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简介

化石简介
化石简介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植物的化石包括根、木、叶、种子、果实、花粉、孢子、植石和琥珀。

生物是否形成化石的因素:

(1)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就不能变成化石。

(3)必须迅速地埋藏起来。

(4)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化石。

典型的化石:

1、昆虫远祖:抚仙湖虫

2、九眼精灵:微网虫

3、寒武纪海洋巨无霸:奇虾

4、人类远祖:云南虫

活化石是指一些与化石物种十分相近的现存物种,或是一些只从化石中了解到的生物被发现尚存在。

舌形贝、水杉、银杏、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娃娃鱼、蟑螂等都是活化石。

古生物化石鉴定资料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 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造景常用石头

常用石材 在天然的石头里,能用在鱼缸的并不多。有很多岩石的金属含量很重,不合适养鱼。现总结几种常用石介绍给大家。 1、云雾石? 云雾石主产于我国大西南,云雾石黑白分明,层次感立体感强。大自然给予了千姿百态的奇丽景观,集天地之精华,它美妙的神韵,给人们愉悦的艺术浮想,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足以体现其神奇与非凡,聚园林盆景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大自然优雅秀美的意景。 ? 2、青龙石? 是一种水族景观中用到的造景石料,因其色泽青黑色故为青龙石。天然青龙石多棱角、似峰峦、多嵌空石眼青色泛黑多带白色不规则花纹,精巧多姿,水草造景缸的极品之石。在造景缸里选用、摆放得当非常出景出彩,自然、大气,常能营造出层峦叠嶂的天然景

观,很多大赛尤其是日本ADA国际水草造景大赛最常选用的石材,可以说是获奖秘籍。因其形态各异每一块都是与众不同的石块所以造景各有不同深受广大水族景观玩家的 青睐。因其容易形成较硬水质所以玩家要注意水中水质的变化。 3、松皮石? 又名石笋石、鱼鳞石、蛇皮石、白果石等。产于江西、浙江交界处,石灰质地,瘦、漏、透、皱较为突出,有灰色和紫褐色两种,属观赏石中硬石类,大多呈条柱状,如竹笋,

故名质地软中有硬,在石料断裂处常有棱角,需打磨光滑后使用,天然石笋石较少,非常珍贵。石笋石造型奇特,细长直立似雨后春笋,用此石置景风趣别致,常被作为山水造景的重要石种,现常用于水草造景,虽然也增加水的硬度,但是优良的形体还是吸引了众多造景爱好者。适用于中型鱼缸置景用。? 4、太湖石? 这种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石吧,就算不见其影亦闻其声。无论是水族还是园林造景,都是不可多得的石材,太湖石宜作一些大型水族箱置景,种植一些大型水草,可以形成很美的风景。

