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的几种周期
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比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比怎么计算?
1)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判断:从计算书中找出所有扭转系数大于0.5的扭转周期,按周期值从大到小排列。
同理,将所有平动系数大于0.5的平动周期值从大到小排列;
2)第一周期的判断:从列队中选出数值大的扭转(平动)周期,查看软件的“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看该周期值所对应的振型的空间振动是否为整体振动,如果其仅仅引起局部振动,则不能作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要从队列中取出下一个周期进行考察,以此类推,直到选出不仅周期值较大而且其对应的振型为结构整体振动的值即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3)周期比计算:将第一扭转周期值除以第一平动周期即可。
1。
建筑结构设计的五个阶段
建筑结构设计的五个阶段
建筑结构设计是保证建造的建筑物能否安全的先决条件,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关乎建筑的安全、稳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在建筑设计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求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师要熟知国家及国际的设计规范标准,各项应力参数设计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基础;
2.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要符合基本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要涵盖建筑过程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在地考量的天气因素、风力因素、基本需求、采光需求等因素;
3.初步设计
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对方案中的建筑结构进行初步设计;
4.技术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关键性技术进行的设计;
5.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在所有过程都通过审批以后就可以进行施工图纸设计了。
施工图是建筑物成型柔性之前的蓝图,任何疏漏都将对建筑物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因此,要求设计师们一定要认真检查轮次。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在我看来就是建筑设计师们赋予建筑以骨骼,骨骼的坚强与否、躯体的秀美与否将决定了整座建筑物的完工以后的状态。
结构设计各阶段内容及深度规定
结构设计各阶段内容及深度规定总则规定:1.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作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2.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3.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4.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5.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时段、分批次进行。
各阶段都有相同内容,但设计深度不同,应该逐步加深。
通过各个阶段各专业互提资料,有序实现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
通过加强结构设计过程的执行,减少错、漏、碰、缺,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要做到:确定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等;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多方案比较确定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人员应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使用性质、设计标准和投资造价等情况,在建筑专业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和结构设计人员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经验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结构的周期word资料8页
| TA T 结构的周期、振型和各层地震力、位移输出文件|| TA T-P.OUT || 工程项目:设计人:|| 项目编号:审核人:计算日期:2011/ 5/24 | 层模型耦联振动周期(秒)振型号周期方向角平动比例转动比例(s) (rad) H%(X,Y) T%1 0.9407 87.36 0.87(0.00,0.87) 0.132 0.8981 176.06 1.00(0.99,0.00) 0.003 0.8459 77.07 0.13(0.01,0.12) 0.874 0.2786 87.76 0.88(0.00,0.88) 0.125 0.2647 176.22 0.99(0.99,0.00) 0.016 0.2513 74.87 0.12(0.01,0.11) 0.887 0.1417 86.36 0.84(0.00,0.84) 0.168 0.1369 175.62 1.00(0.99,0.01) 0.009 0.1275 81.72 0.16(0.00,0.16) 0.8410 0.0878 86.86 0.85(0.00,0.84) 0.1511 0.0851 176.35 1.00(1.00,0.00) 0.0012 0.0789 83.54 0.15(0.00,0.15) 0.8513 0.0640 86.82 0.83(0.00,0.83) 0.1714 0.0624 176.67 1.00(1.00,0.00) 0.0015 0.0572 85.92 0.17(0.00,0.17) 0.83结构最不利振动方向角: Angle= 78.284(度)X向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基底剪力1 3.042 1709.353 11.834 0.205 136.956 1.127 0.078 20.309 0.0610 0.0111 3.3212 0.0113 0.0014 0.5215 0.00X向地震有效质量系数:Cmass-x = 100.00%结构各层地震力、剪力、弯矩(用CQC方法组合)层号塔号X向地震力X向地震剪力X向地震弯矩层剪重比(%)(kN) (kN) (kN-m)5 1 513.64 513.64 1695.03 3.3424 1 401.52 906.84 4679.92 3.1503 1 359.70 1240.76 8744.59 2.9402 1 311.41 1508.32 13661.28 2.7261 1 276.98 1726.98 23539.38 2.476Y向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基底剪力1 