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带结构类型的划分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环境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环境学名词解释,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

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

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

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

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

1:100万。

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工程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2)天然林:天然起源的森林,是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长成的森林。

(3)人工林:人工栽培的森林(4)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5)生态系统交错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即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6)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转移和增殖以及这四者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7)可持续林业: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制、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求的林业。

(8)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活生产条件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他林种相结合的总体(9)困难立地:在黄河和海河流域、长江和淮河流域、辽河和松花江流域及沿海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要素发生剧烈变化,通过常规植被恢复方法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立地条件。

(10)适地适树: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11)整地:整地是造林种草的重要工序,是保证造林成活、草发芽及出苗整齐的重要技术措施。

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

排水作用
两侧有林带新疆杨树,沙枣的条田,形成自农田中心向林带中心的地下水位降落曲线。林带-农田-林带与排 水沟一农田一排水沟的地下水面线类似,表明林带的生物排水功用明显。
林带的排水作用强弱和林带的特性(树种、树令及株行距)有关,也和土壤质地有关。在牌楼农场当地土质及 主干林带的条件下,林带中心地下水位埋深可达2.5m,对地下水位影响强烈的距离约50rn,灌水后5天内农田中 心地带地下水位可下降约1.4m。
如农田、草原防护林带,一般采用乔木和灌木相混交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营造,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并按一定的距离和方式构成状林体系,主要起调节气候、防治灾害、改善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等作用。
林带结构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层次、宽度、纵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的综合情况而言。 不同结构的林带,具有不同的透风性,其透风性的大小通常用疏透度和通风系数两种方法表示。一般按照林带疏透 度的大小和不同层次疏透度的差异,可将林带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不同结构类型的林带, 其树种选择搭配和适宜防护对象不尽相同,产生的防护效应各有正负。
对林木的耗水可建立机理性的SPAC模型,对林带-农田-林带可建立农田、林带腾发条件下的二维土壤饱和非饱和流模型。应用模型可以模拟已知腾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及地下水位变化,反之也可由已知土壤水分及地下 水位变化反求农田及林带的腾发量。应用模型分析,需要有土壤水分运动的相关参数,且灌水符合模型设定的要 求。在这方面还要有深入的工作,但也不失为可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谢谢观看
②疏透结构林带一般是由较少数的乔木两侧备灌木组成,这种结构在林木有叶期枝叶从上到下都有疏透度较紧 密结构大,其疏透度为0.3~ 0.4,透风系数0.3~ 0.5,约有50%的气流可从带内通过,这种结构与紧密结构相比, 防风距离较远,防风总效果在5倍树高距离内虽然较差,但在5倍树高以上的距离则大得多,而且不会在带内和林缘 引起大量淤沙造成“牛槽地”。由于当地风沙危害严重,营造农田防护林带,采用疏透结构最好。

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是指以海岸为主在临海乡镇建立的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综合森林生态防御系统,包括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岸护堤林,护路林,护村护宅林沿海基干林带,由沿海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报省、市(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在沙岸地段,从海水涨潮的最高限起,向岸上延伸200米2.在泥岸地段,从适于种植红树林或能植树的滩涂起,或从海水涨潮的最高限起向陆地延伸100米3.在岩岸地段,为临海第一座山的临海坡面沿海防护林体系从建设形式、目标、方式、措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单纯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深入人心,过去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的建设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必须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把经济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将三大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2.从营造单一的防护林种向多林种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沿海地区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在林种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的地方,应以防护林为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发展用材林;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经济林吗,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有些地方结合旅游,还可营造风景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以景观效益为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多林种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3.从单一的乔木树种向乔灌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沿海地区尤其是岩质海岸生态环境差,有时乔木树种适应性差、生长不良,不但不能很好的发挥生态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很低;而灌木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能迅速覆盖地面,保持水土的能力强,有的还可以提供燃料、饲料、药材等。