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

19科技 2019年4月8日星期一 一家知名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团队负责人日前向笔者抱怨:他们的研究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有时候甚至连一个合格的电工都招不到。“由于缺少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撑,不仅影响研究进度,连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据笔者了解,这一现象并非个案。中国科协此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比例整体仍然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科研机构中辅助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已成为制约科研活动的短板。 就像医生看病离不开影像诊断和毒理分析人员一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光有一流的科学家还远远不够。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科研辅助人员,是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研发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科研仪器日益更新换代、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不断增强,科学家对各类科研辅助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只有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科研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效率和效果才能更好。 之所以出现科研辅助人员短缺的结构性矛盾,背后的原因有多种。从收入来说,与研究人员相比,科研辅助人员的收入待遇偏低;从职业发展来看,科研辅助人员的晋升空间有限,上升渠道不畅通,职称评定也存在一定障碍;从思想认识来说,科研辅助人员依然有“边缘化”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打下手”。此外,即使有的科研辅助人员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也很难在成果署名和转化收益上得到体现。 收入少、晋升难、工作不受重视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辅助工作的质量。为此,国内不少实验团队放弃聘用专职的科研辅助人员,或研究人员亲自上阵,或让研究生“代劳”。这种现象不仅难以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度,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来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工程师一类的专职科研辅助人员不仅占比很高,而且技术过硬。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甚至用签终身合同等办法,聘用一些在大公司都很抢手的优秀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升科研辅助人员的待遇水平。比如在经费管理上,大幅提高了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比例,科研辅助人员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在评价方面,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与此同时,不少高校院所也在探索建立专职科研辅助队伍,打通晋升通道,解决他们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干。今后科研分工将更加细化,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想方设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辅助人员队伍,为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已成为科研活动中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 实验室少不了过硬的电工 谷 业凯就像医生看病 离不开影像诊断和毒理分析人员一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光有一流的科学家还远远不够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向深入,对相关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日前,在由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先锋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此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表示,提升“双创”服务,要在营造“双创”生态上下功夫。创头条创始人陈志刚说,当前“双创”服务目光集中在创业者和投资人身上,对“双创”服务本身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仍需提升。“双创”服务不应局限于孵化作用上,还应该发挥好“双创”载体的渠道作用,将政府、企业、行业串联起来,营造关注“双创”的良好氛围。 航天云网副总经理祝守宇说,我国“双创”正从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领域创业为主的1.0阶段,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和生产领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2.0阶段演进。做好“双创”,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比如大企业应该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与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合作。 与会专家集中讨论了培育服务“双创”人才的话题。陈志刚说,当前的“双创”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倒挂”的现象,比如在一些众创空间,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创新创业人员要求,“双创”服务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双创’行业需要大量的青年人才,建议高校要为一线的基层创业者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和服务。”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张鹏说。 知识产权是“双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呱呱创始人严长春表示,当前我国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法律的复合型、交叉型、实战型专业人才,建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双创”服务是“双创”生态的重要一环,当前“双创”服务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应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营造良好“双创”生态 李斐然 喻思南 ■创新谈 ■科技视点 ■专家观点 图①:清江化石库工作现场。 图②:林乔利虫。图③:清江生物群模拟图。图④:清江生物群发现的新物种。 西北大学供图 ① ③ ④ ② 本版责编:喻思南版式设计:郭祥 历经12个春秋,我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寒武纪化石宝库”。 前不久,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在《科学》杂志首次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湖北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清江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Allison C ·Daley 在《科学》杂志同期刊发的题为“寒武纪化石宝藏”的评论中指出:“其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后续研究将有望填补我们对于寒武纪大爆发的认知空白并解决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学问题。”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至今没有破解 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曾令达尔文感到困惑 大约5.42亿年前到5.3亿年前这段时间,被科学界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在这1000多万年时间内,寒武纪地层突然出现了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找到明显的祖先化石。这一现象被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被称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悬案”,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曾令达尔文感到困惑。 “要破解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除了科学猜想,更需要发现恰当的科学观察窗口——化石库,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实证。”张兴亮教授介绍说,1909年以来相继发现的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就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珍贵化石库。 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最早在1909年发现于加拿大落基山脉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并因此得名。这一化石库长期在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独领风骚。相较于常见的类似保存着脊椎动物骨骼的硬体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以外的组织、器官等软体形态,更可以保存诸如水母、海葵等软躯体生物。这为探寻寒武纪大爆发的演化模式和强度以及构建动物生命树的基本结构,提供了绝佳的化石记录。 自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发现100多年来,此类化石库在全球各地已发现50余个。但按照化石保存质量的优劣及化石物种多样性等标准来看,仅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1984年发现的澄江生物群,成为“理想的顶级研究目的地”。 