1434.502 8.063 221.184 134.345 0.676 17.627 17.918 0.139 3.7010 3.0811 0.0212 0.6413 0.4714 0.0015 0.10Y向地震有效质量系数:Cmass-y = 100.00%结构各层地震力、剪力、弯矩(用CQC方法组合)层号塔号Y向地震力Y向地震剪力Y向地震弯矩层剪重比(%)(kN) (kN) (kN-m)5 1 477.01 477.01 1574.13 3.1044 1 366.53 834.56 4319.99 2.8993 1 326.52 1132.91 8026.50 2.6842 1 284.77 1370.14 12482.11 2.4771 1 256.35 1565.30 21411.20 2.244========================= 楼层节点的最大位移=========================其中比值(R1/R2)为:R1---最大位移/平均位移R2---最大柱间位移/平均柱间位移==== 第 1 荷载工况====X向地震力作用下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X向平均位移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9 6.50 299 0.44 299 1/7575 1.01 3.30(m)6.44 0.43 1/7654 1.014 1 237 6.08 237 0.73 237 1/4528 1.01 3.30(m)6.03 0.72 1/4571 1.013 1 175 5.36 175 1.02 175 1/3247 1.01 3.30(m)5.32 1.01 1/3277 1.012 1 113 4.36 113 1.32 113 1/2509 1.013.30(m)4.33 1.30 1/2531 1.011 1 47 3.04 47 3.04 47 1/1904 1.01 5.80(m)3.02 3.02 1/1917 1.01最大层间位移角:1/1904平均层间位移角:1/1917==== 第 1 荷载工况====双向地震力作用下X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X向平均位移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9 6.54 299 0.44 299 1/7517 1.01 3.30(m)6.48 0.43 1/7597 1.014 1 237 6.11 237 0.73 237 1/4496 1.01 3.30(m)6.06 0.73 1/4540 1.013 1 175 5.40 175 1.02 175 1/3227 1.01 3.30(m)5.35 1.01 1/3257 1.012 1 113 4.38 113 1.32 113 1/2493 1.013.30(m)4.35 1.31 1/2516 1.011 1 47 3.06 47 3.06 47 1/1893 1.01 5.80(m)3.04 3.04 1/1906 1.01最大层间位移角:1/1893平均层间位移角:1/1906==== 第 1 荷载工况====+5%偶然偏心地震力作用下X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X向平均位移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6.51 296 0.43 296 1/7594 1.01 3.30(m)6.44 0.43 1/7659 1.014 1 234 6.09 234 0.73 234 1/4531 1.01 3.30(m)6.02 0.72 1/4574 1.013 1 172 5.38 172 1.02 172 1/3247 1.01 3.30(m)5.32 1.01 1/3279 1.012 1 110 4.37 110 1.32 110 1/2505 1.013.30(m)4.32 1.30 1/2533 1.011 1 44 3.06 44 3.06 44 1/1895 1.01 5.80(m)3.02 3.02 1/1918 1.01最大层间位移角:1/1895平均层间位移角:1/1918==== 第 1 荷载工况====-5%偶然偏心地震力作用下X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X向平均位移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9 6.63 299 0.44 299 1/7429 1.03 3.30(m)6.45 0.43 1/7647 1.034 1 237 6.20 237 0.74 237 1/4441 1.03 3.30(m)6.03 0.72 1/4567 1.033 1 175 5.47 175 1.04 175 1/3184 1.03 3.30(m)5.33 1.01 1/3274 1.032 1 113 4.44 113 1.34 113 1/2459 1.033.30(m)4.33 1.30 1/2528 1.031 1 47 3.11 47 3.11 47 1/1867 1.03 5.80(m)3.03 3.03 1/1916 1.03最大层间位移角:1/1867平均层间位移角:1/1916==== 第 2 荷载单工况====Y向地震力作用下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Y向平均位移Y向平均柱间位移Y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8.77 296 0.67 296 1/4952 1.23 3.30(m)7.15 0.55 1/6028 1.224 1 234 8.12 234 1.05 234 1/3152 1.23 3.30(m)6.62 0.86 1/3849 1.223 1 172 7.10 172 1.38 172 1/2387 1.23 3.30(m)5.78 1.13 1/2911 1.222 1 110 5.73 110 1.75 110 1/1886 1.233.30(m)4.66 1.44 1/2291 1.211 1 44 3.99 44 3.99 44 1/1454 1.24 5.80(m)3.22 3.22 1/1798 1.24最大层间位移角:1/1454平均层间位移角:1/1798==== 第 2 荷载工况====双向地震力作用下Y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Y向平均位移Y向平均柱间位移Y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8.78 296 0.67 296 1/4945 1.22 3.30(m)7.17 0.55 1/6011 1.224 1 234 8.13 234 1.05 234 1/3148 1.23 3.30(m)6.64 0.86 1/3839 1.223 1 172 7.11 172 1.38 172 1/2383 1.23 3.30(m)5.80 1.14 1/2904 1.222 1 110 5.74 110 1.75 110 1/1883 1.233.30(m)4.67 1.44 1/2285 1.211 1 44 3.99 44 3.99 44 1/1452 1.24 5.80(m)3.23 3.23 1/1793 1.24最大层间位移角:1/1452平均层间位移角:1/1793==== 第 2 荷载工况====+5%偶然偏心地震力作用下Y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Y向平均位移Y向平均柱间位移Y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7.43 296 0.58 296 1/5669 1.08 3.30(m)6.87 0.53 1/6192 1.094 1 234 6.88 234 0.90 234 1/3650 1.08 3.30(m)6.35 0.83 1/3975 1.093 1 172 6.00 172 1.18 172 1/2796 1.08 3.30(m)5.54 1.09 