺利获得法律援助。
(3)法律援助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法律援助人员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处理效果不佳,影响了法律援助的公信力。
3. 社会认知度不高(1)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制度了解不足,导致法律援助申请人数较少。
(2)法律援助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弱势群体”才能申请法律援助,导致很多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敢寻求法律援助。
三、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1. 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激增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这给法律援助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2. 法律援助案件类型复杂法律援助案件类型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劳动争议等。
解决法律援助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如援助范围狭窄、援助质量不高、援助力量不足等。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的现状、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提供参考。
二、法律援助现状1. 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仅针对刑事案件扩展到民事、行政、劳动争议等各个领域。
这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和程序。
2. 法律援助机构逐步完善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法律援助机构逐步完善。
目前,全国已设立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近万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3. 法律援助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我国加大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目前,我国法律援助人员中,具备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资格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
三、法律援助面临的挑战1. 法律援助资源不足尽管我国法律援助机构逐步完善,但与实际需求相比,法律援助资源仍然不足。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法律需求。
2. 法律援助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证据收集不充分、法律适用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法律援助质量不高。
3.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制度了解不足,导致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四、解决法律援助问题的对策1. 加大法律援助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
2. 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素质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选拔优秀法律人才充实法律援助队伍,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3. 完善法律援助程序规范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确保案件办理的公正、公平。
浅析我国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虽然全国大部分城市建立了援助机构,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目前仍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亚需解决、加以完善。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1、经费短缺,鱼待纳入国家财政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费保障是法律援助工作正常开展的最根本条件之一,没有可靠的经费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就无从谈起。
在一些法律援助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法律援助经费都依法被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予以支付。
例如,2001年英国和荷兰的法律援助经费占到了其全国财政支出的1%,丹麦占到了0.5%。
我们再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法律援助经费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这是经费的主要来源。
二是社会捐赠,这部分经费来源较少。
2001年日本政府民事法律援助经费25.75亿日元,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0.03%。
刑事法律援助经费,都是由政府提供,实践需要多少经费政府就拨出多少经费。
2001年日本的刑事法律援助经费为66,28亿日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0.08%。
法律援助经费每年由“法律援助协会”向法务省提出预算申请,经法务省审查批准后,列入国家财政支出计划。
①但由于我们国家尚未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直接支出的法律援助经费少得可怜,2001年仅为5500万人民币,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十亿分之3.7,实属杯水车薪,法律援助经费只能靠法律援助机构去东凑西要。
每年的法律援助经费缺口太大,远远不能满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需要。
当然,我们国家有些地方财政做得还是比较好。
例如,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地方每年都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来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运转。
可见,要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以从根本上解决法律援助经费短缺的问题。
2、人才不足,·急需多方培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960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而且80%是农民,在这80%的农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边远的山区农村,他们的合法权益更需要法律保护。
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弱势群体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法律援助案件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
二、法律援助案件存在的问题1. 法律援助资源不足(1)律师资源匮乏。
我国法律援助机构普遍存在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地区,法律援助律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弱势群体的需求。
(2)经费投入不足。
法律援助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法律援助机构无法为律师提供充足的办案经费,影响了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
2.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1)律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律师专业水平不高,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处理不够专业,导致案件质量受到影响。
(2)案件审查不严。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案件时,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案件获得援助。
3.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1)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识不足。
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了解有限,导致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2)法律援助宣传渠道单一。
目前,法律援助宣传主要依靠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新媒体宣传手段,使得法律援助宣传效果有限。
4. 法律援助案件执行力度不足(1)案件执行不到位。
部分法律援助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执行不到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监督机制不完善。
法律援助案件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案件执行不力。
5. 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1)法律援助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地区法律援助机构设置过于集中,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不利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2)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大法律援助资源投入(1)增加律师资源。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2)增加经费投入。
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2023年,法律援助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广大民众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但是,虽然在法律援助领域已经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法律援助的公平性难以保障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法律援助的申请难度大,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