其中,澄江生物群发现35年来,已在数十万件化石标本中发现了超过280个物种,相关研究成果28次登上《自然》《科学》和《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三大科学期刊,成为我国唯一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尽管如此,寒武纪大爆发仍存在很大的认知空白,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于是,找到下一个“理想的顶级研究目的地”,就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梦想。 敲出了半只林乔利虫 一个巨大的寒武纪化石宝藏 逐渐显露真容 宜昌市长阳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位于长江和清江中下游,寒武纪地质层分布广泛。 2007年暑假,湖北的天气异常炎热。张兴亮带领傅东静、刘伟、代韬等研究生到长阳 地区进行考察。 “当时的目标层位是石牌生物群,它比澄江生物群的出现时间稍晚,年龄更轻。”傅东静回忆说,“大家像往常一样,取出地质锤叮叮哐哐地敲。很快,张兴亮老师就找到了拇指长的半只虫化石——林乔利虫。” 林乔利虫是布尔吉斯页岩化石库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虾”状节肢动物。紧接着,踏勘队还在这个位置找到了纳罗虫。而在1984年侯先光教授发现澄江生物群的时候,第一个发现的化石正是纳罗虫。 随后的12年里,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长期坚持野外发掘和室内研究,一个巨大的寒武纪化石宝库逐渐显露真容。 “有人说我们运气好,但实际上,在发现这只林乔利虫之前的十几年间,张兴亮老师寻找这种化石群已经走遍了全世界。幸运总是降临在有心的人身上,不是吗?”傅东静说。 研究团队将这一化石宝藏命名为清江生物群,一个原因看是因为化石埋藏地是在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研究团队希望清江与澄江生物群日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两江生物群”。 研究的结果越来越令 人兴奋 初步研究发现109个属,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 即便是找到了林乔利虫和纳罗虫,在华 南、华北还是有很多有潜力的化石产地需要去研究。“最开始我们还是全年巡回踏勘的,每年大约去清江两三次,都是等老乡告诉我们水位下去、河床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赶紧去,下雪也不例外。直到2014年才逐步确认了这个化石库的巨大潜力,研究重心彻底转 移过来。”傅东静说。 不亚于海底捞针,张兴亮、傅东静和团队里一届又一届的硕士、博士,在5亿年前的“大海”里找出了两万多只“虫子”。“工人用撬杠撬出1立方米大小的石头,我们就用地质锤顺着页岩的层面劈,一边劈一边看,找到虫子就整理、编号、打包,背出山、带回实验室。然后把每一块清理、讨论、鉴定、分类、记录。”傅东静说,“每一块化石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我们都烂熟于心。” 每发现一种寒武纪生物化石,研究者就需要大量查阅资料。研究的结果越来越令人兴奋,已研究的4351件化石标本中,已初步研究发现109个属,其中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 生物统计学“稀疏度曲线”分析显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将有望超过包含布尔吉斯页岩和澄江在内的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纪软躯体化石库。 据介绍,如今地球上的动物界共有38个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化石中,已发现20个现生的动物门类和6个已灭绝的动物门类,但目前仍有18个现生动物门类尚未在寒武纪找到化石代表。在过去的35年间,古生物学家曾在澄江生物群的研究中找到了许多动物门类的最早化石记录。 在位于长阳丹江河附近的团队工作室墙上,挂着科研团队用显微镜放大后的照片,那是科学家心中5.18亿年前的海洋世界。这些古生物有的像水母、海虾、蠕虫,有的像西瓜、花朵……有的甚至连触角和腹部的纹理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张兴亮兴奋地说:“目前后生动物属中,85%不具有矿化骨骼,且绝大多数为水母、海葵等没有骨骼的动物。能发掘出如此多形态完整的软躯体化石,实属罕见。” 他解释说,这些化石的“超高保真”,是由于清江生物群化石主要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未经明显的成岩作用和风化作用改造。 目前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 5.18亿年前的更多未知奥秘等 待科学家去探索 清江生物群距离澄江生物群1050公里。张兴亮告诉我们:“生物地层学研究显示,清江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是同时代、位于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生物群。二者都距今约5.18亿年,处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爆发式出现的极盛时期。两者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张兴亮认为,与澄江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生活于远离海岸的较深水环境,代表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全新生物群落,这一点从其超过半数以上的新属种可以证实。因此,清江生物群后续的大规模发掘,将为发现和探索新的躯体构型和新的动物门类提供第一手材料,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寒武纪大爆发 的科学认识。 此前,以中科院院士舒德干领军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达尔文提出的地球生命呈“树形演化”猜想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证,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大枝系演化“大树”的基本轮廓,进而在全球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早期动物谱系树框架图。 “通过我们已开展的研究发现,清江生物群中双胚层辐射对称的动物占主导,刺胞动物身体构型分异度高,蜕皮动物类群中极其罕见的动吻动物繁盛。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形态奇异的崭新物种。随着研究的展开,清江生物群将为‘早期动物谱系树’到底在哪里分叉、在哪里开枝散叶,找到更多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傅东静说。 清江生物群化石能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也是开展埋藏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开展深入古环境研究的理想素材。 据介绍,动物的系统发育、营养动力以及关键进化特征的出现等问题研究,依赖于发现更多的软体结构和更优质的形态保存,如内脏、鳃条、脊索、神经组织、心血管系统等等。然而,这些都属于埋藏上高度不稳定的组织器官。到底是怎样特殊的埋藏机制,才使得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能够保存软体结构?这也是清江生物群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兴亮团队认为,目前全球两个保真度最高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在埋藏之后分别经历了高温变质、风化作用等严重的地质改造,其样本已无法用于深入开展埋藏学研究。而在清江生物群发现的软躯体化石,奇迹般地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了原始的有机质。 “毫无疑问,这里将为开展埋藏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开展深入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理想素材。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动物软体结构特殊埋藏机制问题,或将在清江生物群得到破解。”张兴亮说。 “清江生物群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是掀开了冰山神秘的一角,初步报道描述了该生物群的化石组合面貌。古生物分类学和谱系分析将解决动物门类起源与演化问题。沉积学、埋藏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将解决化石为什么保存这么好、环境条件如何等问题。后续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研究。”张兴亮说。 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 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 田豆豆 杜 强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 古生物指得就是地史时期得生物。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得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得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得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得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化石。 一、化石 (1)化石得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得古生物得遗体与遗迹。 (2)化石形成得条件: 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 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 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 (3)化石得类别 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得化石 b、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得印模与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得泥砂充填物 c、遗迹化石 :古生物得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得痕迹与遗物。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 1)探索生命得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 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得分类与命名 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得分类。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 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 属与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得主要古生物有: ?(1)钙质藻类 ?(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 ?(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 ?(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