1/3026 1.082 1 110 4.83 110 1.48 110 1/2230 1.083.30(m)4.47 1.38 1/2396 1.071 1 44 3.36 44 3.36 44 1/1726 1.09 5.80(m)3.09 3.09 1/1874 1.09最大层间位移角:1/1726平均层间位移角:1/1874==== 第 2 荷载工况====-5%偶然偏心地震力作用下Y向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Y向平均位移Y向平均柱间位移Y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10.18 296 0.76 296 1/4348 1.39 3.30(m)7.33 0.56 1/5892 1.364 1 234 9.44 234 1.20 234 1/2748 1.39 3.30(m)6.79 0.88 1/3760 1.373 1 172 8.26 172 1.60 172 1/2066 1.39 3.30(m)5.93 1.16 1/2843 1.382 1 110 6.68 110 2.03 110 1/1622 1.403.30(m)4.78 1.48 1/2237 1.381 1 44 4.65 44 4.65 44 1/1247 1.40 5.80(m)3.31 3.31 1/1751 1.40最大层间位移角:1/1247平均层间位移角:1/1751==== 第 3 荷载工况====X向风力作用下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X向平均位移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9 0.52 299 0.03 296 1/9999 1.00 3.30(m)0.52 0.03 1/9999 1.014 1 237 0.49 237 0.05 237 1/9999 1.00 3.30(m)0.49 0.05 1/9999 1.013 1 175 0.44 175 0.07 175 1/9999 1.00 3.30(m)0.44 0.07 1/9999 1.012 1 113 0.37 113 0.10 113 1/9999 1.003.30(m)0.37 0.10 1/9999 1.011 1 47 0.27 47 0.27 47 1/9999 1.00 5.80(m)0.26 0.26 1/9999 1.00最大层间位移角:1/9999平均层间位移角:1/9999==== 第 4 荷载工况====Y向风力作用下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柱间位移节点号Y向最大位移角比值柱高Y向平均位移Y向平均柱间位移Y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5 1 296 2.62 296 0.17 296 1/9999 1.15 3.30(m)2.28 0.15 1/9999 1.134 1 234 2.45 234 0.27 234 1/9999 1.15 3.30(m)2.14 0.24 1/9999 1.143 1 172 2.18 172 0.37 172 1/8839 1.15 3.30(m)1.90 0.33 1/9999 1.142 1 110 1.81 110 0.51 110 1/6450 1.153.30(m)1.57 0.45 1/7307 1.131 1 44 1.30 44 1.30 44 1/4469 1.16 5.80(m)1.12 1.12 1/5186 1.16最大层间位移角:1/4469平均层间位移角:1/5186==== 第 5 荷载工况====恒载作用下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最大竖向位移(mm)5 1 351 -2.754 1 289 -2.923 1 227 -3.122 1 154 -3.301 1 88 -3.07==== 第 6 荷载工况====活载作用下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最大竖向位移(mm)5 1 351 -0.614 1 289 -0.593 1 227 -0.552 1 155 -0.521 1 89 -0.44。
关于结构设计中各种周期的解惑
关于结构设计中各种周期的解惑结构设计中碰到最多的周期大致有四个: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设计特征周期、结构自振周期、结构基本周期,四个周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了解一下各周期的含义。
卓越周期是指随机振动过程中出现概率最多的周期,常用以描述地震动或场地特性。
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由于土层的过滤特性与选择放大作用(过滤与放大通过不同性质界面的多次反射来实现),周期与场地土固有周期接近的地震波得到增强(通过共振作用放大),此周期称为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也可称为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是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规范通过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反映,场地越软,震级、震中距越大,值越大。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仅与结构的质量m、刚度k有关,可通过特征值分析求解。
结构基本周期是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地震动卓越周期反映的是场地土动力特性,与场地覆土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及岩土阻抗比(土地震效应的三要素)有关,前两者影响频谱,后者影响幅值。
一般来讲震级、震中距越大,高频分量被长距离传播路径所过滤,低频(长周期)分量越显著;软土地基上卓越周期显著,而硬土地基上则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卓越周期不显著(可以包含若干个),如下图。
设计特征周期针对的是设计反应谱,因此数落一下设计反应谱的来历很有必要。
为了迎合结构设计,将不同的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曲线加以统计平均(均值反应谱),再利用数学上的平滑拟合,基于安全或经济因素的修正,便得到设计反应谱。
设计反应谱并不针对某个特定地震波,而是据大量地震动的综合认识预估结构地震作用的一种规定。
即设计反应谱不是真正的反应谱,是经验物理领域的概念,设计特征周期的物理意义不很明确。
从反应谱的分段区间来看,设计特征周期可以认为是速度与位移控制段的分界周期。
地震动卓越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存在必然联系吗?答案是否定的,顶多也就是特定地区的统计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确定的相关问题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确定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是判断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如何合理确定周期比计算的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及周期比是否需强制楼板刚性假定,多层建筑结构是否控制周期比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比;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1引言当结构第一扭转周期Tt 与第一平动周期Tl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影响,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故规范对周期比Tt / T1作出了规定,以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减少扭转不利影响。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以下简称《高规》)第3.4.5条规定,结构周期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不应大于0.85。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附录一规定,扭转周期比大于0.9, 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时为抗扭刚度弱,应进行超限审查。
