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7ec2d00242a8956bece478.png)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视频监控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如今的视频监控行业不会再有20世纪90年代初期奇高的利润空间,更不会有90年代中期金融行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迅猛的热潮。
可以说,视频监控市场已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新增项目满足不了众多视频监控厂商的需要,价格更为透明,竞争更加激烈。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传统视频监控企业一片困惑!打价格战必将损害双方的利益,又使最终用户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的产品服务于最终用户,才是企业发展的选择。
这就使得模拟系统发展成数字化监控系统成为历史的必然。
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是二十一世纪视频监控平台的主流趋势,系统的网络化,应用的多媒体化,管理的智能化,合作的专业化,也将成为衡量视频监控系统是否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标准。
监控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在实现强大的监控能力的同时,充分体现出高度的智能化,安全性,可靠性。
系统克服传统系统的不足,使操作更加简单易学,更加直观,日常维护变得更加容易...——一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模拟视频监控•多媒体微机平台(嵌入式系统)的数字视频监控•基于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第1代: 模拟监控系统◆有几十年发展历史、设备品种多、图像效果好、技术成熟,系统功能强大、完善◆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质量最高◆系统由“前端设备”、“监控中心”二个部份组成◆前端设备包括:摄像机、球机、云台、解码器等◆监控中心设备包括:监视器(电视墙)、视频分割器、切换矩阵、控制键盘、录像机等等。
模拟视频系统存在的问题:◆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监控仅限于监控中心,应用的灵活性较差◆不易扩展◆施工难度大,需要铺设“视频”、“音频”、“控制”等线路。
◆监控系统不易扩展、录像资料不易保存和查找。
◆与现有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无法结合——第2代:数字化监控系统◆有5年以上发展历史,是“PC(工控机)+视频卡+监控软件”的数字硬盘录像系统,简称DVR,或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不同型号视频卡可连接1/2/4路视频,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60ad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a.png)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起初,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闭路电视(Closed-circuit television,简称CCTV)技术构成。
这种系统使用摄像机将视频信号传输到基于模拟信号的监视器上,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监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逐渐转向数字化。
在1990年代,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出现,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系统使用数字摄像机捕捉视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画质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演变为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网络传输视频信号,通过网线或者无线网络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远程设备上。
这种系统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功能,大大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效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出现智能化的趋势。
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进行预警。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准确性,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如今,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和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将继续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3cb68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1.png)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首先,早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基于模拟技术。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摄影机捕捉图像,并通过电视信号将图像传输到监视器上进行观察。
这种系统一般只能提供黑白图像,并且画质较差。
经过多年的改进,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些早期的闭路电视(CCTV)系统。
这种系统使用了更先进的摄像机和监视器,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广的监控范围。
在80年代和90年代,数字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视频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化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
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数据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存储。
在这个时期,网络视频监控(NVR)系统也开始出现,使用IP网络连接摄像机和监视器,实现远程监控的同时减少了布线的复杂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1世纪初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始与网络结合。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NVMS)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闭路电视系统,并成为主流。
网络摄像机可以直接通过以太网接入网络,无需额外的视频捕捉设备,大大简化了系统的搭建和维护。
此外,NVMS系统还可以通过云存储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远程监控和访问,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当前,视频监控系统正朝着高清、智能化和无线化的方向发展。
高清摄像机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质量,更容易识别目标对象。
智能分析技术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的引入,使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警报异常情况,大大提高了监控的效果和准确性。
此外,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像机无需布线即可实现连接,使得系统的部署更加方便和灵活。
除了技术方面,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最初,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安全监控领域,如银行、办公室、商场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管理、城市安全、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
在一些安全敏感的领域,如机场、车站和边境等,视频监控系统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闭路到网络、从高清到智能的发展过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f9c59ca45177232e60a2cd.png)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