其次,存在着一些案件的法律援助难以保障的问题。
这些案件之所以难以获得法律援助,是因为涉及的问题比较抽象、复杂,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由于资源不足等原因,这些案件无法得到充分支持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政府部门需加强对法律援助的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的普及度。
比如,增加法律援助机构的拨款,确保在各级法院、检察院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等;同时加强公众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情况。
2、启动新的法律援助项目,聚焦于一些特殊领域的案件。
比如,推进“义务道德援助”机制和“女性人权保护援助”项目等。
这些项目将更加突出法律援助的专业性,并且可以针对具体需求,展开更为细致的服务策略。
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在许多法律援助案件中,往往存在着法律不确定性、利益不同、对案件的研究不足等问题,容易形成一些难以解决的情况。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比如,建立专业法律帮助团队,严格协议与规章制度,对于需要接受援助的申请方案认真审核,提高公众的申请效率和成功率。
2、加强法律援助实践教育。
教育与宣传都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需选择有丰富实际案例的讲师与普及者,既有专业水平,又具备亲和力,深受听众欢迎,建立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三、不同执法机构之间协调困难在不少法律援助工作中,执法人员与专业人员之间未能做好配合,协调孕育了许多新难题。
例如,在司法实践中,执法人员不能像专业人员那样做出自己的判断,需要遵循法律程序。
法律援助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法律援助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2023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解决的途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一、法律援助质量存在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的法律水平和专业素质有所不足,对于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的法律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已经成为当前法律援助制度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解决途径应该是进一步加强援助律师的培训和考核。
在司法部门的指导下,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援助律师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律师进行相应处理。
二、法律援助机构催化度不高尽管法律援助机构在法律援助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甚至存在被拖延和不予受理的情况。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实际效果。
为解决这类问题,建议通过实现法律援助机构和司法部门的协同作用,提高机构催化度。
可以适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法律援助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响应和快速处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更好的服务于困难群众。
三、法律援助透明度待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法律援助机构所受理的案件处理情况缺乏透明度。
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质量和结果难以为受援助人负责,甚至存在部分案件出现违规情况而没有受到有效制约的情况。
为此,我们建议通过进一步公开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结果,强化审计和监督机制,防止失职失责的现象发生。
同时,要加强人口普查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和实时性。
结语: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和扶贫领域。
未来,我们仍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服务于法律援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它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使其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法律援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一)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涵盖了民事、行政等领域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也给予了重点关注和保障。
(二)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通过加强培训、规范服务流程等措施,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有所加强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了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渠道。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法律援助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则较为匮乏。
这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二)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申请率较低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和申请程序不了解,导致在需要法律援助时不知道如何申请或者不敢申请。
此外,一些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果存在疑虑,也影响了其申请的积极性。
(三)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效率和效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出现。
新形势、新任务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是无偿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的体现,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责。
法律援助工作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日益彰显,已越来越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群众法律常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农民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甚至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被侵害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意识缺乏导致很多农民不知道向哪里求助。
求助时又担心耗时费力,最终基本是“私了”或者不了了之。
在农村历史传统中,农民行为的指导思想是“礼治”多于“法治”,并深深影响着农民的法律意识。
打官司成本太高。
首先从时间上看,由于打官司有严格的司法程序,办案有最低期限规定,这些自然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而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他们没有,也不愿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其次,从金钱上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限制,打一场官司所花费的费用是惊人的,诉讼成本太高已是当前中国基层司法现状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样,即使他们想寻求法律救济,也会被高昂的诉讼费用吓倒。
而当前农村中流传的“赢了官司输了钱”,大概更能准确反映农民的这种心态吧!而寻求干部解决纠纷之所以成为农民的首选,一方面在于干部生活在本乡本土容易寻找,而且,从传统到现实的行政权威,形成了农民的权威依赖心理,使得干部成为农民的依托,也易为农民所信任;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的“高处不胜寒”,客观上促使农民寻求一种更为简便易行、方便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纠纷,而找干部解决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中国农民解决纠纷的一种习惯。
(二)法律援助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低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宣传专注于向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宣传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这种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面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教育服务(在国外被称为“公共法律教育”)。
这一法律援助宣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形式,被当成了法律援助办案业务的一项辅助性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能够享受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免费法律教育服务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对法律援助宣传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三)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尚未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法律援助是保障公民实现诉权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司法制度。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中大量的法律咨询、非诉等事项可以使更多的律师进入法律援助,可见法律援助制度是与律师制度平行的司法制度,两者同属社会保障体系中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据调研,就全国范围而言,××县法律援助工作起步较晚,近几年进展不大,实践中对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探讨、提升不够。
