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各项举措,在众多的方面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型的近代新式企业和新型的社会生产力。

这些民用工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虽然要受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主要表现在民用企业的兴办是为了“求富”,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行商品生产或进行商业性运作。

其次,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绅商,他们在企业中有一定的权力,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具近代色彩。

第二,这些企业还往往以外商为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夺回不少权利。

洋务企业的创办,在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封建传统政策上打开一道缺口,带给私人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希望,推动社会资金流向新式企业。

通过新式企业的创办,一些买办、买办商人、官僚和旧式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引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和传播了先进科学知识,积累了管理新式企业的经验,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近代化的起点。

比较洋务运动前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发展进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赖以进行作战的是弓箭长矛、鸟铳抬枪和土炮装备起来的“军队”,是损坏严重、火炮陈旧不堪的海防炮台。

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是极为落后的。

由于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厂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很快就能仿制出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武器装备。

如江南制造局仿制的枪支大炮。

就是比较先进的自动火器中国也能很快进行仿造。

无烟火药中国也很快研制成功,从而使中国火药的生产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此后,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决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

到北洋海军正式建军,大小军舰,共二十多艘;南洋舰队和广东、福建舰队的建立也装备了舰艇若干。

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还以巨资修筑了旅顺、大连、威海、等海防基地,装备了最新式自动回转射击大炮,以及深水军港、船坞等配套设施,旅大、威海、大沽等基地政府的营建,使中国拥有了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

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进行海上作战和保护海上运兵线的主要工具已经不是旧式帆船,是亚洲第一位的北洋舰队。

如果没有这支近代化装备的舰队,中国就不可能同日本展开史称“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黄海大海战,并重创日本海军5艘主力战舰,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

再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改革,基本上是围绕着语文教育、军备教育、留学教育三个环节来进行的,虽然其最终并未摧毁清政府的科举枷锁,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逃脱不了维护和加强清政府的更强有力的统治,但是在客关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随着洋
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
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
序幕。

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为主要课程,形式上也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客观上也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教育体制,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最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随着洋务运动广泛深入的开展,李鸿章也逐渐认识到,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而无政治方面的改革,则经济方面的改革也很难开展,亦很少成效,必须在经济方面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方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洋务运动的预期效果,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为此,李鸿章曾多次与同僚朋辈言及政治变革的问题,要求改变“祖宗之成法”。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李鸿章、左宗棠的这些思想尚不明确。

他们所要改变的是哪些“祖宗之成法”,都没有说明,更没有也不可能推动清往常去实行这些“变法”,只是表达了他们要求政治变革的朦胧想法。

以往人们在论及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时,总是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

他们都是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

但是,不可忽视在他们之前或同时,一些洋务派人物如要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已经对变法问题有所议论,有些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

他们中有些主张已接近于或达到了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思想水平。

郑观应等人,曾长期参与洋务运动,其本身就是洋务派人物。

他们的变法思想与他们的洋务活动不无关系,由于参与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得以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触,加深了对西方的认识,并经受了洋务运动的切身体验,遂对清朝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一系列改革思想。

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