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其生态和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4.从单一发展林业向农、林、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农、林、牧各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化,就会使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失去平衡,由于岩质海岸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要在各个地方单纯发展林业是不可能的,也违反自然规则;单一的农业结构,不但导致掠夺式的经营方式,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带来生态灾难,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

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

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

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

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

1:100万。

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0.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shelterbelt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lt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ndamental belt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ain belt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istant belt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egree of porosity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lt structure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ightness structure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第三章森林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第三章森林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第三章森林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⑴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枯立木:林木中常常由于自然枯死或感染病虫害而枯死的林木称为枯立木。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除乔木树种外,其他植物成分还很多。

(一)立木层是所有乔木树种的总称。

每一株树木称为立木或林木。

立木层中的树种因其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

它是群落中数量最多的树种,它决定着群落特点,支配环境。

▪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

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但是有些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不一定数量最多;次生林中,往往缺少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又称辅佐树种。

它是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生长速度同步而终生高度略低。

伴生树种的作用主要是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萌条和侧枝发育。

在防风为主的防守林带中,伴生树种可增加树冠层的厚度和紧密度,提高防护效益。

▪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

它是群落中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

木材松软的软杂木多属次要树种。

次生林大多由次要树种组成。

▪先锋树种:稳定的森林被破坏后,迹地裸露,小气候剧变,稳定群落中的原主要树种难以更新,而不怕日灼、霜害的喜光树种,适者生存占据了地盘。

被誉为先锋树种。

(二)下木层▪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这一点是与幼树区别的重要标志)。

▪下木对防护、更新有重要影响,也具有经营上的意义。

(三) 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指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

▪活地被物层: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层次,居林内最下层,往往又可分两个层次:草本层和苔藓层。