从上述可知周期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目前很多结构设计人员对如何合理确定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周期计算是否考虑附加偶然偏心及楼板刚性假定,多层建筑结构是否控制周期比等有疑惑,下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2第一平动周期T1、第一扭转周期Tt的确定2.1规范规定《高规》第4.3.5条文说明,扭转耦联振动的主振型,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因子中,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则可知规范对主振型的判断指标,及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对应振型的平动系数与扭转系数多少为合适,并未做出说明。
2.2振型方向因子的说明根据资料[3],正则化振型向量空间中,结构质量矩阵具有正交性:ΦT MΦ=I其中Φ为振型矩阵,M为质量矩阵,I为单位对角矩阵。
对第j振型有 M =1.0 (1)={x1j (x)ij...y1j...yij...θ1j...θij}T(2)M=diag[m1...mn,m1...mn,J1...Jn] (3)式中xij 、yij、θij为第i 质点j振型的三个位移分量,mi、Ji为第i质点的集中质量和质量惯性矩,n为质点总数(计算层数)。
结构成长的5个时期
结构成长的5个时期几乎每位最近学习结构朋友的经历都极为相同!学习结构的人至少要经历5个阶段,根据经验可将它归纳为五个“期”:1.初识期:大学的时候,出于混凝土的专业课程设计,以为以后混凝土设计都是手算,结构设计是每根梁都要算,每个板都要算,都要画,以为结构设计就是造着公式按部就班的计算很繁琐。
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
2.菜鸟兴趣期:突然发现原来结构设计是用一些有限元软件算的,结构施工图都是自动出图的,构件验算都是用小软件算的,然后疯狂下载小软件,疯狂下载PKPM啊sap2000啊3D3S啊广夏啊,然后找视频教程,以为结构设计就是软件算算啊,学会了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直接自动出施工图,就感觉很兴奋。
然后画图啊,又折腾啥天正啊插件啊探索者啊,会点小操作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多厉害。
3.沮丧期:渡过了“菜鸟兴趣期”便进入沮丧期。
此时,才明白结构设计不仅仅简单的就是软件操作,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和建筑的协调,考虑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像无底深渊,令人越陷越深,愈学愈难,拿到手一个建筑图,感觉无从下手。
看看人家高手画的漂亮的施工图,对比自己自动出的图,大感自惭形秽!用PKPM还有广夏啥的建模算结构,参数对不对都不知到,如何调整参数,算出来对不对都不知道。
用于是信心倍失,随即产生结果设计如此之难。
4.理性期:像人类渡过痛苦的老年更年期一样,结构设计初学者应仅快地从痛苦的沮丧期中解脱出来。
一旦解脱,便会冷静下来总结经验。
结构设计要以理论为基础的,没有理论支持,只不过是绘图匠,PKPM应用师,谈不上结构设计。
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决定自己学习软件的应用的目标,并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
你的主要目标是设计院,那么就先钻研PKPM 的混凝土结构的方向,多看混凝土结构的书以及相关规范,先学会看懂结构施工图,图都看不懂何谈设计;如果你的专业目标是钢结构,那么你就围绕钢结构深入学习PKPM或者3D3S,决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我现在在设计院搞混凝土设计为主,于是打消再去搞钢结构学习啥3D3S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现在专心致志地选学习混凝土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
结构周期相关知识
结构自振周期相关知识点1.经验公式一般情况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为T1=(0.05~1.10)n(4.3-27)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T1=(0.06~0.09)n(4.3-28)框架-剪力墙结构:T1=(0.06~0.08)n(4.3-29)高层钢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为T1=(0.10~0.15)n(4.3-30)式中:n——建筑层数。
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场地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S按公式T0=4H/V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征,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相关。
经验表明,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较为严重。
用顶点位移法求自振周期:T=1.7*周期折减系数*(层间侧移开方)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0.6~0.7框剪结构取0.7~0.8抗剪墙取1.0按照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97)的有关条文,自振周期: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周期:结构按基本振型(第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通常需要考虑两个主轴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基本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平均剪切波速,按公式T=4H/ 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征。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征,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有关,当自振周期、特别是基本周期小于或等于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取值为,按规范计算的地震作用最大。
