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按范围分类

1、全身性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呈弥漫分布,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肺源性水肿

2、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如血栓性静脉炎,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炎症水肿

3、积水:液体积聚在体腔内,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

(二)按有无凹陷分类

1、凹陷性水肿:体液积聚于皮下组织间隙,指压后组织下陷。病因:心、肝、肾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2、非凹陷性水肿:体液积聚于皮下组织间隙,指压后组织下陷不明显或没有凹痕。

病因:粘液性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较高.

丝虫病:慢性淋巴液回流受阻.

(三)按水肿的皮肤特点分类

1、隐性水肿:全身组织间隙水潴留< 5kg,临床上表现为体重增加,而无水肿.

2、显性水肿:全身组织间隙水潴留〉5kg,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有凹陷。

(四)按临床检查分度

1、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水肿,指压后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2、中度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凹陷明显,平复缓慢。

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或有液体渗出,浆膜腔可见积液,外阴亦可严重水肿。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病因:主要是右心衰的表现

特点:①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②活动后明显③休息后减轻或消失④凹陷性水肿

发生的机制:①心输出量减少②静脉回流障碍

(2)肾源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管病变等。

特点:①首先出现在组织疏松的部位,眼睑和颜面水肿,后扩展至全身水肿②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③常有尿改变④高

血压、肾功能损害表现

肾炎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病性水肿:大量蛋白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肝源性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特点:①主要表现为腹水②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渐向上发展③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4)营养不良性①原发性食物摄人不足,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②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神经性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妊娠呕吐、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等);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肝疾患等。

特点:①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②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

(5)妊娠性妊娠后半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6)内分泌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7)特发性该型水肿为一种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确定的(原因可能一种以上)综合征,多见于妇女,往往与月经的周期性有关。

2。局部性水肿

(1)淋巴性原发性淋巴性水肿(先天性淋巴性水肿、早发性淋巴性水肿),继发性淋巴性水肿(肿瘤、感染、外科手术等).

(2)静脉阻塞性肿瘤压迫或肿瘤转移,局部炎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可分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其他静脉阻塞。

(3)炎症性为最常见的局部水肿。见于丹毒,疖肿等.

(4)变态反应性荨麻疹,血清病以及食物、药物、刺激性外用药等的过敏反应等。

(5)血管神经性属变态反应或神经源性,可因昆虫、机械刺激、温热刺激或感情激动而诱发。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

中医中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

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

症候分型:阳水①风水泛滥②湿毒浸淫③水湿浸渍④湿热壅盛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症候分型:阴水①脾阳虚衰②肾阳衰微

睡眠型态紊乱: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的睡眠时间、方式、睡眠程度、睡眠习惯、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

2、观察和记录病人夜间连续睡眠的时间、程度,定时观察病人心律、心率、呼吸的变化及胸廓起伏情况.

3、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

4、指导病人放松,保持愉悦心情和稳定情绪,教会病人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热水泡脚、喝热牛奶等。

5、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有关睡眠和失眠的知识,了解影响睡眠规

律的因素,解释良好的睡眠对疾病的好处。

6、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干扰。

7、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人睡眠情况遵医嘱适当调整药量。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