?(6)苔藓动物 ?(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 ?(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 ?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 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 到了奥陶纪,可用得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得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 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 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得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得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还有石燕。 进入中生代,牙形石一统江湖得时代结束了,虽然三叠纪得底界由牙形石定义,但在中三叠之后,菊石成为了金钉子生物得重要选择。比如下图就就是定义晚三叠纪得菊石 虽然三叠纪已有菊石定阶,但菊石界限仍要与牙形石界限结合使用。到了侏罗纪,菊石一举取代牙形石称为标准化石,比如定义侏罗纪得菊石 Psiloceras planorbis 而进入白垩纪,标准化石则变得更为繁多,比如有孔虫Rotalipora globotruncanoides,菊石Watinoceras devonense,双壳类Cladoceramus undulatoplicatus都作为白垩纪各阶得标准化石使用,然而特殊得就是,白垩纪迄今未划定其底界,因此谁来代表白垩纪还就是未知数。 1、三叶虫: (1)节肢动物门中得一个纲,海生,仅生活于古生代,现已绝灭,绝大多数营海生浮游底栖生活,少数可在海水中游泳、漂浮或钻入泥砂中。身体扁平,分节,脊部为由矿物质(CaCO3与磷酸钙为主)组成得坚硬脊甲, 一般长几厘米,所见化石多为有脊甲或其外模。 镜下多呈散落、破碎状得骨片。切面常呈飘带状、弯钩状、蛇曲状等。壳体一般较薄,内部有时有褐色裂纹。其刺为圆管状(纵切)或圆环状(横切),均为玻纤结构。

常见的十种园林造景石

常见的十种园林造景石 常见的十种园林造景石 1.水晶石:色透明或乳白色,晶莹透亮,体壁奇特,造型美观,适宜于中小型水族箱置景。 2.太湖石:产于江苏太湖,无尖棱角表面较光滑,形状怪异多变。石色一般为灰白色、也偶有色青而黑的。宜作大型水族箱置景,种植大型水草。 3.砂积石:又称浮石、吸水石,是一种吸水性较强而松软的岩石。易附生藻类,在石壁洞穴间还可栽种水草,或使岩石表面着生一层绿藻。适宜于中型水族箱置景。 4.斧辟石:色青灰或黑灰,可开凿成较大的奇峰异岭。显得景色奇伟壮观,真可谓巧夺天工。此石置景适合于大型鱼缸。 5.英石:色灰黑,质地坚硬,不易加工,产于广东英德县。水族箱置景多选择个体小巧、形状奇特的石块。 6.石笋石:有灰色和紫褐色两种,质地软中有硬,产于江西浙江交界,来源较少非常珍贵。石笋石造型奇特,细长直立似雨后春笋,用此石置景风趣别致。石料断裂处常有棱角,需打磨光滑后使用,适用于中型鱼缸置景用。 7.钟乳石:又名乳管石,为一种洞穴岩石。造形奇特,藻类易于附着, 可人工凿景穿洞。因其含较多的石灰质,故须先在水中浸泡

