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湖“申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湖“申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姚瑶
(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国贸 083,200802120616)
摘要:本文是针对当前西湖“申遗”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探索与研究,结合实际,对如何解决后期整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西湖申遗文化景观支持宣传
当前西湖申遗工作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目前工作主要是针对实施西湖综保和南宋皇城遗址综保两大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十景的建设。

对此,西湖“申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配合西湖“申遗”工作,广泛宣传,深入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西湖申遗添一份力。

一、西湖“申遗”的背景
(一)文化背景
“西湖景观”由中国古代的二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轼开创和营造,突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蕴涵了中国儒家、道家、释家三大传统文化与信仰要素,突出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崇佛文化、隐逸文化、茶禅文化、忠孝文化和藏书文化,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发达时期文人士大夫在景观设计上的创造性精神,虽经千百年历史演变,都基本上获得了完整和真实地保存与延续,在此9~20世纪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景观设计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自然背景
西湖风景经历了自然纯朴、园林艺术化、城市景观化三种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自然、园林、文化和城市景观四种基本性质。

其根本性质特征是体现着自然美艺术化的文化景观
(三)申遗名称的背景
文化景观是指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西湖风景区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完全符合文化景观这一要求的。

(四)政府准备工作的背景
1999年,杭州西湖正式启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中明确指出,要争取将浙江省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2月,杭州市政府把西湖申遗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调整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的生态环境、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为西湖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9月,西湖风景名胜区历史上首部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与总规、条例相配套的详规等也相继出台,对西湖申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龙井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同步得到了加强。

2006年,“杭州西湖”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设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2007年,杭州书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着手编制申遗文本和申遗整治规划,各项前期工作全面铺开。

2008年2月,完成西湖申遗价值评估及真实性、完整性研究工作,图片、影像资料等上报必需资料的搜集。

2008年9月,完成申遗中文文本及整治规划的编制,递交国家文物局审查。

目前西湖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二、西湖“申遗”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活动的目的
积极配合西湖“申遗”工作,大力宣传“西湖十景”及西湖“申遗”的千年之梦,呼吁人们参与到西湖“申遗”的行动中来,美化西湖景观,保护历史遗留的文化古迹,支持西湖申遗,宣传西湖申遗,为申报西湖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为刷新浙江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活动的意义
在宣传西湖“申遗”的背景下,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活动的开展
2009年7月7日——2009年7月9日,分别在浙江林学院天目校区、临安人民广场、杭州吴山广场进行“西湖申遗——你我共进一份力”大型横幅签名活动。

2009年7月10日——2009年7月11日,在杭州吴山广场及周边社区进行西湖“申遗”调研活动。

2009年7月12日,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管委会进行横幅交接仪式。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建设性意见的提出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西湖“申遗”工作得到了杭州市民及在杭游玩的游客们的支持。

这与杭州政府积极宣传西湖工作以及前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相比之下,杭州市民对西湖“申遗”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高于在杭游玩的游客。

这说明杭州政府宣传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外来游客,主要通过对原有景观的修缮和复原,以此来吸引外来游客,并且,通过树立新十景,以此获得新的
景观亮点来吸引“回头客”。

然而对于市民,主要是通过知识问答,征文比赛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宣传的形式,让市民们陶醉于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中,让西湖古老传说广为传唱。

3.人们了解西湖“申遗”的途径广泛,说明“申遗”宣传部门注重宣传形式多样化,同时也反映人们对西湖“申遗”工作的关注。

西湖的内在和外在美已经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图一
4.人们对“西湖十景”以及申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由来及内涵了解程度欠佳,这主要是和西湖深厚的人文价值有关,申遗工作就是向人们解释这些价值与理念的过程,当深入了解这些内涵之后,西湖申遗不是局限于表面地宣传而是深入到文化的交流、传播、发扬的实质。

5.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市民来说,西湖“申遗”成功主要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图二),但提及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对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微小的。

对于游客来说,可以促进杭州旅游业飞速发展。

这反映了人们对西湖申遗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只停留在显而易见的自身利益,更多的潜在价值与利益却被忽视。

图二
(二)提出建设性意见
西湖申遗必须吃透历史过程,梳理文化内涵,正确面对现实,讲究可行策略,广泛采纳意见,合理地进行修改与完善。

在申遗工作中,前期的修缮和复原工程以及后期的整改计划都是无可挑剔、可圈可点的。

但是在此基础上还得回归群众,群众是申遗工作的主体。

在历史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此,后期工作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广泛采纳群众意见,结合实际进行完善。

然后,仍需追溯文化历史的本源,通过开展诸如征集西湖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展西湖赛诗会的比赛活动,以此让全世界人民都参与到认识、品味西湖深厚的人文底蕴中来,让每个人都活跃起来为西湖写诗,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与众不同的西湖。

这样不仅传承了西湖悠久的历史和弘扬了西湖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人们心中建立了爱湖之心,这样西湖这个古人留给后室的文化遗产才能永葆青春。

最后,申遗工作必须将景观与文化紧密地相结合,通过文化的熏陶为景观注入美的内涵,通过景观的复原与整改为古老文化增添新元素和新气息。

为期五天的“西湖‘申遗’——你我共进一份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时光飞逝,一闪而过。

然而留下的却有很多很多。

从冥思苦想地策划本次活动到顶着炎炎烈日举行大型签名活动;从奔波于吴山广场发放问卷到最后把签名横幅交给西湖管委会。

队员们一步步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分歧走向了默契,最后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干精神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的宣传工作只能为申遗工作画上淡淡一笔,然而这次实践经历却会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感谢暑期实践活动给我们的历练,这场历练将永存我们每个队员的心中。

附录:
杭州西湖“申遗”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拿出宝贵的时间参与到此次问卷调查!
您是□市民□游客
您的年龄□20岁以下□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岁以上1·您知道杭州西湖“申遗”吗?
□一直关注,非常了解□知道一点□不知道
2·您主要通过下列哪些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电视□互联网□广播电台
□报纸□公告栏□别人口头□其他
3·您知道杭州西湖申报的遗产名称是什么?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景观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4·您认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秀美迷人的自然景色
□渊源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们对其的高度重视
5·“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题名景观“西湖十景”你知道哪些?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6·您是否支持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支持□不支持
7·您觉得西湖“申遗”给您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没太大变化□消极影响
8·如有影响主要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医疗条件□上学□住房□养老□其他
9·您认为我们能为西湖“申遗”做什么?对此您有何宝贵意见或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参考资料: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