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自己写的哦)
内容提要: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当时的清朝末年的地主统治阶级当中的较为“开明”的洋务派所主导的一场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外减轻日益危亡的民族危机,增强自身力量,防范外国侵略者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虽然发起这场运动的统治阶级的动机是为了利用西方先进的“利器”,即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并在不改变日益腐朽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来维护处在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的统治。诚如晚清著名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在他的《校颁庐抗议》一书中所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1)。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其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本文主要是通过辩证的逻辑思维从洋务运动所处的两个不同的时期,即前期的“自强”时期和后期的“求富”时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兴办的一些实业产业作为本文的主要行文结构来论述它们对中国近代化的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一些影响,在本文的结尾浅述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够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原因。
关键词:自强军事近代化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其发展军事工业等重工业为其优先发展方向的历史必然性。洋务运动发生之前,在外国的“炮舰外交”的“狂轰乱炸”之下,中国被迫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衰落大门,外国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的“饥渴式”欲求的内在驱动下,通过武力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国家,并逐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世界市场体系当中。而由于封建制度本质上的腐败,落后和剥削性,外加上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这使得原本已经处于水火不容的中国封建制度固有的一对根本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天灾的催化下进一步加剧,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旧式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就这样爆发了,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根基进一步发生了严重的动摇,面对着“内忧外患”这一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取得慈禧太后这一大靠山的支持根据“师夷长技以制夷2)”的思想,对内达到“剿发捻3)”,对外而达到“勤远略4)”最终达到自强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做法只有通过购买外国的洋枪洋炮和学习
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正如洋务派中央的核心代表人物奕在发展洋务运动的奏折中所认为的,“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只
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只太平天国),捻(只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该怎么办?奕提出,“探员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的主张和奕基本一致。他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过于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5),正是在这种先“学习利器”以达到“自强”的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在1890捻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基地,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分别是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 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87年,满洲贵族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局6),洋务派所采取的这一系列兴办军事工业企业的措施是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由于各种原因,尽管它并没有像洋务派所期望的那样不断的发展壮大,而且在资金,技术等关键性生产要素方面处处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限制,并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具体的国情上来看,这一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措施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在客观上,它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军事工业和技术发展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和外国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工业发展的差距,中国军事工业体系发展的轮廓和雏形初步形成了。
关键词:自强军队近代化海军
在军事工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中,洋务派开始着手建立新式海军,清朝的开明知识分子在总结中国频遭外国侵略者侵略的途径和方式的原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外国入侵中国的路径并不是通过陆路入侵,相反而是通过先进的舰船利炮通过海路途径打开并进入这个泱泱大国的大门,而由于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历代君王在国防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边防,疆防等陆上防御,而忽略海防,而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才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建设新式海军,筹划海防便被提上了日程,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请外国教练。自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洋务派分别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八九十艘舰船,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海军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海军——对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是一个既陌生由熟悉的词汇,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一对封建社会最根本的矛盾相互作用规律的影响之下,这使得农业成为了封建社会最根本的与处于封建制度下的人类最为息息相关的产业,从而使得“土地”成为了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历代封建国家之间的战争无不是以土地为核心等资源争夺的战争,所以“保卫边疆”,“守卫边防”成为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在国防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所要考虑到的首要问题,而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鸦片战争当中,来自海边的一声炮响,使得中国成为了这么一个容易进入的国家,此时的民族爱国知识分子才开始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而洋务运动当
中,洋务派新建新式海军,建设本国的军舰这一重要举措,从当时飘摇欲坠的清地主统治集团维护阶级统治化解统治危机的角度来看,当时这一举措实属无奈之举,而正是他们的这一无奈之举为中国之后乃至当今的国防建设指明了新的完善和前进的方向——注重海防,加强海军近现代化,建造新式海上舰队。
关键词:求富中国生产方式近代化民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采用封建衙门管理式的管理方式,先进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方式与这一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特征,再加上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使得军事工业在创建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的困难,为了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以及官商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批中国第一批近代的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了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7),其中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这些民用企业的性质“无论是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还是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都明显的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无论这些企业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