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
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
那时候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机关等高档场所。
是一个起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电脑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这个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
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
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和存贮。
这个阶段的应用也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这就是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自此,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时代。
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
高速发展阶段是从2005 年至现在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半数字监控、IP数字监控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的数字化也是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模拟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磁带机已被淘汰这个方案的前端采集及后端显示和传输线路都使用模似信号,所以又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需要专门铺设线路并且成本高,在长距离传输时视频损耗大,严重影响了后端的显示的效果。
也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视频切换矩阵控制,所以系统容量有限。
它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容量很大,调看录像非常不方便。
半数字化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DVR 或模拟摄像机+DVS+NVR这个方案前端和传输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则采用数字方式,一般为DVR。
前端:早期采用MPEG2,MPEG4压缩方式,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有的部分H。
264方案。
线路也需要专门铺设,成本高并且在较长距离传输时候视频损耗大也影响后端的显示的效果。
集成能力: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服务器的视频卡处理 (一般单台仅支持16路),系统容量有限。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22ee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a.png)
内容摘要
智慧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视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监控系统。 它利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通过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将图像传输到 监控中心,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 实时监控和智能识别。
内容摘要
相比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智能识别:智慧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如人脸、车辆、行 为等,实现了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
谢谢观看
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理念
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理念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将视频信息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 实现视频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和存储。通过这种方式,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 自动化地识别异常情况、检测目标、跟踪动态事件,从而大大提高监控的效率和 准确性。
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六、未来发展趋势
六、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智能 化和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视频监控系统将引入更多的技术,如目标检测、人脸 识别等,进一步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网络化方面,随着5G等网络技术的普 及和应用,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将促进更 多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
内容摘要
2、实时监控:通过高清摄像头和高性能的视频编码技术,智慧视频监控系统 能够实时传输图像,保证了监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容摘要
3、高效存储:智慧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能够将大量的 视频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后期的查询和分析。
内容摘要
4、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技术,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方便用户对监控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eb2a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f.png)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视频监控技术逐渐成为了安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企业、商业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案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试图解决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起飞和降落安全问题,所以研发了一种监控视频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不过,当时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军事或航空领域,无法应用于其他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70年代,随着模拟信号的引入,视频监控系统开始进入工厂、学校、银行等场所。
80年代,数字技术的革新,视频监控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
1986年,美国第一个数字视频监控摄像头诞生,使得监控画质、智能化等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代,视频监控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000年后,视频监控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高清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分析、云计算等应用。
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种场所,例如街道巡逻、公共交通、医院诊断、商场消费、企业生产等领域。
二、应用案例1.交通领域近年来,交通领域对视频监控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例如,在道路上安装了智能高清摄像头,不仅可以监测交通情况,还可以实现交通事件的实时监测和信息的统计分析,大幅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
2.商业领域在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监测顾客动向、商品盗窃等事件,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对于商家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工业领域在生产车间、仓库等工业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生产流程管控,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
