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下文学翻译教学模式构建.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转课堂下文学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引言
翻转课堂源于20XX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创立的非营利性视频课程网站“可汗学院”,该网站于20XX年获得“微软技术奖”,比尔•盖茨称其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

而真正对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尝试的是美国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他们从20XX 年开始把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

这种学习方式在北美地区催生了一波教育改革的浪潮,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XX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1]近年来,翻转课堂日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并纷纷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来。

一、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适合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高校外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自学能力,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尤其适合高校外语专业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学对象。

“文学翻译”课程是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在三年级下学期,即第六学期,以小班形式(班额20人左右)进行教学,每周2学时,每学期17周,共34学时。

文学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码转换与审美再现过程,不仅是词汇层、词组层、句子层、句群层文字内容的传达,更是不同民族之间审美体验的传递以及文化信息的转换。

文学翻译课程传授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相对比较多,信息覆盖量较大,像原文作家简介、写作风格、作
品创作背景、作品的中心思想、作品人物分析、作品的翻译情况、翻译过程中会涉及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信息都需要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

文学翻译课程采用翻转课堂,这是师生互动、沟通的需要;这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需要;这是延长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需要。

[2]分析目前高校俄语专业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存在课时少、授课内容多、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等弊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翻译实践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而学生的文学翻译实践能力只有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真知灼见都是在讨论中产生出来的。

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改变教学角色、改变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翻转课堂能为文学翻译课程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和知识建构。

二、翻转课堂在文学翻译课程上的具体实施
——以《突尼斯之旅》的翻译为例在开设文学翻译课的学期伊始向学生们介绍文学作品的翻译特点、翻译要求。

文学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艺术形象,作家通过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让读者感同身受,获得与作家相同的感悟和体验。

翻译文学作品突出的要求是用文学语言翻译文学语言,用形象翻译形象,也就是说,用译入语语言传递原作语言的内容并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作品翻译不能只有一个译文,也不能要求确切表达每个词的词义、分寸和行文气势以及逻辑重点等等,而是要
将原作视为一个艺术整体,传递与原作等同的美学价值。

翻译文学作品,不能盲目地追求逐词逐句的对应,这样会破坏原作的艺术整体性,是在艺术层面上对原作的不忠实。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词汇层、词组层、句子层和句群层内容的对应要服从于艺术上的对应,因此,在宏观掌控原作艺术整体性的基础之上,文学作品翻译时选用的词句与其他文体相比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翻译文学作品可以说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可以为译者在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翻译文学作品,除了应具备翻译工作者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有较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体验。

翻译文学作品,必须了解原作者,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了解他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除此之外,还应了解作品涉及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等。

[3]文学翻译第一节课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预留翻译作业《突尼斯之旅》[4]进行小组合译。

《突尼斯之旅》是俄罗斯女作家娜塔莉娅•托尔斯娅20XX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原文于20XX年发表在俄罗斯文学期刊《星星》第一期,汉译文于20XX 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译林》第五期。

(一)课前文学翻译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制作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微课、PPT、教案、学案→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完成的译文发给教师→教师将初步点评结果返给学生。

教师制作微课、PPT、教案、学案,包括原文作家简介、主要内容、作品体裁、作品人物分析、翻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等。

微课、PPT、教案的内容准备:(1)原作家
介绍:娜塔莉娅•托尔斯塔娅出生于写作世家,俄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的孙女。

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任职于该校瑞典语教研室。

最初从事瑞典语短篇小说创作,20XX年因其对瑞典与俄罗斯两国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瑞典皇家北方之星奖章。

