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因水而兴因绿而永恒

——2010上海世博园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摘要:目前,上海世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已经完成,为成功举办世博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世博公园、江南公园、后滩公园、世博村园林、场馆绿地以及各道路绿化等。再次,作为世博园区园林绿地的设计导读,从总体定位、系统规划、先进理念特色等方面做一些简要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上海世博会

许多美丽城市不仅拥有优美的建筑与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拥有引人入胜的外部空间。诸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国的水城苏州、云南丽江古城、上海的外滩和苏州河等等。无不以其独特的滨水开放空间装点着城市的容颜,并在现在城市环境和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因水而兴,因绿而走向永恒。

借世博会之机,上海的绿地公园建设又为城市健康向上的生活提供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空间的开放的临水空间,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环境;同时由于水的光影特征,它也是创造一人都市环境、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场所。它将形成上海新的魅力地区,成为上海另一个“城市的橱窗”和“名片”。

1 前瞻性的定位

从上海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布局和系统层面来解读,世博园区园林绿地建设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上海绿地系统规划中“一纵两横”景观中的“一纵”——“黄

浦江”滨水景观的重要生态廊道,世博园区绿地的规划建设促使上海绿地规划系统布局结构趋于完整。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赋予上海滨水城市不可剥离的自然生态格局。纵观历史长河,好像黄浦江只要拐一个弯,就有一个大故事,每个转角往往会逐渐形成人群集聚处,而集聚的地方常常是广场或者绿地。而这块“绿心”恰恰位于黄浦江拐弯处,地理位置优越。如此选择,可谓用心良苦;如此选择,正是要将沿江绿带还原给大自然,交还给上海城市。

同时,呈带状的滨江公园不仅是浦江沿岸绿地,也是上海城市公共绿地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世博园区绿地将会成为一块与中心城区大型绿地焕然相成、不可或缺的结构性绿块。从上海市绿地版图上可以看到,历史上,整个浦东,尤其是南部区域大型绿地资源奇缺。由于区域绿地服务半径过大,导致周边百姓赏绿观绿、户外休闲十分不便。而今,世博园区绿地的诞生自然而然地扫除了这个城市局部区域大型公共绿地的盲点。

2 科学的绿地系统规划

2.1 绿地系统布局

世博园区绿地系统以世博公园为核心,以轴线大道、步行景观带、浦江景观带和网状道路绿化为主体骨架,构建绿环围绕、绿网交织、绿链相接的生态网络布局(图01)。

图01:上海世博园绿化总体布局图

通过绿地体系的生态网络布局,强化各功能片区、场馆间特色景观林紧密联系,形成绿化景观完整系统。同时绿地也是组织人流、保障安全的重要场所空间。

2.2 绿地总体结构

世博园区绿地总体结构以“一核、一轴、两带、多楔”为主,由黄浦江向两侧城市空间延伸,突现“蓝绿相依,绿网交织,绿楔深嵌,绿链相接”的生态网络系统结构特征(图02)。

图02:上海世博园绿化结构框架图

一核——世博公园;世博公园是全国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域,位于世博园中心滨江区块,是一处大型生态型游憩公园,也是园区的绿的核心。一轴——世博大道绿化;世博大道绿化是世博园区景观绿化空间层次上南北想轴线的重要复合型绿化广场型空间,轴线与黄浦江交汇处形成景观高潮。两带——滨江绿带、缓冲绿带;滨江绿带:黄浦江两侧各有一条滨江绿带沿江展开,同时串联起世博园区各展馆组团绿化。缓冲绿带:世博园区与城市相接地区设置大停车型绿化带,满足停车等功能要求。多楔——多个楔型绿地;核心区域外的场馆内有多条楔型绿带垂直于浦江,使江面景观和滨江绿带渗透到园区外。同时利用沿江防汛标高和自然标高的落差,塑造高低起伏的坡地景观。

2.3 绿地差异化定位

“做足绿文章,做足水文章”是世博园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大量的绿地将是世博园的重要特点。这些绿地在世博会结束后大部分将会被继续保留,成为市民可漫步其间的亲水绿地。世博园既要展示整体的和谐,也要表现各类绿地的特点,形成景观中的特别性和高潮点。差异化定位,将不同性质绿地进行有机组织是本次世博会绿地系统规划的一大特色(图03)。

图03:上海世博园绿化分类布局图

根据世博园区绿地的景观、生态及社会的功能效益以及后续利用情况,规划的主要公园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表01):

永久型城市公园绿地:主要包括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等。其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生态系统丰富,能够提供大量的休憩和活动场所。临时性城市公园绿地,主要包括江南公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等。其主要特征为世博会期间作为公园用地,内部设施建设以临时性和装配性为主,世博会后会重新规划利用。永久型滨水绿地:主要包括白莲泾公园等。其主要特征为滨水开放空间,具有较好的公共性和景观性,以生态和功能联系为主。永久型社区绿地:主要包括世博村景观等。其主要特征为强调社区性与宜居性,规划设计中突出人文和生态要素的运用。永久型城市广场:主要包括庆典广场等。其主要特征为以集会、演绎活动为主,设计中大量运用硬质铺装和高科技动态景观。永久型城市综合体:主要包括世博轴等。其主要特征为强调连续性与空间导向性,强调复合功能及高科技生态技术的综合运用。

3 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

3.1 关注场地的地域性特征

鉴于基地为带有明显滨水码头特征的城市中心用地,为处理好基

地与水、城区的关系,体现“市中心的绿地、滨江的绿地”特点,各方案都表达出设计以生态绿色为基底,依据滨水绿地防洪设计要求,设计地形整体由江面向浦明路缓缓抬高,创造亲水平台、滨江步道、湿地滩涂等亲水环境,考虑人与自然的可达性与亲水性并努力恢复滨江生态系统,同时适度保留并改造工业时代特征的建筑设施,将工业遗迹资源化(图04)。

图04:工业塔吊

3.2“绿色城市”(Green City)理念

将生态理念通过生态设计来解决实施项目的生态平衡或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设计中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其内涵是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