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物反馈技术 的临床应用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概念 生物反馈是将生物信息转换为声、光、图
像等信号,再加上人的大脑意识参与,构 成完整的反馈环。 必要条件: 1、有将信息转换为声、光、图像等信号的 电子仪器。 2、要有人的大脑意识参与。
二、定义
生物反馈疗法 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或异
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 光、声、图像、曲线等信号,以此训 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信号来调控 生理活动,以达到调节身心功能及治 疗疾病的目的。
三、作用原理
生物反馈的作用原理是: 受大脑皮质与脊髓控制的随意活动领域,称 为意识上水平。受皮质下和自主神经系统控 制的不随意活动,称为意识下水平。人对外 界刺激的感知—引起应激生理反应,通过仪 器收集信号、处理—转换为新的信息(声音、 图像等),患者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大脑意 识—改变机体的反应——达到训练目的
联合反应是伴随患侧肌群肌张力的出现而出现 的,并且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如对侧性的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同侧性的联合反应,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第三阶段:痉挛加剧,出现部分由随意运动 诱发的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的患肢,期望完成 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如偏瘫患者欲抬上臂,会出现屈肌共同 运动模式(肩胛骨上提、后缩,肘关节屈 曲,拇指屈曲内收、抓握)
第六阶段: 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 接近于正常的协调与技巧运动
1、能进行各种抓握,全范围伸指 2、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V级动作的运动速度达健侧2/3以上
具体的康复处方如下:
1、ESFN(脑循环治疗): 适用于脑卒中各期。
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又称“脑循环治疗” 在早期(急性入院期)运用主要起脑保护 治疗的作用,它可以改善脑血管供血、激 活脑保护机制、促进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 、减少或降低中枢神经元衰亡的速度。
生.
4、TENS模式(经皮神经电刺激)
主要用于感觉异常障碍治疗 及早期神经促通治疗. 可用于脊髓损伤的促通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的恢复治疗,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等。
5.FNS模式(功能电刺激反馈)
主要用于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 (强化)训练,尤其是手指等精细康复训练.
神经康复工作主界面
第二部分 常用治疗方案(处方)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 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 总称。其特点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 性或弥漫性功能缺失征象。
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出血性卒中,就是人 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这类 卒中病人约占40%左右;另一类 是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都属于此类。这类卒中病人 约占60—70%。
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急性 期后(通常指2—3周内)约2/3的患者残留 大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运动(常伴感 觉的)功能障碍—偏瘫。另外还有言语和 交流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 情感障碍和心理障碍等。
在生理情况下,大脑皮质发出随意 冲动,中间接受基底节、脑干、小脑 和脊髓多层次的协调而下行,其中皮 质延髓束止于脑干的不同水平支配脑 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止于脊髓不同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相应节段的肌肉活动。脑卒中的 运动功能障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 损,使运动系统失去其高级中枢的控 制,其影响的是一组肌群麻痹导致整 个肢体的瘫痪或偏瘫。
第四阶段: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脱离共同运 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 2、上肢前屈90º(肘伸展)
3、手指能半随意,小范围伸展。
4、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足可向后滑动。
第五阶段: 痉挛明显减轻,出现分离运动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展) 2、上肢平举并上举过头(肘伸展) 3、能随意全指伸开 4、立位,髋伸展能屈膝,踝能背屈。
五、临床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反馈有: 1、肌电生物反馈: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治疗。 2、脑电生物反馈:常用于抑郁、失眠、神经
衰弱、癫痫等治疗。 3、心率生物反馈:常用于自主控制心率和心
律失常的治疗。 4、血压生物反馈: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5、手指温度生物反馈:常用于治疗雷诺病。
六、治疗处方
1、PBF(正反馈训练)
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 以下六个阶段(Brunnstrom分期):
第一阶段: 弛缓期(发病后数日至2周)肌肉呈 迟缓状态无运动;(软瘫期)
第二阶段: 发病约2周后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关 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痉挛开始出现。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主动用力、或抗 阻力运动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力增高、或 出现的运动反应。
四、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条件
1、靶反应:即由患者体内引出来的一种自主 而持续的信息。如肌电、脑电、心电、血 压、心率、皮温等。
2、强化刺激:是由生物反馈仪发出的信号如 声音、光线、曲线及仪器读数等,这些信 号作为一种刺激不断反馈给患者。
3、工具:即生物反馈治疗仪器—接收信号— 转换信号—反馈给患者—反复训练。
又称为”正反馈模式”,主要用于运动功能训 练
(肌力提高/运动模式矫正/运动协调能力提 高).