她与姐姐塔吉娅娜共同出版两部家庭小说集《姐妹》和《两个》,然后娜塔莉娅独自发表作品《一个人》,并获得文学杂志《星星》颁发的多福拉托夫奖项。

20XX年6月16日,娜塔莉娅•托尔斯塔娅因病去世,享年68岁。

(2)主要内容:作家与女友奥丽娅在旅行社报名参加北非突尼斯的浪漫之旅,她们梦想的是蓝天、碧海、延伸至地平线的沙滩浴场、供人乘骑的骆驼、中世纪狭长的街道……而现实中迎接她们的却是一群吵吵闹闹的同机乘客、贪图小费的酒店服务生、企图调戏奥丽娅的阿拉伯小伙儿、骗游客钱的小商贩、大腹便便的突尼斯庸医、唯利是图的机场兑换处的工作人员等等,期间作家生病了,奥丽娅一直精心地照顾她,离旅游结束还有10天,她们哪儿都不能去,与她们梦寐以求的杜加古城、凯鲁万圣城清真寺、最古老的犹太教会堂无缘了,幸好她们在前几天游览了撒哈拉沙漠、角斗场、海滨浴场、原始穴居人的村落……每每回想起这次突尼斯之旅都如同经历了一场令人痛不欲生的恋爱。

(3)作品的体裁:《突尼斯之旅》是短篇小说,要求学生总结小说的翻译特点。

小说中的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家叙述故事情节、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包括外表形态和内心世界)所使用的语言和作家本人的抒情插话,统称叙述人的语言;另一部分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

翻译小说必须有区别地
处理好这两部分。

预留作业:总结叙述人语言的翻译特点、人物语言的翻译特点。

(4)教师将翻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重点讲授的知识点、例句、错译和错译分析,将这些内容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如原语和译入语标点符号对比、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词义的褒贬色彩、成语的翻译、专有名词的翻译、象声词的翻译、双重否定句译成肯定句、断句、长短句、主从复合句的翻译技巧等等,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案的内容准备:《突尼斯之旅》原文有3000个左右俄语单词,篇幅较长,截成3部分,每部分1000个左右俄语单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预留作业《突尼斯之旅》进行翻译。

由小组长将翻译任务进行分配,个人负责的部分完成翻译之后,小组组员们要聚集在一起进行合译,确定作品的体裁和语境,统一专有名词的译法,对译文进行商议推敲,确定终稿。

小组组长将译文终稿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发送给教师,教师收到后以五分制对译文进行评阅,标注出学生的佳译和错译部分,教师评阅小组译文之后将译文返回给每位组长,要求小组组长在组内对自己组的译文进行修改和撰写总结报告,总结文学翻译的特点、对文学翻译的要求、叙述人语言的翻译特点、人物语言的翻译特点。

在课前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随时借助于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督促学生观看微课里的教学内容,并在学生课前小组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

(二)课堂文学翻译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教师PPT展示各组译文→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点评→各组作总结报告→教师点评并对本
次翻译实践做总结。

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已经观看了微课里的教学内容、了解到本次翻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完成了学案中《突尼斯之旅》1000单词量左右的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总结报告,因此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只需采用PPT展示各组译文并对微课中提到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简要的回顾梳理,要求学生对预留作业做出解答,包括原文作家简介、主要内容、作品体裁、作品人物分析、翻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等。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作品标题的翻译原则?《突尼斯之旅》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予以解决?译文的语言风格是否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译文的语言是否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本组译文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小组译文的优缺点?例如,(1)各组的标题翻译得各不相同:《人在突尼斯》《在突尼斯》《突尼斯之行》《游在突尼斯》《突尼斯》,最后讨论统一为《突尼斯之旅》;(2)专有名词的翻译不统一,人名Оля的中译文五花八门,不符合专有名词“约定俗成”的翻译原则,学生分析应该统一为“奥丽娅”;(3)“阿拉伯人出现了一下后离开了,拂袖而去。

”学生分析错译原因是语言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同义词堆砌,造成语义重复。

修改后的译文“阿拉伯人砰地一声关上了门,走了。

”(4)“那些拿着宗教书籍跪坐在树下的姑娘们让我们印象深刻。

”学生分析错译原因是对原文词组理解错误,译文句子太长,汉语中更多习惯使用短句。

修改后的译文“这些小姑娘坐在树下读书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定格,到今天我仍不断地想起她们。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