(四)层外植物▪又称层间植物。

是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等。

层外植物往往是湿热气候的标志。

层外植物利害具有双重性:有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缠绕在树干上可使林木致死,被称为“绞杀植物”。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伍薜技术协作信息农林科技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杨晓林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风速,保持农田的地温,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而林带的结构类型,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一,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当害风通过时,与树干,枝叶发生摩擦,使较大的气流漩涡分散成无数方向不同的小漩涡,小漩涡彼此相互碰撞,致使其流动能不断削弱.而越过林带的气流与穿越过林带的气流接触后,又产生摩擦与混合,使动能被进一步消耗,因此降低了风速.林带通过降低风速,改变气流结构及其近旁的热量收支状况,可以使农田的空气温度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这种调节作用的大小,随林带结构及其间距,季节或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天气状况,风速,与林带的间距,以及昼夜因素而不同.一般在林带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夏季防护林网格内的平均温度与旷野无明显差距.紧密结构的林带比其他结构的林带对温度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增温与降温比较显着,夏季或作物生长旺盛期温度降低,秋季的前期温度状况接近夏末, 后期接近春季;夜间无风时林网内温度与旷野相近,微风时较林外为低,强风时与林外差别不大;晴朗的白天林带内及其背阴面附近较林带外及向阳面的温度低,而夜间林墙散热,温度较周围低,林带内却相应较高.由于林带的存在,使阳光辐射,风速及蒸发量等因素发生变化,引起地温出现不同于旷野的状况.就是向阳和背阴的林缘及林带内,清晨和夜晚地温增高,但距离林缘较远处地温较低,而中午林带附近地温较高,背阴面地温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向阳面地温则持续上升.因为在林带的影响下风速减低,农作物蒸腾的水分及土壤蒸发的水分,可以相对较长地滞留在林网内,使局部范围的空气湿度高于一般旷野.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与林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和距离林带远近有关.气候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林网内空气湿度与旷野相差无几,而干旱或较干旱地区则差别较大.特别是出现干热风的情况下,因林网内空气湿度较高,农作物受害较轻,不会出现绝收现象.林网内及其林木根系扩展的范围内,因为植株大量蒸腾耗水,通常土壤湿度有所降低,但是远离林带的地方,土壤的水分状况会明显提高.林带网格越小,增湿的效果越明显.蒸发量的减少,或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节约灌水,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蒸腾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尤其在北方,由于林带能够减低风速,有林带保护的农田积雪被风吹失相对减少,而得以均匀地覆盖在农田地表.农田积雪的分布取决于林带的结构与林带相距的远近,紧密结构的林带,靠近林缘的地方积雪厚度大但不均匀,而疏透结构与通风结构的林带,积雪分布均匀.农田防护林还有改良土壤及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方面的作用.在防护林保护下的农田,农作物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而且产量稳定.增产率取决于林带的高度,网格的面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一般林带高度大,网格面积适当,天气条件严酷,其增产效果越明显.林带胁地导致的减产,要比林带保护部分的增产少得多.二,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类型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类型主要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林带从纵横断面比较,其生长季节的结构有林带的纵断面类型与林带的横断面类型两种.1.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纵断面类型.纵断面类型的林带又分为紧密结构的林带,透风结构的林带和稀疏结构的林带三种.(1)紧密结构的林带:是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及灌木树种组成.树冠层次明显,上,中,下三层紧密.由于这种林带在落叶前基本不透风与光,因此这种林带适用于干旱,风害极为严重的地区,或用于固定流沙,保护道路,但不适用于一般的农田.(2)透风结构的林带:这种林带一般没有灌木,或仅边行有少量灌木.林冠多呈单层,两层,上部紧密不透风也不透光,而下部高度在1米~2米透风,空隙大,透风系数在0.4~0.9.适用于干旱,风沙危害较轻及有风雪的一般风害地区.(3)稀疏结构的林带:此种林带林冠层次分明,分二层或三层.整个林带透风透光均匀,透风系数为0.3~0.4.这种林带适用于干旱,风害轻微或无风害的地区.2.农田防护林林带的横断面类型.横断面类型的林带分为矩形横断面的林带,屋脊形横断面的林带和凹形横断面的林带三种.(1)矩形横断面的林带:由主要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这种类型的林带对气流拦截作用大,迎风面与背风面林缘均易形成强大涡旋,出现弱风区, 当上部气流越过停滞的弱风区后迅速下降,并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因此林带的防护范围小.林带如果采用稀疏结构,再配置成矩形横断面,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2)屋脊形横断面的林带:由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组成.此类林带对气流的拦截作用稍小,迎风与背风两面不会形成大涡旋,而且背风面的涡旋远离林缘,涡旋容易被上方水平运动的强大气流所吞没,因而林带的防护距离大.林带采用紧密结构,再结合屋脊形横断面,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 (3)凹形横断面的林带:由于林带边缘林木的生长超过林带中的林木而形成.这种类型的林带对气流的拦截作用较大,但不是理想的断面类型. 三,农田防护林林带的配置1.林带结构类型的确定.设计农田防护林应当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林带的结构类型.一般农田防护林为了防风,防旱,要采用稀疏结构或透风结构的林带.在多雪地区,为了使农田积雪均匀,要采用稀疏结构的林带.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护农田,牧场免受沙害,适合采用紧密结构的林带.从林带的纵断面类型与横断面类型综合分析,矩形横断面最好采用稀疏和透风结构的林带;屋脊形横断面最好采用紧密结构的林带.2.林带走向的确定.农田防护林是由众多的网格组成的,每个网格又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的.主林带是起主要防护作用的林带.其定向一般应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同时尽可能与田间道路,排灌渠道等的方向一致.主林带的走向是影响防护效益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林带的防风效率不仅决定其与主风的交角,而且决定于林带本身的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小,防风效率有随交角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在进行防护林设计时, 主林带走向最好与主风方向垂直,允许有30度一4O度偏角.副林带的次要作用,其走向应该与主林带成直角.3.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的大小应当以发挥最大的防护效果,不过多占用耕地以及便于机械耕作为原则.主林带的间距,要根据有效防护距离确定,一般为树高的20倍~25倍,间距大约为200米一400米.副林带的间距要根据次要害风危害程度和有利于充分发挥机耕效率确定,一般间距要大于主林带的间距,500米~1000米为宜.主副林带所构成网格的面积,一般为3-3公顷~6.6公顷,6.6公顷~13公顷,2O公顷~26公顷.4.林带的宽度.林带必须有一定的宽度才能更好地发挥防护农田的效果,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主林带的宽度不超过15米,副林带的宽度不超过10米.此外,林带的占地比率为2%~10%之间,为了减少占地可与道路,渠道相结合.还要在林带间设置"T,'字形或"+"字形的出人口,便于人畜和机械通行.(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沙河林场)。