0-1级肌力:用双侧法(即患侧与健侧肢体同做) 2级以上肌力:用同侧法(在患侧肢体做训练)
2、NBF模式(负反馈模式)
主要用于肌张力异常、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及痉孪 改善,适合清醒能配合的病人(能理解训练的意 义)。包含5种训练模式:
脑循环治疗在后期,主要目的是促进 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因为脑 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后突触的阈值 逐渐降低被活化和使用,并可形成新 的突触和神经环路,重组一个新的神 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
只有大脑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运 动才能恢复正常。另外ESFN还能促进 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及脑血流的改善。
(1)松驰训练: 适用于肌张力异常
(2)Hale Waihona Puke Baidu力提高训练:适合于肌力2级以上的肌肉
(3)协调性训练:适合于平衡训练,该模式必须将 两个通道同时设置在NBF模式下才可以使用
3、ESFN(脑循环治疗)
又称”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 ”脑循环治 疗”,主
要用于脑神经微循环改善,脑神经元兴奋改善
及细胞保护,减少或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概念 生物反馈是将生物信息转换为声、光、图
像等信号,再加上人的大脑意识参与,构 成完整的反馈环。 必要条件: 1、有将信息转换为声、光、图像等信号的 电子仪器。 2、要有人的大脑意识参与。
二、定义
生物反馈疗法 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或异
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 光、声、图像、曲线等信号,以此训 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信号来调控 生理活动,以达到调节身心功能及治 疗疾病的目的。
三、作用原理
生物反馈的作用原理是: 受大脑皮质与脊髓控制的随意活动领域,称 为意识上水平。受皮质下和自主神经系统控 制的不随意活动,称为意识下水平。人对外 界刺激的感知—引起应激生理反应,通过仪 器收集信号、处理—转换为新的信息(声音、 图像等),患者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大脑意 识—改变机体的反应——达到训练目的
联合反应是伴随患侧肌群肌张力的出现而出现 的,并且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如对侧性的联合反应,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同侧性的联合反应,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第三阶段:痉挛加剧,出现部分由随意运动 诱发的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的患肢,期望完成 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如偏瘫患者欲抬上臂,会出现屈肌共同 运动模式(肩胛骨上提、后缩,肘关节屈 曲,拇指屈曲内收、抓握)
第六阶段: 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 接近于正常的协调与技巧运动
1、能进行各种抓握,全范围伸指 2、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V级动作的运动速度达健侧2/3以上
具体的康复处方如下:
1、ESFN(脑循环治疗): 适用于脑卒中各期。
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又称“脑循环治疗” 在早期(急性入院期)运用主要起脑保护 治疗的作用,它可以改善脑血管供血、激 活脑保护机制、促进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 、减少或降低中枢神经元衰亡的速度。
生.
4、TENS模式(经皮神经电刺激)
主要用于感觉异常障碍治疗 及早期神经促通治疗. 可用于脊髓损伤的促通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的恢复治疗,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等。
5.FNS模式(功能电刺激反馈)
主要用于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 (强化)训练,尤其是手指等精细康复训练.
神经康复工作主界面
第二部分 常用治疗方案(处方)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 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 总称。其特点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 性或弥漫性功能缺失征象。
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出血性卒中,就是人 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这类 卒中病人约占40%左右;另一类 是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都属于此类。这类卒中病人 约占60—70%。
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急性 期后(通常指2—3周内)约2/3的患者残留 大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运动(常伴感 觉的)功能障碍—偏瘫。另外还有言语和 交流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 情感障碍和心理障碍等。
在生理情况下,大脑皮质发出随意 冲动,中间接受基底节、脑干、小脑 和脊髓多层次的协调而下行,其中皮 质延髓束止于脑干的不同水平支配脑 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止于脊髓不同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相应节段的肌肉活动。脑卒中的 运动功能障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 损,使运动系统失去其高级中枢的控 制,其影响的是一组肌群麻痹导致整 个肢体的瘫痪或偏瘫。
第四阶段: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脱离共同运 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 2、上肢前屈90º(肘伸展)
3、手指能半随意,小范围伸展。
4、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足可向后滑动。
第五阶段: 痉挛明显减轻,出现分离运动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展) 2、上肢平举并上举过头(肘伸展) 3、能随意全指伸开 4、立位,髋伸展能屈膝,踝能背屈。
五、临床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反馈有: 1、肌电生物反馈: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治疗。 2、脑电生物反馈:常用于抑郁、失眠、神经
衰弱、癫痫等治疗。 3、心率生物反馈:常用于自主控制心率和心
律失常的治疗。 4、血压生物反馈: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5、手指温度生物反馈:常用于治疗雷诺病。
六、治疗处方
1、PBF(正反馈训练)
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 以下六个阶段(Brunnstrom分期):
第一阶段: 弛缓期(发病后数日至2周)肌肉呈 迟缓状态无运动;(软瘫期)
第二阶段: 发病约2周后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关 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痉挛开始出现。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主动用力、或抗 阻力运动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力增高、或 出现的运动反应。
四、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条件
1、靶反应:即由患者体内引出来的一种自主 而持续的信息。如肌电、脑电、心电、血 压、心率、皮温等。
2、强化刺激:是由生物反馈仪发出的信号如 声音、光线、曲线及仪器读数等,这些信 号作为一种刺激不断反馈给患者。
3、工具:即生物反馈治疗仪器—接收信号— 转换信号—反馈给患者—反复训练。
又称为”正反馈模式”,主要用于运动功能训 练
(肌力提高/运动模式矫正/运动协调能力提 高).
0-1级肌力:用双侧法(即患侧与健侧肢体同做) 2级以上肌力:用同侧法(在患侧肢体做训练)
2、NBF模式(负反馈模式)
主要用于肌张力异常、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及痉孪 改善,适合清醒能配合的病人(能理解训练的意 义)。包含5种训练模式:
脑循环治疗在后期,主要目的是促进 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因为脑 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后突触的阈值 逐渐降低被活化和使用,并可形成新 的突触和神经环路,重组一个新的神 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
只有大脑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运 动才能恢复正常。另外ESFN还能促进 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及脑血流的改善。
(1)松驰训练: 适用于肌张力异常
(2)Hale Waihona Puke Baidu力提高训练:适合于肌力2级以上的肌肉
(3)协调性训练:适合于平衡训练,该模式必须将 两个通道同时设置在NBF模式下才可以使用
3、ESFN(脑循环治疗)
又称”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 ”脑循环治 疗”,主
要用于脑神经微循环改善,脑神经元兴奋改善
及细胞保护,减少或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