数日后方可用于水族箱中置景,由于质地松脆,含碱性较重,往往影响pH值的变化,适宜于喜弱碱性水 质的观赏鱼。该石产于广西广东河北承德等地的岩石洞穴中。 8.珊瑚石:是珊瑚虫化石,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珊瑚石适合于碱性缸置景。9.鹅卵石:是山石经过长期的冲刷而逐渐形成的,光滑而浑圆,大如标盘小如雀卵,置景来五颜六色,适于小型鱼缸铺底置景。10.木化石:顾名思义是木头的化石,无论是形状还是酸碱性状态,都是最适宜草缸造景的。其唯一的缺点就是重量。作为园林重要一景,石墙不仅能艺术地再现自然,而且能表现一定的园林意境。在园林中通过巧妙运用线条、色彩、光影、体量、质感等手法,可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石墙景观,下面就其特点和运用作以介绍。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

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 大多数鸟类在出生后一年便可达到性的成熟,多数鸣禽及鸭类不足一岁就达到了性成熟,鸥类性成熟需用3年以上。鸟类在性成熟 后就可以开始繁殖了。首先,鸟类会选定巢区并进行筑巢。 鸟类选定巢区后,便开始筑巢。鸟巢具有以下功能: (1)使卵不滚散,能同时被亲鸟类所孵化;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 胞群叫做组织。 四、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 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P65题3 十、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2)保温; (3)使成鸟、卵及雏鸟免受天敌伤害。 一般鸟类都会筑巢,唯独杜鹃不营巢,而是将卵产在别的鸟巢内,由别种鸟类代为孵育。鸟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大多数鸟巢为 独巢或分散的群巢。群巢在岛屿及人迹罕至的'地区最为常见。群巢 是有原因的:首先,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其次,营巢地区的食物比 较丰富,可满足成鸟及幼雏的需要;最后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随着 人类对自然的大规模开发,适宜巢区的进一步减少,集群营巢的趋 势将更加明显。 鸟巢按结构特点,可分以下几种: (1)浅巢:一般在地上或树干间的窝内,由草和枯枝等做成,如 夜鹰的巢。