(四)法律援助部门建设不够完善,司法公正有待提高。
不少农民反映他们在向相关部门反映自己的问题时遇到的并不是周到的服务、耐心的解答,这更增加了农民有事寻求法律援助的难度。
现实中大量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导致司法活动的作用大打折扣,由于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多数村民都对司法失去信心,明显地反映出民众对不公正司法行为的强烈不满。
(五)法律援助门槛过高,法援覆盖面窄我国首部《法律援助条例》实施后,法律援助由社会义务转变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有了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资金。
但是,《法律援助条例》对受援人员的范围作出了规定,仅限于“吃低保”的家庭成员,也就是本市每月每人经济所得近300元,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群。
而且,他们申请受援范围划定在6种事项:一是请求国家赔偿;二是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是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四是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五是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六是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法律援助的对象应该是打不起官司的人,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穷人”,现行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大量打不起官司的低收入人群排除在外,违背了法律援助的精神。
(六)律师办案的性质及律师办案的补贴标准问题调研过程中,实践部门反映,现行《律师法》与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存在矛盾。
前者规定法律援助是律师的义务,后者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条例第3条)。
认为法律援助应由政府购买服务而不能转嫁于律师。
律师办案补贴标准过低,致使与其他同行律师在市场竞争中沦为经济上的弱者。
法律援助咨询工作补贴过低或没有补贴。
咨询是诉讼的前提,大量的受援人通过咨询服务即可摆脱困境,咨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如何折算其工作量,进而确保法律援助质量是实践中亟待予以落实的问题。
(七)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衔接问题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对经济困难和诉讼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援助,包括诉讼费、执行费的缓、减、免及诉讼指导等方式。
(司法救助的对象不仅限于公民,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
司法救助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一般只对原告实施。
)实践中对“经济困难”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法律援助中主要指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而司法救助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两种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实践中双重审查难以避免。
虽然在200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但实践中在具体落实上仍有距离。
据调查,某地区法律援助中心曾为一起交通事故案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但该区人民法院却迟迟不予立案,原因就在于这两个部门对“经济困难”的标准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
而在另一起案件中,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向法律援助对象收取的复印费近千元,以致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和律师难以承担。
针对基层法律援助现存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所查资料,我们总结出解决以上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加大基层法律服务,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
基层法律服务是帮助广大农民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树立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县乡政府和领导干部当好法律顾问,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进一步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在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
要改变法律在农村的现存状态,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普法依然任重而道远。
通过原因分析,我们已得出农村普法长期以来徒具形式,缺乏实质内容,必须改变普法现状。
首先从对农村整体把握的角度从法律制度规范意义价值原则等一系列法的整体观念上入手,初步确立法律在农村中的构架。
打开有利的普法局面,为深入普法打好基础。
其次,结合各地农村的特色风俗,以群众喜闻乐见或津津乐道的方式普法,简化法条使之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掌握。
并有效利用当地的一些有影响力、群众都有所闻的案例,通过个案解说,使法律公正正义深入人心。
再次,村委会是基层政府与农民联系的重要渠道,有效利用村委会在农村中的影响力来普法亦是一条可行之道。
最后,重点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深入抓好农村教育事业,农民素质提高了,对政策方针法律有一定理解后,普法也就不再是一种难事了。
(二)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实践中,法律援助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往往被忽略。
理论层面,学者给予的研究和关注几近空白。
2005年,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在门头沟司法局试点,推行诉前调解机制,经过4个月的试行,成功调解求助案件10多起,到法院立案起诉的法律援助案件比以前减少50%,成为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创新范例。
法律援助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法律援助制度的推进使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司法保障制度更加真实和完善。
建议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北京市民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使更多民众感受到法律援助制度的惠顾,使更多的人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来源:北京市法律援助网)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宣传服务工作,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着手,有序规划,逐步推进。
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法律援助宣传方式,找准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服务困难群众的切入点,将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教育作为法律援助宣传工服务的主要形式,切实履行好政府责任、保障好困难群众获得多方面法律教育服务的权利。
要坚持通俗、准确、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编发面向困难群众的免费法律教育资料,帮助困难群众有效获得法律知识,提高自我维权能力。
要充分运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作用,注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举办法制讲座、法制竞赛、文艺演出等,深入乡村和社区主动提供法律援助宣传服务。
要积极探索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法律诊所、网站、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地开展面向困难群众的免费法律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基层困难群众中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援助制度,不断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使法律援助宣传真正成为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业务形式。
只有加大宣传才能使法律援助真正为社会所知晓。
(三)落实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兑现政府责任1993年的《法律援助条例》将法律援助从律师的义务提升到政府的责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
《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议市司法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互动,改变目前法律援助经费各区县不平衡的现状,将政府责任落到实处,使不论哪个地区的法援工作者都敢于理直气壮的宣传法律援助,使更多的弱势群体民众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法律援助中心要切实做好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要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努力提高法律援助保障水平,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法律帮助;要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认真做好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工作。
(四)加大基层法律援助部门和人员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以人为本,寻求公平正义的今天,法律援助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