三、未来发展趋势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视频监控技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1.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在保证视频监控画质清晰度的同时,将高清视频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以适应不断增加的测量需求。
2.智能分析通过视频监控技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事件的智能识别、预警和处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80464ff01dc281e53af07d.png)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监控技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随着安防需求的急剧增加一直在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化分,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代为全模拟监控,也叫闭路电视监控。
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初期,十多年的时间一直主导着安防市场。
大量应用在公安、银行、军工、交通、酒店等重要单位和部门。
其特点是全部通过模拟方式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分配和合成设备将一部分视频信号在电视机等模拟显示设备上输出,并通过磁带录像设备进行录像或保存。
第二代为准数字监控系统,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数字硬盘录像DVR为主,替代了原来的长延时模拟录像机,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解决了监控的模拟转数字录像和显示,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跨出数字监控的第一步。
第三代全数字监控系统,以嵌入式硬盘录像DVR为主,这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微处理器和各种芯片集成在一起的嵌入式系统,它的特点是:不可修改,结构紧凑,脱离了PC的不稳定,但图像远传仅局限在局域网内传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目前,视频监控已经发展到了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
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新一代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与前几代视频监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对视频信号的处理、传输、控制,其核心乃是对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数据)提供一个综合、完备的管理控制平台。
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和用户的关注。
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多媒体视讯调度指挥、网络视频监控和会议、多媒体网上直播、网络教学、远程医疗等各个方面。
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由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和前端信息采集设备组成,其核心是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6c40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e.png)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起初,使用的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进行监视。
随着技术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并通过电视信号将显微镜中的图像传输到监视室。
20世纪50年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开始出现。
这些系统通过有线电缆将监控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传输到显示器,然后再通过录像带进行存储。
在此期间,监控摄像机的画质开始得到改善,并出现了可调焦距的镜头。
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存储。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出现使得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存储和回放图像的效率。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开始普及。
这种系统利用网络将监控摄像机传输的图像数据传送到远程的计算机或手机上,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录像功能。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出现使得监控范围更加广泛,便利了用户的监控操作。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逐渐趋向智能化。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引入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目标对象,提高监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同时,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监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供更多的智能决策支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视频监控系统将继续向着高清晰、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发展。
监控系统的发展史
![监控系统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0a1170a6c85ec3a87c2c59d.png)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史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最早模拟监控到前些年火热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
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第一代视频监控:传统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依赖摄像机、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
例如,摄像机通过专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
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
模拟CCTV 存在大量局限性:有限监控能力只支持本地监控,受到模拟视频缆传输长度和缆放大器限制。
有限可扩展性系统通常受到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和切换器输入容量限制。
录像负载重用户必须从录像机中取出或更换新录像带保存,且录像带易于丢失、被盗或无意中被擦除。
录像质量不高录像是主要限制因素。
录像质量随拷贝数量增加而降低。
第二代视频监控:当前“模拟-数字”监控系统(DVR):“模拟-数字”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半模拟-半数字方案,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由于DVR产品五花八门,没有标准,所以这一代系统是非标准封闭系统,DVR系统仍存在大量局限:“模拟-数字”方案仍需要在每个摄像机上安装单独视频缆,导致布线复杂性。
有限可扩展性DVR典型限制是一次最多只能扩展16个摄像机。
有限可管理性您需要外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来控制多个DVR或监控点。
有限远程监视/控制能力您不能从任意客户机访问任意摄像机。
您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
磁盘发生故障风险与RAID冗余和磁带相比,“模拟-数字”方案录像没有保护,易于丢失。