树化玉

树化玉 恐怕再没有一块石头比这块石头引人注目了:它诞生于上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身上披着56条玉化古生物昆虫,它曾先后亮相央视《走近科学》、《财富故事会》、《走遍中国》等栏目,它曾因“一条虫子十万元”的身价而被媒体和互联网热炒。3月16日,这块“疯狂的石头”被树化玉收藏爱好者李德生运回了唐山。昨日,记者有幸在李德生的公司看到了这块“天价名石”,据介绍,该硅化木身高180公分,直径55公分,厚40公分,重达500公斤。从外观来看,这块石头晶莹剔透,质色很好。据介绍,这块奇石最与众不同的是,在它洁白玉液的表层,既沉封着远古时代遗存下的56条形态各异的生物虫,又印有一形似达摩的图像。中央电视台经济及科技频道曾经报道:这块多虫集一身的亿年硅化木奇石,是由北京潘家园藏石爱好者赵林深在云南瑞丽采风时意外发现并收藏的,后经北京收藏家协会赏石部主任刘根旺及多位资深奇石收藏专家鉴定,保守估价600万元。前不久,酷爱树化玉收藏的李德生在电视和互联网上得知有此名石,当时就产生了收藏此“宝贝”的想法。他数次与“藏宝者”联系,并最终用执著打动了虫石主人,以不便透露但绝对不菲的价格买下了这块“宝石”。李德生的朋友介绍,他已经收藏虫石近50块,但有些石头上面只有一两条虫子,“他宁可不开好车也要把这块石头买下来”。 白垩纪时期,火山岩浆埋葬了山下的一段树木,树上的虫子也在瞬间被凝固。几亿年后,这段树木以及树上的56条虫子变成了主要成分和玉一样的二氧化硅,俗称“树化玉”。专家认为,这块奇异的硅化木价值连城。 蓝墨色树化玉-可遇不可求 蓝墨色树化玉在树化玉群体中罕见的稀有宝贝.也是作为树化玉界中的一种稀有品种,对它的理解很多人以为如同绿色和鸡血红一般——特殊矿物致色,稀有而已。 其实不然!蓝墨色树化玉其实由原始藻类致色,即蓝藻致色!蓝墨色树化玉表面表现为蓝墨色线状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树化玉半抛加工工艺的自我设限,使得我们一直以来没有窥探其侧面表现的机会。随着市场对加工工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侧面抛光已经逐步进入主流加工步骤。蓝色树化玉的面纱也逐步被揭开! 正面为一条条蓝墨色线条线状分布,线条间近似于平行状态。侧面为面状分布,大量的蓝藻一簇簇盛开在透明的树化玉表层之下,也有显现出蓝墨色加微黄色的特点。蓝藻簇状分布,如同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细碎的小叶呈六角枝杈状接连展布。 树化玉形成的不易程度大家都知道。而藻类在树化玉中的大量繁殖,却有点天方夜谭。因为只有在充足的水环境中,藻类才能够找到繁衍生息的空间。 事实上,这种树化玉在形成时并不是一步到位立刻掩埋在缺氧的地下,而是倒卧到水中。长时间保持在清澈富含矿物质(碳酸钙)的水中,表面很轻易就可以形成一层一层的钙华(碳酸钙,九寨沟、黄龙海子里的树基本都被钙华包围),其形成原因在此不做赘述。亲钙性的藻类便一层一层繁殖在钙华上,成千上百年后钙华和藻类便结结实实的附着并渗入。 在之后翻天覆地的地质运动中和参天古木一起埋葬在深深的地下,缺氧富含二氧化硅的环境中交代了碳元素形成硅化木,同时蓝藻也伴随着载体树一同被交待生成蓝藻化石。之后硅化木发生重结晶形成了的树化玉就是蓝墨色树化玉. 树化玉的价值 似树非树,似玉非玉的树化玉,着实是收藏爱好者钟情的一个收藏品种。精美的树化玉,既可以作为观赏石收藏,巨型树化玉你见过树变成石头吗?你听说过木头能变成玉吗?似树根,像树枝,如玉石,似树非树,似玉非玉。树化玉的形成需要极

澄江古生物群化石名录

澄江古生物群化石名录 节肢动物超门Superphylum Arthropoda Siebold et Stannius 中间型古莱得利虫Eoredichia intermedia 云南云南头虫yunnanocephalus yunnanensis 长尾罗纳虫Naraoia longicaudata 丘疹关杨虫Kuanyangia pustulosa 耳形等刺虫Lsoxys auritus 大云南虾yunnannocaris megista 云南鳃虾branchiocaris yunnanensis 锥形小体虾Pisinnocaris subconigera 延长抚仙湖虫Fuxianhuia protensa Hou 迷人林乔利虫Leanchoilia illecebrosa 耳形等刺虫Isoxys auritus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宽跨马虫Kuamaia lata Hou 锯齿刺节虫Acanthomeridion Hou 美丽灰姑娘虫Cindarella eucalla 朵氏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 小昆明虫Kunmingella (未定种) 迷人林乔利虫Leanchoilia illecebrosa 耳形等刺虫Isoxys auritus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Luo et Hu 刺状纳罗虫Naraoia spinosa Zhang et Hou 异形网面虫Retifacies abnormalis Hou, Chen et Lu 叶状肢东山虾Dongshanocaris foliiformis Hou et al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Luo et Hu 多孔动物门Phylum Porifera Grant 斜针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diagonata 密集鬃毛海绵Saetaspongia densa 辐射小斗蓬海绵Choiaella radiata 小滥田斗蓬海绵Choia xiaolantianensis 卡特斗蓬海绵Choia carteri 小块肠状海绵Allantospongia mica 次圆柱形细丝海绵Leptomitus teretiusculus 锥形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conica 网格拟小细丝海绵Paraleptomitella dictyodroma 球状拟小细丝海绵Paraleptomitella globula 后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对角四层海绵Quadrolaminiella diagonalis 软骨海绵Halichondrites confuses 钱包海绵Morania frondosa