结构周期的总结
我个人理解的扭转和平动系数应该是:3的倍数都是扭转系数除三的倍数以外奇数1、5、7。
是X方向平动偶数2、4、8。
都是Y方向的平动按我个人理解下面显示的结果满足《高规》第4.3.5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不大于0.9的规定而总工说我的已经大于0.9了(其理由是1.616/1.7853>0.9)那我就纳闷了我的理解是对的吗如果不对那么又应该如何理解《高规》的4.3.5条请高手指明谢谢以下结果中我个人理解的扭转和平动系数应该是:振型号是:3的倍数都是扭转系数除三的倍数以外奇数1、5、7。
是X方向平动偶数2、4、8。
都是Y方向的平动按我个人理解显示的结果满足《高规》第4.3.5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不大于0.9的规定而我的总工说我的已经大于0.9了(其理由是1.616/1.7853>0.9)那我就纳闷了我的理解是对的吗如果不对那么又应该如何理解《高规》的4.3.5条为了给大家看清楚上传图片如下你的同志说的对请注意以下几点1.抗侧力构件是否均匀2.建筑物是否过长人结果回答是:平动系数与扭转系数的和为1,前者大于0.5为平动周期,否则为扭转周期。
请问为什么??真的对吗??为了更清晰再次发下面的振型的地震力图发基地剪力←- 发送此图片到手机我想问的关键是: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是根据什么理论来判断的在所有的工程中根据什么来判断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于震动形态的判断,pkpm参考了ETABS的方法,也就是通过震动方向因子和振动方向角Angle来判断。
(也及裁图中的平动、转动系数和转角)对于一个振形来说,若扭转振动方向因子等于1,则说明该振型为纯扭转振动;若平动振动方向因子等于1,则说明该振型为纯平动振型,若angle=0度,则为X方向平动,若angle=90度,则为y向平动,否则为沿angle角度的空间振动。
若扭转振动方向因子和平动振动方向因子都不等于1,则该振型为扭转振动和平动振动混合振型。
几种周期的区分
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结构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自振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仅与结构的质量m、刚度系数k有关。
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场地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S按公式T0=4H/V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卓越周期按地震记录统计得到,地基土随软硬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卓越周期,可划分为四级:一级——稳定基岩,卓越周期是0.1-0.2s,平均为0.15s。
二级——一般土层,卓越周期为0.21-0.4s,平均为0.27s。
三级为松软土层,卓越周期在二级和四级之间。
四级——为异常松软的土层,卓越周期为0.3-0.7s,平均为0.5s.特征周期Tg:即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是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等。
在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特征周期Tg与场地类别有关:场地类别越高(场地越软),Tg越大;地震震级越大、震中距离越远,Tg越大。
Tg越大,地震影响系数α的平台越宽,对于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结构,基本周期较大,计算的地震作用越大。
剪切波速是指震动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
可通过人为激震的方法产生震动波,在相隔一定距离处记录振动信号到达时间,以确定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
测试方法一般有单孔法、跨孔法等。
剪切波速是抗震区确定场地土类别的主要依据。
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不同性质地质界面的多次反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
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生理学家把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发育期、成长期和老年期。
企业之所以被赋予“生命”,是由于它与生物体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新陈代谢、自复制、突变性等。
所以我们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转折期五个阶段,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各个阶段企业组织结构问题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对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
(一)投入期组织结构的要求投入期是企业正式诞生的最初阶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得到认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本阶段的后期,随着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企业的主要目标已经由追求生存转变为扩大规模,实现企业的量的迅速成长。
这一阶段企业的核心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支持和保障。
这一阶段的许多组织结构最初可能是直线制,也可能是直线职能制。
本阶段的后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的提高,直线制组织结构中管理粗放的弊端逐渐显露,不再适应企业成长的需要。
多数企业会寻求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组织结构会调整为直线职能制,企业中的核心部门是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
企业中的职权划分以集权管理为多,尤其是到了本阶段的后期,集权管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成长期组织结构的要求在企业的成长期,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追求企业资源的增加,从而实现量的成长;另一方面企业也在进一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进一步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质的成长。
在组织结构上和职权划分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不断面临的组织危机是集权的管理对企业成长的制约,建立分权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将面临由集权的直线职能制向分权的事业部制转变,有的企业也可能倾向于调整为超事业部制或集团控股制。