第三代视频监控:未来完全IP视频监控系统IPVS:全IP视频监控系统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显著区别。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d5e2e345a8102d276a22f45.png)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1代:模拟时代在九十年代初以前,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第1.5代:伪数字化时代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模拟监控的基础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实现图像的多画面显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VCD质量),这种基于P 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称为数字化本地视频监控系统,其实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可简称为伪数字化时代。
缺点:通常只适合于小范围的区域监控系统的扩展能力差无法形成有效的报警联动信号质量有限第2代:嵌入式系统时代(编码器时代)九十年代末,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2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此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嵌入式系统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
嵌入式系统主要缺点:在网络功能、音视频同步等方面也难令人满意因为传输码流太大,需要建设专属网络,并经常会引起网络堵塞第三代流媒体时代进入二十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大幅扩展、计算机软硬件以及各大软件商对流媒体技术大力开发,视频监控即将步入了流媒体时代,它突破了音视频同步性、网络带宽、空间限制等因素,主要提供服务的软件厂家有:Microsoft Media、Real Networks、 Apple QuickTime,但流媒体技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延时。
衡量流媒体技术的几个关键点:延时处理:通常要求不大于550毫秒图像质量:要求达到DVD图像质量开发机制:尽量采用BS开发方式,基于IE浏览器技术的应用领域更适合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0608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e.png)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摄像机和监视器来实时监测和录制场景的技术。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各种场所的常见安全设备。
以下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系统主要使用黑白摄像机和监视器。
这些系统通常安装在重要的公共场所,如市中心、车站和银行。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这些系统只能提供低分辨率的画面,并且无法实现远程监控。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逐渐进入了彩色时代。
在80年代和90年代,彩色摄像机和监视器开始普及,使得监控画面更加清晰。
此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系统的功能,例如可以进行运动检测、图像增强等。
21世纪以来,随着高清技术的普及,视频监控系统开始迎来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高清摄像机和监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细腻的画面,使监控画面更加真实。
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远程监控成为可能,监控画面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远程设备,实时监控和录制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
还有一项重要的技术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那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和识别监控画面中的物体和人物,实现自动跟踪和报警功能。
例如,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视频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除了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各个领域。
它不仅用于安保,还可以监测交通流量、安全生产等。
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在调查犯罪活动和事故原因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视频监控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低分辨率到高清、从有线到无线、从手动操作到智能化,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视频监控系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安全和便利提供保障。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c2173783c4bb4cf7ecd174.png)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2003 年,由于SARS影响,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更加令人关注,总的来看,视频监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
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缆。
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
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机关等高档场所。
萌芽阶段(1979 年-1983 年);起步阶段(1984 年-1996 年)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PC 机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此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
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
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存贮。
此阶段的应用也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初步发展阶段(1997 年-2004 年)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自此,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时代。
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
高速发展阶段(2005 年至今)视频监控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半数字监控,IP数字监控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视频监控的数字化是监控技术的必然趋势.∙全模拟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磁带机已被淘汰∙该方案的前端采集与后端显示,传输线路均使用模似信号,一般又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线路:需要专门铺设,成本高,且在较长距离传输时视频损耗大,影响后端的显示的效果。
∙集成能力: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视频切换矩阵,系统容量有限。
∙存储与回放:采用模似信号存储,磁带容量很大,调看录像非常不方便。
∙半数字化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DVR 或模拟摄像机+DVS+NVR ∙该方案前端和传输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则采用数字方式,一般称为DVR。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885d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c.png)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是一种通过视频摄像机对特定场所或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制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完善。
下面就视频监控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视频监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时候,黑白摄像机开始被应用于一些重要场所的监控工作,如银行、商店和政府机构。