-----化石鉴定报告

植物化石鉴定报告 植物化石送样单 送样单位: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送样品人: 送样时间:2010年7月1日 化石产地:扎鲁特旗西沙拉1:5万图幅 初定时代:二叠纪和侏罗纪 野外编号:1-7号;共19块 鉴定要求:鉴定化石的属种名称、特征和描述、演化及时代。 (一)、鉴定结果 标本编号属种名称 1号标本:共4块:(1)-(4) 1(1)和1(2)(正反面):Phoenicopsis speciosa Heer (华丽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1(2)和!(3)(正反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窄叶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1(3)(正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窄叶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 1(4)Phoenicopsis sp. (拟刺葵未定种)和不能鉴定的植物茎干 碎片; Neocalamites(?)sp.(?新芦木未定种) 2号标本:仅1块:2(1):Neocalamites sp.(新芦木未定种)(仅有一个茎干的碎 片); Cladophlebis sp.(枝脉蕨未定种)(仅两个保存不全的小 羽片); 3号标本:共5块:(1)-(5) 3(1)-(4):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 (寒带副芦木); 3(5)在标本的两个面上均未见植物印痕。 4号标本:共4块:(1)-(4) 4(1)-(2):Pecopteris anbangensis Huang(安邦节羊齿); 4(3)-(4):植物根状碎片,不能鉴定。 5号标本:共2块:(1)-(2) 5(1)-(2):这两快标本的岩石表面上并没有植物化石,但可见有铁 状污染,形如植物叶,故称假化石。 6号标本:仅1块:标本的几个面上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但 仔细观察后,看不到生物结构和细胞构造,表明它们不 是动、植物化石,很可能是一种岩石的结核,同心圆状 的构造可能是由岩石的不同成分和不同的粒度形成的。7号标本:共两块:(1)-(2) 7(1):Czekanowskia sp. (茨康叶未定种);

古生物化石

筳亚目 1.小纺锤筳C2 壳小到中等,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透明层及内外疏松层组成。隔壁 中部平,两级褶皱,旋脊发育。 2.假希瓦格筳C2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到球形。旋壁由致密层和细蜂巢层组成。隔壁平 直或轻微褶皱。旋脊小且仅见于内圈。 3.新希瓦格筳P3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和细蜂巢层组成。具旋向和轴 向副隔壁,且有1-2级之分。拟旋脊宽低,常和第一旋向副隔壁相连,列孔多。 四射珊瑚目 4.犬齿珊瑚C 单体,少数复体。隔壁两级,二级隔壁短。主内沟明显,横板多数完整, 宽平。鳞板小,常作“人”字形排列。 5.贵州珊瑚C1 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量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也较长。鳞板带 宽,横切面上呈半圆形。主内沟清楚。横板呈泡沫状。 6.石柱珊瑚C 复体,丛状或者角柱状。具中轴,隔壁两级。鳞板小。横板帐篷状。 7.棚珊瑚C 单体锥柱状,具网状中柱。一级隔壁内端可以达到副中柱,二级隔壁短。鳞 板宽带。横板呈泡沫状。 8.拖鞋珊瑚D1-D2 单体拖鞋状。杯部深,有时具杯盖。隔壁短脊状。体内偶见泡沫状。 边缘带大都充满灰质加厚层。 横板珊瑚 9.链珊瑚O2-S 复体链状,个体间发育有间隙管,管内横板较个体内密集。 10.日射珊瑚O2-D2 块状复体,个体圆柱状。一般发育有12个隔壁刺。横板水平稀疏。个 体间的共骨构造由许多角柱状小管组成,其中有密集的横板。 腕足动物门 11.圆货贝∈-O 亚圆形至长卵形,几丁鳞灰质壳。壳面具同心饰和放射状细纹。壳壁后半 部加厚,腹壳壳喙高耸,茎沟显著,上有条纹。 12.杨子贝O1 横方形。铰合线直略短于壳宽。双凸,三角孔洞开,腹中褶背中隆显著,匙 形台发育,壳面光滑。 13.五房贝S 壳体较大,长卵形或近五边形。双凸。中隆一般不明显。壳面光滑。 14.网格长身贝C 壳大,圆方形。凹凸,前方急剧膝折。铰合线直长。壳面放射线密布, 后部有同心皱形成网格。壳刺粗大。 15.蕉叶贝P 壳体杜蛎状,两侧不对称,长卵形。两壳缓凸。铰合线直短。腹壳内有纵贯 全壳的中隔板,两侧有一系列与壳面垂直的侧隔板。 16.欧姆贝P 壳体长卵形。侧视凹凸形。与蕉叶贝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隔板顶脊尖锐且前倾 呈覆瓦状。 17.无洞贝S—C1 壳近圆形。铰合线直短,主端圆。不等双凸。铰合面不发育。壳面具放 射线和同心层。 18.无窗贝D—T 横椭圆形或次圆形。双凸。铰合线弯短。壳面具同心层。 19.弓石燕D2 壳中等大小。双凸。横长方形。铰合线等于或稍短于壳宽。铰合面发育。壳 面放射线密集。 20.巅石燕D1—D2 半圆形。双凸。主端翼状。铰合线等于壳宽。 软体动物门 21.正海扇P—T 等侧或不等侧。左壳膨突,右壳扁平。具有多级的放射棱脊。 22.克氏哈T 近圆形,前斜。左凸右平。具有同心线,放射线或组成网状饰。 23.阿门角石O 壳直,壳体大。隔壁密。隔壁颈极短而外弯,常与隔壁接触。体管环积发 育。