在组织结构的创新过程中,合理划分企业的各个层级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中层和基层的积极性是组织创新成败的关键。
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
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是指在一个建筑结构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设计、建造到维护和拆除,都要考虑到结构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这种设计思维强调了结构在不同阶段的综合考虑和优化,以确保建筑结构能够长期安全、高效地运行。
在结构的设计阶段,全寿命周期设计考虑到建筑的使用目标、环境条件、荷载特点等因素,通过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方案。
这一阶段重点在于满足建筑的功能和安全要求,同时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阶段,全寿命周期设计注重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以确保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可控和施工效率高。
通过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缺陷,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在建筑结构的使用和维护阶段,全寿命周期设计强调结构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结构的缺陷和病害,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同时,结构的维护也包括增加功能改造和翻新,以满足建筑的新需求。
在建筑结构的拆除阶段,全寿命周期设计要求结构的拆除过程安全无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和工艺,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结构的可持续拆除。
总的来说,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强调了整个建筑结构生命周期的综合性和一体化,通过优化设计、精细施工、定期维护和可持续拆除,实现结构的长期可靠、经济和环保。
这种设计思维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加可持续和可靠的解决方案,并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在实际的合同文件中,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应包含以下要素:1. 定义和范围:明确合同适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规模,阐述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 设计阶段:详细说明设计过程中的审查和优化流程,包括结构分析、方案选择和设计优化的方法和标准。
3. 建造阶段:列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督要求,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成品质量的要求。
4. 使用和维护阶段:阐述结构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包括维护计划、检测方法和维修措施的规定。
结构设计的三阶段
浅谈结构设计的三阶段摘要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三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作者在建筑设计院工作近三年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1、概述结构设计要求设计者有良好的基础知识,熟悉结构规范、了解结构构造并能用施工图很好的表达出设计意图。
一个工程的结构设计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结构方案阶段要根据建筑的重要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的高度来确定结构形式,方案阶段强调概念设计,整体把握;结构计算阶段要确定计算软件,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配合其他专业进行结构建模、计算和调整,计算完毕需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将设计内容用图纸表达出来。
本文将针对上述三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
2、结构方案阶段在本阶段,结构工程师要根据各种结构形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来选择最佳结构形式,要注意规范中对于各种结构形式的界定,清楚各种结构形式的使用范围,使结构方案尽量满足建筑要求,并考虑合理性和经济性。
2.1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立柱、梁和楼板一起形成的空间受力体系。
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立面设计方便;缺点是刚度小,水平侧移较大。
主要适用于非抗震区和层数较小的建筑。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用剪力墙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侧向变形小,适用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力,是抗侧力的主体,框架则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
剪力墙克服了纯框架结构抗侧刚度低的缺点,框架则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框架-剪力墙结构普遍用于较高的宾馆和办公楼等公用建筑中。
4)筒体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
建筑方案设计周期
建筑方案设计周期建筑方案设计周期是指在设计一座建筑物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周期可以因设计的复杂性和团队的规模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项目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了解项目的基本要求和客户的需求。
他们会与客户进行会议,并讨论项目的目标、预算和时间表。
设计团队还会进行场地考察,了解土地的条件和限制。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1到2周的时间。
接下来是概念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会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目标。
设计团队会制定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和造型。
