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探索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新路子。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在我国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还不健全,为了探索出适合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新路子,我会与同济大学、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论坛"。围绕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工程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商业保险运作机制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为发展我国工程质量保险事业进行了有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探索。
(二)贯彻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进土木工程领域自主创新活动。
1、召开"纪念钱塘江大桥通车70周年学术交流会"。为纪念钱塘江大桥通车70周年,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于20××年9月27日在杭州举办了塘江大桥通车70周年纪念活动。为配合纪念活动,我会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联合举办了"纪念钱塘江大桥通车70周年学术交流会"。我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完全是我国几代"桥梁人"自主创新的结晶,桥梁建设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体现自主创新的典范。会议不仅总结交流了我国桥梁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是缅怀了茅以升先生的丰功伟绩,景仰茅以升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学习茅以升先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不胃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茅以升先生是"桥梁人"自主创新的楷模,他的精神将是激励新一代"桥梁人"自觉投身于自主创新时代滚滚潮流中的不竭动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举荐人才
经我会推荐的两名两院院士候选人中,有一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我会推荐的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中,有一人获奖。
(八)教育培训
我会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联合,开展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从培训、考试到取证一律免费。已有近400人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了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全年共举办面向专业人员的各类技术培训、讲座、技术咨询活动30余项次。
2、以评选"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全国土木工程领域最高工程科技奖项,以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自主创新为重要标志。在全国土木工程领域众多工程项目中,每年评选30项左右进行表彰。学会不仅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邀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现场报导,而且还在中央电视台、建设报等新闻媒体进行系列报导,介绍每项工程的技术创新特点,特别是工程项目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情况。并把获奖工程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骨干吸收到学会组织中来,为其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总之,就是要通过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评选表彰活动,大力营造土木工程领域自主创新氛围。
(三)课题研究
已完成的课题有《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城市交通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正在进行的课题有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建设部的《奥运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总结》、《巴士快速交通技术运营研究》、《巴士快速交通自动导航系统》等。
(九)冬令营活动
组织了40余名工作在一线的青年科技人员赴香港,参加了内地---香港青年土建科技冬令营活动。
二、主要成绩
(一)紧密结合学科领域热点问题开展活动,为土木工程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与技术支持。
1、围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持续不断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2003年开始学会与所属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一起,把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在推进轨道交通和巴士快速交通技术与政策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建设部的充分肯定。结合轨道交通技术和巴士快速交通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每年都召开全国性系列学术研讨会,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此同时,配合建设部编制了多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则,并承担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及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2004年以来,学会围绕提高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水平,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问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召开全国性防震减灾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交流防震减灾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防震减灾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为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与技术支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围绕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国向土木工程建设强国转变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活动,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编辑出版、国际交往、表彰奖励、举荐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汇报如下。
一、综合情况
(一)组织建设
召开了学会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暨八届三次理事会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土木工程强国作为学会工作的努力目标。正式成立了"工程质量分会";制定了加强对所属专业分会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增添了为会员服务的内容;总会秘书处实行了工作岗位责任制。
(五)国际交往
全年共派出访交流团组9个,120人次;接待来访团组8个,107人次。"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秘书处设立在中国事宜,经过多方努力,该组织理事会已经决定拟将其秘书处移至中国北京,秘书处办公室设在我会,目前正在办理在中国注册申请等事宜。
(六)表彰奖励
完成了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表彰工作,全国共有29项工程150多个单位获此殊荣;完成了20××年度高校土木工程及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评选表彰活动,有28名应届毕业生获奖。
(四)编辑出版
我会主编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已由建设部批准发布;我会主编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已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已完成建设部委托的《村庄与集镇农房建设10项适用技术及图解》初稿;完成了《2025年的土木工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提供,我会秘书处翻译)翻译出版。
(二)学术会议
全年共举办学术会议64项次,参会人员7000余人,出版论文集30余种,提交论文2800余篇。其中,总会主办和支持的学术会议共有11项次,包括"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纪念钱塘江大桥通车70周年学术交流会"、"20××城市轨道交通论坛"、"工程风险与保险论坛""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20××年基础设施全寿命集成设计与管养国际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家院士系列讲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