当时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单个摄像机和监视器组成,图像质量较低,无法满足人们对监控的需求。
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彩色摄像机开始逐渐取代黑白摄像机,这一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视频监控图像的质量。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计算机的数字视频录像系统开始出现。
这些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硬件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大大提高了视频存储的效率和可靠性。
到了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崭露头角。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采用传输线缆连接各个设备,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将摄像机和监视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了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监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清视频技术的成熟应用,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开始逐渐普及。
高清摄像机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细腻的图像,使监控效果更好。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视频监控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查看监控画面,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
如今,视频监控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视频监控系统带来了许多新功能和特性。
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监控场景中的人脸,实现身份认证和行为分析;智能分析算法能够通过对监控画面进行智能分析,实现目标追踪和异常检测等功能。
总的来说,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有线到无线、从固定到移动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监控到今天的智能分析,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成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保障公共秩序的重要工具。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发展阶段的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发展阶段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6fe062caaedd3383c4d3ef.png)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发展阶段的概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视频监控市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
视频监控已经渗透到教育、政府、娱乐场所、医院、酒店、运动场馆、城市治安等多种领域。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本地模拟信号监控系统、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基于Web 服务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三个发展阶段。
1.本地模拟视频监控本地模拟信号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视频矩阵、监视器、录像机等组成,利用视频传输线将来自摄像机的视频连接到监视器上,利用视频矩阵主机,采用键盘进行切换和控制,录像采用使用磁带的长时间录像机;远距离图像传输采用模拟光纤,利用光端机进行视频的传输。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称为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
图像信息采用视频电缆,以模拟方式传输,一般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
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很多局限性:(1)有线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对距离十分敏感;(2)有线模拟视频监控无法联网,只能以点对点的方式监视现场,并且使得布线工程量极大;(3)有线模拟视频信号数据的存储会耗费大量的存储介质(如录像带),查询取证时十分烦琐。
2.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随着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而产生。
系统在远端有若干个摄像机、各种检测和报警探头与数据设备,获取图像信息,通过各自的传输线路汇接到多媒体监控终端上,然后再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到一个或多个监控中心。
监控终端机可以是一台PC机,也可以是专用的工业控制机。
这类监控系统功能较强,便于现场操作;但稳定性不够好,结构复杂,视频前端(如CCD等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通信)较为复杂,可靠性不高;功耗高,费用高;需要有多人值守;同时,软件的开放性也不好,传输距离明显受限。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3bf11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6.png)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蒙古人于7世纪初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明防备望游的半景望台,相当于古代的视频监控系统。
现代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该时期仅能够用于实验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发展了出来。
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只图像传感器—新马克斯管被发明出来,因此,视频图像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视频监控技术的兴起时期,尤其在英国,它以可见光线的监控系统开始普及,被公认为是当前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开端。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业界的不断完善,监控技术也不断进步。
通过运用恒温器、最新的半导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视频监控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当时的视频监控系统大多以线视频的形式出现,使用电缆将摄像机与观看器或记录器连接起来,上面需要使用高大的柜子来存放设备,尽管技术上已经非常先进,但是由于设备太大的原因,视频监控仍然很少被使用。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发生了飞跃,从技术上讲,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和储存数据,同时。
视频监控系统基本知识
![视频监控系统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dcaf73a26925c52cc5bf77.png)
视频监控系统基本知识一、视频监控发展史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从最早的模拟监控(CCTV)到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划分为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基于“PC+多媒体卡”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和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管理软件+芯片及的嵌入式视频编码器”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NVS)。
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随着电视和摄像机的出现发展壮大起来的。
最早期的产品,多以摄像机与监视器(电视)一对一监视系统为主,开始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先河。