他们还会与结构工程师和其他专业顾问进行讨论,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2到4周的时间。
然后是设计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会进一步完善概念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施工图。
他们会考虑到细节设计、建筑材料、设备和系统等方面。
设计团队还会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等专业合作,并进行必要的模拟和测试。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4到8周的时间。
最后是最终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会将所有的设计细节整合起来,并准备最终的施工文件。
这些文件包括图纸、规格书、施工细节和技术规范等。
设计团队还会与施工团队进行讨论和协商,并解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2到4周的时间。
总的来说,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周期通常需要大约10到18周的时间。
当然,具体的时间周期还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和团队的规模。
一些大型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设计。
此外,设计过程中还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修改和调整,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完善和实施。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生命周期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生命周期在建筑领域,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
然而,要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其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
一、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的阶段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以及拆除回收等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是确定结构形式、尺寸、材料等基本参数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成本、质量和性能。
施工建造阶段涉及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初始性能和耐久性。
使用维护阶段是结构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结构会受到各种荷载、环境作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修复对于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拆除回收阶段则需要考虑如何以最小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来完成结构的拆除,并对可回收材料进行有效利用。
二、规划设计阶段的考虑因素1、结构的功能和使用要求首先要明确结构的用途,是用于住宅、商业、工业还是公共设施等。
不同的用途对结构的承载能力、空间布局、舒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住宅需要考虑隔音、保温等性能;工业建筑可能需要承受更大的重载和特殊的工艺要求。
2、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时必须满足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如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而不发生破坏或过度变形。
同时,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避免出现薄弱环节。
3、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如碳化、氯离子侵蚀、冻融循环等)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劣化和钢筋锈蚀。
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水灰比,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抗渗混凝土、添加防腐剂、设置防水层等)。
4、经济性在满足功能、安全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要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这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优化构件尺寸、减少材料用量等。
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其生命周期设计却常常被忽略。
生命周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结构从设计、建造、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
二、设计阶段1. 前期调研在混凝土结构的生命周期设计中,前期调研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对建筑的使用环境、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设计寿命等方面进行调研。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
2. 材料选择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需要合理选择原材料。
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外观、使用寿命等因素。
特别是对于暴露在户外的混凝土结构,需要选择能够抵御紫外线、酸雨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材料。
3. 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寿命、维修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参数。
三、建造阶段1. 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在建造阶段的质量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维护保养在混凝土结构的建造阶段,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需要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混凝土结构的缺陷和损坏,以保证其能够长期使用。
四、使用阶段1. 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的环境对其使用寿命有非常大的影响。