林学概论题目终极版

林学概论题目终极版

名词解释生理休眠种子园压条法埋条法适地适树通风结构林带次生林园林林木病害生物肥料封山育林树种组成林木分化森林种子成熟(生理成熟、形态成熟)种植点配置紧密林带结构抚育间伐森林主伐分植造林五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等5大林种)用材林、经济林分别得树种选择和考量方法,集中在哪些方面?苗圃育苗方式有哪些森林主伐更新包括三种林带结构?通风(透风)林带结构、疏透(稀疏)林带结构、紧密林带结构防风特点适用场合种子成熟(生理、形态)分植造林(插条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法、地下茎造林)典型的渐伐可以分为4个步骤(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主伐种类(皆伐、渐伐、择伐)森林更新方式有几种昆虫足控制森林火灾措施几种适地适树方式简答1.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内因外因)?2.1.4.12..良种种苗的条件(因素)?优良种苗的特性?3.扦插繁殖影响存活因素(机理)4.苗圃地耕作有什么作用?整地意义?5.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原则)6.农田防护林如何选择树种,特点是什么?7.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生态原则。

要以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蓄水防洪、城市节能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把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作为审查评定的依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绿化建设,创造城市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加强园林绿地网络连接、城郊融合发展,形成多维空间的生态网络系统。

同时,应加强城市控制区域中水源保护区、城市组团分割带、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河流、山丘、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绿地的保护或进行定向生态保育。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建立在依靠科技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

注重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研究,引导和建议确定不同城市的植物材料,并推广生产应用,积极建设城市相应的植物苗圃基础,促进不同城市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迅速建立食物链、食物网关系,创造独特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一、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园林规划设计中城市道路绿化形式城市道路的设计须依据道路类型、性质功能与地理、建筑环境进行规划和安排布局。

设计前,先要作周密的调查,搞清与掌握道路的等级、性质、功能、周围环境,以及投资能力、苗木来源、施工、养护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研究,将总体与局部结合起来,作出切实、经济、最佳的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为一条车行道,二条绿带,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与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

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又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交通管理。

(二)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分车绿带分隔,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

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

由于各种不同车辆,同向混合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

1(三)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

此种形式占地面积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理想的形式,其绿化量大,夏季庇荫效果较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互相干扰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更为适宜。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均形成上行、下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若城市交通较繁忙,而用地又比较紧张时,则可用栏杆分隔,以便节约用地。

(五)其他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道、水道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断面形式虽多,究竟以哪种形式为好,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讲求气派。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1)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1)

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良种采穗圃是为优良无性系造林提供插条和种根的采穗圃。

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去劣疏伐。

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⑴年积温较高、有适度的降水、避免灾害性气候频发地区;⑵地形要平缓、开阔、向阳、面积较大;⑶土壤要土层厚、肥力中等、透气排水好、酸碱性适宜该树种、有灌溉条件等;⑷园址周围应该与同种其他林分有一定的花粉隔离距离;⑸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季节性劳力来源。

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整地、确定栽植密度、合理配置无性系、繁殖材料准备(嫁接)和定植等。

