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史料实证(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史料实证
(学生版)
概念释疑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课标要求
(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解读
课标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
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
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考真题
1.(2018·全国II卷,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
A. 走苏俄革命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
2.(2018·全国II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3.(2018·全国III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4.(2018·全国III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5.(2018·全国III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6.(2017·新课标全国卷1,26)
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7.(2017·新课标全国卷2,35)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8.(2017·新课标全国卷3,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
《新唐书·太宗本纪》
9.(2016·新课标全国卷I,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0.(2016·新课标全国卷I,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11.(2016·新课标全国卷II,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2.(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13.(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14.(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5.(2018·全国I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高考模拟
1.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订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
这说明( )
A.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
B.会馆有地方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2.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说明中国( )
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
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C.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被列强控制了棉纺织业的命脉
3.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
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
这些做法( )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6..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7.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
8.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在《儒林列传》中曾说:“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
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
C.《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
D.《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
9.(2018届高三·广州四校联考)《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材料表明柳宗元( ) 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
11.(2018届高三·淄博四校联考)1962 年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这一规定( )
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B.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
C.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
12.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 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这是我国当时( )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3.(2018届高三·大庆摸底)据拉布教授在《冒险企业和帝国》(1575~1630年)中统计,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公司都有股份的人,东印度公司有28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9%;东地公司有4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4%;利凡特公司有157人,占公司人数的27.4%。
这促进了( )
A.商业革命的发展B.企业转属私人资本
C.垄断组织的产生 D.金融控制手工工场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
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