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使用环境制定出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以保证其能够长期使用。
2. 维护保养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阶段,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需要及时处理混凝土结构的缺陷和损坏,保证其能够长期使用。
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清洗和涂刷等维护保养工作。
五、废弃阶段1. 拆除在混凝土结构的废弃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拆除。
需要采用先进的拆除技术和设备,以保证拆除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一、前言随着建筑业发展的进步,设计师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这包括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
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全生命周期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四个方面,全面探讨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
二、设计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始于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其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设计师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方案,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2. 材料选择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对其全生命周期影响非常大。
设计师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混凝土材料,以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 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对其全生命周期也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三、建造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也包括建造阶段。
在建造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2.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建造阶段必须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3. 防水处理混凝土结构必须进行防水处理,避免水的渗透和损坏结构。
建造阶段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水处理,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四、使用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还包括使用阶段。
在使用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保养混凝土结构必须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避免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使用阶段必须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 压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压应力。
设计师必须考虑压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方案,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3. 地震影响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受到损坏。
设计师必须考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方案,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振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仅与结构的质量m、刚度系数k有关。
基本周期T1: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振型: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的振型称为基本振型:任一地震波都可以分解为若干谐波的叠加,多质点体系按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可以简化为具有基本振型的等效单质点体系进行分析。
而对建筑结构而言,有时又称为主振型,一般是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高阶振型:相对于低阶振型而言。
一般来说,低阶振型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要大于高阶振型的影响。
对一般较规则的建筑物,选择的振型个数可以取其地震作用计算时的质点数(大多数情况下为楼层数),若质点数较多时,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只取前几个振型(即低阶振型)进行叠加。
特征周期Tg:即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是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等。
在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特征周期Tg与场地类别有关:场地类别越高(场地越软),Tg越大;地震震级越大、震中距离越远,Tg越大。
Tg越大,地震影响系数α的平台越宽,对于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结构,基本周期较大,计算的地震作用越大。
场地卓越周期Ts:地震波在某场地土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结果,某一周期的地震波强度得到增强,而其余周期的地震波则被削弱。
这一被加强的地震波的周期称为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场地卓越周期只反映场地的固有特征,不等同于设计特征周期。
其由场地的覆盖土层厚度和土层剪切波速计算求的。
场地脉动周期Tm:应用微震对场地的脉动、又称为“常时微动”进行观测所得到的振动周期。
测试应在环境十分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场地的震动类似人体的脉搏,所以称为“脉动”。
场地脉动周期反映了微震动情况下场地的动力特征,与强地震作用下场地的动力特性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