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一个良种采穗圃通常为特定的林业生产单位(林场或苗圃)服务,面积大小要适当,一般为育苗面积的1/10左右。

建圃用地条件一般与育苗地相同,要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劳力充足,通常建在苗圃附近以方便繁殖材料供应。

为便于管理和枝、根采集,圃地按品种或无性系分区,同一品种或无性系的植株集中种植在一小区内。

采条母树的株行距以利于种条生产和管理为准,树种间有所不同,一般在1 m×1 m内。

采条母树的繁殖方式以埋根、扦插为主。

为利于种条的大量生产,采条母树多培养成丛枝式树型,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培养的树型也可以有所不同。

种子成熟:当种胚成长发育成有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等部分,具有发芽能力时。

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

形态成熟:果实具有成熟时的正常大小和颜色,种皮变得坚硬致密,种子含水率降低,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状态时。

林木结实间隔期与种子生产的关系?形成林木结实间隔期的主要原因是树木的营养状况。

树木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形成花。

一旦林木结实形成大年,将消耗掉大量所积累的营养物质,因此,树体在短期内很难积累为下次结实所需要的足够营养物质。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学

第一章绪论一、水土保持学概念: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

二、对象及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与损失的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3.土壤流失严重四、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五、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1.同自然基础科学的关系:气象学、水文学、地质学、土壤学等 2.同应用科学的关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利科学和环境科学第4章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壤侵蚀概念1.土壤侵蚀:指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2.土壤侵蚀量: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3.土壤侵蚀速度(土壤侵蚀率):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4.土壤流失量是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二、土壤侵蚀分类1.按土壤侵蚀的速度,可分为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无人类活动干扰;纯粹的自然因素引起地表侵蚀;侵蚀速度缓慢,流失量小,对土壤及其母质破坏极小;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土壤肥力。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破坏陆地自然状态,如毁林开荒、毁草种植等;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土壤肥力下降2.以人类出现时代将土壤侵蚀分为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

古代侵蚀:时间:人类出现以前的地史时期;形式: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结果:形成现在的地貌轮廓。

现代侵蚀:时间:人类出现后;形式:人类生产活动;结果: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活动侵蚀规模和速度逐渐增加,从而限制人们的生产经济三、土壤侵蚀动力与分类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内力)和外营力(外力)内力: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断裂运动),岩浆运动和地震外力:(水力、风力、重力、热力、混合侵蚀力)。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参考答案1.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参考答案: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2.防护林带建设中要注意哪些参考答案: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

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

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3.果园规划些包括哪些内容?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果园规划主要有果园内各树种的分区配置、耕作小区设计、灌排渠系、道路网、防护林的设计、附属设施配置和果树的行列配置。

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道路、灌排系统、防护林、水源设施及附属建筑物等项目。

道路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及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的道路。

防护林网也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带和果园内部防护林网。

平原果园的主要水源是河流及水井,山地主要在果园上部(水库、塘坝)以自流取水。

附属设施包括给水站、生产资料库房、果品库等,应选在方便作业和管理的地方。

4.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是什么?参考答案: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1.确定合理载畜量(注意不同年份、季节的差异)2.加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冷季损失(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3.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当年育肥出售)4.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补播、封育、浅耕翻、灌溉、施肥,修建围栏等)5.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5.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

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参考答案: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既有海拔高度差异造成的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又有阴坡阳坡的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上,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给予土地不同的特性。

森林结构——精选推荐

森林结构——精选推荐

森林结构senlin jiegou森林结构structure of forest组成的空间、时间和生活型排列。

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结构;时间排列称为年龄结构;生活型排列称为层片结构。

研究森林结构对深入了解各种森林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森林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制订科学的经营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供理论依据。

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林木在地面上的分布状态和格局。

不同植物都有它特有的分布格局和镶嵌特性,除环境因素外,还与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与种的繁殖、迁移特性和竞争能力等有关。