在构建视频监控系统的实践中,为了避免对监视器极大的浪费,出现采用简单硬件电路方式的视频切换器。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微处理器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矩阵切换控制系统。
在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萌芽及发展,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矩阵切换器外挂计算机的方式,实现了对监控系统的多媒体控制,使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有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初步显示出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雏形。
2.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九十年代末,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以本地局域以太网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单机管理软件为特色,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革命,相继出现了上百种数字硬盘录像机产品。
数字硬盘录像机(DVR)通过在工控机箱安装视频压缩卡,将前端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上网传输,属非嵌入式系统。
优点:能实现在网上“互联互通”及授权客户直接访问;便于构建系统及方便联网;成本低廉。
缺点:现场不能脱离PC机;系统稳定性差;扩展性和灵活性差;不利于远程传输。
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压缩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迎应模拟CCTV监控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弊端与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
视频监控发展史
![视频监控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8bc9fd6294dd88d0d26b6b.png)
视频监控发展史1.一对一监视系统闭路监控系统是随着电视和摄像机的出现发展壮大起来的,最早期的产品,多以摄像机与监视器(电视)一对一监视系统为主,开始了视频监控的先河。
系统的连接方式是靠视频电缆一对一直接相连,有多少个摄像机就有多少个监视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闭路监控系统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现在这些技术产品在使用领域已经被淘汰,留下的只有它在视频监控历史中的足迹。
2、控制电路系统人们在实践中慢慢地发现,一对一监视模式对监视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随之逐渐出现了视频切换器,来弥补这一不足。
对监视范围要求的进一步扩大,和对变倍镜头及云台的引入,必然导致控制器的出现。
此时的切换控制电路系统因受技术的限制,只是简单的硬件电路组合,视频切换和控制是独立的,控制多是采用多路开关,配合多芯电缆一对一直接连接的线控方式。
传输距离近,布线复杂,操作繁琐,难以实现多中心控制,系统容量小,扩展困难,不能实现区域联网。
3.闭路监控系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微处理器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起来,。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微处理器监控系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因采用非标系统,受单片机(8位,16位芯片)的限制,系统功能容量及运行速度有限,体积大,容易死机,无对话式屏幕菜单,缺乏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步骤多,可编译性差,联动控制方式一旦确定难以修改,系统分控采用专用通讯方式,无法与标准计算机联网,兼容性差,系统升级困难。
4、计算机只是在充当一个外部监视器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萌芽及发展,人们慢慢地从简单的计算机编译和控制方式,向计算机多媒体化过渡,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高解析度,将一路视频传输进来,通过视频捕捉卡采集到计算机显示。
但是,控制及切换主机仍为传统单片机主机,只是通过串口与计算机相连,完成简单控制工作,这一模式我们称之为外挂多媒体的监控系统。
尽管它有较为良好的人机界面,但仍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多媒体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基于计算机,而是基于传统的微处理器监控模式,为了适应突飞猛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只是被动地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拼装,在大部分时间里,计算机只是在充当一个外部监视器,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53b42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f.png)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视、录像和存储,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安全防范和犯罪行为的追踪的一种技术手段。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视频监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技术非常简单,主要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公共场所,如银行、超市和重要交通枢纽。
当时的监控系统仅能提供黑白图像和极低的分辨率,且无法实时监控,仅能播放事后录制的影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逐渐向数字化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CCTV监控系统开始应用数字化技术,摄像机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同时,数字录像机的出现也大大降低了视频存储的成本,使得监控系统的覆盖区域和存储时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进入21世纪,高清晰度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主流趋势。
高清监控摄像机的出现,使得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大幅度提升,能够清晰显示细节,提高了证据的可靠性和判别能力。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实现了远程监控和互联网访问。
无线技术的应用,使得监控系统的布线更加方便,扩大了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在当今社会,视频监控技术已经进入了智能化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图像中的人员和物体,并进行行为分析和异常检测。
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准确的安全防护。
此外,视频云技术的出现,使得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更大容量的存储和更高的可靠性,同时也方便了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另外,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除了传统的公共场所和重要设施,视频监控已经渗透到家庭、企业和交通等方方面面。
在交通领域,视频监控技术在交通管控、交通违法行为监测和交通事故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用于家庭安全和老人、儿童的看护。
在企业领域,视频监控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线的监控和作业安全。
浅析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浅析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55166e314791711cd79173d.png)
浅析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导读:视频监控系统在我国经历了传统模拟监控系统、半数字化监控系统、全数字化监控系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优点和面临的问题,在此我们浅析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视频监控系统在我国各领域蓬勃发展,视频监控已经深入到社会公共安全的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视频监控系统从以矩阵为核心代表的模拟监控系统,跨越终端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的半数字化监控系统,到目前前端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全数字监控系统,各项新技术、新产品从无到有.从非主流到主流,引领着视频监控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代视频监视系统是指以矩阵为核心的传统模拟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视频电缆、切换矩阵、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及盒式录像带等构成.系统只是解决小范围,短距离的监控雳求。