细分硅化木与木玛瑙

细分硅化木与木玛瑙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硅化木形成于一亿万年以前,古老树木的茎杆,由于地壳的变动,被埋藏在地层中。因处于封闭、缺水的环境中,木质不易腐朽。后经地球热液的作用(如火山爆发等),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物质进入到树木的木质部细胞中,置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原始的某些形态,经过一亿多万年的石化交代作用形成了木化石。木化石绝大部分是由二氧化硅侵入形成的,所以也叫硅化木。 硅化木可细分为蛋白硅化木、玛瑙硅化木和普通硅化木。蛋白硅化木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蛋白石及玉髓,摩氏硬度高达7度以上,密度可达到2.2---2.8克/立方厘米,所以有人也叫这种硅化木为树化玉。蛋白硅化木及玛瑙硅化木都很少见。 木玛瑙,又称玛瑙质硅化木。玛瑙质硅化木的主要成份也是二氧化硅,其硬度、密度及色彩都和天然玛瑙玉石完全一样,所以叫玛瑙质硅化木,简称木玛瑙。 地质界认为,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撞击,形成从中国云南德宏经缅甸到印度的变质带,在这条变质带上,盛产宝石。这一带,也是树化玉和木玛瑙的主要产地。玛瑙硅化木有红色、白色、灰色、黄色、褐红色、褐黄色、绿色等。 硅化木极具观赏价值:由于硅化木产自远古时代,早于人类问世,又孕育着神奇的文化内涵,古植物的神秘色彩伴随着美丽的年轮,保持原貌的树皮、枝杈,它象征长寿、吉祥、富足。硅化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质地坚硬、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的树化玉或木玛瑙,对收藏者更具吸引力。 买回家中如何进行收藏呢?注意事项有:1.远离高温,避免太阳直晒;2.常用植物油涂以表面,保持表面的光润;3.避免与其它硬度高的物品摩擦,以免在表面留下划痕。 经地质学家考证,有放射性一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中心也通过对十几块硅化木样品的检验,结果发现硅化木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

动物群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简介 详细说明 起源 代表 原因探讨 简介 详细说明 起源 代表 原因探讨 简介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的祖先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是经过很

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详细说明 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这就是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依照传统和经典的生物学理论,即达尔文生物进化认为,生物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两个车轮的缓慢滚动逐渐实现的,中国的科学家通过古化石研究向这一权威理论提出了挑战。 在国际上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就为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学之窗。1984年7月1日,“澄江动物群”在云南省澄江县首次被发现,这一多门类动物化石群动物类型众多,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动物软体构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以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有关“寒武纪大爆发"的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不久前,从事“澄江动物群”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共同领衔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因在早期生命演化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远古的化石群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了生物的矿化骨骼,还保存了大量软体组织印痕,如:表皮、感觉器、纤毛、眼睛、肠、胃、消化腺、口腔和神经等,甚至有的动物好像在临死前还饱餐一顿,消化道里充满着的食物仍可辨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