分布格局有规则分布、团状分布和随机分布等。

人工林大部属规则分布。

林业上常用的郁闭度、疏密度和密度等数量指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林分的水平结构状态。

郁闭度指林冠的闭锁程度,是林冠垂直投影面积和林地总面积之比值,用十分数表示。

林地全为树冠投影遮蔽时,郁闭度为1.0;树冠投影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80%时则为0.8;以此类推。

生产上常把郁闭度分成几个等级,1.0~0.9为高度郁闭;0.8~0.7为中度郁闭;0.6~0.5为弱度郁闭;0.4 ~0.3为极弱度郁闭;0.3以下则称为疏林。

森林疏密度指森林对空间的利用程度,单位面积上现实林分内林木胸高断面积总和与相同条件下的标准林分(相同树种生产力最高的林分)的胸高断面积总和之比,用十分数表示。

数字越大,即利用空间越充分;反之则越不充分。

森林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垂直结构森林植物地上同化器官(枝、叶)在空中的排列成层现象。

在发育完整的森林中,一般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地衣4个基本层次,每层又可按高度分为若干个亚层。

乔木层是森林中最主要的层次,它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林相。

森林按林相可分为单层林、复层林和连层林。

乔木层仅有1层的为单层林,如大多数人工林、、毛竹、油松、落叶松林等。

乔木层分2个或2个以上亚层的为复层林。

乔木层有3、4个亚层,甚至垂直郁闭,难以分层的为连层林,如。

7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7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2 农田防护林的热力效应
➢ 林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减少
➢ 林带对气温的影响
区域内日照时数减少。
➢ 林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 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
➢ 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 取决于太阳辐射、风速、温度和空 气湿度。
➢ 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林带作用范围内,由于风速和乱 流交换的减弱,使得林网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在近 地层大气中逗留时间要相应延长。因此,近地面的绝对湿度 比旷野高。
的最大风速。
〔4〕林带宽度
确定林带宽度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带的防护效益,最 小限度占用耕地为出发点,把林带宽度缩到既能满足防 护效能的需要,又少占耕地。
林带宽度主要是根据最适疏透度和林带树木特征、离地 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采用小网格、窄林带的原那么确定林 带宽度,一般3-10行不等。
〔5〕林带缺口
整地时间 提前整地、雨前整地、农闲整地
二、造林
苗木准备、包装、运输和假植 分级选苗、分级包装、运输保根、假植保水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迅速成林郁闭,发挥防护作用 埋干造林 扦插造林
幼林调查和补植 当死亡率大于10%,不需进行补植,补植时尽量 采用同龄的相同树种。
三、抚育管理
郁闭前的抚育工作 除草松土、及时灌溉排水,防治幼树成长期干旱、 冻害以及杂草等灾害。
➢ 林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 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 根系的活动和地上局部树木有机体的累计,枯落物分解,必 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 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因此,农田防护林是地区生态 平衡和生物群落的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
主要树种 防护林带中的树种分类

三种林带结构及其适用范围

三种林带结构及其适用范围

三种林带结构及其适用范围
林带结构是指人工造林时根据生长要求和管理需要,将树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间隔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三种林带结构及其适用范围有:
1. 等行林带结构:树种间的间距相等,每行的树个数一致,形成等距离排列的林带。

适用于对光照、水分、营养等要求相似的树种,如人工杨树林。

2. 不等行林带结构:树种间的间距和每行的树个数不一致,形成不规则排列的林带。

适用于对光照、水分、营养等要求差异大的树种,可以根据不同树种的需要进行调整,如不同龄级的马尾松林。

3. 混交林带结构:将两种或多种树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排列,形成混交的林带。

适用于生态环境要求高、提高立地质量和土壤保持能力的需求,如杨树和松树混交林。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树种属性和立地条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林带结构进行灵活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最优的生长效果和管理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