其系统特点:1)视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质量高;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应技术成熟。
其存在很多明显的缺点:1)范围有限;距离有限,无法进行远程管理、访问;2)系统增扩容难度大,成本高;3)大量磁带存储、人工手动查询,管理维护复杂;4)无法与其它安防系统有效集成。
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是指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的半数字化监控系统,系统的显著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测览、管理方式.在很多方面解决了模拟矩阵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是第一代技术的延伸。
其系统特点:1)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存储为数字形式,质量较高;2)存储的数字化,大大提高用户对录像信息的处理及查询能力;3)向下兼容,可实现对第一代模拟监控产品的升级改造;4)硬盘录像系统功能的网络化及光端机的出现解决了视频图像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使人们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以及视频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5)嵌入式硬盘录像系统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更简易的安装方便;其优势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说硬盘录像技术的成熟大大加快的视频监控民用化的趋势,并得以大范围的应用,而又正是在大范围应用的大潮中,其不足之处暴露了出来.1)硬盘录像系统仍未摆脱第一代模拟监控的影响,从监控点到中心为模拟方式传输,需铺设电缆或光缆,系统越大建设成本越高,不易维护且维护费用较大;2)单机容量有限,在大型系统中,不适用于集中录像,录像文件的统一管理不便;3)硬盘录像系统网络化功能有限,大范围应用管理、维护复杂.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是指以前端网络视频为代表的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传输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实现视频在网上的传输,并通过设在网上相应的功能控制主机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浏览、控制与存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
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
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
那时候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机关等高档场所。
是一个起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电脑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这个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
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
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和存贮。
这个阶段的应用也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这就是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自此,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时代。
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
高速发展阶段是从2005 年至现在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半数字监控、IP数字监控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的数字化也是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模拟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磁带机已被淘汰这个方案的前端采集与后端显示和传输线路都使用模似信号,所以又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需要专门铺设线路并且成本高,在长距离传输时视频损耗大,严重影响了后端的显示的效果。
也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视频切换矩阵控制,所以系统容量有限。
它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容量很大,调看录像非常不方便。
半数字化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DVR 或模拟摄像机+DVS+NVR 这个方案前端和传输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则采用数字方式,一般为DVR。
前端:早期采用MPEG2,MPEG4压缩方式,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有的部分H。
264方案。
线路也需要专门铺设,成本高并且在较长距离传输时候视频损耗大也影响后端的显示的效果。
集成能力: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服务器的视频卡处理 (一般单台仅支持16路),系统容量有限。
存储与回放:事后查阅,需要到专门服务器上进行。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分散的IP Camera模式该方案的前端和传输都采用数字信号,且传输基于IP网络进行。
前端:直接采用一体机,内置LINUX微型服务器,直接接入IP网络。
由于常用的一体机,其没有集成式的管理,在接入ADSL时,受限于中国的网络固定公网IP很少, IP不固定,需要再依赖于DDNS等第三方服务。
并且需要用户的NAT额外设置,使用不方便。
这个方案适合于简单的单个消费型的家庭用户。
存储与回放:由于一体机前端一般只能接入SD/CF卡等,其容量一般为4G,只能存储最近几小时的视频数据,无法形成真正的录像调阅机制。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 LiveCamera视频监控平台,基于互联网,统一平台,统一管理该方案的前端,传输,显示都使用数字信号,且于IP网络传输。
传输:信号基于IP网络传输,因此适合长距离传输。
由于现在的建筑等一般已经安装了的IP网络,因此布线成本低。
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可以使用电话线 ADSL 方式接入。
前端:一般采用H264压缩后,转为IP数据包传输。
而在视频输入端,支持一体机或是标准的模似信号输入。
显示端:一般PC即可,只要能接入前端网络即可。
一般使用集中存储或是区域集中式存储,这样存储不易失,也不受前端的限制。
我国的安防企业,大多起步较晚,受品牌、资金、技术、销售渠道以及和欧美安防标准的制约,难以实现突破式发展。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规范的环境,而国内安防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规范化。
现在的国内安防行业,鱼龙混杂,抄袭成风,创新匮乏,价格战此起彼伏……这种现状无法使安防企业实现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不利于整个安防行业的长远发展。
单靠价格优势难以形成气候,论单打独斗实力差距较大,如果国内安防企业不能尽快规范市场环境,未来的发展恐怕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后危机时代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超越创新,更需要整个安防行业的完善和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对技术、品牌和创新能力认知的改观。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机遇平安城市建设。
自2005 年10 月,公安部对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3111"试点工程)进行了部署,确定了22 个城市为部级试点城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定了400 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要求2010 年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完成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
近五年来,中国各大城市投入了巨额资金全面开展城市报警监控网络建设。
据公安部科技局的估计,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所占比例为28%。
目前我国共有2,300 多个地级市城市和县城,随着"平安城市建设"逐步向地级市、县、镇深入,其将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各强制性标准的陆续出台:2006 年3 月1 日,国务院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实施,要求全国歌舞娱乐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施。
2007 年9 月,上海市强制性地方标准《重点单位重要部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8 部分:旅馆、商务办公楼》实施,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商务写字楼、旅馆酒店在500 平方米(含)以上的,须在2009 年以前按照标准建设好安防视频监控系统。
2008 年10 月1 日,上海市地方标准《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9 部分:零售商业》将实施,要求24 小时便利店、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店、车辆加油站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而上海仅24 小时便利店就有4,000 余家。
还有就是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
金融、教育、煤矿等各类用户安防意识增强带动视频监控消费。
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安防视频监控的投入。
据《安全&自动化》估算,仅以现有银行网点全部改造估计的DVR 市场规模为36 亿元,摄像机市场为7.5 亿元;从2008 年开始,各大银行将实施总行对各营业网点的远程视频监管,这将在全国范围带来新一轮的安防视频监控市场需求;同时金融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五年一换"的改造规律也带来固定的市场需求。
校园安防市场。
《2006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等各类学校共约70 万所。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第55 研究所的研究,依据2006 年我国1867 所高等院校计算的高校安防系统市场规模在74 亿元左右。
煤矿安全监控。
按照国家"三确定"的政策,每吨煤需提15 元作为安全装备投入,全国每年产生300 亿的安全投入,其中视频监控将占一定份额。
治安需要。
治安监控管理现代化推动公安等部门的安防视频监控需求。
科技强警建设。
2005-2007年,公安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中用于视频监控设备的投入高达200 亿元。
按照规划,继2008 年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验收之后,还将可能确定第三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
同时根据示范建设需要,公安部和科技部可能会确定一至二个有条件的省,进行"科技强警示范省"试点建设,目前江苏和浙江两省已完成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强警建设。
此外,交通部门计划在全国范围推广城市车辆监控系统建设。
据统计,全国现有城市公交营运车辆、长途客运车、货运车近300 万辆,车辆监控设备方面的投入有望超过100 亿元。
管理需要。
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日益通过视频监控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各种有效管理,目前集中表现在交通管理、环保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应用上。
交通管理。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在50 个以上城市建设交通信息服务系统;100 个以上城市建立智能交通公交管理系统;在200 个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管理系统,预计视频监控将在全国125 亿的城市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中占有一席之地。
环保管理。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 年明确要求全国50%-60%的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以每家企业建设一套简单的在线监控系统约5-10 万元,全国50%-60%的工业企业约400 万家计算,市场规模将达2,000-4,000 亿元。
"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 亿元,约占同期GDP 的1.6%,比"十五"期间增加近6,500 亿元。
另外,水库水源地监控、江河湖海和湿地监控、森林监控等生态监控也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
作为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我国安防视频监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视频监控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随着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升级以功能实现为导向,细分产品潮流化、个性化的特征决定该行业技术改进方向的多样化。
同时,IT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视频监控行业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视频监控行业技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具体情况如下:数字化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数字化进程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主要表现为模拟磁带录像机被硬盘录像机取代。
目前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仍然大量采用模拟摄像机,其功能、图像分辨率都非常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安防监控系统对于图像清晰度、图像质量、安防特色功能的需求。
随着相关视频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显示技术的成熟,模拟摄像机将会逐步退出市场而被全数字化的IP 摄像机(又称网络摄像机)取代,IP 摄像机具备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更丰富的安防特色功能,视音频不再采用模拟同轴电缆传输,而是通过各种IP 网络,从而完成了安防产业技术的全数字化进程。
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意味着系统的结构将由集总式向集散式发展。
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将使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任务和负载得以共享。
在个网络化的监控系统里,可将前端采集编码、存储、显示、分析、传递、管理等模块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节点,各种监控信息可以沿网络的分布而传递,任何网络用户可实现实时查看。
监控系统的网络化,使监控信息获取更便捷,安装、管理、维护更灵活方便。
IP 摄像机便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的成果,而网络程度更高的NVR也将随网络化进程而得以应用。
集成化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不仅在于用统一平台对不同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集成和协同防范,实行重要防护对象的"多层级设防",还包括产生图像系统与非图像系统的无缝关联集成,发挥综合管理的效用,扩大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为智能化提供实施基础。
智能化随着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大量建设,监控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将使监控系统的功能从事后追查为主转为以预防为主,有效地提高监控系统本身的功能和效率。
未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适应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场景;其次是能识别和分析更多的行为和异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